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男性不解放,還是女性太物化?-聯誼男女條件表的性別觀察

更新於 2021/01/1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年同婚法案過的時候,我記得有個異性戀朋友跟我說:「同婚都過了,以後是不是就沒什麼性別議題要談了啊。」,我記得我那時候苦笑回說:「性別議題永遠值得談。」,但那時候我並沒有多講什麼,因為我覺得總是會有不同的議題跑出來,提醒我們性別框架這件事情對人的綑綁沒有窮盡。

  另一方面,我其實可以想像為什麼我這位異性戀朋友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性別框架的影響實在太長久的存在在我們的生活中,對大多數人而言,若是能順應它,性別框架也是一個幫助自己融入人類社會的方式。真的要能發現性別框架的壓力,只有當自己身處在被性別議題壓迫的那一方,才有機會去發覺。
 
  有趣的是,當我最近在思考如何談異性戀男遇到的性別議題時,我就在網路上看到這張未婚男女參與聯誼的條件表,在他們對男性參加者的標準的部分,讓我懷疑他們要找的是提款機,而不是一個真實的男人......
 
*聯誼男女條件表──雙向物化

  這個條件表女性的部份很簡單,參加條件為:「26~43歲」,非常易懂。

  男性的參加條件則稍微複雜一點,除年齡條件外,該貼文還列出了十五點,男性需要符合任一點才可以參加:
  「1. 月收入六萬以上
   2. 年薪八十萬(含投資股票獎金)
   3. 國立大學
   4. 上市上櫃公司
   5. 公司負責人
   6. 主管職
   7. 有土地跟房子
   8. 百萬名車
   9. 活潑型男
   10. 國外留學
   11. 身高175以上
   12. 擅長投資理財
   13. 公教人員
   14. 前500大企業
   15. 有自信型男生」

  洋洋灑灑的看下來,大多的條件都指向男性要有好的經濟能力,好像除此之外就沒有重要的部分了,唯二跟個人特質有關的要求:活潑、自信,則完全忽視了不同特質各自的優劣勢,顯得只有外放型的人格特質值得被認識的感覺。

  這份條件表的價值觀之偏頗昭然若揭,我無意在這邊一個個針砭這些條件的好壞,我覺得更為值得思考的是,這樣的價值觀會對人的行為跟思維有什麼影響。

  上週我的另一篇性別文章談到很多異性戀男性感受到自己被「女權自助餐」的經驗,而這個表再次踩中了順性別異性戀男性的點,證明他們確實有因為身為男性而被要求了額外、不合理的付出,這個條件表使他們被「物化」了,因為他們想去參加這個聯誼唯一的可能,就是要像台稱職的提款機。
  
  當整個社會的氛圍長期對男性都是這種態度,很自然的可以想像我們社會中的男性,就會以「賺錢」、「取得社會地位」做為最重要且唯一的目標。盡管,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呼籲男性也要有關懷、照護、感受的能力,可事實上社會好像並不希望他們發展這些能力,正如他們在求偶的市場上只被要求賺取金錢的能力不是嗎?
  
  而我認為最可怕的事情不只是男性被物化,而是當這樣一個聯誼活動的條件表這樣堂而皇之地列出對一個性別的物質要求時,被此吸引的人群也都是深受這種價值觀吸引的人,而這樣的活動真的可以稱為是一個人與人「聯誼交往」的活動嗎?還是一個以物易物的「交易市場」呢?
  
  由此延伸來看,這個表不僅對男性的物化非常明確,再看深一點,我認為更是一種雙向的物化。
     
*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男性/女性凝視

  為什麼我會說這是雙向的物化,是因為這個表對我而言預設了一個立場是:「女性/感情是可以像是物品一樣交易而得的。」,而要解釋這樣的立場,就得提到「男性凝視」的現象。

  「男性凝視」的意思是:「從男異性戀者的角度描繪女性,將女性性客體化以取悅異性戀男性觀眾的行為。」,白話一點,就是說因為男性的眼光,總是把女性跟性/性感聯結的現象,通常會表現在影視作品上。近年來最明顯的例子則是經典的美漫角色「神力女超人」,在女、男導演不同的視角下,同樣的角色,卻在服裝上選擇有明顯的性意味的不同。

