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以愛的名義要求和控制別人,那不是愛!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良性的關系,是相互分享喜悅,而非相互榨取快樂。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之所以復雜、難以處理,甚至滋生矛盾與仇恨,都是因為大部分人並不懂得什麼是愛。
我們總說自己有多愛父母,父母總說自己有多愛孩子,情侶或夫妻之間總說自己有多愛另一半......可我們都是怎麼愛他們的呢?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一直以來,我都自認為是很孝順的人。給父母買各種營養補充食品,整理各種適合他們的養生食譜,一有機會就跟他們講養生之道以及身心健康的方法。
但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父親一輩子都喜歡喝小酒,自從十多年前查出高血壓並小中風過一次之後,我就對他的飲食要求格外嚴格。有一年父親來我這邊與我們一起過年,在那期間,我就嚴格限制他喝酒。我覺得這樣做是為了父親好。
父親喝了一輩子的小酒,突然有一天不讓他喝,這多少會讓父親感覺有點不舒服(身體、心理),但我始終覺得自己的做法完全正確。我的理由是——總得要有個開始吧,正好父親在這里我還能監督他,否則,他永遠也戒不了酒。
然而,先生跟我說,我不應該那樣做,因為那是父親唯一的一點小嗜好,更何況,就算要戒酒,也不是短時間馬上就要停掉的。
其實,父親在痊愈後,自己在飲食和其它方面也都有改善。只是我對父親的要求過高。
後來我突然意識到先生說得很對,就讓父親喝得盡量少一點,再少一點。
透過多年前的那件事,我意識到自己的處理方式大錯特錯。
我真的是因為愛父親才那樣做的嗎?並不是!我是因為怕父親再次病發,怕看到他受苦,怕他最終離開我,所以藉以愛的名義,要求和控制他。
那不是愛,那是我不想面對親人承受痛苦和害怕失去親人的恐懼。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和我當年的做法一樣,以愛之名義剝奪父母、孩子、另一半......的自由,要求和控制對方卻不自知。
我們都說自己愛孩子,但卻很少傾聽他們的心聲,不知道他們心底最渴望的是什麼,即便我們知道,理智也會立刻冒出來要求我們不能按孩子的的想法行事,因為他還不懂事,因為我是他的父母,我應該安排他未來的路......
我們都說自己愛另一半,但卻常常要求對方只能按自己說的做,否則就是不愛自己......
只要在情感上附加一個條件,那個情感就已經變得不純粹了,它就變質了,變成了一個為自己謀取利益的工具。這個利益,並不一定只是指金錢,滿足自己的欲望,也是一種謀利。
如果我們能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陰暗面,就能看到光明面。否則,我們就只能在陰暗中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我很喜歡奧修的一段話——
世界上最柔軟的東西有兩種,一是外在世界的水,一是內在世界的愛。水尋找空的地方,那就是為什麼它從喜馬拉雅山一路上一直走一直走,直到進入大海為止。海洋是最空的地方,所以水會進入它,那裡成了它的家。
愛也是移向空的地方,那就是為什麼自我主義者無法愛,也無法被愛。他們欲求很多,他們要求愛,他們做一切能做的事想要去達成愛,但他們卻仍然是一個失敗者。
愛不應該被直接追求,它無法被直接追求,你只能間接地隨時準備好,讓它來眷顧你。
他們之所以完全失敗,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要讓自己變成空的(無我狀態)。只要自己變成空的,然後看——有一千零一條河流將會開始流向你,未知的陌生人將會愛上你!不僅人們會愛上你,星星,石頭,沙子,海洋、樹木和鳥類等都會愛上你。不論你去到哪裡,愛都會突然開始流向你。因為愛就好像水一樣,它尋找中空的地方,好讓它能夠休息。
覺知是蛻變的開始,而放鬆是唯一的方式。放下、信任、臣服、愛、接受、順其自然、與存在融合、無我、狂喜....這些都是它的一部分,只要學會放鬆的方法,所有這些都會發生。
