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看人生|升學主義騙局洗禮,依然做好自己、改變教育

2022/09/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於我而言,升學主義既是悲劇也是笑話,比起教育更是騙局。

唯有讀書高?

學齡前

台灣的私立幼兒教育場所經常標榜「雙語」及「先修」,吸引了無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藉此「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然而,對於該階段的孩童更重要的課題應是學習尊重和負責,比起硬知識,更應該培養健全的人格。

中學

過去的政策不允許私立學校明目張膽的舉辦入學考試,有些學校改以「免費智力測驗」偽裝,進行學生的程度篩選。現在,則是獨立招生,不演了。
校園內大大小小的集會、演講、學長姐返校分享,總是緊扣「考上好學校就一定能掌握人生選擇權,才能成就美好人生」。體育、藝術、輔導等相關課程總是被升學考科佔據,既剝奪了學生培養體能、發展創造力、探索及認識自己的權利,更強化了分數至上的價值觀。
最後,成績相對好的學生,在集體價值的影響下,選填了所謂的頂大或者電機、醫學等校系。成績相對差的學生,也不明所以的申請了分數剛好的科系。沒有人確定自己的興趣,更沒有人有機會好好規劃未來。

大學

有些解題機器人就這樣成為了真正的機器人,未曾替自己盤算什麼。
有些人進入大學之後,努力認識自己、探索世界,逐漸修正人生道路。
有些人在畢業之時猛然發現眼前的一切並非心之所向。此時,埋怨一直以來的騙局已然無濟於事,那些師長繼續行騙,砸在眼前的現實才是躲不掉的必須面對。
生活看人生|升學主義騙局中,做好自己,改變教育/牆上的白袍/圖源:陳穩

論自我:贏家獲得美好人生?

既然學業至上,成為贏家就可以了吧?不,在我的好友中,就存在不想當醫生的醫生、不想當工程師的工程師等,看似功成名就卻不對所學、職場滿意的人物。
不是說升學主義絕對錯誤,或者師長都是騙子,而是家庭、教育現場都不應強行灌輸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成績好不一定會獲得美好人生,成績不好也不代表沒有價值、人生毀滅。真正的成就自己,是探索世界、尋找所愛,並為人生負責。

不被社會環境蒙蔽

無論是經歷了不太適合的成長環境,或者無法改變的過去種種,現在還不遲!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不再像過去盲從普世價值,而是仰賴獨立思考,盡可能的將手牌玩好,未來的日子終究掌握在自己手中,

重新定義自我價值

若不由分數、成績單、薪資表來看待價值,究竟要如何實踐有意義的人生呢?
必須透過覺察、思考和不斷調整,對自己尊重,並保有認同。

找到自我實踐目標

依據所愛與所長,透過實際行動,往理想生活邁進。
生活看人生|升學主義騙局中,做好自己,改變教育/圖源:Unsplash

論教育:是時候瓦解騙局

人人有責

嚴長壽:「學生因為找不到方向,大量湧入沒有前途的校園;家長抱持過時的觀念,繼續綁住孩子......這是一個大家都有責任的『共錯結構』。」
嚴長壽所批判的台灣社會「膜拜不合時宜的升學主義」,是眾多角色和集體潛意識造成的結果。要改變現況,可由自身開始。

因材施教

〔論語.先進篇〕:「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和冉有向孔子提問,一樣的問題,老師卻給出不同的回應。
至聖先師如此,台灣的教育卻不論學生的資質、性格,全數灌輸升學主義至上嗎?不知這樣的方式,埋沒了多少技職、創作等人才。
建議自家庭教育開始探尋,再由學校老師、制度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人。

教學不只是授課

It is educating, not teaching.
幾年前參訪一所以「藝術人文」與「自然生態」為學習主軸的學校,副校長向我們分享教育理念,「教育」和「授課」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動詞,互動與交流性是如此的重要,我們卻總是將其視為一個單向的行為而不自知。
期待教育能夠變得更好,讓我們的這一代以及未來的每一代都不再被框架,綻放最適合自己的光芒璀璨。
122會員
178內容數
進入一間咖啡廳,落地窗外時晴時雨,在寧靜的空間歇息、思考人生。 看似簡單的理論可能具有延伸道理;看似平凡的關係也能藏著深切領悟,我們一起在生活探索、了解自我、尋找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