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養]更新孩子的程式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需要更新

電腦需要常常更新程式碼,才能防止錯誤或者當機,其實孩子也需要。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不過更正確地來說,我們更新的是孩子的判斷能力,因為孩子會長大,不能一直用同一個標準,不然就會出問題。然而,現實狀況是,我們大人往往自己判斷孩子長大了,就套用更大孩子的標準--「你已經小學了,要吃多一點」「你已經大了,要自動自發」。對大人來說理所當然,但對孩子來說莫名其妙,什麼時候標準變了我都不知道,突然有一天就開始被罵。

#不同的階段給不同的訊息

因為孩子的理解能力受到生理限制影響,我們用的詞彙和比喻就要用不同的文字和內涵。比方說教孩子如何與同學互動的原則:


Photo by Charlein Gracia on Unsplash
2-3歲-打人會痛痛,不能打
3-4歲 - 打人之後別人就不想跟你玩了,要跟大家當好朋友
4-6歲 - 想玩你可以主動邀請看看,多跟大家做好朋友
小學 - 不高興你可以跟對方說,如果不行再跟老師講
更大的孩子 - 朋友不用很多,選擇幾個比較處得來的就好
如果孩子一直遵守著早期的規定,而想辦法討好所有人,那也會出現問題。小時候的規則在長大了以後不一定可以適用,孩子雖然會在生活中學到這些,但是身為家長,身為曾經歷過這些的大人,應該能夠以過來人的身分,跟孩子們分享,為困擾的孩子們指引。


Photo by Diana Polekhina on Unsplash
又比方說教孩子如何處理受傷:
2-3歲 - 跟大人說哪裡痛
3-5歲 - 說明哪裡痛以外也說清楚怎麼受傷的
小學 - 能簡單處理傷口,能判斷受傷情況需不需要找大人協助處理
更大的孩子 - 能從原因跟情況判斷傷到哪裡,自己可以做什麼處置,以及該找誰幫忙
孩子一開始能做到的有限,但是隨著年齡上升,很多事情其實可以自己判斷與處理。因此如果依舊用過往的判斷標準處事,那就會變成所謂媽寶的狀態,沒有意識到自己長大了,應該有更多的責任。學習是孩子的責任,但是沒有發現孩子未更新的狀態則是家長的缺失。

#襯職的旁觀者

監控狀況與把握大局其實才是家長的工作,就像前面說的讓孩子內在的程式碼(判斷能力)是否更新到最新的版本,但是實際上比理論上難的太多,因為家長有太多的忍不住,有太多的沒辦法。如果是工作,可能還可以將自己的角色抽離,當一個觀看下屬工作的主管,只看結果,不出手幫忙。但,身為家長,一開始就不得不出手幫忙各種事情,把屎把尿,安撫餵食,而現在反過來要漸漸抽手,跟一開始就當旁觀者的狀態不一樣,家長內在的拉扯充滿衝突而且思緒交錯複雜,抽手的同時也像失去了自我的一部份。獨立了、分開了,其實是一種告別與別離。孩子可以自己來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不再需要我了,其實會引發一種拋棄感跟孤獨感。
當一個襯職的旁觀者其實不容易,但是卻是身為父母終將到達的境界,各自獨立,又緊緊相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各種教養相關的內容會在本專題中按照類別分類,方便大家查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談教養 #教養 #Vygotsky #維高斯基 Vygotsky提出的理論很有趣,他認為孩子的潛能很大,有很多可以介入的空間。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近端發展區)是他提出的概念模型,最下面是孩子目前展現的能力,而最外圈則是還辦不到的事情(像是寫本小說阿、算
近期常回應家長的一個話題就是,「我們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了,還不夠嗎?」 . #其實不太夠 因為家長其實應該離孩子遠一點,太過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是種壓力。當孩子脫離了嬰兒時期,就該開始進行各種活動與探索,儘管幼小或者遲緩的孩子的確需要多一分的關注,但也不代表家長需要時時刻刻在身旁。 . #孩子需要的
#教師節 教師節到了,我們從小強調尊師重道,而且在我們的文化中會提到「禮多人不怪」,所以在教師節要送點什麼,送什麼好,便成為一種課題。 感覺要送,表示感謝,畢竟老師花了不少時間心力。但感覺送太貴,會怕顯得張揚,而送太便宜,似乎又沒誠意。 到底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感謝呢? #所謂感謝 人家說「禮輕情意重
#談教養 #教養 #Vygotsky #維高斯基 Vygotsky提出的理論很有趣,他認為孩子的潛能很大,有很多可以介入的空間。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近端發展區)是他提出的概念模型,最下面是孩子目前展現的能力,而最外圈則是還辦不到的事情(像是寫本小說阿、算
近期常回應家長的一個話題就是,「我們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了,還不夠嗎?」 . #其實不太夠 因為家長其實應該離孩子遠一點,太過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是種壓力。當孩子脫離了嬰兒時期,就該開始進行各種活動與探索,儘管幼小或者遲緩的孩子的確需要多一分的關注,但也不代表家長需要時時刻刻在身旁。 . #孩子需要的
#教師節 教師節到了,我們從小強調尊師重道,而且在我們的文化中會提到「禮多人不怪」,所以在教師節要送點什麼,送什麼好,便成為一種課題。 感覺要送,表示感謝,畢竟老師花了不少時間心力。但感覺送太貴,會怕顯得張揚,而送太便宜,似乎又沒誠意。 到底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感謝呢? #所謂感謝 人家說「禮輕情意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在當今充滿挑戰和機遇的世界裡,培養孩子的判斷能力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資訊的爆炸,孩子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各種選擇和困惑。而在這個關鍵時刻,家庭成為了培養孩子判斷能力的主要環境。家庭教育在培養孩子判斷能力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在當今充滿挑戰和機遇的世界裡,培養孩子的判斷能力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資訊的爆炸,孩子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各種選擇和困惑。而在這個關鍵時刻,家庭成為了培養孩子判斷能力的主要環境。家庭教育在培養孩子判斷能力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