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量身訂做?還是量力而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寫這篇的契機是因為我小學四年級的表弟,他媽媽(我阿姨)在社群po出落落長的寒假作業清單,而這個寒假他們已經預訂好要去泰國玩,雖然不知道他們要玩幾天,但媽媽見到作業量還是非常擔憂,儘管小孩爸爸(姨丈)表示:「跟老師說『我們不寫』!」,
但媽媽又說這老師年紀稍長,平時的功課就特別多,而且已經『經常性』耽誤下課時間,如果直接跟老師說不寫,擔心下學期弟弟都不用下課了......

先說一下,表弟是新北市的學校 
(應該)不適用台北市2015年廢除「台北市各國民小學寒暑假作業實施要點」的規範
不過教育部也表示過,寒/暑假作業本來就是地方規則,中央沒有特別規範
所以看來是讓學校或班導自行定義
引用自中央通訊社(2015/12/17):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許麗娟:『對於小學寒暑假作業,教育部僅有「方向上」的要求,包括要在學生能力範圍內完成,份量不宜過多,以及要盡量「多元」』」。

今年表弟學校的寒假時程是:1/19休業式(12:00放學)~2/16開學
由於表弟全家已經提前請假飛往泰國度假,自然參加不到休業式
加上我不確定表弟一家收到作業單的確切時間(或許收到的當下就可以開始作作業)
為了方便計算,就把這次寒假當作30天好了
重點來了,這次的內容到底有哪些東西呢?詳述如下:

  1. 閱讀紀錄表:
    (1)至少閱讀5本書,完成閱讀紀錄表;(2)挑選最喜愛的1本寫下閱讀心得,含基本資料、大意、心得(套用寫心得策略)、插圖;(3)記錄寒假中其中一天特別的經歷。
  2. 閱讀學習單:
    完成閱讀《綠野仙蹤》,並完成學習單。
  3. 自然學習單:
    自然老師請小朋友完成自然學習單。
  4. 【名勝古蹟大搜查】海報製作:
    利用四開的海報紙,介紹一個你曾參訪的名勝古蹟,為它製作一張專屬海報。(海報紙)請自行到書店/文具行選購自己喜歡的四開紙張)
    ※內容包含名勝古蹟的:
    (1)標題:名勝古蹟的名稱
    (2)內容:
    ①地點:名勝古蹟所在的縣市(鄉鎮市區)
    ②簡介:特色、歷史典故、背景由來等等
    ③合照:與名勝古蹟的合照(可拍照或畫圖),加上圖片說明
    ④心得:將參觀名勝古蹟的心得記錄下來(150字)。
    ※以上四點內容,請在海報裡做適當的版面編排(請參考報紙的編排方式)。
    ※文字說明要用通順的句子描述喔!
    (3)開學後,每人將輪流上台為同學做1分鐘口頭報告(並交海報作業)
  5. 數學:
    四上數學複習卷2張。
  6. 直笛練習:
    練習直笛教本一、二 老師指定的曲目
  7. 家事小幫手記錄表:
    要過年了,掃地、洗衣服、洗碗、倒垃圾、整理家裡、大掃除......是小幫手大顯身手的時候了!這時候,缺你不可喔!

以上7點 是從學校給的通知單當中擷取下來(稍微省略一點點贅字 盡量完整重現) 

我想這份作業的初衷,應該是希望孩子不要浪費這個寒假,多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吧,這純粹是我的猜測。

客觀來說,如果這份作業是針對一個完全「無所事事」,整個假期什麼事都不想做,只想躺在沙發玩手遊,吃飽睡睡飽吃,渾渾噩噩度過假期的四年級學生來說,這樣的一份作業我認為是相當有意義的,不但包含數學、閱讀、自然、歷史(古蹟)、音樂等面向,還有幫忙做家事的要求,確實可以讓原本空白的假期充實許多,也能讓孩子不要習慣性地享受,盡自己的能力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務,這也是好事一樁。

