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日常的美好與掙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親人長輩朋友都會問著各種問題。
你們還好嗎?不去上學好嗎?都做些什麼呢?真的可以嗎?你為什麼讓孩子自己決定呢?不去上學會變成笨蛋!
其實,說實在話,我還真的不知道。我沒辦法判斷這樣好不好,或是會變成怎樣,又還是應該要怎樣。因為我也常常沒辦法確定自己的人生決定是否正確,人生走到現在我也沒特別覺得曾經那麼努力念書的人生為我帶來了什麼好處。
所以,老話提醒自己,邊走邊看。
在日常中,我們有討論出一定要做的事與不用做太多但還是要做的事,至於其他,我們就保有生活的彈性與節奏。一定要做的事:寫小詩與畫畫(因為那是她自己喜歡做的事,我們約定要能穩定地進行著)。不用做太多但要做的事:學注音跟數學還有台語(她非常喜歡看書繪本,以能自己看書看繪本來增加"我能"的信心。對於數字她一向沒什麼興趣,但媽媽心臟也沒大到可以全然放下。台語是因為當大家講的時候她聽不懂,所以她主動說要學)。
我總是很喜歡樂樂的小詩,很可愛很童趣,讀著詩可以從她的眼睛來看她身邊發生的事。分享著她的詩與畫,我們總是因為詩畫而有著快樂的時光。但也會有她完全不想寫的時候,有時候我們可能兩個禮拜都沒有做這件事,這時候我會有種"不是妳自己說好要做的嗎?為何承諾了又不做呢?"這樣的埋怨與爭執點出來。更不要說學數學或學其他語言時候的拖拖拉拉了,雖然也會有一下子沉迷在其中無法自拔的美好時刻。

其他,我們生活中會去找朋友玩,參加活動或工作坊,有時候參加手做課程或是陪我去上一些課程,也會去散步去戶外或騎車游泳運動。其他時間就是她可以彈性決定自己想做的事,有時候玩一下午的樂高,做一下午的紙箱,畫一下午的畫,演一下午的戲,突然寫一下午的字。
還有其他各種突然想到的事,像拯救在路中間的馬陸,或是把蝸牛抓去丟掉,又或是抓毛毛蟲回家養。
但所謂的自學日常,當然就有很多拉扯與爭執。答應好要做的事沒有做,或是突然又想做什麼玩什麼打亂原本的計畫,一次兩次三次後,某一次我就會爆炸。當然我明白那是我的期待與執念,應該要怎樣,你說好要怎樣,或是如果不怎麼樣就會怎麼樣。是我的害怕與擔憂。那些都不一定會發生,但我的擔心凌駕於理性之上。

恢復理性後,我也會知道與明白,孩子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一件珍貴的事,要好好珍惜,這不就是自學的美好?每當,孩子想到新的遊戲跟新的想做的事,我總是讚嘆著孩子有那麼多的想法,有好多有趣的事情想要試試看是一件很棒的事。只是,一旦落入我們說好要做的框架,我就會有種堅持。或許,那樣的框架堅持是我應該試試看打開一些再鬆一些,再用更多孩子的心意去看待生活。

