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歲定八十》真的是這樣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示意圖)

(示意圖)

我想很多年輕夫妻都不是天生知道如何為人父母,需要透過學習他人或專家的經驗然後邊走邊學著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再觀察根據不同孩子的特質來調整找出一個恰當的教育方式,所以當然不會真的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只要有生養過一個以上孩子的父母就會發現,明明同個父母同樣環境生活,但是為甚麼你用一套方法教育第一個孩子可以很成功,偏偏用同樣方法教育第二個孩子卻完全無效且失控。這是因為剛出生的孩子並非只是一張白紙,在小孩的深層意識裡還殘存著過去世的經歷與人格特質。

天資的不同自然影響著後天學習上的差異。然而,無論天資聰慧或平庸,相信每一個媽媽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特別聰明,但是事實上,的確有些孩子會有發展遲緩的現象,然而卻因為父母親的疏忽或者不願意面對現實而延誤了早期治療的階段。這就會造成日後在與同儕之間在團體教育的學習上相對弱勢,進而影響自信與人際關係。所以,在三歲以前的學前教育就變得特別重要了。因為一個小孩出生後,就像一個偉大又精密的自動化工程,從零歲到三歲,只要供給足夠養份,身體細胞會自動發展五種感官: 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及味覺。然而,有些孩子的感官仍在沉睡尚未甦醒,如果三歲以前沒有受到足夠的刺激很可能就發展遲緩了。

為甚麼說「三歲定八十」呢,那是因為嬰幼兒除了身體感官的發育外,還需要心靈上給予灌溉滋養, 三歲以前如果父母親的愛,特別是來自母親的滋養與愛,例如身體上足夠的擁抱愛撫,肢體律動刺激,語言刺激,頭腦心智的刺激及母親快樂的心情陪伴等等,都將影響著一個孩子未來的人格特質或學習上的不同差異。好比說平衡感,如果小時候沒受到刺激訓練,長大後要訓練平衡感就變得特別困難,因為它在該喚醒的時間點沒受到足夠的刺激因此是處於沉睡狀態,長大了再喚醒就需要花上好多倍的時間來訓練了。

