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角色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正向教養要多久會有效啊!? 這是最近有學員問的問題,老實說我一開始也有這樣的疑問和自我懷疑,疑問的是這樣要做多久?我的小孩真的會有改變嗎?自我懷疑的是這樣做對嗎?怎麼感覺小孩更瘋狂了...我是否更委屈了?
直到上周,我收到一則訊息,是恩恩的幼兒園老師....老師知道我在開正向教養的課,想知道有沒有假日班,因為她很好奇我上些什麼?
一開始看到老師的詢問,我心想...天啊....老師是不是覺得我的兩孩兒還這麼瘋狂,有時也容易失控....怎麼媽媽還能開這種課程!?是否害怕我誤人爸媽啊。哈哈....是的...直到現在,我還不時地陷入這樣的自我懷疑中?老師接著說,因為她看到恩恩的改變,那種改變是發自內心、淺移默化的;當然還是會有情緒和鬧彆扭,但她懂得說出自己的感受、甚至更多鼓勵同學的行為發生在她身上。
「哈利路亞!」這是我看到那些文字的第一個反應,更多感動和欣慰的感受湧上心頭,原來我的孩兒也在成長,她朝她該有的樣貌長去,而在這過程中,因為了我們的教養方式改變,她感受到了歸屬感和價值感,在內心長出她該有的力量。看過我分享的朋友可能知道,恩恩是一名個性直接且剛烈的女子(不知遺傳自誰....),之前在我們的權威教育下,她的憤怒是不被允許的,她的反抗是會被處罰的;所以當時還未滿3歲的她,有段時間以自殘的方式(咬自己和抓自己的臉)來表達她的無聲抗議。老實說,這些文字和畫面我現在回想起來仍舊心疼......
英文和法文的「教育」(education)一辭源於拉丁文educare和educere。前者除了指心靈和精神意義下的陶冶外,也指透過營養使身體成長。至於educere則有自內而外引出。e是指「從」,ducere為引導、引發,合而言之,為從現有狀態引發或開展新狀態。
父母的角色,不是要教出怎麼樣的孩子?我們一直都是引導者,給予孩子愛和安全感,讓他能長出自己的翅膀。走在正向教養的路上,我更能體會之前讀過的這篇詩。
詩/紀伯倫 孩子 On Children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你可以勉強自己變得像他們,但不要想讓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駐足於昨日。

你好比一把弓,
孩子是從你身上射出的生命之箭。
弓箭手看見無窮路徑上的箭靶,
於是祂大力拉彎你這把弓,希望祂的箭能射得又快又遠。

欣然屈服在神的手中吧,
因為祂既愛那疾飛的箭,
也愛那穩定的弓。
我們都是那把弓、那支畫筆、箭要飛的多遠?畫布要多繽紛?孩子有他自己的方向和選擇;教養是一輩子的路,內化成心裡的一部分,其實你會發現,收穫最大的也許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3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媽寶米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1新年快樂!趁著幾天連假,我們回了台南一趟,享受著陽光、美食、當然還有孩兒最愛的夜市之旅。因為在北部,我們幾乎不帶孩兒們去夜市、但回台南總像度假,加上台南天天有夜市,我們怎能辜負這番美意呢。
    樂樂最近又受傷了,暨多次額頭撞傷後,這次是非常嚴重的半邊臉挫傷;在上周末參加了直排輪俱樂部舉辦的跨分部交流競速活動,來到了一個正式比賽的大場地,而且是和更多不同齡以及高階的選手們一起在場上競速。
    「我不太知道怎麼鼓勵孩子耶…. 總是叮嚀(嘮叨)比較多,但我也很常稱讚孩子啦。」最近遇到幾位友人跟我聊到這個問題。 「妳很愛妳的孩子吧...」 (我頓時也覺得自己好像問了廢話…) 「但有時候他表現不好,我總不能一直說愛他吧;這樣會建立他錯誤的觀念...」
    這兩天參加勵馨基金會所舉辦的【熟人性侵防治種子培訓課程】,整整兩天的課,我幾乎是皺著眉聽完的;不是講師上課多無趣、或是教材理論多生硬,而是當越了解這個議題的背景和故事,就會發現這個社會價值的迷思和扭曲、導致受害者的無助、甚至助長加害者無恥的合理化行為;這樣的生命經驗有多痛、我其實真的無法想像。
    關於睡覺...我想是繼吃飯之後,最讓父母傷腦筋的;老實說...這個苦頭我也是吃了好幾年,我記得樂樂兩歲前,總是要在背巾上或推車裡搖著搖著才睡,家中常常出現我和爸爸輪流揹著背巾搖晃律動著,在外頭(尤其外宿)則是推著推車在lobby不停兜圈圈的畫面。
    近期虐兒的新聞層出不窮,有些施虐案件發生在身心根本不成熟的小爸媽身上、有些則是幼兒園老師管教不當。有的新聞我光是讀文字內容就揪心,完全無法點進影片去看那監視器畫面,看著這一則則讓人心痛的新聞,除了想著該如何給這些無行為能力的孩子多些保護外,也思考著這些失控的父母和老師,他們怎麼了?
