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咪筆記:頭痛欲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5個多月
老公陪產假只有二天,所以隔天必須回去上班。
早上小兒科醫生來跟我說,如果不要母嬰同室的話,最好自己進去嬰兒室餵。不然小朋友推來推去,容易增加受感染的機會。
於是我一拐一拐的走到嬰兒室去餵小咪。說也奇怪,餵小咪的時候,覺得頭好痛,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沒有平躺好,所以有麻醉的後遺症?
醫生來巡房的時候,問我狀況如何?還會不會發燒?我說已經沒發燒了,但我頭有點痛。
他馬上叫我平躺。
我問醫生:「可不可以把點滴拆了?」因為我的手背都腫了!
醫生說:「可以。」
後來我在餵母奶的時候,麻醉科的醫師來了,他問了我的狀況,然後說今天再觀察看看,如果明天還是這樣,就必須處理了。
傍晚的時候,一個麻醉科的護士來了。詢問我的頭痛是不是一整片?她很詳細的跟我解釋我的狀況,這主要跟體質有關。通常100個人裡面,只有一個會有這種後遺症。然後她還說明,治療的方法是抽我的血,然後從我背後的連疼痛控制的管子打進去。
這個護士還跟我說,我先不要急著餵母奶好了。
我說:「可是麻醉醫生說可以。」
接著這個護士就跟我聊天。她說她也是生女兒喔!因為她胎位不正,也是剖腹生小孩。她還說我很厲害,竟然很快就有母奶,而且第三天就下床餵奶。她還說餵母奶真的很好,而且可以省很多錢!
這裡的護士好像把病人當朋友,跟都市的護士果然不一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4會員
12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lchKaff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傍晚來了一些老公的朋友。 他們在聊天的時候,不知怎地,我開始冷了起來,不停地發抖。 抖阿抖的,已經快超過30分鐘了。我等老公的朋友走了,按鈴跟護士說我好冷,已經抖了30分鐘了。護士通知了主治大夫,過沒多久醫生來了。我跟他說,很可能是開刀房的冷氣太強,所以著涼了!
陣痛越來越痛,可以感覺下一波要來的時間。越到後來,越來越痛,我忍不住抓著床頭櫃搖,好像這樣子可以減輕陣痛的感覺。突然間我想到同事跟我說,痛的時候記得深呼吸。又來了,我深呼吸,但還是好痛。
傍晚的時候,覺得子宮收縮的頻率越來越頻繁,而且也越來越痛。在網路上遇到朋友,跟她說,我好像開始陣痛了。我拿著一張紙,開始紀錄陣痛的時間。  老公提著便當回家了,我跟他說可能快生了,不過收縮的頻率還沒有在10分鐘以內。 
進診間後,我跟醫生說我的肚子會痛,說不上來甚麼感覺。醫生說這很正常。我跟他說,聽說有小朋友胎動太厲害,把媽媽的子宮踢受傷了。醫生說:「我接生過一萬多個小孩,沒見過這回事,不要聽路邊的歐巴桑亂說!」
媽咪每次聽到Mozart Effect裡面的魔笛,尤其是夜之后在唱歌,都會讓我想到以前我在德國Berlin的歌劇院聽魔笛,那時看到好多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到歌劇院聽魔笛,在演出的時候,爸爸媽媽還會跟小朋友講解劇情,我看到有的小朋友看得津津有味,那裡的小朋友真是幸福!
一開始又是例行性的檢查,一量體重,哇!65公斤,才二週就胖了2公斤!一定是我最近睡前嘴饞,吃太多中式喜餅和餅乾了!看來以後肚子餓只能吃水果。 
傍晚來了一些老公的朋友。 他們在聊天的時候,不知怎地,我開始冷了起來,不停地發抖。 抖阿抖的,已經快超過30分鐘了。我等老公的朋友走了,按鈴跟護士說我好冷,已經抖了30分鐘了。護士通知了主治大夫,過沒多久醫生來了。我跟他說,很可能是開刀房的冷氣太強,所以著涼了!
陣痛越來越痛,可以感覺下一波要來的時間。越到後來,越來越痛,我忍不住抓著床頭櫃搖,好像這樣子可以減輕陣痛的感覺。突然間我想到同事跟我說,痛的時候記得深呼吸。又來了,我深呼吸,但還是好痛。
傍晚的時候,覺得子宮收縮的頻率越來越頻繁,而且也越來越痛。在網路上遇到朋友,跟她說,我好像開始陣痛了。我拿著一張紙,開始紀錄陣痛的時間。  老公提著便當回家了,我跟他說可能快生了,不過收縮的頻率還沒有在10分鐘以內。 
進診間後,我跟醫生說我的肚子會痛,說不上來甚麼感覺。醫生說這很正常。我跟他說,聽說有小朋友胎動太厲害,把媽媽的子宮踢受傷了。醫生說:「我接生過一萬多個小孩,沒見過這回事,不要聽路邊的歐巴桑亂說!」
媽咪每次聽到Mozart Effect裡面的魔笛,尤其是夜之后在唱歌,都會讓我想到以前我在德國Berlin的歌劇院聽魔笛,那時看到好多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到歌劇院聽魔笛,在演出的時候,爸爸媽媽還會跟小朋友講解劇情,我看到有的小朋友看得津津有味,那裡的小朋友真是幸福!
