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一個剝奪母愛的黑暗實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哈洛(Harry F. Harlow)在實驗室進行了知名的恆河猴實驗。
最近處理一些童年時期嚴重受創的病患,在這個過程中讓我的內心有一個很深的感觸。
如果讓一個人吃得好,睡得飽,滿足了物質上所有的需求後,就能夠讓我們健康快樂直至天年嗎?
大約在八百多年前,十三世紀時,神聖羅馬帝國有一個很知名的皇帝-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der Große)。
因為幼年的腓特烈二世是在歧視和虐待中度過的,所以這樣悲慘坎坷的童年經歷,影響了他的一生。
腓特烈二世本身是一個知名的語言天才,他為了瞭解人到底是怎麼學習語言的,到底是先天就有能力創造語言?還是靠後天學習的?於是他做了一個很知名的實驗。
他下令選擇了一批血統優且健康的嬰兒在皇宮中扶養,時間到了就給奶喝。但命令保母們不可與嬰兒說話,不可目光交會,也不能擁抱撫摸他們,當而嬰兒哭鬧與笑的時候,也不許理睬他們。並邀請全國最優秀的學者紀錄並研究這個計畫。
這個實驗最後的結果很令人震驚,所有嬰兒們,都在還沒有開口說話前便全部都死去。
時間往後推回至上個世紀的60年代,當時「細菌致病學說」非常流行。醫生普遍相信初生嬰兒必須要與父母和其他成年人暫時隔離,以免染上病菌。他們把新生嬰兒放在嬰兒室幾天至幾個星期,嬰兒的父母只能隔著玻璃窗遠望自己的孩子﹐因此父母與嬰兒根本沒有接觸和溝通的機會。
奇怪的是,這些長期被玻璃窗「隔離」、衣食無缺的嬰兒,身體卻竟然比隔離前更弱;而更諷剌的是,原本隔離的目的是防止細菌感染嬰兒,但在玻璃窗內的嬰兒反而更容易染上不同的疾病,而且抵抗力也不如未被玻璃窗隔離的嬰兒。
當時的社會潮流中,強調母愛對嬰幼兒的發育是不必需的,是會造成長大後依賴性格、無法獨立自主的根源因素,因此當時歐美掀起不擁抱、不親近、讓嬰幼兒盡可能獨處以培養獨立性格的養育法。
於是美國知名的心理學教授哈洛(Harry F. Harlow)在實驗室進行了知名的恆河猴實驗。
實驗中將幼猴抓來後,放置在實驗室中,實驗室中只有鐵絲做成的母猴與絨布做成的母猴,鐵絲母猴有奶瓶供給食物,絨布母猴柔軟而有溫度。
實驗中發現,小猴肚子餓了會跳到鐵猴那邊吸吮奶瓶,一旦喝完又立刻回來依偎在布猴身上。每隻幼猴都是如此,屢試不爽,證明柔軟的撫觸帶給幼猴的安慰更加重要。
哈洛更進一步的在布猴上安置機關,會不定時突然對幼猴噴氣或射出冰冷的水柱,甚至會伸出鐵釘刺傷幼猴。然而,驚嚇跳開的幼猴仍一而再、再而三的回頭投入殘暴無情的絨布母猴懷抱,不會選擇鐵絲母猴。這樣的行為顯然無法用行為主義學派的「獎賞-增強」理論來解釋,證明幼猴對媽媽的愛是如此頑強,無關乎生理的需求。
雖然他宣稱幼猴對絨布媽媽的愛與對親生母親的愛無異,而且這些幼猴也都能在絨布母猴旁邊安心玩耍。但看似正常的幼猴其實並不正常。當這些幼猴離開籠子回到猴群後,成長極不順利,不但無法融入群體,甚至有攻擊同伴或自殘的行為。
哈洛似乎並不在意這樣的實驗人不人道,他還想進一步知道其中的雌性猴子生育後,會怎麼對待自己的小孩。但是牠們到了性成熟期後卻不懂得與公猴嬉戲交配,也不願接受求歡。於是哈洛設計了「強暴架」(rape rack)將牠們固定住,讓發情的公猴可以騎到牠們身上。結果牠們生出下一代後,大部分仍無法當個稱職的母親,有些對幼猴置之不理,更嚴重的還會傷害幼猴。
這種實驗很明確的解釋了身邊很多人的狀況,包括我自己。
然後哈洛這些黑暗系的實驗還以此為基礎進行了好一陣子,還出了不少論文研究,知名的實驗如下:
.代母實驗:將初生猴子和兩個玩偶放在一起,一個用布造,提供溫暖但不提供食物;另一個用鐵絲造,冰冷生硬但卻有一個裝滿牛奶的奶瓶。小猴子傾向與「布媽媽」相處,即使將食物放在「鐵絲媽媽」懷裏,小猴子吃過食物之後,仍會跑到布媽媽身上;受到驚嚇時,小猴子也會跑到布媽媽身上。
.剝奪母愛:在缺少玩伴或母親之下成長的猴子,較易恐懼,或較易攻擊別的猴子或人類。
.社交孤立:將初生的猴子孤獨地在隔絕的籠裏生活六個月後,這些猴子嚴重將缺乏社交能力。若將在正常社交環境下長大的猴子,孤立六個月,回到正常的生活情境之後,他們只能夠復原部分的社交能力。
.絕望之井:把猴子頭朝下在黑屋子吊了兩年。猴子後來出現了嚴重的、持久的、抑鬱性的精神病理學行為。
