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的契機是因為我小學四年級的表弟,他媽媽(我阿姨)在社群po出落落長的寒假作業清單,而這個寒假他們已經預訂好要去泰國玩,雖然不知道他們要玩幾天,但媽媽見到作業量還是非常擔憂,儘管小孩爸爸(姨丈)表示:「跟老師說『我們不寫』!」,
但媽媽又說這老師年紀稍長,平時的功課就特別多,而且已經『經常性』耽誤下課時間,如果直接跟老師說不寫,擔心下學期弟弟都不用下課了......
先說一下,表弟是新北市的學校
(應該)不適用台北市2015年廢除「台北市各國民小學寒暑假作業實施要點」的規範
不過教育部也表示過,寒/暑假作業本來就是地方規則,中央沒有特別規範
所以看來是讓學校或班導自行定義
引用自中央通訊社(2015/12/17):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許麗娟:『對於小學寒暑假作業,教育部僅有「方向上」的要求,包括要在學生能力範圍內完成,份量不宜過多,以及要盡量「多元」』」。
今年表弟學校的寒假時程是:1/19休業式(12:00放學)~2/16開學
由於表弟全家已經提前請假飛往泰國度假,自然參加不到休業式
加上我不確定表弟一家收到作業單的確切時間(或許收到的當下就可以開始作作業)
為了方便計算,就把這次寒假當作30天好了
重點來了,這次的內容到底有哪些東西呢?詳述如下:
以上7點 是從學校給的通知單當中擷取下來(稍微省略一點點贅字 盡量完整重現)
我想這份作業的初衷,應該是希望孩子不要浪費這個寒假,多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吧,這純粹是我的猜測。
客觀來說,如果這份作業是針對一個完全「無所事事」,整個假期什麼事都不想做,只想躺在沙發玩手遊,吃飽睡睡飽吃,渾渾噩噩度過假期的四年級學生來說,這樣的一份作業我認為是相當有意義的,不但包含數學、閱讀、自然、歷史(古蹟)、音樂等面向,還有幫忙做家事的要求,確實可以讓原本空白的假期充實許多,也能讓孩子不要習慣性地享受,盡自己的能力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務,這也是好事一樁。
但如果像我表弟一家這樣,早有規劃的家庭呢?很明顯地,扣除出遊的時間,這個程度的作業量肯定得擠在剩下的時間做完,對一個小四的孩子而言,這類型的作業通常都是在為難家長,更別說寒假還卡著春節,多數家庭需要有回老家、走春等等活動要完成,家長會更心累。
雖然換個角度看,如果每天認真做的話,這樣的作業量看起來也不算多到離譜。
在上述極度理想化的情形下,可以發現這份作業要花的時間也不會太多,30天來完成好像綽綽有餘,還是有很多時間可以出遊、走春,難就難在需要每天完成的部份而已,就像上班打卡一樣,只是要怎麼安排行程,才能在完成這些每日任務的同時,還要兼顧旅遊、走春、休息等等行程,會很耗費家長的心力。
如果爸媽都是上班族的話,這部分就會更難執行。
而且,如果整份作業都要腳踏實地全部完成的話,家長除了需要安排小孩完成每一科的時間之外,一定還需要操心很多其他的東西。
↑以上只是我揣摩家長的心境,所構建的「設計對白」,畢竟我還不是家長,如果有讀者覺得哪邊不太合理,歡迎留言討論:)
而如果真的在時限內完成不了,要怎麼辦呢?
如果直接了當的將未完成的作業交給老師,老師會不會生氣?小孩下學期會不會被針對?
還是要教小孩做假資料?閱讀記錄表、家事記錄表或是直笛練習的日期,直接最後一天再通通隨便寫一寫就好,有交就好。
這種造假的方式,我認為是各個家庭裡最有可能發生的,因為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狀況。
以我自身的經驗為例,小時候寒暑假作業除了爸媽幫忙,還有個大我五歲的姊姊可以出手控管,不至於漏寫甚至缺交。
當然,通常都拖到最後一天才完成就是了,這點相信跟我一樣的孩子俯拾皆是。
然而,自身的其他經驗也告訴我,有些老師根本不會檢查寒、暑假作業,收到之後只會疊在辦公桌上,之後拿去丟掉。(純屬道聽塗說,如有覆議或糾正再煩請留言告知)
以上,我盡量客觀的提出一些觀點和想法,至於我個人對於寒暑假作業的主觀意見是:我認為作業量可以不用出太多,畢竟每個家庭用心的程度與空閒時間各有不同,像閱讀學習單、家事記錄表這種我覺得很棒,敦促孩子閱讀經典書籍以及幫忙做家事,這些可以再多一點,至於學科類的可以減少一些,假如真的要加強練習學科,比如國文、數學或自然等等,我比較傾向開學再考複習考:)
「作業」、「考試」的初衷原則上都是讓孩子提升專業素質,預習新知或是複習舊聞,但寒暑假作業又和平時的課後作業性質大不相同,要在寒暑假這種給學生的「休息時間」出作業,(每科老師都各出一些就非常多),光想就覺得很辛酸,就像假日收到的工作簡訊、春節收到的客戶郵件一樣,大人們會厭惡這些不合時宜的通知,孩子們自然更加厭惡這些不近人情的作業,而且孩子們還通常沒有立場與聲量。
這就很像教改,往往「不」是由站在第一線的老師來籌畫的,總是由一群遠在研究室、會議室觀察數據與空泛談論的研究者們,他們提出的教綱和條文才會這麼虛幻飄渺,鮮少應用價值。
或許,要解決這一切煩憂,還是得回歸到最原始的:
換位思考、溝通、耐心。
(天啊AI這個建議圖片太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