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因悲傷而懂得愛│新手人生 Beginners (201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愛,是天生的嗎?倘若是,為何有時愛是那麼不容易?倘若不是,人又是怎麼學會愛?

是愛的渴望,使我們談論愛時,將恨視為對立面,夾雜波濤洶湧的情緒,但愛更像是對自我缺失無以名狀之物的思索,是在朽壞中尋求永恆的一種哲學,更是從肉身長出的詩。

<新手人生>正是以這樣的溫柔,告訴我們重新學習愛、了解愛,永遠不會太晚。

開場,奧利佛整理癌逝父親的遺物,將那些活著的證明一一清空;房子做為生活的容器,「不存在」悼念著曾經的存在。奧利佛有個和父親一樣的小習慣,進門會和房子打招呼、也代替房子和自己打招呼,房間中終究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回音,將物擬人的了以慰藉,反倒突顯空間的空、內在的空,直指奧利佛和父親的人生皆有一塊未知的空白,而兩者彼此相關。

直至母親過世,父親才出櫃,母親並不是不知道父親的性向卻認為她可以修好他。在那樣的年代裡,甚至規範了我們愛的對象,父親不得不隱藏自己,允許母親誤以為自己愛的力量能改變不愛的事實—至少不是她渴望的愛—使她在這段婚姻裡也不得不假裝。年幼卻早慧的奧利佛,每日目睹父親出門前蜻蜓點水般親吻母親額頭的畫面,這劇中父母親唯一同場的情節,或許也是奧利佛記憶中父母唯一親近的時刻,看在眼裡,小小的他有著許多疑問,但母親一送走父親,會和他玩個遊戲:動動施法的手,奧利佛必須演出被催眠的樣子,或母親以手指開槍,他必須中槍倒地,而母親還會不斷激勵他「你可以表現得更好」。藉著遊戲,母親斷然關上奧利佛提問的機會,那樣「演出」,或稱為「否認」,成為這個家庭的主題,就像父親否認自己的性傾向、母親否認婚姻裡沒有愛、奧利佛否認自己的孤單一樣。

透過朋友的對話,我們知道奧利佛「原本」也是個有趣的人,是陪伴父親至臨終的那段時光與自己的生命重疊,觸動了他從小不被母親允許發問的疑惑,那可能是:為什麼父母親不相愛、那為何人又需要相愛、如果假裝也能就這樣過了一生那麼真實又算什麼?既是從未問出口,也就得不到任何可能的答案,又或許人必須用一生來回答這樣的問題,而父母親做為他的生命起源,他們的一生成為了他的模範,卻是兩個迥然不同的範本:直到生命盡頭,母親是以愛的缺失夢想了愛,父親盡全力擁抱錯過了一輩子的愛的機會而在短暫的愛裡離世,在兩樣的人生中,都有龐大的寂寞,而寂寞,才是愛的反義詞。

奧利佛對父親的狗説:「我是人,不是狗,現在只剩下我們兩個了,所以你可以學英文嗎?」即使狗狗再怎麼通人性也無法回話,也無力對「請牠説英文」這麼寂寞的處境有所回應;不同的物種強調了奧利佛失去了某種「溝通能力」,而在變裝派對上,他認識了因喉嚨炎無法説話的安娜,無法「以言語溝通」卻增加了兩人間的吸引力,也願意脫下喬裝進入真實的交往,各有痛處的他們神祕地契合,正是不被說破而顯得珍貴,一如安娜説「你不了解我,但我喜歡這樣」,溝通向來就是為了了解,就像發問是爲了得到解答,但對人生眾多的不明所以也能有另一種相應方式,不強求理解,而只是包容。

奧利佛在他的速寫下註解:「地球形成了,那時候還沒有悲傷」、「第一對夫妻不是因為愛而結婚」,那時一切的事物是那麼的新,還未發現愛情也就沒有悲傷,隨著地球老去,人類經歷不同年代的太陽、繁星、一代一代的偶像、豢養哪種寵物、歷任總統決定了全民方向,在那些顯而易見的物換星移裡,我們的確需要不同的眼界才能看見永恆不變的事物。

相較過去許多不被允許的事,奧利佛終於明白:我們比我們的父母有更多機會感受悲傷,意指我們有更多愛的機會,每一次都是新的開始,不論我們幾歲或直至我們死前,只能永遠做為一個初學者,縱使過程平淡無奇但能令人露出笑容,那一刻,無須發問、無以言傳,愛的奧祕只會屬於你。

