方格精選

學習一項技藝能帶給我們的——讀《線,畫出的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書本簡介:遭逢家庭巨變的少年青山,把自己拘禁在心靈的玻璃屋內,茫然地看著外在世界,內心卻無動於衷。直到那天,一位水墨畫大師和他的孫女,意外走進了他的生命。青山擁有一雙能看穿事物本質的純粹之眼,能畫出全世界只有他畫得出的線條。在大師令人猜不透的引導之下,只是個平凡大學生的他,墜入了奇妙的水墨世界,還與大師的孫女千瑛約定在年度畫展競藝。

在這只有筆與墨、黑與白的宇宙,青山跟著大師不斷探究畫畫的本質,也與個性截然不同的千瑛一步步靠近。他逐漸明白,透過她筆下的線條,就能看清楚她的心,而自己生命中缺失的色彩,終究必須親手在白紙上,一筆一筆勾勒回來……(摘錄自博客來網路介紹)


雖然我對水墨畫並沒有太多的認識,但在讀這本書時,卻不由得深深感動於書中對水墨技法、精神以及作畫者心境的細膩描繪。同為一個寫文章的人,最讓我嘆服的是,作者的遣詞用句看似淺顯,卻能在不斷推展的情節中緊扣水墨畫的本質以及書中每個人物的心理與追求。

而最令我震動的,大概就是主角青山與湖山大師學畫的過程吧。湖山大師培育青山的方式不同於指導其他入室弟子,比起技巧,他似乎更著重於教導猶如一張白紙般的青山水墨畫最純粹的意義。

「重點不是要你辦到,而是要你嘗試。」

「等你開始理所當然容許自己失敗,就感到很有趣了對吧?」

「水墨畫不是孤獨的繪畫,而是人心與自然調和的繪畫。」

「所謂的現象,難道只存於外在?人心之中沒有宇宙嗎?」

「不是注視形體,而是生命。」

隨著情節,看著青山跟著湖山大師一步步學畫的過程,我漸漸明白,湖山大師真正的目的並不在指導水墨,而是藉由水墨引導青山去正視自己的內心。當自我不再與外界隔絕,打碎了內在的玻璃屋,才能真正去包容萬事萬物,甚至包容無法面對、承受的不堪與黑暗,融為一體方能慢慢消解,正如青山在最後終於正視父母離世的傷痛,將思念透過水墨畫的菊花表現出來,在展覽會後體悟到的心境一般:

「我是圓滿的。」

這一句話彷若空谷回音,迴盪在我的心中。

◇◇◇

看完這本書,我將眼光回到自身,想起我學了約十年的才藝——鋼琴。

鋼琴是我小一就開始學習的樂器,雖然到國三後就沒有在上課,但閒暇之餘還是會彈彈自己喜愛的樂曲。然而,最近在練習鬼滅之刃的主題曲〈炭治郎之歌〉時遇到了一些瓶頸,我回望自己學琴的歷程,突然發現,我幾乎沒有將一首曲子練好過。

也許是因為尚不成熟,小時候練完一首曲子的標準是老師點頭就可以翻下一首,或是為了檢定及比賽、音樂會等練習。但因為上台總有時間及精神壓力,而自己也只把鋼琴當興趣,練琴時間不若音樂班學生多,因此臨上台前,總覺得連曲子最基本的技術面都還沒完全處理好。然而下台後,大概也就意味著這首曲子的練習告一段落。

我發覺自己某部分的問題是因為個性比較感性,總喜歡去追求曲子在藝術性的表現,例如溫暖、靜謐,也許我有一點「追求技巧就是如機械般毫無美感」的刻板印象。但後來漸漸發現,沒有足夠厚實的技巧是無法支撐起想要表達的「感情」的。感情人人都有,但為什麼有人寫的文字、創作的歌曲或繪畫特別能打動人心,有人則是滿腔熱血而不能成一字形容。

