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能不能在「付費網站」引述他人作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設計對白
寫在前面:
這篇文章只是簡單說明「在付費網站引述他人作品,與公開網站的法律風險有沒有差別」。

如果有興趣進一步討論的朋友,歡迎追蹤我的ig,可私訊討論或邀稿:
wang.da.ming
很多人都知道「抄襲」是犯法的,但是著作權法其實沒有一條規定「抄襲」,法律上我們更常在談「重製」或「改作」
學術上所認定的「抄襲」,不一定會構成著作權侵害,要視其是「表達」的「重製」或「改作」,還是「觀念」的引用。
著作權法第十條之一規定:「依本法取得之著作權,其保護僅及於該著作之表達,而不及於其所表達之思想、程序、製程、系統、操作方法、概念、原理、發現。」著作權法僅保護「表達」,不保護「表達」所隱含的「觀念」,未經授權而就「表達」的「重製」或「改作」,可能會構成著作權侵害,但因為「觀念」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就「觀念」之引用,縱使未註明出處,也不會構成著作權侵害。

(資料來源:「抄襲」有無明確的定義?以前曾聽說過------「連續20字以上一模一樣,即是抄襲」,是否為真?

我們日常生活經常在「重製」,但往往沒事

舉個例子吧:
「北歐神話漫談」是北歐文學研究課堂所指定使用的教科書,教授提供其合法購買的5本神話漫談,供學生整本影印或掃描,
索爾去影印店影印及掃描著作;
鷹眼是在圖書館自行影印;
史塔克將著作拍照下來存放在平板電腦裡;
浩克買了著作的電子書版本,再影印出來以便做筆記。


試問上開各行為是否違反著作權法?

(資料來源:[臺大] 教科書好貴,怎麼印才對─學生影印或掃描教科書之著作權侵害相關問題
你有沒有覺得這些動作都相當熟悉?其實日常生活我們常常在「重製」(例如:手機截圖、下載影片、複製網路文章),但絕大多數的重製行為,都沒被告。
請注意:我說的是「沒被告」,不是「一定合法」。
這種感覺有一點像行人橫越馬路,或駕駛人滑手機。你每天都看得到,心裡也覺得這行為有風險。但絕大多數都沒出事。
為什麼行人橫越馬路沒出事?因為沒車撞你,也沒警察抓你。(檢舉達人也不會花時間拍攝,拍到違規車輛還可以查車牌,拍到你的臉哪查得到名字?又沒有死神之眼
為什麼許多重製行為不會被告?因為權利人根本沒時間理你,告你也無利可圖。
所以在法律人眼中,當提出訴訟這件事「有利可圖」的時候,就是法律風險提高的時候。

舉個簡單的例子:唱「生日快樂歌」

  1. 在台灣,大部分人都唱過生日快樂歌,也不覺得有問題。
  2. 但是在美國確實有訴訟案,就是一名樂團主唱在 2013年的一場演出,因為歌迷在午夜十二點為她齊唱「祝妳生日快樂」,讓她又驚又喜,想在樂團專輯收錄這首歌迷為她而唱的生日快樂歌。
  3. 結果竟然遭到華納音樂的律師索取授權金450美元,因此打上官司。
  4. 所以,當你在網路上看到自彈自唱流行音樂的素人影片、和自己拿筆作畫卻被指侵權的「LO-FI HOUSE 抄襲風波」,會不會覺得有些違和感呢?
    為什麼自彈自唱別人的歌沒事,自己拿筆仿繪別人的作品就被網友公審?
E這時候你會說
如果你有請教過律師或爬文,可能會聽到一個詞「合理使用」,接著好奇「難道我不能主張合理使用嗎?著作權法第52條規定…」
在我的諮詢經驗,絕大多數的人一接觸法條,會先朝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去解讀(笑)

「合理使用」可以放在「商業用途」嗎?

著作權法第52條的「合理使用」只有一句話:「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

專業的解釋是:
「合理使用」是著作權法制中的「黑洞」,因為法律無法明確規定使用多少是「合理使用」,而其認定又常因各種利用情形不同,或隨著科技的發展,隨時會有不同的結論。

尤其是不是「合理使用」涉及有無侵害著作權,最終是司法判決的權限,行政機關不願越俎代庖,替法院判斷,以免誤導,應可以理解。

著作權法第六十五條第二項對於「合理使用」,僅能規定抽象的原則,讓法院於個案作彈性認定,包括
(1)利用之目的及性質,包括係為商業目的或非營利教育目的;
(2)著作之性質;
(3)所利用之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所占之比例,以及
(4)利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響等。

