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作者賽門西奈克的粉絲,
第一次認識他是因為看到TED《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演講,對於透過黃金圈把過去抽象、難理解的概念,以三個圓圈來說明,也是視覺引導很棒的示範,這部分我想透過下本書【找到你的為什麼】來跟大家分享。
那麼,回到這一本《無限賽局》,裡頭提到的一個主要概念,
就是有線與無限賽局的差異
有限賽局,像大家熟悉的球賽、競賽
- 普遍會有固定、已知的參與者,你會知道你的對手是誰。
- 明確、固定的規則。
- 清楚、具體的目標,如比賽分數高者獲勝、躲避球剩下最多人等,當完成目標比賽也結束了。
- 會有輸家、贏家。
但是,很有趣的是,偏偏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我們所處的生活、職場、商業環境,大部分是無限賽局的模式,尤其是在這變動快速的現況下,你很難說,我就是世界第一的公司,因為你可能是用你的產品的市佔率來衡量,但可能別人在消費者滿意度上是第一,因此這樣的比較是沒有太多意義的。
由於無限賽局具備下特徵:
- 沒有明確輸贏,只有誰能持續存活下去,或是資源耗盡出局。
- 重點在於持續下去。
- 沒有終點、沒有固定、已知的參與者。
- 沒有明確、固定的規則,頂多是暫時的共識或基本規劃,你可以自訂規則。
而相比之下,很有意思的是兩種思維帶來不同的思考與態度。
像是有限思維總是會問「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好處?」
無限思維則問『這件事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有限思維害怕變動、改變;無限思維則是因為知道這個賽局就是充滿變化,所以會從中找到樂趣,並隨時做好改變的準備。
舉個例子,如果你製造相機的公司,以有限賽局來看,你會關注在其他相機公司的競品、市場行銷策略、市占率等等,思考著如何打敗他們成為相機界的龍頭;但若以無限賽局來看,你的對手確定只有相機從業者嗎?當你跳脫有限你會發現,手機或許才是你的最大對手,當你忽略了這可怕潛在對手,在這賽局中,你可能會耗盡資源而被迫出局。
書中提到了一個我們每天在進行的模式,就是
- 日常中充滿著各種有限、無限賽局。
- 你可以選擇加入或不加入,當然有時你不得不加入。
- 你可以選擇用有線或無線賽局思維來看待一切並作出選擇。
第二個區塊部分,賽門提到無限賽局裡面的核心價值,就是崇高的信念
書中的定義是「崇高信念,是對一個尚不存在的未來懷抱具體的願景;這個未來令人嚮往到人們願意犧牲小我,來實現這個願景」
好,聽到這段話,不知你對於你自己人生、公司信念,是否腦中有畫面了呢?
岔題一下,我常常用畫圖來提升自己對未來、理想生活的想像,畢竟文字抽象、畫面直接,你說是吧?
那麼關於「為什麼」與「信念」的差別是什麼呢?
作者提出一個比喻我很喜歡,因為超有畫面的阿~
那就是「為什麼」就像是一個地基,來自於過去的累積、起緣故事、我們是誰,是我們價值觀的總和。
那麼「崇高的信念」呢?則像是蓋在地基上的建築物,是關於未來,代表著我們要前往的方式,我們希望生活的世界。
最後我想分享書上提到的常見的【冒牌信念】
- 登月計畫,累積有限的勝利並不會到來無限,因為所謂的登月計畫、或是常見的寫歷史計畫,往往是有限賽局從一個目標跳到另一個目標,常見的盲點是為有限目標提供了無限的框架。
- 成為第一,在無限賽局中,更好勝於當第一。
- 追求成長,想像有一個周末早上你看著鄰居一家三口開著休旅車要出門,你客氣詢問『你們要去哪裡啊?』,鄰居回答『度假啊!』
『我知道,但你要去哪裡?』你好奇地再追問
『我說過了,度假啊!』鄰居有點不耐煩
覺得有點鬼打牆是吧!?
但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規劃,是否有曾經或此刻也處在這狀態呢?
『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今年公司的目標是什麼?』
『成長啊!』
當我們把成長當作目標,為成長而成長,會導致在思考上關注成長的策略,而非成長的目的,因此容易導致不健康的文化。
總結這本書帶給我的三大好處
一、思維的轉變,尤其是看待合作與工作室發展上,能以持續下去讓更多人更好的角度去思考。
二、崇高的信念可以選擇加入或自己發起,老實說前幾年開始,或許是焦慮的原因,自己有點自我強迫性地加入很多團體、單位,但往往的結果是與期待不符,自己待在裡頭不自在且不大適應,檢視原因我想是對自己的信念不清楚,也沒想過這個單位、團體存在的信念為何。
三、最後一點剛好搭配著歐陽立中老師的新書閱讀時發現,『有限競爭,無限人生』的第三種選擇,畢竟當時間拉長,很多事變得不那麼迫切,容易在行動上變得緩慢,所以有限與無限賽局思維各取所長的結合公式,超級受用。
希望這本書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收穫,如果想了解更多視覺筆記、視覺化資訊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喔
#視覺化教練邱奕霖
#視覺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