  男性凝視對女性的傷害是很顯而易見的,這長久以來讓女性被扁平化,壓抑了女性的能力跟多元性,使女人變得只是取悅男人和有生育功能的工具。而男人因為要取得這些工具,被要求「必須」擁有夠好的財力、有好的發展前景,否則他就「不是」一個值得依靠的人。

  有些人會說現在女權高漲,其實女性凝視的現象也很強烈,像是這張聯誼的條件表,不正是一個對男性處處要求,充分物化男性的表徵嗎?確實,部分固化的性別觀念,已經造成不同性別都受到壓迫的狀況,但我想我們更需要去意識到的是,從社會發展的脈絡來說,應是先有男性凝視,後有女性凝視,甚至導致現在已經有互相物化的情形發生。
  所以我們現在值得做的,是去跳出這已經成為惡性循環的物化地獄,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會有物化某個性別的可能,因為跳出循環不只是在幫助其他弱勢性別,也是預防自己不會有變成受性別框架壓迫的一方的可能。
 
*解放扁平的性別框架

  要怎麼發現自己行為中的性別框架,而能去解放它,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反思,從向自己提問:「為什麼因為我是男/女生,所以我就要這樣做?」開始,其中又有一些可以去細細思考的部分。

*「反思自身行為的目的,為何服務?」:
  多去思考,當自己真的照著社會上對男女性形象的設定去行動時,是真的幫助到自己?或只是符合了其他人告訴你應該要這樣做?

  我過去的經驗裡,身邊的女性比較容易會有這樣的提問,因為她們的人生中充滿從媽媽、阿姨、姐姐,甚至是不熟悉的長輩處,被灌輸各種女性不可以做什麼的限制,所以她們有更多機會去感覺到,自己其實是被要求要像個「女人」,而不是因為自己想要。

  同樣,當男性碰到莫名的要求時,也應該去思考自己是真心地想要多付出,還是多付出才符合一個好男人的形象。

*「性別框架怎麼影響自己的認同?」:
  
去檢查自己從小到大聽到的,因為自己是男/女生,所以「應該」「必須」做什麼的想法,看看自己符合了哪些、又有哪些不符合?

  特別是可以觀察當自己不符合那些必須如何如何的想法時,自己有什麼感覺?是會覺得緊張、害怕,還是覺得厭煩,自己又會因為這些感覺去改變自己的行為嗎?還是只是覺得無力,最後默默地照做呢?

*「反思自己做為人真的想要什麼?」:
  
最後就是問問自己做為人,自己真的想要的是什麼?這大概是最困難的一步,因為在做自己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超級多來自外在的聲音,在反對、阻止、斥責自己。但遇到外在阻擾時,永遠要去問自己的內心,真的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持續的做下去。

  不要害怕自己好像只能做出一點點改變,因為所有的大改變都是從小小的地方開始的,只要試著去做一些不同於原本框架設定的事情,改變就會發生,也能感覺到自己越來越解放而自由。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沒有人需要因為自己的性別被要求做任何事,也沒有人應該被性別這件事情給扁平化,我們都應該捨棄用性別來定義別人,而是去相信任何人的價值都是豐富又多元的。

  現在就從性別的框架解放吧!