而在國中和一位張老師學琴兩年,讓我對鋼琴的技巧又有了不同的想法。老師上課時很強調使用身體、手臂去帶動彈奏,而非只有手指敲鍵盤。由於鋼琴本質是一種打擊樂器,按下一個音就斷了,不像唱歌或吹笛般能藉由呼吸綿延無止。但我們還是可以用各種方式,練習用自己的呼吸去調和曲子的節奏與樂音的連續。

直接跟著哼唱是一種方式,老師甚至會在我身邊用各種如指揮家的手勢、以及佯裝拉小提琴般提升我對曲子的感覺。於我而言,跟隨老師學習除了讓自己的技巧和音樂性更上層樓外,在練習放鬆擺動身體、手臂及哼唱的過程中,彈奏鋼琴變得越來越自然,有幾次我甚至感覺到自己彷彿和鋼琴融為一體。

不禁想到,對於精熟某一項技藝的人,我們通常稱之為「匠」。而「匠氣」通常用法較為負面,指創作看似華美精巧卻無內涵、顯得呆滯死板;另一詞「匠心」指的是不僅具備技巧,更擁有對生活的感悟能力以及情感表達。我想後者應該是所有學習者都在追求的——用自己所學的技藝去觀照自己與萬事萬物、透過這項技藝與自然融為一體。

無論是繪畫還是演奏樂器,無論是練習武術還是雕刻,無論從事什麼,人的本能都是透過自己所創造出來的事物與生命、自然,與所謂「美」的原型,以及自己最深處的內心接近、碰觸,最終圓滿。而在追求這份圓滿的過程中,種種的體悟都是最珍貴的生命經驗,如果足夠用心投入,這些經驗會漸漸內化,成為我們的生命態度。

在節奏過於快速、常常只重成果的現代社會,學習才藝或一項技能常常只被評斷為能否獲獎、升學或作為職業,然而這些都不會是學習的最終目的,為了功利而學習最終都會迷失初心、遺忘學習這項事物的本質所在。

「比賽固然重要,但如果練鋼琴只為了比賽,那就太可惜了。」腦海中突然浮現這句話。

也許我們需要多一點沉潛,多一些深層的探問與反覆的琢磨,少一些紛擾及焦慮,畢竟學習其實和生命一樣,有它獨特的進程。這個過程沒有終點,但在某些片刻,即使很短暫,我們也能深切地感受到:

