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會不會表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昨天受中華民國作文教育學會邀請,擔任全國作文比賽的評審,歷經約小7小時的奮戰,才完成作文批閱。整體而言,大部份的學子們就結論來說:往往都無法對題眼、破題、觀點、內容、結構…等,達到適切的呼應。其實這對於成人的口才演講訓練,也是很容易犯的毛病。這表示我們的思考,並沒有建立聚焦收斂到觀點的現象,也顯示對於水平、垂直、反向與全面思考模式,沒有深入細節描繪能力,那麼就無法建立一個有系統、有組織的自我思維模式與思考習慣,因此在生活與職涯上,要花更多的時間產生交集。

近年手機盛行之下,許多人停留「視覺」型思考,自以為看了就懂。但真實的去執行,視覺型思考不足的部份,從這次的學生們的作文和工作團隊執行結果來看,就很殘酷的暴露無遺。就事實來說:「視覺型思考」很容易造成看了之後,就自以為在全盤的執行上,而信心滿滿,對細節就不加以思索,認為「一切都在掌控中」。這就陷入「水平思考」的模式中,不斷的介紹新的主題,那麼就會給人覺得,怎麼停留很多產品、事件、品種…等介紹,卻無法製造「印象深刻」而產生感動或留下感受了!

這好比某服飾銷售員,介紹了很多衣服、褲子、飾品,但沒有根據客戶的身型、喜好來設計或搭配,提出自己想法,讓客戶勇於嘗試,這樣就不容易取悅客戶,達到銷售的目的。事實上,以上這個例子,就是作文的結模佈局的模式,若這例子成立,那麼就能確認「作文學習是一種建立自我思維模的訓練」,你說不是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120內容數
小品看心情、散文誘情緒、小說話人物、詩詞有意境。在商品文案為主流的世界,我偏愛詩詞,主要是能令人引發無限遐想,進而進入人心。交案以物來描繪,詩詞則以心情為抒懷,只是在行銷味和人情味之間,哪個更能留味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必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中國人心中,孔子是代表東方哲學的開創者;在在西方呢?蘇格拉底則代表了西方哲學思想,兩位先哲對世界文化是留下深遠的影響,兩者的共同之處: 1.不立文書:孔子、蘇格拉底最相像的就是喜歡教導年青人,皆喜歡教育不著書立說,兩者現行的思想都是自己的學生記錄下來的。 2.老二思維:這二位都承認自己無知,蘇格拉
在中國人心中,孔子是代表東方哲學的開創者;在在西方呢?蘇格拉底則代表了西方哲學思想,兩位先哲對世界文化是留下深遠的影響,兩者的共同之處: 1.不立文書:孔子、蘇格拉底最相像的就是喜歡教導年青人,皆喜歡教育不著書立說,兩者現行的思想都是自己的學生記錄下來的。 2.老二思維:這二位都承認自己無知,蘇格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考卷裡,我們要寫的,是「正確的」答案,不是「表達自己的」答案。很多時候,我們想表達的,根本不是考卷要我們寫的。很悲哀地說,在臺灣,英文考試和英文表達,其實是互斥的 mutually exclusive. 所以通常考試考得越好,表達能力越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名學生對於作文評分的不滿,以及他們對於寫作風格和結構的理解。作者指出,許多學生誤解了作文的評分標準,常常過度關註文風而忽略了文章結構和主題的清晰性。透過分析留言和評論,文章強調了在寫作中專注於表達思維的重要性,並反思語言及其用法隨時間演變的現象。
學測作文佔20分,且佔總分相當大的比例。有志競爭頂標的考生不得不把握的部分。然而,考試僅有100分鐘;迫於時間壓力,有不少人會以把握分數而忽略作文得分的效益:意思是,只要方向正確、作法確實,按照步驟練習,作文的把握度能確實提高。
    N年前我還在補教業當國文兼任作文教師的時候,很認真地研究順便和我的學生們討論,為什麼他們的作文寫不出來、寫不好、分數低。   甚至有人在作文內容寫「老師拜託不要給我低的分數我抄課文抄到快崩潰了」,沒有標點符號、掰不下去,但我看出了崩潰感。   我開始研究這點,並且在後來發現圖像(影
FROM: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9596 寫作不是國文教學的專屬內容,但寫作較常展現在國文課堂與測驗中,而他們面對各種題材的寫作要求時,尤其是高中知性題涉及歷史、科學,抑或是人際關係與社會議題,若能援引其他課程中學到的知識,來豐富自
Thumbnail