例如,寫一篇「畢卡索的一生」,利用畢卡索的一幅畫說明其特殊畫風,可以被認為是「合理使用」;
反之,利用畢卡索一幅畫中的一小部分作成領帶銷售,就不能被認為是「合理使用」。

又例如,從網路上下載許多篇文章供自行研究,基於資訊流通自由,會被認為是「合理使用」;
反之,從網路上下載許多首MP3音樂檔案供私下欣賞,會嚴重影響CD之銷售量,而被認為不是「合理使用」。

(資料來源:著作的合理使用
有些人會解讀成「所以我放在公開網路上,不是商業目的就可以主張合理使用;如果我設成付費閱讀,是商業目的就不可以主張合理使用了。」(這不正確喔)
這種說法我聽過不只一次,每次都覺得… 難怪法律諮詢要收費(笑)
我的回答是:

案例說明:蘋果日報公司,告東森的報導重製照片

在2020年10月29日有一個二審判決,是蘋果日報告東森使用了照片。
簡單講,
  1. 蘋果日報於2018年6月7日刊登了一則新聞:【瑞士獨家影音】傅達仁強撐27分15秒最後專訪 唯一放不下的怨是緯來
  2. 過幾天,2018年的6月18日跟6月21日,東森新聞刊登了兩則新聞:
    慘被轟出傅達仁靈堂! 恬娃揭「胸罩陰影」:我只是好意
    錯過傅達仁最後一面 恬娃爆哭整晚…謝罪「我錯了!」
  3. 蘋果日報打官司,說蘋果日報刊登的新聞照片有著作權:
    東森新聞的二篇報導均擅自重製蘋果日報的照片,僅註明「翻攝臉書」而未註明 出處,顯然已侵害蘋果日報對於照片的攝影著作財產權及著作人格權。
  4. 東森新聞答辯:
    衡量這張照片的「利用目的、性質、所占比例、對著作潛在市場及現在價值的影響、公共知的權利」,符合著作權法第52條合理使用、第65條第1 項、第2 項規定,符合引用的正當目的,沒有侵害著作財產權。
法院判決:(二審維持一審見解)
  • 東森的報導僅載明「翻攝自網路」,並不是「合理使用」註明出處。
  • 東森並不是公益機構團體,而是以營利為目的,這二篇報導使用照片,顯然是出自於營利的商業目的與性質。
  • 東森公司使用照片後,如果沒有給付蘋果日報合理使用報酬或授權金,勢必將影響照片的商業授權潛在市場。
  • 東森公司應該給付蘋果日報20萬元,並刊登道歉啟事一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以為放在「公開網站」、「報導」,就一定可以主張合理使用。

延伸閱讀:著作權法第52條「在合理範圍內引用」是什麼?

本條規定「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引用」。此「引用」之方式不限於重製,可以包括任何合目的性之行為,例如演講中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傳輸或公開演出中,引述他人的說法或文字,重點在於是否「在合理範圍內」。

通常此條之「引用」,必須是自己有創作,所「引用」之他人著作僅作為自己創作的旁徵博引,若自己全無創作,純是集結他人創作成冊,並不合本條之合理使用,而應經授權始可。最常見的是論文中的上引號及下引號之「原文照錄(quotation)」,再以註釋作「註明出處(citation)」,以證明自己所言之真實不虛。