「我是圓滿的。」



◇謝謝您看到最後,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希望持續看到我之後的作品,請追蹤專題並在下方免費的綠色拍手幫我拍五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禹甄的沙龍
43會員
38內容數
嘗試把一切書寫下來。
陳禹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2/07
「所以妳愛海安。」 「愛在這裡就好了。」素園摘下一株酢漿草,把它放在自己心臟的位置,「我早就學會了,珍惜一個人的方式,就是一丁點也不要擁有,只要從旁邊陪陪他,做一種溫柔的襯色。只有這樣子,才不會失去他。」——《傷心咖啡店之歌》 自由與愛,有時如一體兩面,有時又相互繾綣,卻總脫離不了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2021/02/07
「所以妳愛海安。」 「愛在這裡就好了。」素園摘下一株酢漿草,把它放在自己心臟的位置,「我早就學會了,珍惜一個人的方式,就是一丁點也不要擁有,只要從旁邊陪陪他,做一種溫柔的襯色。只有這樣子,才不會失去他。」——《傷心咖啡店之歌》 自由與愛,有時如一體兩面,有時又相互繾綣,卻總脫離不了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2020/12/30
這篇文章從余秋雨先生的《新文化苦旅》〈歷史的母本〉中,對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描述與分析,引申到我們對於歷史的學習方式,有時容易淪為名詞記憶,卻忽略連結那些大事件的脈絡以及切身經歷這些事件的「人」。接著探討為何我們常說「文史不分家」,以及文學如何與歷史結合、甚至賦予歷史溫度。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前來一觀。
Thumbnail
2020/12/30
這篇文章從余秋雨先生的《新文化苦旅》〈歷史的母本〉中,對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描述與分析,引申到我們對於歷史的學習方式,有時容易淪為名詞記憶,卻忽略連結那些大事件的脈絡以及切身經歷這些事件的「人」。接著探討為何我們常說「文史不分家」,以及文學如何與歷史結合、甚至賦予歷史溫度。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前來一觀。
Thumbnail
2020/12/15
〈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把美景與旅人心境相結合,甚至凝煉出不同人生境界。最特別的是,他其實並未到過岳陽樓,而只憑友人(滕子京,與范仲淹同期被貶)信件上的描述及一幅〈洞庭秋晚圖〉,和幾首詩詞即寫就了這篇文章。光憑「神遊」要如何寫出名篇?就讓這篇文章帶各位讀者一起觀摩范仲淹的手筆。
Thumbnail
2020/12/15
〈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把美景與旅人心境相結合,甚至凝煉出不同人生境界。最特別的是,他其實並未到過岳陽樓,而只憑友人(滕子京,與范仲淹同期被貶)信件上的描述及一幅〈洞庭秋晚圖〉,和幾首詩詞即寫就了這篇文章。光憑「神遊」要如何寫出名篇?就讓這篇文章帶各位讀者一起觀摩范仲淹的手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小時候學過鋼琴,我一直逃避鋼琴課,因為那時鋼琴老師很兇,六七歲的我家裡沒有鋼琴,我摸不太到樂器,也感覺不到鋼琴的有趣,練習也只是為了老師不要罵我,父母覺得學琴很優雅等等,後來學兩三年就逃走了。
Thumbnail
我小時候學過鋼琴,我一直逃避鋼琴課,因為那時鋼琴老師很兇,六七歲的我家裡沒有鋼琴,我摸不太到樂器,也感覺不到鋼琴的有趣,練習也只是為了老師不要罵我,父母覺得學琴很優雅等等,後來學兩三年就逃走了。
Thumbnail
作為一個尋琴者,一個旁觀者,不就是看透人生表面的、非表面的生命影子。生命中高低起伏,時間長路,光采與黑暗,其中有為人知,亦避不為人知;人知我相,必非真相。
Thumbnail
作為一個尋琴者,一個旁觀者,不就是看透人生表面的、非表面的生命影子。生命中高低起伏,時間長路,光采與黑暗,其中有為人知,亦避不為人知;人知我相,必非真相。
Thumbnail
真正好的畫家是要去安排協調整幅畫面,不會讓一個完美的未完成,失去一整張畫。
Thumbnail
真正好的畫家是要去安排協調整幅畫面,不會讓一個完美的未完成,失去一整張畫。
Thumbnail