    2021新年快樂!趁著幾天連假,我們回了台南一趟,享受著陽光、美食、當然還有孩兒最愛的夜市之旅。因為在北部,我們幾乎不帶孩兒們去夜市、但回台南總像度假,加上台南天天有夜市,我們怎能辜負這番美意呢。
    樂樂最近又受傷了,暨多次額頭撞傷後,這次是非常嚴重的半邊臉挫傷;在上周末參加了直排輪俱樂部舉辦的跨分部交流競速活動,來到了一個正式比賽的大場地,而且是和更多不同齡以及高階的選手們一起在場上競速。
    「我不太知道怎麼鼓勵孩子耶…. 總是叮嚀(嘮叨)比較多,但我也很常稱讚孩子啦。」最近遇到幾位友人跟我聊到這個問題。 「妳很愛妳的孩子吧...」 (我頓時也覺得自己好像問了廢話…) 「但有時候他表現不好,我總不能一直說愛他吧;這樣會建立他錯誤的觀念...」
    這兩天參加勵馨基金會所舉辦的【熟人性侵防治種子培訓課程】,整整兩天的課,我幾乎是皺著眉聽完的;不是講師上課多無趣、或是教材理論多生硬,而是當越了解這個議題的背景和故事,就會發現這個社會價值的迷思和扭曲、導致受害者的無助、甚至助長加害者無恥的合理化行為;這樣的生命經驗有多痛、我其實真的無法想像。
    關於睡覺...我想是繼吃飯之後,最讓父母傷腦筋的;老實說...這個苦頭我也是吃了好幾年,我記得樂樂兩歲前,總是要在背巾上或推車裡搖著搖著才睡,家中常常出現我和爸爸輪流揹著背巾搖晃律動著,在外頭(尤其外宿)則是推著推車在lobby不停兜圈圈的畫面。
    近期虐兒的新聞層出不窮,有些施虐案件發生在身心根本不成熟的小爸媽身上、有些則是幼兒園老師管教不當。有的新聞我光是讀文字內容就揪心,完全無法點進影片去看那監視器畫面,看著這一則則讓人心痛的新聞,除了想著該如何給這些無行為能力的孩子多些保護外,也思考著這些失控的父母和老師,他們怎麼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為什麼《Strat Up:我的新創時代》後面的劇情讓人失去興趣? 這次想舉一個比較反面的例子來聊角色和劇情設計。 《Strat Up:我的新創時代》是去年下半年一部題材新穎、與生活貼合的韓劇,講的是一群年輕人創業以及他們在當中所面臨與克服的問題,每一集的劇名還很有巧思的以創業會接觸到的專有名詞來命名
    Thumbnail
    阿黛兒與艾瑪的相遇,恰巧是阿黛兒對自己性傾向迷惑的時候。在她衝忙地趕去與男友約會的路上,遇上一個正摟著女友的踢,瀟灑的,還對她回眸一笑。頭髮的顏色正好是她愛的藍色。那個踢就是艾瑪。從此艾瑪的樣貌便深深烙印在她的腦海中。一發不可收拾。 阿黛兒不再迷茫。她終於確信自己愛女人。
    Thumbnail
    日本同志漫畫家田龜源五郎在雜誌上連載了新的議題《我們的色彩》。故事以高中生井戶對朋友隱藏著自己是男同性戀這個秘密,不管是對家人或青梅竹馬村奈櫻都藏著這個深處的秘密。某天因為暗戀對象的吉岡開玩笑的說:「同性戀很噁心。」讓井戶深受打擊翹課來到海邊,卻遇到一位開著神祕咖啡廳的大叔。
