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有一種旅行叫神遊——讀〈岳陽樓記〉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這首和〈岳陽樓記〉一樣經典的歌曲——才女陳綺貞唱的〈旅行的意義〉?

有人說旅行是在出走中找回自己的過程,也有人說旅行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到另一個別人活膩的地方。不管如何,當我們長途跋涉到一個心嚮往之的目的地,總有幾個「非看不可」或「非體驗不可」的景點或活動,就像陳綺貞所唱的:

「你看過了許多美景 你看過了許多美女 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

你品嚐了夜的巴黎 你踏過下雪的北京 你熟記書本裡每一句你最愛的真理」

看過了、體驗了,也「用心挑選紀念品」,這一次旅行的回憶似乎也就定格了,定格在相機裡每個令人驚嘆的瞬間。然而,除了感官的體驗,這一次旅行是否也在我們的心裡擲下了什麼,蕩起漣漪?

〈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把美景與旅人心境相結合,甚至凝煉出不同人生境界。最特別的是,他其實並未到過岳陽樓,而只憑友人(滕子京,與范仲淹同期被貶)信件上的描述及一幅〈洞庭秋晚圖〉,和幾首詩詞即寫就了這篇文章。光憑「神遊」要如何寫出名篇?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

(由於文章篇幅限制,引用原文時就不附翻譯,還請各位讀者見諒。)


風景是死的,人是活的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登岳陽樓自然就是為了賞景,范仲淹簡述洞庭湖那氣吞山河的勝狀,便很技巧的以「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輕輕帶過對細節的描述。原因很簡單,范仲淹沒去過岳陽樓,自然寫不出什麼細節。而若真的對岳陽樓的美景有所執著,大可親自前往或觀「前人之述」。

並且,景物是客觀存在的,無論再怎麼描寫大概就是那個樣子,但景物會隨著旅人的心理狀態映照出不同的面貌,也只有旅人能為景物賦予意義。

這一段的重點其實在最後「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遷客騷人指的是被貶謫的官吏,也就是本文中的「旅人」,覽物之情就是他們的心境,接下來的段落即從這個重點開展下去。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這段寫的就是「遷客騷人」們看到不同天氣底下、岳陽樓所呈現不同景色的心境。又因為這群旅人都是被貶官者,很容易從眼前景象聯想到自身遭遇,因此天氣陰沉惡劣時,便想到自己被小人毀謗構陷的失落,天氣晴朗時,則心情大好、暫時忘記了自己多舛的命運。


「不動心」是一種人生態度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日本劍道的修煉中有一些必須謹守的概念,其中一個就是「不動心」,除了指面對敵人的挑釁、攻擊等各種狀況,都必須維持好自己的狀態不能被擾亂之外,也可以說是在修煉之路上保持最原本的初心。

描寫完旅人面對不同天氣所映射的不同心境後,范仲淹最後說明他最推崇的其實並不是上述旅人的表現,而是如古仁人般,不管面對什麼遭遇都能夠保持「不動心」,也就是時時刻刻「憂國憂民」的情懷,並且後於天下享樂。

這篇文章藉由岳陽樓的景色,體現了范仲淹本人的處事態度和信念。他的「神遊」,其實是去遙想那正在貶官路途中旅人的心情,因為他也有此遭遇,所以代入後猜測旅人們必會因眼前景物而生感懷。

然而只有這樣還不夠,遷客騷人常有的「以物喜,以己悲」並非范仲淹所真正想實踐的態度,因此最後他把自己的追求寫進去,把一篇看似寫景的文章,融入了感情,更以說理提升了境界。

有人評價此文是「有其人而後有其文」的典範實在貼切,因為有范仲淹此人,才會有這篇〈岳陽樓記〉。



其實每一次的旅行都必須包含神遊,否則若只有腳步踏過、眼睛看過,卻沒有踩進心中、吸收到腦海中,那充其量只是軀體曾存在於那個區域,靈魂卻從未到過那個時空。

何謂旅行的意義?不管是什麼,這些意義都來自於旅人的用心感受,甚至經過思考、凝鍊,才能成為一個獨屬於你和這片美景的連結。

蔡淇華老師在《學習玩真的》書中曾寫道:

愛一塊土地,怎可以不去探索地底的伏流?愛一個人,怎可以不走進他跌宕的一生?

