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日文的大魔王---助詞「に」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看到某個日文學習群組在聊一個經典問題,就是:學日文的過程遇到什麼困難。那想當然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屬於自己的難題,舉凡自動他動、敬語、授受表現、助詞等等族繁不及備載。於是筆者就想到自己在大學時有位教授的研究主題就是專門針對「に」這個助詞。
沒錯,光一個小小的助詞「に」就足以成為一個研究專題,雖說只是一介助詞,但只要瞭解它的功能跟所代表的意義,對於看懂句子可就有了莫大的助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對強大的敵人(複雜的文章)自然要先準備強大的兵器(搞懂句子的結構),而句子的基本組成就是名詞+助詞+動詞。本篇文章就先來介紹9大格助詞中筆者印象最深的「に」。
在開始前,我們先來看以下的例句。
1.昨日、[日本に]着きました。
2.友だちが[東京に]います。
這兩句在看到的當下,你會怎麼翻譯呢?
有點日文底子,或是常接觸日本文化的朋友,應該從名詞跟動詞就能知道意思。
例句1.是:昨天(昨日)抵達了(着きました)日本(日本に)。
例句2.是:我的(私の-主詞習慣省略)朋友(友だちが)在(います)東京(東京に)。
有感覺到違和嗎?除了中文跟日文的語順不同外(這個部分之後會詳解),助詞幾乎很難被翻譯出來,但是要構成一個完整的日語句子,卻又缺少不了助詞,那該怎麼去記呢?
除了硬背之外,還可以靠助詞連接的動詞來判斷,助詞就像一座橋樑,負責牽起主詞與動詞。
例句1.的に所表為歸著點,可以想像後面接的動詞有個方向性,着く為到達之義,顧名思義就是從某地出發,帶有方向性的前往另一處,所以才稱例句1.的に表示歸著點。
例句2.的に所表為存在場所,後面接的いる有存在於某處的意思,因此句2.的に表存在場所。
に的所代表的所有用法,都可以從1.歸著點,2.存在場所這兩個意思去延伸,至於に所代表的第三個重要用法---授受動詞,則可以另外花一個篇幅來說明。
最後我們來簡單複習一下,下一篇再繼續看に的延伸用法。
1.文章可以分解成句子,被細分的句子則要靠助詞來拆解方便理解。
2.助詞難以翻成中文,但理解句子必先理解助詞。
3.に有三大用法,歸著點、存在場所、授受表現。
今天的助詞介紹就到這,下回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日充電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講到清酒,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高單價不易取得?入口太嗆辣,甚至在吞嚥後有股黏膩感?其實清酒的種類可是多到嚇死人...
講到清酒,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高單價不易取得?入口太嗆辣,甚至在吞嚥後有股黏膩感?其實清酒的種類可是多到嚇死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日語中常見的情感詞語如「うれしい」、「楽しい」、以及助詞用法如「べき」、「はず」、「ように」、「ために」等,詳述它們的微妙差異和使用場景,幫助中文使用者更好理解日語的表達方式。文章深入分析各詞在不同情境中的適用性,並提供實用的例句以便學習者掌握語言的細膩之處。
Thumbnail
・把名詞和名詞連接起來。 ・“N1の”修飾N2。 ・「の」表示N1是N2的所屬單位。 1)わたしは東京高校の木村です。   我是東京高中的木村。 ・「の 」表示N1是N2的種類。 2)あれは英語の教科書です。 那是英語的教科書。 3)A:日本
Thumbnail
助詞「は」在日文中發揮著多種作用,包括表示主題、進行對比和與其他助詞一起使用等。此外,指出了在不同情況下「は」的使用方式和發音。
Thumbnail
本文詳細介紹了日語中如何使用助詞「だけ」來限定對象、程度、範圍、數量等,並提供了多個例句來說明使用方法。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日文文法中「までに」的用法,以及「までに」和「まで」之間的區別,並提供了多種例句作為說明。
Thumbnail
第一期的瘋靡雙月刊,我們以〈聊聊・療療:不同療癒方法的使用經驗〉為題,邀請到謝宜恩分享〈不用跳舞的舞蹈治療:5年的身體治療經驗〉,以及海豹居士的〈情緒取向伴侶治療 (EFT) 經驗談〉。他們選擇嘗試不同的療癒方式,也從中得到許多感受與體悟。
Thumbnail
51 篇文章|77560 字 育兒觀|親職教育|親子溝通 簡介 在這個時代,孩子的成長再也不是學習知識那麼簡單,在《十歲前の親子聊心》一書中,我們將與每一位父母和教育者,一起探索如何在孩子的成長旅程中扮演最佳的引導者。 從建立自我肯定感,到親子溝通的藝術,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學習,本書綜合性涵蓋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你是否曾為孩子遭遇的霸凌感到無助? 在這個快節奏、競爭激烈的時代,孩子們面臨的挑戰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作為父母,如何成為孩子堅實的盾牌,保護他們遠離傷害,同時教導他們勇敢面對困境?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用愛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港灣,引導他們健康成長,面對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戰! 孩子面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日語中常見的情感詞語如「うれしい」、「楽しい」、以及助詞用法如「べき」、「はず」、「ように」、「ために」等,詳述它們的微妙差異和使用場景,幫助中文使用者更好理解日語的表達方式。文章深入分析各詞在不同情境中的適用性,並提供實用的例句以便學習者掌握語言的細膩之處。
Thumbnail
・把名詞和名詞連接起來。 ・“N1の”修飾N2。 ・「の」表示N1是N2的所屬單位。 1)わたしは東京高校の木村です。   我是東京高中的木村。 ・「の 」表示N1是N2的種類。 2)あれは英語の教科書です。 那是英語的教科書。 3)A:日本
Thumbnail
助詞「は」在日文中發揮著多種作用,包括表示主題、進行對比和與其他助詞一起使用等。此外,指出了在不同情況下「は」的使用方式和發音。
Thumbnail
本文詳細介紹了日語中如何使用助詞「だけ」來限定對象、程度、範圍、數量等,並提供了多個例句來說明使用方法。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日文文法中「までに」的用法,以及「までに」和「まで」之間的區別,並提供了多種例句作為說明。
Thumbnail
第一期的瘋靡雙月刊,我們以〈聊聊・療療:不同療癒方法的使用經驗〉為題,邀請到謝宜恩分享〈不用跳舞的舞蹈治療:5年的身體治療經驗〉,以及海豹居士的〈情緒取向伴侶治療 (EFT) 經驗談〉。他們選擇嘗試不同的療癒方式,也從中得到許多感受與體悟。
Thumbnail
51 篇文章|77560 字 育兒觀|親職教育|親子溝通 簡介 在這個時代,孩子的成長再也不是學習知識那麼簡單,在《十歲前の親子聊心》一書中,我們將與每一位父母和教育者,一起探索如何在孩子的成長旅程中扮演最佳的引導者。 從建立自我肯定感,到親子溝通的藝術,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學習,本書綜合性涵蓋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你是否曾為孩子遭遇的霸凌感到無助? 在這個快節奏、競爭激烈的時代,孩子們面臨的挑戰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作為父母,如何成為孩子堅實的盾牌,保護他們遠離傷害,同時教導他們勇敢面對困境?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用愛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港灣,引導他們健康成長,面對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戰! 孩子面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