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父母和老師 請先照顧好自己

2020/11/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期虐兒的新聞層出不窮,有些施虐案件發生在身心根本不成熟的小爸媽身上、有些則是幼兒園老師管教不當。有的新聞我光是讀文字內容就揪心,完全無法點進影片去看那監視器畫面,看著這一則則讓人心痛的新聞,除了想著該如何給這些無行為能力的孩子多些保護外,也思考著這些失控的父母和老師,他們怎麼了?
多查了些相關資料,衛福部近三年數據顯示,每年約9,000名兒少受虐,平均每天有25名兒少遭到不當對待,每1小時就新增1名兒少身處危險或暴力的環境,而6歲以下的受虐兒童數,近年則大幅攀升。而成為施虐者的前三因素分別為「缺乏親職教育」、「情緒不穩定」及「習於體罰或不當管教」。
回想自己,在產後那一個月的身心狀態,我擔心著怎麼照顧好兩個小小孩、擔心著如何扛下職場重任、擔心著如何兼顧工作和家庭;那段時間看似單純的日常生活,但每天我會在心中排練著不同的狀況。那種莫名的壓力,讓我害怕小孩的哭聲、想逃避家人的關心、一點點叮嚀在我耳裡聽起來都極度厭煩和刺耳。而這段難熬的經歷,好險並沒有持續太久,在小孩送去托嬰中心後慢慢緩解了,每當我將孩子交託給學校老師,我的心是踏實且安心的,身體更能稍稍的喘息;一個專業、安全、又充滿信任的環境,對於媽媽來說,是如此的珍貴且重要。
大人的身心狀況必須穩定,才能給小孩完全的照顧和教養,這是我深刻體會到的。最近一些朋友總會訴苦著:「怎麼辦?我最近常被小孩搞的理智線斷掉,該怎麼教啊?」而聽完這些問題,我通常會看著對方:「你自己最近還好嗎?」多聊聊之後,抽絲剝繭檢視一層層的關係和狀態,會發現自己本身的狀態是很脆弱、浮躁的。別說小孩把你搞瘋,小孩充其量只能說是導火線,因為你自己本身已是枚未爆彈。
新聞上多報導的是肢體受到傷害的受虐兒,但其實更多在我們身邊的是心理的受虐兒,言語的施虐和霸凌是無形的,但卻可能影響最深最煎熬。而每5名施虐者中,就有1位在童年也曾遭受暴力對待;施虐的大人多數都是處在不知如何排解壓力、而讓自己情緒失控、做出傷害小孩的行為。政府相關法案的研擬,以及相關社福機構的介入補足幼兒照顧等知識絕對是最重要的,但在面對壓力和控制情緒的部份,大人更該自我覺察和提醒,要承認和正視自己的不足,學著適時交棒,尋求外界專業的協助。
但當我們交棒給幼教老師這專業的接棒者,他們又面臨什麼現況呢?
有了小孩之後,對於幼教老師真的抱持著高度的崇拜,開始瞭解師生比是什麼?原來1位老師照顧5個嬰兒是正常,幼兒園開始更是1位老師要照顧15位孩子;開始知道除了照顧、教養,老師們的工作更是包山包海,需要幫忙餵藥、吃保健品;需要在節慶時舉辦活動、需要不定時的才藝表演、更有做不完的道具等等。如此多工高壓又神聖的工作,在台灣面臨的卻是人人知道的「三高」和「三低」處境(三高是指高情緒勞動、高工時、高流動率,三低則為低薪、低福利、低保障)。
一般在職場,我們常想著給員工的motivation是什麼?讓他們除了學習熱忱外,更能和這家公司有所連結,並願意持續發展和貢獻。我相信幼教老師除了專業的技能外,對於小孩和教育一定有著莫大的憧憬,才能靠著這股熱忱走下去,但體制如此不完善的幼教環境中,我們怎能期待老師們持續燃燒著自己的熱情呢?這需要更多政府相關單位進行體制和福利的改善,但園方/業者立即可以做的,即是多花心思給予老師們更多的支援,包含硬體的人力以及軟體的情緒上,當老師擁有較成熟的情緒控管能力,不僅更能包容孩子的不同學習步調,在處理孩子行為問題也更具有技巧。
要降低受虐兒發生的機會,培養正向的教養環境;我想……不論是交棒者或是接棒者,都需要被善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會員
    3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