我們能學到各種各樣關於愛的形式(表象),但我們學不到愛的本質,因為愛的本質是內在情感的滿溢,它是一種能量,而非一些知識。
知識可以透過學習掌握,但能量卻無法透過學習掌握。它需要我們在有覺知的前提下,去體會,去感受。
如果必須用一句話來概括,我覺得,以下這句話就是真愛試金石,它適用於所有的關系——永遠只滿足別人,即為真愛;永遠只滿足自己,即是偽愛。
2018年在德國上映的電影《Ballon 氣球》中,當男主角準備利用熱氣球逃離東-德前,夜晚與父親告別時,父親明知也許在有生之年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兒子,但依然對兒子無言的祝福以及支持,那是愛;
在電影《碧海藍天》中,當懷孕的喬安娜親手“成全”雅克回歸海底去見他的美人魚,並哭著對他說:“Go,go and see,my love.”時,那是愛;
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127小時》中,當資深探險家阿倫·羅斯頓遭遇意外,在野外支撐了5天之後,用小刀割斷自己的右臂自救,並在多年後仍帶著自己的兒子一起探險,而他的摯愛仍然支持他時,那是愛;
當然,所有這些電影中都還豐富地表達著其它更為深刻的東西——自 由、平等、信 念、信 仰與大愛。
所有不能理解這一切的人,無法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愛”。
如若只站在社會道德層面,便會以“應該”來評判。然而,任何建立在“應該”之上的,都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愛。
愛不是低三下四或胡攪蠻纏的乞求和乞討;愛不是暴力威脅或費盡心機的控制和占有,愛不是脫離情感、機械模仿的造作和表演。愛是自發自願默默守護對方的情感;愛是完全尊重對方一切意願的包容;愛是給對方以絕對自由的成全。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有愛,也才能成為愛。
哪怕最終,我們雖然隻身一人卻仍能含淚微笑,因為內心始終被愛的暖流滋養著......那些沒有愛的人,永遠無法體會這一切。
作者:一人一世界,用心理學治愈自己的瑜伽占星者。
如果你也渴望治愈傷痛、讓心靈得以棲息、
讓靈魂獲得自由,那麼你的到來,剛剛好。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人一世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生活領域,它更是具有局限性的。現實生活是鮮活的,是發展的,是流動的。當我們試圖用一個已死的東西去解決活的東西時,大部分時候是徒勞、困惑、矛盾或失望的...
很多人都在講平等,但平等不是講出來的,懂得奉愛,自然就會平等,宇宙萬物間的一切都是平等的...
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問她的父親,“天上飛過的是什麼?”父親回答:“是鳥。”自此以後,小女孩就再也看不到真正的鳥了...
冥想不是一個目的,它只是一個工具。我們可以藉助它回歸真實的自我。但真實的自我一直都在那裡,他永遠都在那裡...
生命是如此單純的存在,只是我們缺失了讓自己保持單純的能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物質世界本來就是什麼都沒有的,但我們把自己大腦中的東西,當作外界的東西。然後大腦又會分別出各種各樣的東西,喜歡的,不喜歡的等等...
在生活領域,它更是具有局限性的。現實生活是鮮活的,是發展的,是流動的。當我們試圖用一個已死的東西去解決活的東西時,大部分時候是徒勞、困惑、矛盾或失望的...
很多人都在講平等,但平等不是講出來的,懂得奉愛,自然就會平等,宇宙萬物間的一切都是平等的...
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問她的父親,“天上飛過的是什麼?”父親回答:“是鳥。”自此以後,小女孩就再也看不到真正的鳥了...
冥想不是一個目的,它只是一個工具。我們可以藉助它回歸真實的自我。但真實的自我一直都在那裡,他永遠都在那裡...