所以,如果小孩三歲前缺乏足夠的心靈上的愛,或者有不好的經驗如被打被罵,被冷落,當需要的時候需求又沒有得到滿足等等,其實都潛藏在潛意識裡,長大後就變成一個不好的印記。一旦受到外在事件刺激,例如在幼兒期一直被打罵的孩子,長大後自然變得比較膽怯沒有自信,雖然很可能因為後天的改變與訓練讓他看起來很正常,在工作上可以很有自信,但是,當有外在事件刺激到你時,例如你的親密伴侶對你謾罵,你潛意識裡來自父母的不良印記就會連結到當下事件,自動從潛意識層面浮出,讓你從一個平常很有自信的人突然掉落在沒自信的情緒裡,而你卻渾然不知為甚麼。這就是為甚麼「三歲定八十」了,如果你希望日後孩子人格健全, 把握零到三歲的黃金階段,父母可以在陪伴孩子的同時觀照自己,滋養孩子的同時也滋養自己內在仍有部分需要被滿足及被愛的「內在小孩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宇宙空神的沙龍
40會員
130內容數
擁有理性邏輯腦及天生直覺力的水瓶素人,自幼對生命的充滿好奇,十幾歲面對傳教人士卻反過來告訴別人神在你心中,反骨叛逆的靈魂讓我很難適應地球生活,在嚐盡人生不盡人意的境遇後,開始內心觀照找尋我為何而來,並大膽用我自己的人生做實驗,從心改造只為證明心想事成真的存在。 https://cohsart.com/e-shop/
宇宙空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03
物質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但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只有一次,錯過了可能再也無法彌補。 2015年暑假,當女兒決定去法國求學後,我就決定把桃園房子出租,這樣就可以補貼她在法國的消費。因此,出租前我開始斷捨離,把放滿二個牆壁的書櫃裡的書,有些捐出去有些拿到二手書店賣,一些家俱跟以前收集的裝飾收藏品,通通在網
Thumbnail
2021/03/03
物質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但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只有一次,錯過了可能再也無法彌補。 2015年暑假,當女兒決定去法國求學後,我就決定把桃園房子出租,這樣就可以補貼她在法國的消費。因此,出租前我開始斷捨離,把放滿二個牆壁的書櫃裡的書,有些捐出去有些拿到二手書店賣,一些家俱跟以前收集的裝飾收藏品,通通在網
Thumbnail
2021/02/22
(巴黎有名的莎士比亞英文書店) 在女兒念高中期間,我正在學習新的工作領域3D列印機跟CNC(數位雕刻機),當第一次在flyingV募資平台有了小小達標成功後(當一個人不再懼怕,再也沒有任何東西可失去 ── 在flyingV募資平台成功達標),又有幾間學校跟我們訂購,這讓我生起信心並有了工作方向。因此
Thumbnail
2021/02/22
(巴黎有名的莎士比亞英文書店) 在女兒念高中期間,我正在學習新的工作領域3D列印機跟CNC(數位雕刻機),當第一次在flyingV募資平台有了小小達標成功後(當一個人不再懼怕,再也沒有任何東西可失去 ── 在flyingV募資平台成功達標),又有幾間學校跟我們訂購,這讓我生起信心並有了工作方向。因此
Thumbnail
2021/02/17
(女兒高二時到柬埔寨一間小學當英文教學志工) 由於我很反對台灣在國高中教育上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課後仍到補習班補到八九點的補習文化,對我這個學企業管理出身的人而言,我用商業的角度去看,我只看到這是生意人為了賺錢搞出來而演變成一種變相的在地教育文化,這種不是針對個別需求而設的補習班,只是為了補習企業
Thumbnail
2021/02/17
(女兒高二時到柬埔寨一間小學當英文教學志工) 由於我很反對台灣在國高中教育上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課後仍到補習班補到八九點的補習文化,對我這個學企業管理出身的人而言,我用商業的角度去看,我只看到這是生意人為了賺錢搞出來而演變成一種變相的在地教育文化,這種不是針對個別需求而設的補習班,只是為了補習企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在幼兒期的教育這邊,筆者的心法就只有一個:「習慣成日常」。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建立孩子心中,對於學習的認知,來自於「累積」。越聰明的孩子,越可能因為自身的智慧反噬,在小時候依靠天分輾壓,忽略累積的重要,剩下的就是在哪階段撞壁。越早其實越好,等到大學才遇到學習挫折,自我放棄的機率就越高。
Thumbnail
在幼兒期的教育這邊,筆者的心法就只有一個:「習慣成日常」。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建立孩子心中,對於學習的認知,來自於「累積」。越聰明的孩子,越可能因為自身的智慧反噬,在小時候依靠天分輾壓,忽略累積的重要,剩下的就是在哪階段撞壁。越早其實越好,等到大學才遇到學習挫折,自我放棄的機率就越高。
Thumbnail
正向回饋的根本 – 父母的心態 這些幼兒時期的教學法,就是慢慢建立正確的讀書心態,所以進度不是重點,重點在兩個: 第一,打造定時、定量、持續規律的習慣,讓孩子覺得每天就該坐下來寫點功課,學些東西。 第二,明白成就是累積的,是不停地投入才有這些成果,而非自己天資卓越。