從這句話聯想到〈旅行的意義〉中的歌詞:

「卻說不出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

卻說不出在什麼場合我曾讓你分心 說不出旅行的意義」

其實愛情和旅行很像,甚至就是一場兩個人的旅程,只是建立關係的對象從景物換成人,並且更講求專一、相互。對於景物都需要用心感受、思考並內化才能建立連結了,何況是人?執子之手,不只是手指間的交錯,更是兩顆心之間的理解、緊扣。

慢慢地走、深刻地感受。

神遊,就是旅行之所以為旅行,更是意義所在。



◇謝謝您看到最後,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希望持續看到我之後的作品,請追蹤專題並在下方免費的綠色拍手幫我拍五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禹甄的沙龍
43會員
38內容數
嘗試把一切書寫下來。
陳禹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2/07
「所以妳愛海安。」 「愛在這裡就好了。」素園摘下一株酢漿草,把它放在自己心臟的位置,「我早就學會了,珍惜一個人的方式,就是一丁點也不要擁有,只要從旁邊陪陪他,做一種溫柔的襯色。只有這樣子,才不會失去他。」——《傷心咖啡店之歌》 自由與愛,有時如一體兩面,有時又相互繾綣,卻總脫離不了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2021/02/07
「所以妳愛海安。」 「愛在這裡就好了。」素園摘下一株酢漿草,把它放在自己心臟的位置,「我早就學會了,珍惜一個人的方式,就是一丁點也不要擁有,只要從旁邊陪陪他,做一種溫柔的襯色。只有這樣子,才不會失去他。」——《傷心咖啡店之歌》 自由與愛,有時如一體兩面,有時又相互繾綣,卻總脫離不了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2020/12/30
這篇文章從余秋雨先生的《新文化苦旅》〈歷史的母本〉中,對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描述與分析,引申到我們對於歷史的學習方式,有時容易淪為名詞記憶,卻忽略連結那些大事件的脈絡以及切身經歷這些事件的「人」。接著探討為何我們常說「文史不分家」,以及文學如何與歷史結合、甚至賦予歷史溫度。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前來一觀。
Thumbnail
2020/12/30
這篇文章從余秋雨先生的《新文化苦旅》〈歷史的母本〉中,對司馬遷寫作《史記》的描述與分析,引申到我們對於歷史的學習方式,有時容易淪為名詞記憶,卻忽略連結那些大事件的脈絡以及切身經歷這些事件的「人」。接著探討為何我們常說「文史不分家」,以及文學如何與歷史結合、甚至賦予歷史溫度。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前來一觀。
Thumbnail
2020/12/11
〈種樹郭橐駝傳〉是柳宗元宣明其政治理念的其中一篇寓言,然而筆者覺得套用在教育的思考上也很恰當。這篇文章虛構出一位駝背的種樹達人「郭橐駝」,他種的樹都長得高大茂盛、結實纍纍,即使是從他處移植過來的樹存活率也高達百分之百。有人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這個駝背的大叔便以他一貫親切且舒緩的口氣回答……
Thumbnail
2020/12/11
〈種樹郭橐駝傳〉是柳宗元宣明其政治理念的其中一篇寓言,然而筆者覺得套用在教育的思考上也很恰當。這篇文章虛構出一位駝背的種樹達人「郭橐駝」,他種的樹都長得高大茂盛、結實纍纍,即使是從他處移植過來的樹存活率也高達百分之百。有人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這個駝背的大叔便以他一貫親切且舒緩的口氣回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有些事註定成為故事,有些人註定成為故人,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一些人,一些事,闖進生活,得到了,失去的,昨日的悲傷,今日的快樂,喜怒哀樂都要記得。當這一切都成了回憶,在我們記憶中又會留下了什麼?很多事,過去了,很多人,離開了,經歷的多了,心就堅強了,路就踏實了。然而困境遇多了就會累積一些歷練,這些歷