※參考閱讀:
〔美漫英雄〕物化女性惹議!《正義聯盟》女戰士穿著遭改、「比基尼戰服」引筆戰:誰會穿這樣上戰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真正在離開關係時,我們最需要討論的其實是我們的心理狀態,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可能會提到無數過往的事件,但真正需要關心的永遠是「在這些事件/互動底下,我所感覺到的是什麼,是什麼樣的心理動力驅使我去這樣行動。」
因為這些社會的「教誨」,確實讓部分的直男,感覺到自己總是要符合一個又一個更高的標準,而且從小到大都充滿了壓力。因此,當多元性別在爭取權益、甚或指責「男性」是造成其他性別壓迫的來源時,他們就會跳起來捍衛自身,他們也感受到負擔了許多的壓力、折磨,同時他們也要自己高呼從來沒有意圖要去傷害其他性別族群。
許多情侶爭吵,其實都是在吵「我才沒有妳/你講得這麼差!」,吵到最後,都是在吵爭吵中彼此詆毀、攻擊、中傷的那些事情,所以請放下互相指責的動力吧。試著用「我們的關係遇到一點問題,妳/你可以跟我一起解決看看嗎?」的態度,大家會發現你的伴侶,比你想像的更有能力面對你們關係的困境。
需要有一個人先站到子女的身邊,不因為拒學的問題而跟子女對抗。我發現很多父母在這種時候會忘記眼前的子女仍然是「孩子」,反而變成雙方像是敵人一樣,若是我們能在這種時刻,看到那個受傷、困惑的孩子,我想各位父母們應該都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到,你的子女現在需要你的呵護、引導。
覺察自己的重要性,用白話的比喻就是在做事前準備,像是打球、跑步之前會檢查自己服裝、鞋子有沒有穿對、鞋帶有沒有綁緊,也會伸展身體感覺一下自己狀態是否良好。同理而言,當我們今天遇到情感的衝突、內在的挫折時,也要像面對一場球賽一樣,把自己給整理好,才能知道自己面對困難時,自己有什麼資源可運用。
「孤味」,在2017年的短片版中,有段臺詞詮釋這個詞是代表著專心致意把一件事做到最好的意思,電影版中則沒有對這個詞有多的解釋,但片中一種孤獨而生、自己專心過著生活的氛圍,無需言語也表達得淋漓盡致。盡管,也是這個「不說」成為了劇中母女四人共同的心病與折磨。
真正在離開關係時,我們最需要討論的其實是我們的心理狀態,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可能會提到無數過往的事件,但真正需要關心的永遠是「在這些事件/互動底下,我所感覺到的是什麼,是什麼樣的心理動力驅使我去這樣行動。」
因為這些社會的「教誨」,確實讓部分的直男,感覺到自己總是要符合一個又一個更高的標準,而且從小到大都充滿了壓力。因此,當多元性別在爭取權益、甚或指責「男性」是造成其他性別壓迫的來源時,他們就會跳起來捍衛自身,他們也感受到負擔了許多的壓力、折磨,同時他們也要自己高呼從來沒有意圖要去傷害其他性別族群。
許多情侶爭吵,其實都是在吵「我才沒有妳/你講得這麼差!」,吵到最後,都是在吵爭吵中彼此詆毀、攻擊、中傷的那些事情,所以請放下互相指責的動力吧。試著用「我們的關係遇到一點問題,妳/你可以跟我一起解決看看嗎?」的態度,大家會發現你的伴侶,比你想像的更有能力面對你們關係的困境。
需要有一個人先站到子女的身邊,不因為拒學的問題而跟子女對抗。我發現很多父母在這種時候會忘記眼前的子女仍然是「孩子」,反而變成雙方像是敵人一樣,若是我們能在這種時刻,看到那個受傷、困惑的孩子,我想各位父母們應該都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到,你的子女現在需要你的呵護、引導。
覺察自己的重要性,用白話的比喻就是在做事前準備,像是打球、跑步之前會檢查自己服裝、鞋子有沒有穿對、鞋帶有沒有綁緊,也會伸展身體感覺一下自己狀態是否良好。同理而言,當我們今天遇到情感的衝突、內在的挫折時,也要像面對一場球賽一樣,把自己給整理好,才能知道自己面對困難時,自己有什麼資源可運用。
「孤味」,在2017年的短片版中,有段臺詞詮釋這個詞是代表著專心致意把一件事做到最好的意思,電影版中則沒有對這個詞有多的解釋,但片中一種孤獨而生、自己專心過著生活的氛圍,無需言語也表達得淋漓盡致。盡管,也是這個「不說」成為了劇中母女四人共同的心病與折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睡前想到疫情前餐廳還能內用時發生的一件小事。 趕在工作前,我一個人到餐廳內用。 隔壁桌坐著一對母子,我低著頭邊看書邊吃飯,身旁的聲音變成背景音,我無意偷聽別人的對話,但那位母親的聲音大的整個店裡的人都能聽見,其他桌的客人面面相覷,卻又低著頭繼續用餐,整間餐廳只有那位母親發出聲音,其他人閉而不語,深怕