【有時混黑道,有時彈鋼琴】 我們都是這世界獨一無二的一朵花,那麼天分與個人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 有心練習就能學會,不練就什麼都學不會。找藉口偷懶沒有任何意義。 無論幾歲 You can dance!!!
Thumbnail
【有時混黑道,有時彈鋼琴】 我們都是這世界獨一無二的一朵花,那麼天分與個人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 有心練習就能學會,不練就什麼都學不會。找藉口偷懶沒有任何意義。 無論幾歲 You can dance!!!
Thumbnail
其實從以前開始就多多少少對於彈鋼琴感到有點興趣,剛好我在大學的朋友三位好友也都很神奇地會彈鋼琴, 買了折疊式的鋼琴,很適合初學者和極簡人~
Thumbnail
其實從以前開始就多多少少對於彈鋼琴感到有點興趣,剛好我在大學的朋友三位好友也都很神奇地會彈鋼琴, 買了折疊式的鋼琴,很適合初學者和極簡人~
Thumbnail
本來能夠讓我們抒發情感的載體,竟不幸成為了在背後追趕我們的巨輪。直到有天,我們終於被這巨輪壓倒,自此對自我能力生疑,或對這些「興趣」失去興趣。隨著一年又一年的過去,職場中累積的經驗,和透過Human Design 人類圖重新看見自己,讓我重捨創作的自信,也修練出一套自己的心法⋯⋯
Thumbnail
本來能夠讓我們抒發情感的載體,竟不幸成為了在背後追趕我們的巨輪。直到有天,我們終於被這巨輪壓倒,自此對自我能力生疑,或對這些「興趣」失去興趣。隨著一年又一年的過去,職場中累積的經驗,和透過Human Design 人類圖重新看見自己,讓我重捨創作的自信,也修練出一套自己的心法⋯⋯
Thumbnail
最近拿出塵封已久的水彩畫具,開始畫畫。 印象中,長大之後又再次拿起畫筆,是約莫3年前的中秋節前夕。 用色鉛筆畫了一顆柚子。 小時候很喜歡畫畫,後來卻因為參加水彩寫生比賽挫敗,不想再碰觸傷心處。 看來我小時候就是個完美主義、玻璃心的個性啊。 2015年環遊世界旅程,在歐洲看了很多美麗的畫作
Thumbnail
最近拿出塵封已久的水彩畫具,開始畫畫。 印象中,長大之後又再次拿起畫筆,是約莫3年前的中秋節前夕。 用色鉛筆畫了一顆柚子。 小時候很喜歡畫畫,後來卻因為參加水彩寫生比賽挫敗,不想再碰觸傷心處。 看來我小時候就是個完美主義、玻璃心的個性啊。 2015年環遊世界旅程,在歐洲看了很多美麗的畫作
Thumbnail
有沒有看到那酒紅色的書腰,再配上那燙金的字句,「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神用音樂,將靈魂騙進肉體,」光這幾個字,就吸引我了。內心OS:這位作者,是何方神聖,為何用字這樣厲害,比我厲害,廢話,人家學經歷比你厲害,而且出了好幾本書欸!!我是看完這本書後,內心對作者有些好奇,去簡單查了一下作者
Thumbnail
有沒有看到那酒紅色的書腰,再配上那燙金的字句,「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神用音樂,將靈魂騙進肉體,」光這幾個字,就吸引我了。內心OS:這位作者,是何方神聖,為何用字這樣厲害,比我厲害,廢話,人家學經歷比你厲害,而且出了好幾本書欸!!我是看完這本書後,內心對作者有些好奇,去簡單查了一下作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我看完砥上裕將的新作《線,畫出的我》的感想。在紛雜的現代社會,能夠潛心於研究一項技藝其實非常難能可貴,而在用心學習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體會到的都會是生命珍貴的禮物。這本書描述主角與水墨畫大師的邂逅、以及主角如何透過水墨解開自己的心結,重新面對自己過往的傷痛。文字簡單樸實、觸動人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我看完砥上裕將的新作《線,畫出的我》的感想。在紛雜的現代社會,能夠潛心於研究一項技藝其實非常難能可貴,而在用心學習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體會到的都會是生命珍貴的禮物。這本書描述主角與水墨畫大師的邂逅、以及主角如何透過水墨解開自己的心結,重新面對自己過往的傷痛。文字簡單樸實、觸動人心。
Thumbnail
繼《為什麼傷心的人要聽慢歌》之後,意外地閱讀起另一本關於音樂的好書。從來不懂音樂,卻因為音樂主題的閱讀,我得以享受其中的樂趣。這是關於一個追求理想音色的調音師的故事,其實也等於是一個平凡調音師的「英雄旅程」。
Thumbnail
繼《為什麼傷心的人要聽慢歌》之後,意外地閱讀起另一本關於音樂的好書。從來不懂音樂,卻因為音樂主題的閱讀,我得以享受其中的樂趣。這是關於一個追求理想音色的調音師的故事,其實也等於是一個平凡調音師的「英雄旅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