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角色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正向教養要多久會有效啊!? 這是最近有學員問的問題,老實說我一開始也有這樣的疑問和自我懷疑,疑問的是這樣要做多久?我的小孩真的會有改變嗎?自我懷疑的是這樣做對嗎?怎麼感覺小孩更瘋狂了...我是否更委屈了?
直到上周,我收到一則訊息,是恩恩的幼兒園老師....老師知道我在開正向教養的課,想知道有沒有假日班,因為她很好奇我上些什麼?
一開始看到老師的詢問,我心想...天啊....老師是不是覺得我的兩孩兒還這麼瘋狂,有時也容易失控....怎麼媽媽還能開這種課程!?是否害怕我誤人爸媽啊。哈哈....是的...直到現在,我還不時地陷入這樣的自我懷疑中?老師接著說,因為她看到恩恩的改變,那種改變是發自內心、淺移默化的;當然還是會有情緒和鬧彆扭,但她懂得說出自己的感受、甚至更多鼓勵同學的行為發生在她身上。
「哈利路亞!」這是我看到那些文字的第一個反應,更多感動和欣慰的感受湧上心頭,原來我的孩兒也在成長,她朝她該有的樣貌長去,而在這過程中,因為了我們的教養方式改變,她感受到了歸屬感和價值感,在內心長出她該有的力量。看過我分享的朋友可能知道,恩恩是一名個性直接且剛烈的女子(不知遺傳自誰....),之前在我們的權威教育下,她的憤怒是不被允許的,她的反抗是會被處罰的;所以當時還未滿3歲的她,有段時間以自殘的方式(咬自己和抓自己的臉)來表達她的無聲抗議。老實說,這些文字和畫面我現在回想起來仍舊心疼......
英文和法文的「教育」(education)一辭源於拉丁文educare和educere。前者除了指心靈和精神意義下的陶冶外,也指透過營養使身體成長。至於educere則有自內而外引出。e是指「從」,ducere為引導、引發,合而言之,為從現有狀態引發或開展新狀態。
父母的角色,不是要教出怎麼樣的孩子?我們一直都是引導者,給予孩子愛和安全感,讓他能長出自己的翅膀。走在正向教養的路上,我更能體會之前讀過的這篇詩。
詩/紀伯倫 孩子 On Children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你可以勉強自己變得像他們,但不要想讓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駐足於昨日。

你好比一把弓,
孩子是從你身上射出的生命之箭。
弓箭手看見無窮路徑上的箭靶,
於是祂大力拉彎你這把弓,希望祂的箭能射得又快又遠。

欣然屈服在神的手中吧,
因為祂既愛那疾飛的箭,
也愛那穩定的弓。
我們都是那把弓、那支畫筆、箭要飛的多遠?畫布要多繽紛?孩子有他自己的方向和選擇;教養是一輩子的路,內化成心裡的一部分,其實你會發現,收穫最大的也許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3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媽寶米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1新年快樂!趁著幾天連假,我們回了台南一趟,享受著陽光、美食、當然還有孩兒最愛的夜市之旅。因為在北部,我們幾乎不帶孩兒們去夜市、但回台南總像度假,加上台南天天有夜市,我們怎能辜負這番美意呢。
    樂樂最近又受傷了,暨多次額頭撞傷後,這次是非常嚴重的半邊臉挫傷;在上周末參加了直排輪俱樂部舉辦的跨分部交流競速活動,來到了一個正式比賽的大場地,而且是和更多不同齡以及高階的選手們一起在場上競速。
    「我不太知道怎麼鼓勵孩子耶…. 總是叮嚀(嘮叨)比較多,但我也很常稱讚孩子啦。」最近遇到幾位友人跟我聊到這個問題。 「妳很愛妳的孩子吧...」 (我頓時也覺得自己好像問了廢話…) 「但有時候他表現不好,我總不能一直說愛他吧;這樣會建立他錯誤的觀念...」
    這兩天參加勵馨基金會所舉辦的【熟人性侵防治種子培訓課程】,整整兩天的課,我幾乎是皺著眉聽完的;不是講師上課多無趣、或是教材理論多生硬,而是當越了解這個議題的背景和故事,就會發現這個社會價值的迷思和扭曲、導致受害者的無助、甚至助長加害者無恥的合理化行為;這樣的生命經驗有多痛、我其實真的無法想像。
    關於睡覺...我想是繼吃飯之後,最讓父母傷腦筋的;老實說...這個苦頭我也是吃了好幾年,我記得樂樂兩歲前,總是要在背巾上或推車裡搖著搖著才睡,家中常常出現我和爸爸輪流揹著背巾搖晃律動著,在外頭(尤其外宿)則是推著推車在lobby不停兜圈圈的畫面。
    近期虐兒的新聞層出不窮,有些施虐案件發生在身心根本不成熟的小爸媽身上、有些則是幼兒園老師管教不當。有的新聞我光是讀文字內容就揪心,完全無法點進影片去看那監視器畫面,看著這一則則讓人心痛的新聞,除了想著該如何給這些無行為能力的孩子多些保護外,也思考著這些失控的父母和老師,他們怎麼了?