(參考來源:第五十二條

能不能在「付費網站」引述他人作品?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歸納幾個結論:
  1. 複製他人的著作,就叫作「重製」。
  2. 重製他人著作,有可能侵權。但不一定會被告。
  3. 重製他人著作貼在自己的文章,無論是不是「付費網站」,法律評價都叫作「重製」。
  4. 重製有刑事跟民事責任。但如果沒有碰到「光碟」,重製是「告訴乃論」。意思是「產生訴訟關係,法院就有審判的義務(不告不理)。」
  5. 所以著作權法最大的觸法風險,是「對方想不想告你」。
  6. 如果真的被告了,下一步就要思考「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一個「抗辯事由」,不是自己認為有合理使用,對方就一定告不贏。
  7. 最後,能不能在「付費網站」引述他人作品?是個案認定的。不然法律諮詢為什麼值錢呢?(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7會員
115內容數
這裡的故事,淺顯、白話、正確。希望有趣。 就是大人看得懂,而且可以跟小孩分享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大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看到這邊, 可能會好奇: 為什麼同樣是律師,彼此的答案仍會不同? 馬律師說不會構成公然猥褻,蔡律師說可能觸犯公然猥褻; 莊律師說不會構成妨害秘密,廖律師又說可能構成妨害秘密?
如果社會大眾學會了閱讀判決書,就可以在接受新聞資訊時,多一個更正確的管道。所以我開始進入聲音直播,將判決書當故事講。 我從不認為一定要法律人才可以閱讀判決書,社會新聞記者都會看了。 你如果覺得新聞都在亂寫,為什麼不自己看呢?
許芝綺指出,吳女與2子女是列冊低收入戶,每個孩子每個月有2802元的補助,去年跟今年都有領取補助的紀錄,勞健保也不用自付額,而學校也提供5千元的急難金,吳女也說自己還有約半年的積蓄,並暫居在娘家的哥哥家中。
你看到這邊, 可能會好奇: 為什麼同樣是律師,彼此的答案仍會不同? 馬律師說不會構成公然猥褻,蔡律師說可能觸犯公然猥褻; 莊律師說不會構成妨害秘密,廖律師又說可能構成妨害秘密?
如果社會大眾學會了閱讀判決書,就可以在接受新聞資訊時,多一個更正確的管道。所以我開始進入聲音直播,將判決書當故事講。 我從不認為一定要法律人才可以閱讀判決書,社會新聞記者都會看了。 你如果覺得新聞都在亂寫,為什麼不自己看呢?
許芝綺指出,吳女與2子女是列冊低收入戶,每個孩子每個月有2802元的補助,去年跟今年都有領取補助的紀錄,勞健保也不用自付額,而學校也提供5千元的急難金,吳女也說自己還有約半年的積蓄,並暫居在娘家的哥哥家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沒有抄襲?如何斷定侵權?著作權法是霸王條款嗎?藍泉媽媽對老高提出抄襲質疑,引起著作權、侵權的爭論,指出某幾部影片的某些片段,與日本的某些影片一句不差。一開始的討論從算不算抄襲?有沒有違法?延伸到沒有違法是不是不算抄襲?引起了對於著作權法的討論
Thumbnail
過去很多人對於版權、授權的事情痛恨得牙癢癢 認為版權的存在對很多超讚的IP一點也不公平 但其實版權、授權不單單存在於電影、電玩那些IP 當我們在LINE上面看到了很讚的圖分享給別人 就可能已經侵權或是享受其他創作者的授權了喔~ 免費≠可商用 可商用≠可二次上傳 二創≠原創 怎
某天突然理解為什麼思想剽竊的控訴會被判不成立。 平時會使用隨機推播功能收聽Podcast節目,有時聽一聽還真嚇一跳。 明明從沒聽過某些節目,居然不只看過的作品、書籍跟節目介紹的重疊度很高,甚至也有不少相近的關注點與心得。 初次遇到這個狀況感到很不可思議、還想過自己表達的那些想法看上去會不會有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作者遭到著作權侵害的經歷,包括法律流程、提出刑事告訴、移付調解等步驟,以及最終的和解過程。作者透過分享自身的經驗,呼籲大家對侵權行為不要視而不見。調解委員也覺得對方的行為太荒謬。
Thumbnail
律師,我的攝影作品,遭他人改作做成品牌logo,我可以要求他下架嗎? 身為文創作者,自己的作品遭到他人不當改作,例如將自己寫的小說,中間加上幾個章節、或是改變結局,甚至是將其中的幾個場景拍成影片,抑或是畫家創作的可愛小圖,遭他人改作加上背景圖或是文字,都是實務上常見侵害著作權人改作權之案例,構成侵
Thumbnail
據報導,男星阮經天主演的"周處除三害",在中國上映後,票房直逼22億台幣。導演錢人豪出面控訴"周處除三害"抄襲其劇本"無法無天",並向編劇導演、製片方監製的「一種態度」電影公司等提出民事假扣押,已獲法院裁定。 但要注意,控訴抄襲成敗的風險,按目前法律的運作(創作保護原則等)而言,要由"創作人"承擔。
Thumbnail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對於版權都有著一點朦朧的概念,但音樂圈的版權問題其實比想像中要複雜許多。今天的社畜謎音將藉由【社畜來音的】節目中的「Ep5 我想要用這首歌,可以授權給我嗎?」這集裡版權小天使Lena的分享,為大家解答關於音樂版權的大小事。