一開始又是例行性的檢查,一量體重,哇!65公斤,才二週就胖了2公斤!一定是我最近睡前嘴饞,吃太多中式喜餅和餅乾了!看來以後肚子餓只能吃水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衛教師嘆了一口氣,我感覺到她無能為力。 在那之後,我就不再讓她們幫我擠奶了。 接著先是看了原本產檢的醫生,只因為我想請他開一些消炎藥,而且醫師簡介中,有載明他是乳房外科相關的協會成員。 怎知一進診間,他聽到我主訴是塞奶,不等我說完第二句話,嚴厲急促的馬上要我退掛!去看中醫! 先生嚇傻,想再解
新落成的月子中心,服務照顧都很好。 環境比醫院安靜多了,終於可以好好休息,而乳頭破皮和脹奶的問題,我也頻頻請教衛教師。 衛教師一天巡房一次,有空才能幫我額外處理塞奶擠奶的問題,一次處理約20分鐘,過程中都非常痛,但是擠出來的奶水比我自己處理多,間隔下一次會撐的比較久,其餘的時間我只能自己處理,乳
Thumbnail
睡前再紀錄一下第一次看診的心得 對醫師還沒有太深刻的感受,但抽血的護理師卻讓我感到被關心了。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Thumbnail
這是一個近似靈異的經驗,描述了作者在轉加護病房前一晚的所見所聞。經歷了護理人員的對話及一位病人的事件,形成了一段異常的回憶。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Thumbnail
在我生命中最素昧平生的重要他人就是我的醫生了,有時他會基於專業的考量給我一些建議,最記得我們有過極大爭執的一次就是在產後餵母乳這件事,他提醒我一定要餵,原因是我在孕期他評估我需要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必要性,那小孩在我腹中勢必也吸收到了,倘若我不餵母乳,孩子會有戒斷症狀,他認為要逐漸遞減。
Thumbnail
產後第二天的生活充滿挑戰,擠奶、醫師問診、寶寶黃疸,充滿了情緒和變動,需要找到新的節奏。
Thumbnail
當夜晚等候看診時,女兒的疲憊讓我感到心疼。當我覺得自己也累時,看到旁邊的母子們,讓我想起過去帶兩個孩子等診所的辛苦時光。我們得好好照顧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
Thumbnail
孕期19週 本週天氣冷了起來,外出吹寒風的工作行程 換來是喉嚨刺痛感,趕緊掛診婦產科看一下 記得懷孕初期一次重感冒,掛號耳鼻喉科別 醫師開立給孕媽咪的藥物都是很輕微劑量~ 記得那時的藥物其中鼻炎藥讓我很想睡覺! 是堅強意志力和捏大腿都沒用的強烈昏睡感 這次第二孕期狀態還是看婦科醫生比較安心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衛教師嘆了一口氣,我感覺到她無能為力。 在那之後,我就不再讓她們幫我擠奶了。 接著先是看了原本產檢的醫生,只因為我想請他開一些消炎藥,而且醫師簡介中,有載明他是乳房外科相關的協會成員。 怎知一進診間,他聽到我主訴是塞奶,不等我說完第二句話,嚴厲急促的馬上要我退掛!去看中醫! 先生嚇傻,想再解
新落成的月子中心,服務照顧都很好。 環境比醫院安靜多了,終於可以好好休息,而乳頭破皮和脹奶的問題,我也頻頻請教衛教師。 衛教師一天巡房一次,有空才能幫我額外處理塞奶擠奶的問題,一次處理約20分鐘,過程中都非常痛,但是擠出來的奶水比我自己處理多,間隔下一次會撐的比較久,其餘的時間我只能自己處理,乳
Thumbnail
睡前再紀錄一下第一次看診的心得 對醫師還沒有太深刻的感受,但抽血的護理師卻讓我感到被關心了。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Thumbnail
這是一個近似靈異的經驗,描述了作者在轉加護病房前一晚的所見所聞。經歷了護理人員的對話及一位病人的事件,形成了一段異常的回憶。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Thumbnail
在我生命中最素昧平生的重要他人就是我的醫生了,有時他會基於專業的考量給我一些建議,最記得我們有過極大爭執的一次就是在產後餵母乳這件事,他提醒我一定要餵,原因是我在孕期他評估我需要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必要性,那小孩在我腹中勢必也吸收到了,倘若我不餵母乳,孩子會有戒斷症狀,他認為要逐漸遞減。
Thumbnail
產後第二天的生活充滿挑戰,擠奶、醫師問診、寶寶黃疸,充滿了情緒和變動,需要找到新的節奏。
Thumbnail
當夜晚等候看診時,女兒的疲憊讓我感到心疼。當我覺得自己也累時,看到旁邊的母子們,讓我想起過去帶兩個孩子等診所的辛苦時光。我們得好好照顧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
Thumbnail
孕期19週 本週天氣冷了起來,外出吹寒風的工作行程 換來是喉嚨刺痛感,趕緊掛診婦產科看一下 記得懷孕初期一次重感冒,掛號耳鼻喉科別 醫師開立給孕媽咪的藥物都是很輕微劑量~ 記得那時的藥物其中鼻炎藥讓我很想睡覺! 是堅強意志力和捏大腿都沒用的強烈昏睡感 這次第二孕期狀態還是看婦科醫生比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