會考作文命題趨勢為讀寫合一,未來預計增加寫作任務和閱讀文本的詮釋說明,且會需要更多讀寫合一的綜合寫作練習。考生必須閱讀理解非連續文本,並以文字加以分析,最後結合個人經驗,提出個人見解和價值。未來會考作文的命題更加多元、挑戰性,因此需從閱讀文本、詮釋理解分析、設定寫作目標到完成寫作任務進行準備。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113國寫知性題與113會考作文題的題型特徵與寫作策略,希望國中老師可以參酌高中學測國寫知性題,如:議題內容的社會意義、學生寫作應當要設計出來的作文結構、國寫與會考寫作測驗的題型呈現模式等方面。並提出了對國中會考寫作測驗的組織能力和立意能力的培養建議。
Thumbnail
 【被起承轉合框住的我們】 大部分的人認為寫作是件很難的事情, 會造成這樣的想法, 可能是從國小開始的作文課, 一直被教育一定要將「起承轉合」運用好, 才能拿到高分才是好文章, 導致對於「寫作」, 認為是件很難的事。   而經過幾年的寫作經驗, 我認為與其執著在起承轉合的框架
Thumbnail
現在的考試,題材跨越各個學科領域,而且強調生活情境,你要腦子裡有料,才能寫得好。寫作能力越來越重要,各國趨勢皆然。 但即使各界呼籲重視作文,孩子的作文能力還是每況愈下,到底怎麼回事呢? . 我們的想法: 現代作文型態確實有轉變,轉變的重點是「體驗生活形態」,經驗不足怎麼辦?我們覺得透過閱讀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考卷裡,我們要寫的,是「正確的」答案,不是「表達自己的」答案。很多時候,我們想表達的,根本不是考卷要我們寫的。很悲哀地說,在臺灣,英文考試和英文表達,其實是互斥的 mutually exclusive. 所以通常考試考得越好,表達能力越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名學生對於作文評分的不滿,以及他們對於寫作風格和結構的理解。作者指出,許多學生誤解了作文的評分標準,常常過度關註文風而忽略了文章結構和主題的清晰性。透過分析留言和評論,文章強調了在寫作中專注於表達思維的重要性,並反思語言及其用法隨時間演變的現象。
學測作文佔20分,且佔總分相當大的比例。有志競爭頂標的考生不得不把握的部分。然而,考試僅有100分鐘;迫於時間壓力,有不少人會以把握分數而忽略作文得分的效益:意思是,只要方向正確、作法確實,按照步驟練習,作文的把握度能確實提高。
    N年前我還在補教業當國文兼任作文教師的時候,很認真地研究順便和我的學生們討論,為什麼他們的作文寫不出來、寫不好、分數低。   甚至有人在作文內容寫「老師拜託不要給我低的分數我抄課文抄到快崩潰了」,沒有標點符號、掰不下去,但我看出了崩潰感。   我開始研究這點,並且在後來發現圖像(影
FROM: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9596 寫作不是國文教學的專屬內容,但寫作較常展現在國文課堂與測驗中,而他們面對各種題材的寫作要求時,尤其是高中知性題涉及歷史、科學,抑或是人際關係與社會議題,若能援引其他課程中學到的知識,來豐富自
Thumbnail
會考作文命題趨勢為讀寫合一,未來預計增加寫作任務和閱讀文本的詮釋說明,且會需要更多讀寫合一的綜合寫作練習。考生必須閱讀理解非連續文本,並以文字加以分析,最後結合個人經驗,提出個人見解和價值。未來會考作文的命題更加多元、挑戰性,因此需從閱讀文本、詮釋理解分析、設定寫作目標到完成寫作任務進行準備。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113國寫知性題與113會考作文題的題型特徵與寫作策略,希望國中老師可以參酌高中學測國寫知性題,如:議題內容的社會意義、學生寫作應當要設計出來的作文結構、國寫與會考寫作測驗的題型呈現模式等方面。並提出了對國中會考寫作測驗的組織能力和立意能力的培養建議。
Thumbnail
 【被起承轉合框住的我們】 大部分的人認為寫作是件很難的事情, 會造成這樣的想法, 可能是從國小開始的作文課, 一直被教育一定要將「起承轉合」運用好, 才能拿到高分才是好文章, 導致對於「寫作」, 認為是件很難的事。   而經過幾年的寫作經驗, 我認為與其執著在起承轉合的框架
Thumbnail
現在的考試,題材跨越各個學科領域,而且強調生活情境,你要腦子裡有料,才能寫得好。寫作能力越來越重要,各國趨勢皆然。 但即使各界呼籲重視作文,孩子的作文能力還是每況愈下,到底怎麼回事呢? . 我們的想法: 現代作文型態確實有轉變,轉變的重點是「體驗生活形態」,經驗不足怎麼辦?我們覺得透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