      延續前一期沒講完的。本期想將另外兩部作品《我們真的學不來》、《偽戀》列為參考,討論編劇對於角色派系形成的具體影響。
    Thumbnail
    身為人的一個悲哀是,法律規定十八歲後就得為自己行為負責,然而我們大部分所謂的成年人都無法真的為自己行為負責,因為我們都還在把性慾中沉重能量的吸附與綑綁當成愛,你會很納悶於,一個女性控訴另一個男性傷害強迫她卻又無法斷絕關係,你也會看到一個懷抱社會理想的才子卻性關係混亂。 在大家忙著去定義誰是加害者與誰
    Thumbnail
    《我們與惡的距離》在社會高度關注與討論下,編劇要如何準確傳達出想說的訊息,那種心理壓力我不敢說「可想而知」,就像加害者與被害人家屬們,都不是非當事人能真的感同身受的。 雖然事件發生至今不到5年,但人是健忘、學不會教訓的。 在這裡,我們就來看《我們與惡的距離》角色原型。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為什麼《Strat Up:我的新創時代》後面的劇情讓人失去興趣? 這次想舉一個比較反面的例子來聊角色和劇情設計。 《Strat Up:我的新創時代》是去年下半年一部題材新穎、與生活貼合的韓劇,講的是一群年輕人創業以及他們在當中所面臨與克服的問題,每一集的劇名還很有巧思的以創業會接觸到的專有名詞來命名
    Thumbnail
    阿黛兒與艾瑪的相遇,恰巧是阿黛兒對自己性傾向迷惑的時候。在她衝忙地趕去與男友約會的路上,遇上一個正摟著女友的踢,瀟灑的,還對她回眸一笑。頭髮的顏色正好是她愛的藍色。那個踢就是艾瑪。從此艾瑪的樣貌便深深烙印在她的腦海中。一發不可收拾。 阿黛兒不再迷茫。她終於確信自己愛女人。
    Thumbnail
    日本同志漫畫家田龜源五郎在雜誌上連載了新的議題《我們的色彩》。故事以高中生井戶對朋友隱藏著自己是男同性戀這個秘密,不管是對家人或青梅竹馬村奈櫻都藏著這個深處的秘密。某天因為暗戀對象的吉岡開玩笑的說:「同性戀很噁心。」讓井戶深受打擊翹課來到海邊,卻遇到一位開著神祕咖啡廳的大叔。
      延續前一期沒講完的。本期想將另外兩部作品《我們真的學不來》、《偽戀》列為參考,討論編劇對於角色派系形成的具體影響。
    Thumbnail
    身為人的一個悲哀是,法律規定十八歲後就得為自己行為負責,然而我們大部分所謂的成年人都無法真的為自己行為負責,因為我們都還在把性慾中沉重能量的吸附與綑綁當成愛,你會很納悶於,一個女性控訴另一個男性傷害強迫她卻又無法斷絕關係,你也會看到一個懷抱社會理想的才子卻性關係混亂。 在大家忙著去定義誰是加害者與誰
    Thumbnail
    《我們與惡的距離》在社會高度關注與討論下,編劇要如何準確傳達出想說的訊息,那種心理壓力我不敢說「可想而知」,就像加害者與被害人家屬們,都不是非當事人能真的感同身受的。 雖然事件發生至今不到5年,但人是健忘、學不會教訓的。 在這裡,我們就來看《我們與惡的距離》角色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