但如果像我表弟一家這樣,早有規劃的家庭呢?很明顯地,扣除出遊的時間,這個程度的作業量肯定得擠在剩下的時間做完,對一個小四的孩子而言,這類型的作業通常都是在為難家長,更別說寒假還卡著春節,多數家庭需要有回老家、走春等等活動要完成,家長會更心累。

雖然換個角度看,如果每天認真做的話,這樣的作業量看起來也不算多到離譜。

  • 1天讀1本書,花5天完成閱讀紀錄表及心得。
  • 1天讀綠野仙蹤。
  • 1天跑文具店買海報紙、1天造訪古蹟、2天寫心得與製作海報。(還要準備上台報告,感覺會是個大工程)
  • 2天完成數學考卷。
  • 自然、直笛、家事通通平均分配到每天,規定時間再定時完成,最後逐步記錄。

在上述極度理想化的情形下,可以發現這份作業要花的時間也不會太多,30天來完成好像綽綽有餘,還是有很多時間可以出遊、走春,難就難在需要每天完成的部份而已,就像上班打卡一樣,只是要怎麼安排行程,才能在完成這些每日任務的同時,還要兼顧旅遊、走春、休息等等行程,會很耗費家長的心力。
如果爸媽都是上班族的話,這部分就會更難執行。

而且,如果整份作業都要腳踏實地全部完成的話,家長除了需要安排小孩完成每一科的時間之外,一定還需要操心很多其他的東西。

  • 數學作業的答案是正確的嗎?需要驗算一下,甚至可能需要求助其他朋友或老師。
  • 心得報告通順嗎?有沒有更適合的語句,還不能太艱澀,要符合孩子的年紀才行。
  • 插圖怎麼畫?孩子有讀懂故事、找到故事的核心嗎?該引導他還是直接告訴他答案?
  • 還需要準備海報紙,另外畫海報之前要打個草稿吧?直接畫下去畫失誤了怎麼辦?

↑以上只是我揣摩家長的心境,所構建的「設計對白」,畢竟我還不是家長,如果有讀者覺得哪邊不太合理,歡迎留言討論:)

而如果真的在時限內完成不了,要怎麼辦呢?
如果直接了當的將未完成的作業交給老師,老師會不會生氣?小孩下學期會不會被針對?
還是要教小孩做假資料?閱讀記錄表、家事記錄表或是直笛練習的日期,直接最後一天再通通隨便寫一寫就好,有交就好。

這種造假的方式,我認為是各個家庭裡最有可能發生的,因為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狀況。

以我自身的經驗為例,小時候寒暑假作業除了爸媽幫忙,還有個大我五歲的姊姊可以出手控管,不至於漏寫甚至缺交。
當然,通常都拖到最後一天才完成就是了,這點相信跟我一樣的孩子俯拾皆是。

然而,自身的其他經驗也告訴我,有些老師根本不會檢查寒、暑假作業,收到之後只會疊在辦公桌上,之後拿去丟掉。(純屬道聽塗說,如有覆議或糾正再煩請留言告知)

以上,我盡量客觀的提出一些觀點和想法,至於我個人對於寒暑假作業的主觀意見是:我認為作業量可以不用出太多,畢竟每個家庭用心的程度與空閒時間各有不同,像閱讀學習單、家事記錄表這種我覺得很棒,敦促孩子閱讀經典書籍以及幫忙做家事,這些可以再多一點,至於學科類的可以減少一些,假如真的要加強練習學科,比如國文、數學或自然等等,我比較傾向開學再考複習考:)

「作業」、「考試」的初衷原則上都是讓孩子提升專業素質,預習新知或是複習舊聞,但寒暑假作業又和平時的課後作業性質大不相同,要在寒暑假這種給學生的「休息時間」出作業,(每科老師都各出一些就非常多),光想就覺得很辛酸,就像假日收到的工作簡訊、春節收到的客戶郵件一樣,大人們會厭惡這些不合時宜的通知,孩子們自然更加厭惡這些不近人情的作業,而且孩子們還通常沒有立場與聲量。

這就很像教改,往往「不」是由站在第一線的老師來籌畫的,總是由一群遠在研究室、會議室觀察數據與空泛談論的研究者們,他們提出的教綱和條文才會這麼虛幻飄渺,鮮少應用價值。