Thumbnail
正向回饋的根本 – 父母的心態 這些幼兒時期的教學法,就是慢慢建立正確的讀書心態,所以進度不是重點,重點在兩個: 第一,打造定時、定量、持續規律的習慣,讓孩子覺得每天就該坐下來寫點功課,學些東西。 第二,明白成就是累積的,是不停地投入才有這些成果,而非自己天資卓越。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學齡前教育是幾歲? 為何1哭2鬧3摔物品? 什麼是學齡前教育? 懂得「放手」讓孩子去探索 不受控的哭鬧是為什麼呢? 現今教育提倡「愛的教育」:不可打罵孩子,用愛來感化孩子。 「打」分為 3 個部分層面
Thumbnail
學齡前教育是幾歲? 為何1哭2鬧3摔物品? 什麼是學齡前教育? 懂得「放手」讓孩子去探索 不受控的哭鬧是為什麼呢? 現今教育提倡「愛的教育」:不可打罵孩子,用愛來感化孩子。 「打」分為 3 個部分層面
Thumbnail
當代父母的集體焦慮,從嬰兒開始就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坊間常用大腦開發,皮紋分析,聽古典樂會變聰明來洗腦父母,讓父母花錢毫不手軟的塞滿各種才藝課程,美其名要讓孩子的生活多采多姿,但其實心裡害怕的是若沒有安排,小孩有了太多空白,以後會不會跟不上?以後是不是學不會?研究結論卻和我們以為的大大相反。
Thumbnail
當代父母的集體焦慮,從嬰兒開始就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坊間常用大腦開發,皮紋分析,聽古典樂會變聰明來洗腦父母,讓父母花錢毫不手軟的塞滿各種才藝課程,美其名要讓孩子的生活多采多姿,但其實心裡害怕的是若沒有安排,小孩有了太多空白,以後會不會跟不上?以後是不是學不會?研究結論卻和我們以為的大大相反。
Thumbnail
#談管教 #管教 #程式碼 #需要更新 電腦需要常常更新程式碼,才能防止錯誤或者當機,其實孩子也需要。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不過更正確地來說,我們更新的是孩子的判斷能力,因為孩子會長大,不能一直用同一個標準,不然就會出問題。然而,現實狀況是,我
Thumbnail
#談管教 #管教 #程式碼 #需要更新 電腦需要常常更新程式碼,才能防止錯誤或者當機,其實孩子也需要。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不過更正確地來說,我們更新的是孩子的判斷能力,因為孩子會長大,不能一直用同一個標準,不然就會出問題。然而,現實狀況是,我
Thumbnail
每個孩子的到來 多數都攜帶了可以療癒父母的基因 有的父母如果有足夠的智慧,便可以識別出來 通常這些所謂可以療癒父母的基因 很可能都是父母不願意包容自己的部分 所以當這些特質在孩子身上展現出來的時候 父母就會把這種自我批判投射到孩子身上 但是往往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 會更有一種 重新經驗自己童年的感
Thumbnail
每個孩子的到來 多數都攜帶了可以療癒父母的基因 有的父母如果有足夠的智慧,便可以識別出來 通常這些所謂可以療癒父母的基因 很可能都是父母不願意包容自己的部分 所以當這些特質在孩子身上展現出來的時候 父母就會把這種自我批判投射到孩子身上 但是往往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 會更有一種 重新經驗自己童年的感
Thumbnail
(示意圖) 我想很多年輕夫妻都不是天生知道如何為人父母,需要透過學習他人或專家的經驗然後邊走邊學著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再觀察根據不同孩子的特質來調整找出一個恰當的教育方式,所以當然不會真的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只要有生養過一個以上孩子的父母就會發現,明明同個父母同樣環境生活,但是為甚麼你用一套方法教育
Thumbnail
(示意圖) 我想很多年輕夫妻都不是天生知道如何為人父母,需要透過學習他人或專家的經驗然後邊走邊學著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再觀察根據不同孩子的特質來調整找出一個恰當的教育方式,所以當然不會真的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只要有生養過一個以上孩子的父母就會發現,明明同個父母同樣環境生活,但是為甚麼你用一套方法教育
Thumbnail
 小孩子3~15歲時,是孩子人格型塑期,此時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關心、教育與引導方式。孩子的情緒、思考等,在這時期很重要,也是關鍵點之一。 所以?我想講幾段所以...
Thumbnail
 小孩子3~15歲時,是孩子人格型塑期,此時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關心、教育與引導方式。孩子的情緒、思考等,在這時期很重要,也是關鍵點之一。 所以?我想講幾段所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