生命是如此單純的存在,只是我們缺失了讓自己保持單純的能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物質世界本來就是什麼都沒有的,但我們把自己大腦中的東西,當作外界的東西。然後大腦又會分別出各種各樣的東西,喜歡的,不喜歡的等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真正的愛,是允許對方用自己的方式存在。   有多少時候,你面對應該愛你的父母、另一半、兄弟姊妹、孩子,他們說他們愛你、為你好,可是對你說的話、做出的行為, 只是讓你覺得自己很差、 只是讓你覺得虧欠他們、 只是讓你覺得無法成全所有人的期待、 只是讓你覺得被無止盡的索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試著去了解成熟的「愛」,是如何自「母愛」的早期關係中逐漸發展出來。換言之,它必須完成三個愛的前提:(1)二人心理的距離或獨立、(2)愛是一種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以及(3)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我的理想、模範、是我所缺之物。(見【友情愛不清 Ch.1】)   但與此同時,因為母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對愛情觀念的改變,並強調了自己的真愛觀點。作者分享了對於愛情與對自己的期許,認為愛情是一條曲折離奇的路,無法預計結局。同時提醒讀者愛你所選,選你所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句話是我在聽《只能喝酒的圖書館》採訪作家平路時,她很喜歡的一句話,我也深深被觸動。 平路說,這是她長久以來的疑問:「我的媽媽為什麼不愛我?」直到解開了身世之謎後,她才明白原來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而是情敵生的,所以很難去苛求媽媽愛她。 她說:「我不相信愛的神聖性或者真實性」,最喜歡一句話
Thumbnail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
Thumbnail
喜歡與愛是有所不同的,喜歡可以是多元的,也可以是無需太多心思維護的。愛是需要長期維護的,但在相處上仍要做自己,不討好不委屈自己的關係才能長久。學習包容的同時也需要理解,能讓愛更加充實,家更加溫暖。
Thumbnail
愛的源頭 是自己 愛,是心理上的一種感受,不是特定做著某件事就有愛,也不是不做哪些事就沒有愛,但就不禁想問最初的愛是誰給出來的,如果說愛是因為別人給予才會擁有的話,我寧願相信愛是一個人的本能,愛的源頭是自己。 原生家庭與自己的選擇 也許一開始的答案我會選擇家庭,但我想到並不是每一個人的家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真正的愛,是允許對方用自己的方式存在。   有多少時候,你面對應該愛你的父母、另一半、兄弟姊妹、孩子,他們說他們愛你、為你好,可是對你說的話、做出的行為, 只是讓你覺得自己很差、 只是讓你覺得虧欠他們、 只是讓你覺得無法成全所有人的期待、 只是讓你覺得被無止盡的索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試著去了解成熟的「愛」,是如何自「母愛」的早期關係中逐漸發展出來。換言之,它必須完成三個愛的前提:(1)二人心理的距離或獨立、(2)愛是一種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以及(3)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我的理想、模範、是我所缺之物。(見【友情愛不清 Ch.1】)   但與此同時,因為母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對愛情觀念的改變,並強調了自己的真愛觀點。作者分享了對於愛情與對自己的期許,認為愛情是一條曲折離奇的路,無法預計結局。同時提醒讀者愛你所選,選你所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句話是我在聽《只能喝酒的圖書館》採訪作家平路時,她很喜歡的一句話,我也深深被觸動。 平路說,這是她長久以來的疑問:「我的媽媽為什麼不愛我?」直到解開了身世之謎後,她才明白原來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而是情敵生的,所以很難去苛求媽媽愛她。 她說:「我不相信愛的神聖性或者真實性」,最喜歡一句話
Thumbnail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
Thumbnail
喜歡與愛是有所不同的,喜歡可以是多元的,也可以是無需太多心思維護的。愛是需要長期維護的,但在相處上仍要做自己,不討好不委屈自己的關係才能長久。學習包容的同時也需要理解,能讓愛更加充實,家更加溫暖。
Thumbnail
愛的源頭 是自己 愛,是心理上的一種感受,不是特定做著某件事就有愛,也不是不做哪些事就沒有愛,但就不禁想問最初的愛是誰給出來的,如果說愛是因為別人給予才會擁有的話,我寧願相信愛是一個人的本能,愛的源頭是自己。 原生家庭與自己的選擇 也許一開始的答案我會選擇家庭,但我想到並不是每一個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