或許,要解決這一切煩憂,還是得回歸到最原始的:

換位思考溝通耐心

(天啊AI這個建議圖片太讚了吧)

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以及我的所見所聞 很多事情沒有對錯 多想想 多思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從幼兒園到小學,不僅是學習生活模式的大轉變,思維模式也要跟上,孩子和家長才可以生活得越來越輕鬆 蕉妻今天來分享一下,我和哥哥Skye一起規劃和制定的寒假目標吧😊(規劃表用Notion做好了,感興趣的人可以在文章最後找連結,直接複製換成自己的目標規劃)   因為蕉妻目前還在家中待業,所以這一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張學校發下的月曆,作為孩子暑假作業之一。文章提到,這種設計可以幫助孩子記錄暑假每天的生活,並為開學做準備。同時也提到了家長自己的寫日記經驗,以及對老師未對孩子派下大量作業的讚賞。
Thumbnail
暑假快到了,家長不妨放手讓年紀比較大的孩子著手規劃自己的暑假,培養責任感。但在規劃時,不能只是隨口說一個不切實際的計畫,最好認真衡量目前的程度,再將進度量化,最後提筆寫下來,才能強化執行力、提高完成度。以下是我在《全國兒童週刊》最新一期的專欄文章,提醒孩子設定計畫容易犯的錯誤及改善方法。
Thumbnail
一個寒假不見,不好意思這麼久才更新。 說起來這一個寒假沒有學校的諮商,只靠著自己一顆小腦袋瓜實在很痛苦呢。 努力也有吧,調適也有吧,總之也發現自己果然還是喜歡戲劇的人。 沒有戲劇活不下去。 扯遠了,說回來這學期我沒有再去預約學校的諮商,總覺得沒有想像中的有用,跟上課時間也對不上。並且為了方便
Thumbnail
假期落幕,眾人踏上返鄉之旅,匯聚於各式各樣的交通動脈。然而,在這回流的浪潮中,有一個意外的客人也加入了行列——那些散落在世界角落的寒假作業。 不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的學生,他們的寒假作業似乎變成了當下最不容易舍棄的寶貴之物。
Thumbnail
今年過年特別因為孩子有其他安排,家中就不安排圍爐。我有年假也和寒假,為自己訂了閱讀目標。回想很多課程,我因時間無法參與而覺得遺憾。學習讓我覺察及自我陪伴。會先讓自己有感受在內心流動,接納跟允許有比較清晰的頭腦。上半學期學習可以因著作業的繳交期限來安排進度。感謝老天,讓我閱讀一石二鳥,並完成心得報告。這段時間是我最充實的時刻,帶著體驗的心情,取、捨失落、未滿足的期待,連「不得不」,都可以讓生命保有一種美好與享受。
Thumbnail
最後一天迎接來了陽光明媚的天氣,也期待著每位孩子在這天都能上台分享故事或創作。孩子們輪流上台,情節無論如何峰迴路轉,每位主角都成功度過了一場冒險或奇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寒假作業情況,包括閱讀紀錄表、閱讀學習單、自然學習單、名勝古蹟海報製作、數學作業、直笛練習、家事小幫手記錄表等。作者提出了對這份作業的觀點和想法,並討論了家長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文章指出寒假作業對學生和家長都帶來了壓力和困擾,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理解。
Thumbnail
國中國小寒假開始,您們家的孩子計畫讀哪些課外書呢? . 本週國中國小寒假開始,您們家的孩子計畫讀哪些課外書籍?邀你一起來分享一些孩子們的好書吧! . 「家長說課內都讀不完了,還看什麼閒書!」、「學生成績退步你要負責嗎?」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而培養閱讀能力也依賴日常閱讀習慣的建立,如何說
孩子們最開心的寒假來了,家長們卻有點擔心,如何是好~ 其實寒假暑假期間,最讓家長們擔心頭痛的,應該是無法隨時陪伴著。又無法耳提面命叮嚀,所以為人父母總是不喜歡放假日。 如果都沒有放假日,那也不可能,而且最可憐的就是孩子了。想想我們的孩子,平日上學,又有上不完的才藝班,補習班,課後輔導照顧班。