自學的日常就是各種爭執與掙扎,然後樂樂剛剛說她從今天開始想要寫日記。很好,幫自己派了日常練習,但會好好去做嗎?拭目以待吧!
自學日常。
avatar-img
2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學原因百百種,我的一定是最無聊也最容易被人家皺眉的一種。 就是沒有想很多,因為一開始想很多。 從樂樂三歲起就一直在思考這件事,陸續問過正在自學路上的朋友,也去過不少間自學團體看看人家自學的規模形式與狀況,討論過自學的好與不好,以及反覆問著我自己我的家庭狀況又適合什麼呢?那時候除了跑了多家自學團體
自學原因百百種,我的一定是最無聊也最容易被人家皺眉的一種。 就是沒有想很多,因為一開始想很多。 從樂樂三歲起就一直在思考這件事,陸續問過正在自學路上的朋友,也去過不少間自學團體看看人家自學的規模形式與狀況,討論過自學的好與不好,以及反覆問著我自己我的家庭狀況又適合什麼呢?那時候除了跑了多家自學團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小女幼兒園大班(五足歲)開始上YAMAHA幼兒班,由於幼兒班除了學琴、簡單樂理外,課堂中還有一部分時間在唱歌及律動,家長需要陪在一旁一起上課,並且依照課程內容安排和孩子一同律動。 女兒個性活潑外向,她很喜歡上課,不過我卻很猶豫是否讓她繼續上團體班,小孩是很開心,但我不喜歡一起上課,而且初期看不出成
Thumbnail
要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那一個人,需要清楚地明白自己每天最想要專注在哪一件事情上,將每日待辦事項轉為任務清單,分為主線任務、副本任務、日常任務,並合理分配可控時間和不可控時間。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先別澆熄她的熱情 小時候跟媽媽說想學才藝,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當時小學一年級,身邊有漂亮的女生學得是鋼琴,雖有些羨慕,但我還是挺乖的,每周都拎著一袋文房四寶,走路十五分鐘從家裡到書法教室,一次兩小時,一練就是八年,直到國二課業比較重的時候才停下。 雖然沒有成為想像中鋼琴氣質美少女,不過我很常寫
記得小學四年級,第一次在學校上了電腦課,當年還是256k。 家裡雖然有電腦,但媽媽是不給我和弟弟使用的,電視也僅有三台節目。 所以,成長的過程我都是看商業週看、哈佛雜誌、遠見😂 倒也不是要說我很有文學素養,畢竟當年的我也沒有選擇的權利, 無聊之虞總得找點事情來做! 也就因此養成了自己閱讀的習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寒假作業情況,包括閱讀紀錄表、閱讀學習單、自然學習單、名勝古蹟海報製作、數學作業、直笛練習、家事小幫手記錄表等。作者提出了對這份作業的觀點和想法,並討論了家長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文章指出寒假作業對學生和家長都帶來了壓力和困擾,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理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小女幼兒園大班(五足歲)開始上YAMAHA幼兒班,由於幼兒班除了學琴、簡單樂理外,課堂中還有一部分時間在唱歌及律動,家長需要陪在一旁一起上課,並且依照課程內容安排和孩子一同律動。 女兒個性活潑外向,她很喜歡上課,不過我卻很猶豫是否讓她繼續上團體班,小孩是很開心,但我不喜歡一起上課,而且初期看不出成
Thumbnail
要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那一個人,需要清楚地明白自己每天最想要專注在哪一件事情上,將每日待辦事項轉為任務清單,分為主線任務、副本任務、日常任務,並合理分配可控時間和不可控時間。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先別澆熄她的熱情 小時候跟媽媽說想學才藝,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當時小學一年級,身邊有漂亮的女生學得是鋼琴,雖有些羨慕,但我還是挺乖的,每周都拎著一袋文房四寶,走路十五分鐘從家裡到書法教室,一次兩小時,一練就是八年,直到國二課業比較重的時候才停下。 雖然沒有成為想像中鋼琴氣質美少女,不過我很常寫
記得小學四年級,第一次在學校上了電腦課,當年還是256k。 家裡雖然有電腦,但媽媽是不給我和弟弟使用的,電視也僅有三台節目。 所以,成長的過程我都是看商業週看、哈佛雜誌、遠見😂 倒也不是要說我很有文學素養,畢竟當年的我也沒有選擇的權利, 無聊之虞總得找點事情來做! 也就因此養成了自己閱讀的習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寒假作業情況,包括閱讀紀錄表、閱讀學習單、自然學習單、名勝古蹟海報製作、數學作業、直笛練習、家事小幫手記錄表等。作者提出了對這份作業的觀點和想法,並討論了家長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文章指出寒假作業對學生和家長都帶來了壓力和困擾,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