See more:https://hashtalkmovies.mystrikingly.com/blog/beginners-201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影論寫作
143會員
291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影論寫作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本片以一種鬆散而自由的方式,梳理長久以來的傷痕與糾葛。這種「鬆」,體現在類型的混用、群像的鋪陳,以及敘事節奏的變換─這些在其他作品中可能被視為缺點,在此卻轉化為一種力量。瑞恩·庫格勒選擇點到即止地觸碰族群的沈痛,而透過一日敘事承載漫長歷史,不過度交代角色們的來龍去脈,自然舒展對他們的深刻影響,如此一
Thumbnail
2025/04/28
本片以一種鬆散而自由的方式,梳理長久以來的傷痕與糾葛。這種「鬆」,體現在類型的混用、群像的鋪陳,以及敘事節奏的變換─這些在其他作品中可能被視為缺點,在此卻轉化為一種力量。瑞恩·庫格勒選擇點到即止地觸碰族群的沈痛,而透過一日敘事承載漫長歷史,不過度交代角色們的來龍去脈,自然舒展對他們的深刻影響,如此一
Thumbnail
2025/04/23
既然植入的回憶是假的,誰會願意選擇這樣的服務?但如果虛構的記憶真實到連自己都無法辨別,那麼假的是否就等同於真的?這裡出現了一種啣尾蛇般的邏輯:「我」的選擇塑造了記憶,而人類又是透過記憶來定義「我」是誰;如果「我」選擇了一段精心設計的假記憶,那這段記憶中究竟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我」
Thumbnail
2025/04/23
既然植入的回憶是假的,誰會願意選擇這樣的服務?但如果虛構的記憶真實到連自己都無法辨別,那麼假的是否就等同於真的?這裡出現了一種啣尾蛇般的邏輯:「我」的選擇塑造了記憶,而人類又是透過記憶來定義「我」是誰;如果「我」選擇了一段精心設計的假記憶,那這段記憶中究竟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我」
Thumbnail
2025/04/16
本片的慧黠之處在於:選擇性略過訊息,像是沒有交代Ellias的過往、沒讓觀眾和他同時直擊暗門後究竟是什麼、他的父親是連續犯罪還是僅犯下一起案件、受害者Jenny又為何在Ellias想「解救」她時反倒驚恐呼喚Ellias父親的名字……甚至也不讓觀眾目睹Ellias片尾的命運。如同<紅色房間>沒有說明女
Thumbnail
2025/04/16
本片的慧黠之處在於:選擇性略過訊息,像是沒有交代Ellias的過往、沒讓觀眾和他同時直擊暗門後究竟是什麼、他的父親是連續犯罪還是僅犯下一起案件、受害者Jenny又為何在Ellias想「解救」她時反倒驚恐呼喚Ellias父親的名字……甚至也不讓觀眾目睹Ellias片尾的命運。如同<紅色房間>沒有說明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與父母的戰爭永遠都在上演 只是在演出的時候我們深陷角色, 也許我們需要跳出來做一個觀眾   愛其實很奇怪。它存不存在,總是很主觀。明明有愛,卻如盲人無法看見,孩子之於父母尤為如此。 小時候父親是我的偶像。他高大挺拔,書卷氣的帥,戴著那個時代流行的黑色圓形塑膠框的眼鏡。樸素的白色襯衫,
Thumbnail
孩子與父母的戰爭永遠都在上演 只是在演出的時候我們深陷角色, 也許我們需要跳出來做一個觀眾   愛其實很奇怪。它存不存在,總是很主觀。明明有愛,卻如盲人無法看見,孩子之於父母尤為如此。 小時候父親是我的偶像。他高大挺拔,書卷氣的帥,戴著那個時代流行的黑色圓形塑膠框的眼鏡。樸素的白色襯衫,
Thumbnail
連續幾天早晨,我都很突然的想起老公,那種很空很落寞的孤寂感重複包圍著我,落著淚,吃過早餐,再匆匆的去上班,一天之中,這些感受卻又都沒有出現,直到今天,我看到了奧修的這些話。 我的父母親在養育孩子們的過程中,沒有找回愛自己的力量,但他們的初心,是真的想要去愛。
Thumbnail