    2021新年快樂!趁著幾天連假,我們回了台南一趟,享受著陽光、美食、當然還有孩兒最愛的夜市之旅。因為在北部,我們幾乎不帶孩兒們去夜市、但回台南總像度假,加上台南天天有夜市,我們怎能辜負這番美意呢。
    樂樂最近又受傷了,暨多次額頭撞傷後,這次是非常嚴重的半邊臉挫傷;在上周末參加了直排輪俱樂部舉辦的跨分部交流競速活動,來到了一個正式比賽的大場地,而且是和更多不同齡以及高階的選手們一起在場上競速。
    「我不太知道怎麼鼓勵孩子耶…. 總是叮嚀(嘮叨)比較多,但我也很常稱讚孩子啦。」最近遇到幾位友人跟我聊到這個問題。 「妳很愛妳的孩子吧...」 (我頓時也覺得自己好像問了廢話…) 「但有時候他表現不好,我總不能一直說愛他吧;這樣會建立他錯誤的觀念...」
    這兩天參加勵馨基金會所舉辦的【熟人性侵防治種子培訓課程】,整整兩天的課,我幾乎是皺著眉聽完的;不是講師上課多無趣、或是教材理論多生硬,而是當越了解這個議題的背景和故事,就會發現這個社會價值的迷思和扭曲、導致受害者的無助、甚至助長加害者無恥的合理化行為;這樣的生命經驗有多痛、我其實真的無法想像。
    關於睡覺...我想是繼吃飯之後,最讓父母傷腦筋的;老實說...這個苦頭我也是吃了好幾年,我記得樂樂兩歲前,總是要在背巾上或推車裡搖著搖著才睡,家中常常出現我和爸爸輪流揹著背巾搖晃律動著,在外頭(尤其外宿)則是推著推車在lobby不停兜圈圈的畫面。
    近期虐兒的新聞層出不窮,有些施虐案件發生在身心根本不成熟的小爸媽身上、有些則是幼兒園老師管教不當。有的新聞我光是讀文字內容就揪心,完全無法點進影片去看那監視器畫面,看著這一則則讓人心痛的新聞,除了想著該如何給這些無行為能力的孩子多些保護外,也思考著這些失控的父母和老師,他們怎麼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到底該怎麼做呢? 看多看久了孩子的問題行為,有時候容易忽略孩子原來的優勢,即使看到好的行為也覺得理所當然,但是如果可以放大這種「理所當然」,才有機會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也減少需要不斷提醒甚至罵人的辛苦,一起來看看怎麼做吧。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我接觸正向教養是在S約莫一歲時帶她參加這兒社區大學的親子課程。 課程中的一切都和我的經驗和想像中的教養不太一樣。這裡沒有說教、沒有批評,只有包容和理解。每週上課都像集體心理治療,讓我能學著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有次S拿到一個玩具,她突然往天空發射。最後當然還是回到地面而且還打到其他孩子。 我慌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每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它考驗的是老師如何在規範與尊重之間取得平衡,也考驗著老師與孩子如何在雙方角力拉拔中各自讓步。 而讓步的目的,是為了讓彼此的學習更向前一步。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到底該怎麼做呢? 看多看久了孩子的問題行為,有時候容易忽略孩子原來的優勢,即使看到好的行為也覺得理所當然,但是如果可以放大這種「理所當然」,才有機會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也減少需要不斷提醒甚至罵人的辛苦,一起來看看怎麼做吧。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我接觸正向教養是在S約莫一歲時帶她參加這兒社區大學的親子課程。 課程中的一切都和我的經驗和想像中的教養不太一樣。這裡沒有說教、沒有批評,只有包容和理解。每週上課都像集體心理治療,讓我能學著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有次S拿到一個玩具,她突然往天空發射。最後當然還是回到地面而且還打到其他孩子。 我慌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每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它考驗的是老師如何在規範與尊重之間取得平衡,也考驗著老師與孩子如何在雙方角力拉拔中各自讓步。 而讓步的目的,是為了讓彼此的學習更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