こそあど代名詞是初級第二課就會出現的超級基本文法。最近在幫學長打稿兼翻譯,原稿有很多「此」「是」「之」「其」,耳邊彷彿響起唐伯虎在吟唱「之~啊~」「乎~啊~」「者~啊~」「也~啊~」。
依據我讀解上下文的能力,如果直接輸入,大概可以猜得一半,但是這樣子實在很慢,我們的電腦都有漢字的輸入法,我就把輸入法轉注音,有人說注音是中國國民黨的殘體文,但是對我們這個六七年級生而言,電腦輸入法,大部分人一定是以注音為首選。比起羅馬拼音規則複雜,注音蠻有規律的,鍵盤位置也夠整齊(但有美學潔癖的我弟說:他買蘋果一定要買日規~他討厭注音鍵盤~~~)總之,這こそあ不用猜,直接打漢字就好。
但是好奇的阿鳥說,難道沒有對應こそあど?疑問詞的「ど」先不管它,來看一下
これ
「此」「是」「之」都可以
日文字典解釋:心理的に近いと感じられ事物、場所、時、人稱代名詞~
就是「これ」,不會的人請重修N5或去日文老師前罰跪
我的疑問是「此」「是」「之」沒分嗎?從字典的解釋:
「此」:這個
「是」:「沒錯」的意思,也就是「これ」。
「之」:嘿嘿,我寫仿古體詩喜歡用「之」當代名詞耶,所以「之」也是「これ」。
而另外一個解釋是,平安時代前只用「こ」,後來變成「これ」,之後「この」才演化出來。我的字典好多例句,有的早到在「令和」的出處《萬葉集》,但是日本人語文有簡化的現象,字典以現代文刊載,看不到原來的字。這我們台灣做歷史的人(是說我嗎?)會把原字寫上,嚴謹多了。
それ
「其」
其是「そ」一個字,代表「それ / その」
解釋是這樣:
第二個解釋「前に話題となった物を指す」
這個文法是中級的文法
限於篇幅,就此打住了
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
#日語教學 #字彙 #N5 #補充資料 #N1 #古文 #戰前 #日治時代 #公文 #失語症 #日語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