連續幾天早晨,我都很突然的想起老公,那種很空很落寞的孤寂感重複包圍著我,落著淚,吃過早餐,再匆匆的去上班,一天之中,這些感受卻又都沒有出現,直到今天,我看到了奧修的這些話。 我的父母親在養育孩子們的過程中,沒有找回愛自己的力量,但他們的初心,是真的想要去愛。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好久了,一直拖延遲遲沒有動筆(鍵盤),忽然發現生命中許多事情都在拖延著,沒有計劃,隨意地緩慢進行中。不要緊,過去的時間存在於過去,未來的時間將存在於現在。 第一章:愛是一門藝術嗎? 第二章:愛的理論 一、愛:人類生命難題的解答 第二章:愛的理論 二、親子之間的愛 第四章:愛的實踐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好久了,一直拖延遲遲沒有動筆(鍵盤),忽然發現生命中許多事情都在拖延著,沒有計劃,隨意地緩慢進行中。不要緊,過去的時間存在於過去,未來的時間將存在於現在。 第一章:愛是一門藝術嗎? 第二章:愛的理論 一、愛:人類生命難題的解答 第二章:愛的理論 二、親子之間的愛 第四章:愛的實踐
Thumbnail
永遠只滿足別人,即為真愛;永遠只滿足自己,即是偽愛...
Thumbnail
永遠只滿足別人,即為真愛;永遠只滿足自己,即是偽愛...
Thumbnail
「雖然我們的意識層面害怕的是不被人愛,但我們真正的恐懼是去愛。」 —p.192 這無疑是我近期最愛的一本書!而且會一讀再讀! 為什麼我們總踏入不成熟的愛? 回到所有心理學的大哉問:自我覺察。 覺察自己的內心後,我們才能懂得愛,因此愛,是一門需要研修的藝術。 我喜歡的書中金句
Thumbnail
「雖然我們的意識層面害怕的是不被人愛,但我們真正的恐懼是去愛。」 —p.192 這無疑是我近期最愛的一本書!而且會一讀再讀! 為什麼我們總踏入不成熟的愛? 回到所有心理學的大哉問:自我覺察。 覺察自己的內心後,我們才能懂得愛,因此愛,是一門需要研修的藝術。 我喜歡的書中金句
Thumbnail
就「愛」這件事,市面上大家能讀到的心理學書籍都一再強調一個觀點:要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那要怎樣愛自己?滿足需要,允許情緒,不顧及別人地「做自己」,重視自己的聲音之類。然而,即使是「愛自己」,也有一個...
Thumbnail
就「愛」這件事,市面上大家能讀到的心理學書籍都一再強調一個觀點:要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那要怎樣愛自己?滿足需要,允許情緒,不顧及別人地「做自己」,重視自己的聲音之類。然而,即使是「愛自己」,也有一個...
Thumbnail
什麽樣的胸襟才能做到無差別愛人? 大約佛陀基督菩薩才能夠如此悲憫和具有大智慧。 私認為, 達到無差別愛人境界前, 需要練習的是 無 條 件 愛 人。 世上愛的形式千萬種。在一段關系裏,如果雙方不能 同 時 感到舒適,輕松, 自在,喜悅, 有很大的迹象顯示,這是有條件的愛。 如果一個人不愛自己,就無法
Thumbnail
什麽樣的胸襟才能做到無差別愛人? 大約佛陀基督菩薩才能夠如此悲憫和具有大智慧。 私認為, 達到無差別愛人境界前, 需要練習的是 無 條 件 愛 人。 世上愛的形式千萬種。在一段關系裏,如果雙方不能 同 時 感到舒適,輕松, 自在,喜悅, 有很大的迹象顯示,這是有條件的愛。 如果一個人不愛自己,就無法
Thumbnail
原生家庭中沒人教會我愛是什麼? 我以為父親給予生活費就是愛? 我以為能吃到好吃的食物就是愛? 我以為男生女生躺在一起就是愛? 我以為只要乖乖地聽話就會有愛? 我以為每個家庭應該都是這樣的愛? 愛是什麼? 有正確答案嗎? 家人正確的相處模式是什麼? 有正確的答案嗎? 從居住在黑色房子的歷程探討現在的自
Thumbnail
原生家庭中沒人教會我愛是什麼? 我以為父親給予生活費就是愛? 我以為能吃到好吃的食物就是愛? 我以為男生女生躺在一起就是愛? 我以為只要乖乖地聽話就會有愛? 我以為每個家庭應該都是這樣的愛? 愛是什麼? 有正確答案嗎? 家人正確的相處模式是什麼? 有正確的答案嗎? 從居住在黑色房子的歷程探討現在的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