Thumbnail
因此我們又會進一步的發現,即使人體就兩手兩腳,弱點就那些,不管是徒手傳統武學,還是擂台武學,都能產生出非常多元的個體風格(門派、系統由此而生,彼此風格殊異卻又有著許多共同點,原因在此,所以其實沒有哪招哪勢是只屬於甚麼門派獨有的,獨有的是「味道」跟「著重的技術」差異而已)
Thumbnail
本文回應對象 (本文回應對象為註冊組長adair本文、陳穎青回應) 性侵害其實是一種「假的」性行為(pseudo sexualacts),它的動力是來自於一種心理功能短暫或慢性失常的現象,所以性慾通常不是性侵害的主要驅力。 性侵的行為成因 ▌權力型(55%) 主要的目的在於證明自己能夠主宰一個人,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知道這個標題一定會讓很多人不爽,特別是這裡關注我的絕大多數都是Liberal feminism所以一定會很激烈否定我的想法,或者直接扣我“恐性”的大帽子還是怎樣。也因此關於這個主題我一直在研究到底要怎麼看起來不落入“看起來好像父權”的窠臼並精準的表達我的想法,因為其實很多人不接受我們
Thumbnail
單看雌性物種的簡介與書籍分類,可能會錯將這本書認為是近幾年中國戲劇流行的大女主,女主角在受盡屈辱之後,得到了某些能力、開始訓練自己,最終大殺四方的故事。原本我打開這本書,抱持著也是這種爽快之感......
Thumbnail
一部美國的電影,如何讓台灣人感同身受?是甚麼超越了一部電影所帶出的影像,成為世界共同的議題?在當時的年代,他們歷經了多少的汙辱、歧視等。沒人幫他們發聲,而他們又是如何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有價值?在現在世界化的社會下,電影背後的寓意更是我們所不能忽略的。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睡前想到疫情前餐廳還能內用時發生的一件小事。 趕在工作前,我一個人到餐廳內用。 隔壁桌坐著一對母子,我低著頭邊看書邊吃飯,身旁的聲音變成背景音,我無意偷聽別人的對話,但那位母親的聲音大的整個店裡的人都能聽見,其他桌的客人面面相覷,卻又低著頭繼續用餐,整間餐廳只有那位母親發出聲音,其他人閉而不語,深怕
Thumbnail
因此我們又會進一步的發現,即使人體就兩手兩腳,弱點就那些,不管是徒手傳統武學,還是擂台武學,都能產生出非常多元的個體風格(門派、系統由此而生,彼此風格殊異卻又有著許多共同點,原因在此,所以其實沒有哪招哪勢是只屬於甚麼門派獨有的,獨有的是「味道」跟「著重的技術」差異而已)
Thumbnail
本文回應對象 (本文回應對象為註冊組長adair本文、陳穎青回應) 性侵害其實是一種「假的」性行為(pseudo sexualacts),它的動力是來自於一種心理功能短暫或慢性失常的現象,所以性慾通常不是性侵害的主要驅力。 性侵的行為成因 ▌權力型(55%) 主要的目的在於證明自己能夠主宰一個人,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知道這個標題一定會讓很多人不爽,特別是這裡關注我的絕大多數都是Liberal feminism所以一定會很激烈否定我的想法,或者直接扣我“恐性”的大帽子還是怎樣。也因此關於這個主題我一直在研究到底要怎麼看起來不落入“看起來好像父權”的窠臼並精準的表達我的想法,因為其實很多人不接受我們
Thumbnail
單看雌性物種的簡介與書籍分類,可能會錯將這本書認為是近幾年中國戲劇流行的大女主,女主角在受盡屈辱之後,得到了某些能力、開始訓練自己,最終大殺四方的故事。原本我打開這本書,抱持著也是這種爽快之感......
Thumbnail
一部美國的電影,如何讓台灣人感同身受?是甚麼超越了一部電影所帶出的影像,成為世界共同的議題?在當時的年代,他們歷經了多少的汙辱、歧視等。沒人幫他們發聲,而他們又是如何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有價值?在現在世界化的社會下,電影背後的寓意更是我們所不能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