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孤獨世紀》閱讀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閱讀的這本書,老早買好電子書並讓他躺在書櫃裡,卻遲遲沒有開啟它,原因無他:我怕它講得太真實、也太沉悶。實際讀來還算接受,也增進了一些對這個時代特有的大眾心理現象的理解,也獲得了一個實用的生活建議。

書封,取自博客來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4653

孤獨的起源

智慧型手機,還有社交媒體都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竊取注意力,使我們不再關心身旁的人;煽動黑暗面,使我們變得愈來愈憤怒和部落化;我們愈來愈有表現欲,強迫式地追求按讚數、轉貼數和追蹤數,以致有效溝通或展現同理心的能力遭到破壞。
這是書中對於這個數位時代孤獨的起因落下的詮釋,但作者認為孤獨應該起源於1980年代新自由主義的發展——強調自由市場、競爭與無干涉的意識形態,這導致所得差距變大,人們只能賣力工作,同時面對職場競爭、薪資差距和社群生活的瓦解。重點在於強調個人的特性,這使得人和人之間互相合作的可能性完全被消彌。
他也提到人際關係不佳和孤獨是可以做區分,後者指的是感覺上和其他人、甚至整個社群的連結程度,細胞簡訊沒收到被說成「國家級邊緣人」,其實正是國家拋棄後的自嘲感。

孤獨的影響

孤獨對健康是有影響的,像是延長身體發炎狀態的時間、放大來自外界的壓力、促進免疫系統維持警戒模式,而在身體復原方面,也會比起不孤獨的人來得更加耗時。嚴重孤獨者甚至跟自殺有所關聯,在不同年齡上都有觀察到這樣的現象。
孤獨也對行為造成影響。孤獨的人容易對他人產生敵意,他們會架起保護傘,否定其他人認為自己需要關懷或陪伴的需求。但這樣的人也容易被更大的意識形態或社群吸收,這類群眾相對容易支持民粹主義。例如當年美國大選,川普陣營針對傳統產業社區發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豪語,這振奮了那些長期認為被政府拋棄和低社會地位的群體,不論最後政見是否會實現,在當時確實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求。
身陷孤獨並非單純只是感到社會孤立或缺乏社群連結。孤獨也包含不被聽見、不被了解。瑞士精神病學家榮格的洞見是:「孤獨並非來自周圍沒有人陪伴,而是來自不能與人交流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或是觀點不被他人認可。」
孤獨形成其來有自,但都市生活在各種面向都會再次強化。當我們在路上相遇的人有很高的機會不會再次遇見,當然不需要在意是否表現出和善,這和網路上匿名是相同的意思。

如何抵禦孤獨

聽來似乎很絕望,但人們其實可以透過主動幫助他人來抵抗孤獨的侵襲,諸如當志工、跟生活中會遇到的人小聊一下,在這過程中人們會獲得「助人的快感」,不但在互動中獲得關懷,也能意識到自己有能力照顧他人,形成一種連結。
此外,多數人仍然生活在都市裡面,許多小型咖啡廳、自營的早午餐店,他們不但試圖以此謀生,這些行業也蘊含著跟人建立連結的益處。如果時間允許,可以不時支持一下在自家或公司附近的特色餐廳,試著不要追求效率、建立小幅度非必要的交談,你會發現今天跟平常不太一樣的。

感想

我必須說,上面這些大概只寫了書的前半,後半還有幾個有趣的議題沒能收錄。我對這本書最大的感謝,其實就是前面這一段,關於嘗試建立非必要交談的這部分。
生活在都市裡的我,在超商林立的時代,對於任何消費我都只想要快速地取得餐點和離開,卻不知道這個消費的過程其實也是在把自己和其他活生生的人相互隔絕。我雖然不太愛跟人交談,但建立起到不同的商店消費、了解其他人為生活做的努力,我想還是可以做到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黑色的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直以來都很想開啟寫作的習慣,無奈於建立習慣不容易、要持之以恆更不容易,當看見我的未來如此不堪後,於是也不抱任何希望了。這就像我窗台邊的貓草,三天兩頭就會忘記澆水,原本再如何茂盛終究還是面臨枯萎。
一直以來都很想開啟寫作的習慣,無奈於建立習慣不容易、要持之以恆更不容易,當看見我的未來如此不堪後,於是也不抱任何希望了。這就像我窗台邊的貓草,三天兩頭就會忘記澆水,原本再如何茂盛終究還是面臨枯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社會研究教授 Sherry Turkle 在她的代表作《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當中談到:孤獨是艱難的,然而孤獨也是必要的。 在數位時代下,很多人常感受到的兩大矛盾。孤獨對人有益,但現代人不會獨處;未來難以預測,於是不再相信未來。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了現代社會中孤單一人的情況,包括在不同地點和場合觀察到的人們。文章探討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並提出了對此現象的觀點和見解。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確實有種原來孤獨並不是一直說服自己一個人也很好,或是要好好練習獨處等等,而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時保有自我空間、開放接納別人的意見、隨時柔軟的身段,這些都可以讓自己更可以在面對自己或他人時更加自在。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
Thumbnail
獨自生活在現今社會已經變得很常見,但隨著年紀增長,自由可能並不是唯一的追求。這篇文章探討了獨自生活中的自由與安心感,以及在關係中展現真實自我的渴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社會研究教授 Sherry Turkle 在她的代表作《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當中談到:孤獨是艱難的,然而孤獨也是必要的。 在數位時代下,很多人常感受到的兩大矛盾。孤獨對人有益,但現代人不會獨處;未來難以預測,於是不再相信未來。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觀察了現代社會中孤單一人的情況,包括在不同地點和場合觀察到的人們。文章探討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並提出了對此現象的觀點和見解。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確實有種原來孤獨並不是一直說服自己一個人也很好,或是要好好練習獨處等等,而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時保有自我空間、開放接納別人的意見、隨時柔軟的身段,這些都可以讓自己更可以在面對自己或他人時更加自在。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
Thumbnail
獨自生活在現今社會已經變得很常見,但隨著年紀增長,自由可能並不是唯一的追求。這篇文章探討了獨自生活中的自由與安心感,以及在關係中展現真實自我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