Thumbnail
有些事註定成為故事,有些人註定成為故人,有些路註定要一個人走。一些人,一些事,闖進生活,得到了,失去的,昨日的悲傷,今日的快樂,喜怒哀樂都要記得。當這一切都成了回憶,在我們記憶中又會留下了什麼?很多事,過去了,很多人,離開了,經歷的多了,心就堅強了,路就踏實了。然而困境遇多了就會累積一些歷練,這些歷
Thumbnail
晴空朗日,我便不自覺面帶微笑 濛濛細雨,也確實讓我感到陰鬱 這些情感果真不重要嗎?
Thumbnail
晴空朗日,我便不自覺面帶微笑 濛濛細雨,也確實讓我感到陰鬱 這些情感果真不重要嗎?
Thumbnail
  很多老師常常反映學生鎮日到校,無所事事,渾渾噩噩,虛擲青春,荒廢時光。   你有夢想嗎?   這是我面對這種學生時,最喜歡問的問題。   我們對於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印象,大概僅止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不以個人遷謫為苦,卻以普羅大眾、社稷國家為憂的偉大情操。坦白說,很難令人有
Thumbnail
  很多老師常常反映學生鎮日到校,無所事事,渾渾噩噩,虛擲青春,荒廢時光。   你有夢想嗎?   這是我面對這種學生時,最喜歡問的問題。   我們對於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印象,大概僅止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不以個人遷謫為苦,卻以普羅大眾、社稷國家為憂的偉大情操。坦白說,很難令人有
Thumbnail
這本書教你,旅遊回來介紹照片,不是只有「好美!」          這本書適合喜歡旅行、到各地走走,總是想要從這些雄偉壯闊的風景中得到啟發。作者Peter Su 是名熱愛旅行的觀察書寫者,他用親身遊玩的照片,一張張的描寫他到這個景點的過程、感想,最後可以圍繞書中標題做總結。
Thumbnail
這本書教你,旅遊回來介紹照片,不是只有「好美!」          這本書適合喜歡旅行、到各地走走,總是想要從這些雄偉壯闊的風景中得到啟發。作者Peter Su 是名熱愛旅行的觀察書寫者,他用親身遊玩的照片,一張張的描寫他到這個景點的過程、感想,最後可以圍繞書中標題做總結。
Thumbnail
1. 相見時難別亦難 2. 來是空言去無蹤 3. 西崑詩派始祖
Thumbnail
1. 相見時難別亦難 2. 來是空言去無蹤 3. 西崑詩派始祖
Thumbnail
〈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把美景與旅人心境相結合,甚至凝煉出不同人生境界。最特別的是,他其實並未到過岳陽樓,而只憑友人(滕子京,與范仲淹同期被貶)信件上的描述及一幅〈洞庭秋晚圖〉,和幾首詩詞即寫就了這篇文章。光憑「神遊」要如何寫出名篇?就讓這篇文章帶各位讀者一起觀摩范仲淹的手筆。
Thumbnail
〈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把美景與旅人心境相結合,甚至凝煉出不同人生境界。最特別的是,他其實並未到過岳陽樓,而只憑友人(滕子京,與范仲淹同期被貶)信件上的描述及一幅〈洞庭秋晚圖〉,和幾首詩詞即寫就了這篇文章。光憑「神遊」要如何寫出名篇?就讓這篇文章帶各位讀者一起觀摩范仲淹的手筆。
Thumbnail
1. 稼軒陰柔的一面 2.《賀新郎 甚矣吾衰矣》《祝英臺近 寶釵分》《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
Thumbnail
1. 稼軒陰柔的一面 2.《賀新郎 甚矣吾衰矣》《祝英臺近 寶釵分》《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
Thumbnail
1. 《超然臺記》的超然物外 2. 兩首因超然臺做的《望江南》
Thumbnail
1. 《超然臺記》的超然物外 2. 兩首因超然臺做的《望江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