身為設計師的你,你和客戶簽的設計合約裡面如果「沒有」特別提到著作權歸屬,那著作人格權和財產權都將歸屬於你喔! 延伸討論 身為設計師的你,和外包夥伴有沒有簽合約呢 根據著作權法,「沒簽合約」,外包人員享有著作人格權與財產權。 發包的你只有「利用權」,依法不能再把作品用在別的地方。
Thumbnail
創作者,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那就是創意、點子用完了怎麼辦? 今天要介紹的書叫做《點子都是偷來的》,作者奧斯汀告訴我們,不是只有天才才能想出有創意的好點子,創意無所不在,人人都可以玩創意,因為「創意」大多時候都不是原創,你大可以去把這些點子偷過來,挪為己用。
Thumbnail
學術文化、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發展的進步非常神速。海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各式各樣的創作成品,透過數位搜索工具,很容易被取得,也容易辨識作品是抄襲或原創。有志氣的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越來越傑出,在各自領域出人頭地。抄襲是個罪行,很容易理解,也被絶大多數創作者視為不能觸碰的「天條」。 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沒有抄襲?如何斷定侵權?著作權法是霸王條款嗎?藍泉媽媽對老高提出抄襲質疑,引起著作權、侵權的爭論,指出某幾部影片的某些片段,與日本的某些影片一句不差。一開始的討論從算不算抄襲?有沒有違法?延伸到沒有違法是不是不算抄襲?引起了對於著作權法的討論
Thumbnail
過去很多人對於版權、授權的事情痛恨得牙癢癢 認為版權的存在對很多超讚的IP一點也不公平 但其實版權、授權不單單存在於電影、電玩那些IP 當我們在LINE上面看到了很讚的圖分享給別人 就可能已經侵權或是享受其他創作者的授權了喔~ 免費≠可商用 可商用≠可二次上傳 二創≠原創 怎
某天突然理解為什麼思想剽竊的控訴會被判不成立。 平時會使用隨機推播功能收聽Podcast節目,有時聽一聽還真嚇一跳。 明明從沒聽過某些節目,居然不只看過的作品、書籍跟節目介紹的重疊度很高,甚至也有不少相近的關注點與心得。 初次遇到這個狀況感到很不可思議、還想過自己表達的那些想法看上去會不會有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作者遭到著作權侵害的經歷,包括法律流程、提出刑事告訴、移付調解等步驟,以及最終的和解過程。作者透過分享自身的經驗,呼籲大家對侵權行為不要視而不見。調解委員也覺得對方的行為太荒謬。
Thumbnail
律師,我的攝影作品,遭他人改作做成品牌logo,我可以要求他下架嗎? 身為文創作者,自己的作品遭到他人不當改作,例如將自己寫的小說,中間加上幾個章節、或是改變結局,甚至是將其中的幾個場景拍成影片,抑或是畫家創作的可愛小圖,遭他人改作加上背景圖或是文字,都是實務上常見侵害著作權人改作權之案例,構成侵
Thumbnail
據報導,男星阮經天主演的"周處除三害",在中國上映後,票房直逼22億台幣。導演錢人豪出面控訴"周處除三害"抄襲其劇本"無法無天",並向編劇導演、製片方監製的「一種態度」電影公司等提出民事假扣押,已獲法院裁定。 但要注意,控訴抄襲成敗的風險,按目前法律的運作(創作保護原則等)而言,要由"創作人"承擔。
Thumbnail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對於版權都有著一點朦朧的概念,但音樂圈的版權問題其實比想像中要複雜許多。今天的社畜謎音將藉由【社畜來音的】節目中的「Ep5 我想要用這首歌,可以授權給我嗎?」這集裡版權小天使Lena的分享,為大家解答關於音樂版權的大小事。
身為設計師的你,你和客戶簽的設計合約裡面如果「沒有」特別提到著作權歸屬,那著作人格權和財產權都將歸屬於你喔! 延伸討論 身為設計師的你,和外包夥伴有沒有簽合約呢 根據著作權法,「沒簽合約」,外包人員享有著作人格權與財產權。 發包的你只有「利用權」,依法不能再把作品用在別的地方。
Thumbnail
創作者,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那就是創意、點子用完了怎麼辦? 今天要介紹的書叫做《點子都是偷來的》,作者奧斯汀告訴我們,不是只有天才才能想出有創意的好點子,創意無所不在,人人都可以玩創意,因為「創意」大多時候都不是原創,你大可以去把這些點子偷過來,挪為己用。
Thumbnail
學術文化、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發展的進步非常神速。海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各式各樣的創作成品,透過數位搜索工具,很容易被取得,也容易辨識作品是抄襲或原創。有志氣的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越來越傑出,在各自領域出人頭地。抄襲是個罪行,很容易理解,也被絶大多數創作者視為不能觸碰的「天條」。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