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養]更新孩子的程式碼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談管教 #管教 #程式碼

#需要更新

電腦需要常常更新程式碼,才能防止錯誤或者當機,其實孩子也需要。

raw-image

不過更正確地來說,我們更新的是孩子的判斷能力,因為孩子會長大,不能一直用同一個標準,不然就會出問題。然而,現實狀況是,我們大人往往自己判斷孩子長大了,就套用更大孩子的標準--「你已經小學了,要吃多一點」「你已經大了,要自動自發」。對大人來說理所當然,但對孩子來說莫名其妙,什麼時候標準變了我都不知道,突然有一天就開始被罵。

#不同的階段給不同的訊息

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受到生理限制影響,我們用的詞彙和比喻就要用不同的文字和內涵。比方說教孩子如何與同學互動的原則:

raw-image

2-3歲-打人會痛痛,不能打

3-4歲 - 打人之後別人就不想跟你玩了,要跟大家當好朋友

4-6歲 - 想玩你可以主動邀請看看,多跟大家做好朋友

小學 - 不高興你可以跟對方說,如果不行再跟老師講

更大的孩子 - 朋友不用很多,選擇幾個比較處得來的就好

如果孩子一直遵守著早期的規定,而想辦法討好所有人,那也會出現問題。小時候的規則在長大了以後不一定可以適用,孩子雖然會在生活中學到這些,但是身為家長,身為曾經歷過這些的大人,應該能夠以過來人的身分,跟孩子們分享,為困擾的孩子們指引。

raw-image

又比方說教孩子如何處理受傷:

2-3歲 - 跟大人說哪裡痛

3-5歲 - 說明哪裡痛以外也說清楚怎麼受傷的

小學 - 能簡單處理傷口,能判斷受傷情況需不需要找大人協助處理

更大的孩子 - 能從原因跟情況判斷傷到哪裡,自己可以做什麼處置,以及該找誰幫忙

孩子一開始能做到的有限,但是隨著年齡上升,很多事情其實可以自己判斷與處理。因此如果依舊用過往的判斷標準處事,那就會變成所謂媽寶的狀態,沒有意識到自己長大了,應該有更多的責任。學習是孩子的責任,但是沒有發現孩子未更新的狀態則是家長的缺失。

#襯職的旁觀者

監控狀況與把握大局其實才是家長的工作,就像前面說的讓孩子內在的程式碼(判斷能力)是否更新到最新的版本,但是實際上比理論上難的太多,因為家長有太多的忍不住,有太多的沒辦法。如果是工作,可能還可以將自己的角色抽離,當一個觀看下屬工作的主管,只看結果,不出手幫忙。但,身為家長,一開始就不得不出手幫忙各種事情,把屎把尿,安撫餵食,而現在反過來要漸漸抽手,跟一開始就當旁觀者的狀態不一樣,家長內在的拉扯充滿衝突而且思緒交錯複雜,抽手的同時也像失去了自我的一部份。獨立了、分開了,其實是一種告別與別離。孩子可以自己來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不再需要我了,其實會引發一種拋棄感跟孤獨感。

