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說「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但參考近代殖民史和二次戰後的世界分工,直至今日的國家產業結構和與美軍的安保關係,和台灣處境最近似的,一直是南韓。我們的政治人物一天到晚想學城邦新加坡,我們的輿論一天到晚說
想贏韓國。無論如何,了解一下朝鮮半島,都很划算。
如果你關懷過台灣史,也從殖民的角度看過這個島,這本書的註腳就是「以史為鑒」。韓國史的檀君和中國史裡的黃帝一樣,是傳說角色,不能當事實,要讀成現象,乘載民族自尊的現象。但近代史有一大部分是以與鄰國的衝突來書寫,完全主觀修史已經做不到了。我讀過關於朝鮮半島歷史的書籍裡,意外發現這本日本學者的著作,給出最客觀而全面的視角。最最有趣的分析,是日、清兩大勢力如何完全不理解彼此,卻同時用自己的標準要求朝鮮,夾心餅乾的外交折衝手腕,光是想像,都覺得貼身。
書名和書腰都顯得逗趣,但內容寫實又荒謬。北韓離我們不遠,卻是離世界最遠的一個國家。太永浩是史上脫北官員裡層級第二高的人物,深厚的外交歷練讓他以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的角度陳述北韓的荒謬。但真正精彩之處不在荒謬的情節,而是金氏大統領真實的國際賽局角力手法,之粗暴、之有效、之匪夷所思、之創意無窮。連外交官都填不飽肚子的資源匱乏程度,這個政權居然還能屢屢成功勒索國際社會。資訊不對稱的實戰運用,哪裡還有比這個更傑出的案例?「誰讓我不爽,我就打韓國」這個前提,好用到嚇死人。
在所有 K-pop 報導分析之中,除了滿載產業財務報告的書籍之外,這本最符合想一窺產業成功竅門的讀者。先說結論:模仿不來。但就算對 K-pop 產業無所關心的讀者,當成商管書來讀,都能有收穫。這本書只舉一個超成功產品為案例,對品牌價值和市場累積的洞見卻非常適合各種需要教育消費的的產業和品牌。防彈少年團是成功贏得一整個世代的品牌,而且那個世代是目前的商業經營者都對他們充滿誤解與偏見的世代。內容產業和產值上最成功的當代案例,不研究一下怎麼好意思?
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