Thumbnail
從幼兒園到小學,不僅是學習生活模式的大轉變,思維模式也要跟上,孩子和家長才可以生活得越來越輕鬆 蕉妻今天來分享一下,我和哥哥Skye一起規劃和制定的寒假目標吧😊(規劃表用Notion做好了,感興趣的人可以在文章最後找連結,直接複製換成自己的目標規劃)   因為蕉妻目前還在家中待業,所以這一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張學校發下的月曆,作為孩子暑假作業之一。文章提到,這種設計可以幫助孩子記錄暑假每天的生活,並為開學做準備。同時也提到了家長自己的寫日記經驗,以及對老師未對孩子派下大量作業的讚賞。
Thumbnail
暑假快到了,家長不妨放手讓年紀比較大的孩子著手規劃自己的暑假,培養責任感。但在規劃時,不能只是隨口說一個不切實際的計畫,最好認真衡量目前的程度,再將進度量化,最後提筆寫下來,才能強化執行力、提高完成度。以下是我在《全國兒童週刊》最新一期的專欄文章,提醒孩子設定計畫容易犯的錯誤及改善方法。
Thumbnail
一個寒假不見,不好意思這麼久才更新。 說起來這一個寒假沒有學校的諮商,只靠著自己一顆小腦袋瓜實在很痛苦呢。 努力也有吧,調適也有吧,總之也發現自己果然還是喜歡戲劇的人。 沒有戲劇活不下去。 扯遠了,說回來這學期我沒有再去預約學校的諮商,總覺得沒有想像中的有用,跟上課時間也對不上。並且為了方便
Thumbnail
假期落幕,眾人踏上返鄉之旅,匯聚於各式各樣的交通動脈。然而,在這回流的浪潮中,有一個意外的客人也加入了行列——那些散落在世界角落的寒假作業。 不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的學生,他們的寒假作業似乎變成了當下最不容易舍棄的寶貴之物。
Thumbnail
今年過年特別因為孩子有其他安排,家中就不安排圍爐。我有年假也和寒假,為自己訂了閱讀目標。回想很多課程,我因時間無法參與而覺得遺憾。學習讓我覺察及自我陪伴。會先讓自己有感受在內心流動,接納跟允許有比較清晰的頭腦。上半學期學習可以因著作業的繳交期限來安排進度。感謝老天,讓我閱讀一石二鳥,並完成心得報告。這段時間是我最充實的時刻,帶著體驗的心情,取、捨失落、未滿足的期待,連「不得不」,都可以讓生命保有一種美好與享受。
Thumbnail
最後一天迎接來了陽光明媚的天氣,也期待著每位孩子在這天都能上台分享故事或創作。孩子們輪流上台,情節無論如何峰迴路轉,每位主角都成功度過了一場冒險或奇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寒假作業情況,包括閱讀紀錄表、閱讀學習單、自然學習單、名勝古蹟海報製作、數學作業、直笛練習、家事小幫手記錄表等。作者提出了對這份作業的觀點和想法,並討論了家長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文章指出寒假作業對學生和家長都帶來了壓力和困擾,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理解。
Thumbnail
國中國小寒假開始,您們家的孩子計畫讀哪些課外書呢? . 本週國中國小寒假開始,您們家的孩子計畫讀哪些課外書籍?邀你一起來分享一些孩子們的好書吧! . 「家長說課內都讀不完了,還看什麼閒書!」、「學生成績退步你要負責嗎?」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而培養閱讀能力也依賴日常閱讀習慣的建立,如何說
孩子們最開心的寒假來了,家長們卻有點擔心,如何是好~ 其實寒假暑假期間,最讓家長們擔心頭痛的,應該是無法隨時陪伴著。又無法耳提面命叮嚀,所以為人父母總是不喜歡放假日。 如果都沒有放假日,那也不可能,而且最可憐的就是孩子了。想想我們的孩子,平日上學,又有上不完的才藝班,補習班,課後輔導照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