當一個襯職的旁觀者其實不容易,但是卻是身為父母終將到達的境界,各自獨立,又緊緊相連。

#程式碼 #管教 #談管教 #判斷能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百善臨床心理師|自閉症|親職|日常療育的沙龍
22會員
69內容數
各種教養相關的內容會在本專題中按照類別分類,方便大家查找。
2022/01/04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7652063833845/ 家長看我們上課用的玩具或者桌遊,會說看起來好像很好用,甚至說很想買。雖然這感覺可以成為玩具或者教具的業配,商機無限,但是其實重點一直都不在道具,而是用心跟理解。 . .
Thumbnail
2022/01/04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7652063833845/ 家長看我們上課用的玩具或者桌遊,會說看起來好像很好用,甚至說很想買。雖然這感覺可以成為玩具或者教具的業配,商機無限,但是其實重點一直都不在道具,而是用心跟理解。 . .
Thumbnail
2022/01/03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7054560560262/ 今天介紹個簡單的口訣——「三不五要」,如果能用到這些技巧,相信能讓親子互動更加圓融。 . . . . . . . . 「比較式」和同性質的團體或個人做比較來傳達讚美。 .
Thumbnail
2022/01/03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7054560560262/ 今天介紹個簡單的口訣——「三不五要」,如果能用到這些技巧,相信能讓親子互動更加圓融。 . . . . . . . . 「比較式」和同性質的團體或個人做比較來傳達讚美。 .
Thumbnail
2021/12/29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6468143952237/ 好的一面,你可以高興,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已經到了可以想到新的方法回應你,而不只是呆呆地回答的程度。可以想像後果,以此迴避懲罰,這是種很大的進步。 . . . . . .
Thumbnail
2021/12/29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6468143952237/ 好的一面,你可以高興,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已經到了可以想到新的方法回應你,而不只是呆呆地回答的程度。可以想像後果,以此迴避懲罰,這是種很大的進步。 . . . . .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最近有一名知名的小兒科醫師在臉書自白 因為他的三個小孩生活習慣極其偏差 於是他開始使用體罰的方式管教孩子 甚至耳光伺候,讓孩子活在這樣的情境下... 直到前妻發現,急忙報警,這起事件也因此傳了開來...... 這時候多多少少會有正反兩方的說法 一方可能會說,小孩不打就壞了規矩 一方可能會說,
Thumbnail
最近有一名知名的小兒科醫師在臉書自白 因為他的三個小孩生活習慣極其偏差 於是他開始使用體罰的方式管教孩子 甚至耳光伺候,讓孩子活在這樣的情境下... 直到前妻發現,急忙報警,這起事件也因此傳了開來...... 這時候多多少少會有正反兩方的說法 一方可能會說,小孩不打就壞了規矩 一方可能會說,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不要小看小孩對父母的控制力,我家不到5歲的小孩,就很會指使我做很多事,例如:收玩具、陪玩、出門搭公車..等。 愛是建立在雙方身體、心理都健康,還有體力都充沛下進行,最常發生的狀態是有一方累了而硬撐,然後稍稍不如意時,小孩情緒就爆發大哭大鬧,而我早已經疲倦不已。 小茹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就三個方面,來談
Thumbnail
不要小看小孩對父母的控制力,我家不到5歲的小孩,就很會指使我做很多事,例如:收玩具、陪玩、出門搭公車..等。 愛是建立在雙方身體、心理都健康,還有體力都充沛下進行,最常發生的狀態是有一方累了而硬撐,然後稍稍不如意時,小孩情緒就爆發大哭大鬧,而我早已經疲倦不已。 小茹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就三個方面,來談
Thumbnail
女兒開學一個多月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階段,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小學開始有考試吧!這也是她最無法適應的事情。有時早上叫她起床,她總說著:「她不想去學校,好想回幼兒園...」,女兒的個性比較好勝,考試希望自己都沒有錯誤,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回家後看到我們做父母的雖然嘴巴說:「沒關係,下次再努力一點就好」,
Thumbnail
女兒開學一個多月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階段,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小學開始有考試吧!這也是她最無法適應的事情。有時早上叫她起床,她總說著:「她不想去學校,好想回幼兒園...」,女兒的個性比較好勝,考試希望自己都沒有錯誤,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大,回家後看到我們做父母的雖然嘴巴說:「沒關係,下次再努力一點就好」,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小孩成長的過程,會觀察大人的互動模式發展出自己與其他人的相處模式,也會因為在與大人互動的過程中發展出一些行為。他們是很直觀的生物,沒辦法同時理解好幾種標準,所以從小建立規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Thumbnail
小孩成長的過程,會觀察大人的互動模式發展出自己與其他人的相處模式,也會因為在與大人互動的過程中發展出一些行為。他們是很直觀的生物,沒辦法同時理解好幾種標準,所以從小建立規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Thumbnail
你相信 當孩子感受良好時,他會表現得更好嗎? 老實說....一開始我也不相信。我用著一貫擅長的邏輯腦思考著,就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不好?要讓孩子知道這是不被允許的,要讓孩子知道做不好會受到懲罰, 這樣他才會知道錯,知道自己不好....才會思考和改正啊!
Thumbnail
你相信 當孩子感受良好時,他會表現得更好嗎? 老實說....一開始我也不相信。我用著一貫擅長的邏輯腦思考著,就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不好?要讓孩子知道這是不被允許的,要讓孩子知道做不好會受到懲罰, 這樣他才會知道錯,知道自己不好....才會思考和改正啊!
Thumbnail
#談管教 #管教 #程式碼 #需要更新 電腦需要常常更新程式碼,才能防止錯誤或者當機,其實孩子也需要。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不過更正確地來說,我們更新的是孩子的判斷能力,因為孩子會長大,不能一直用同一個標準,不然就會出問題。然而,現實狀況是,我
Thumbnail
#談管教 #管教 #程式碼 #需要更新 電腦需要常常更新程式碼,才能防止錯誤或者當機,其實孩子也需要。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不過更正確地來說,我們更新的是孩子的判斷能力,因為孩子會長大,不能一直用同一個標準,不然就會出問題。然而,現實狀況是,我
Thumbnail
近期常回應家長的一個話題就是,「我們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了,還不夠嗎?」 . #其實不太夠 因為家長其實應該離孩子遠一點,太過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是種壓力。當孩子脫離了嬰兒時期,就該開始進行各種活動與探索,儘管幼小或者遲緩的孩子的確需要多一分的關注,但也不代表家長需要時時刻刻在身旁。 . #孩子需要的
Thumbnail
近期常回應家長的一個話題就是,「我們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了,還不夠嗎?」 . #其實不太夠 因為家長其實應該離孩子遠一點,太過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是種壓力。當孩子脫離了嬰兒時期,就該開始進行各種活動與探索,儘管幼小或者遲緩的孩子的確需要多一分的關注,但也不代表家長需要時時刻刻在身旁。 . #孩子需要的
Thumbnail
也是可以啦!如果你有自信能陪小孩克服巨大的挫折感, 或是你享受每一個吼小孩寫作業跟早起的時刻 ; 或是你有絕對的信心,認為你的孩子不會霸凌人或被人霸凌、不會遇到變態,那就不用做什麼幼小什麼銜接的啦! 
Thumbnail
也是可以啦!如果你有自信能陪小孩克服巨大的挫折感, 或是你享受每一個吼小孩寫作業跟早起的時刻 ; 或是你有絕對的信心,認為你的孩子不會霸凌人或被人霸凌、不會遇到變態,那就不用做什麼幼小什麼銜接的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