.鐵娘子(IronMaiden)實驗:鐵娘子是哈洛設計的一種特殊的代母,她會向初生的猴子發射鋒利的鐵釘,並且向它們吹出強力冷氣,把猴子吹得只能緊貼籠子的欄杆,並且不停尖叫。
.面具實驗:哈洛猜測臉是愛的另外一個變數。哈洛把初生的猴子與一個臉部沒有任何特徵的絨布代母關在一起。猴子愛上了無臉代母。但當逼真的猴面具安裝在絨布代母臉上後,猴子變得害怕絨布代母。
.恐怖隧道:哈洛做了一個平常體溫是37℃但可以急速的降至2℃的絨布代母,使初生的猴子因為代母體溫的突然冰寒而嚴重精神錯亂。
這些實驗就能夠證明愛的存在嗎?我不這麼認為。
但是這些實驗卻讓我們看到許多人性黑暗面的部份。
身為一個醫師與身心靈療癒師,我一直嘗試在這麼多個案經歷的黑暗面中,找到詮釋人類真愛的意義與方式。
對一個醫生來說,我很清楚人類最大的感受器官就是皮膚,而擁抱對於皮膚的刺激與大腦所起的化學反應,相較於其他的感官,更多的作用在於神經反射與潛意識的層面。
也許,一個擁抱,就能夠感受到溫暖與支持,這就是最直接的愛了吧。
所以對於我愛的人,我都會在出門或是睡前,好好的擁抱或是撫摸他們一下;我知道這很老套,但是我更清楚這是人生最佳的良方。
你多久沒有好好地擁抱身邊的人了呢?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紀錄.不牽涉國內任何團體或個人】

*愛的本質.Harlow, H. F. (1958). The nature of love. (PDF)
*對猴子的完全社會隔離.Harlow HF, Dodsworth RO, Harlow MK. "Total social isolation in monkey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65. (PDF)
*靈長類動物的情感發展.Harlow, H.F. Development of affection in primates. Pp. 157–166 in: Roots of Behavior (E.L. Bliss, ed.). New York: Harper. 1962.
*猴子的早期社交剝奪和後期行為探討.Harlow, H.F. Early social deprivation and later behavior in the monkey. Pp. 154–173 in: Unfinished task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A.Abrams, H.H. Gurner & J.E.P. Tomal, eds.)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964.
*被孤立的猴子如何從社交中復原.Harlow, Harry F.; Suomi, Stephen J. (1971). "Social Recovery by Isolation-Reared Monkey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68 (7): 1534–1538. doi:10.1073/pnas.68.7.1534. PMC 389234. PMID 5283943.
*猴子的精神治療.Suomi, Stephen J.; Harlow, Harry F.; McKinney, William T. (1972). "Monkey Psychiatrist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28 (8): 927–932. doi:10.1176/ajp.128.8.927. PMID 4621656.
*社交復原對恒河猴的長期影響.Cummins, Mark S.; Suomi, Stephen J. (1976). "Long-term effects of social rehabilitation in rhesus monkeys". Primates. 17 (1): 43–51. doi:10.1007/BF02381565.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14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onji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國CNN專題報導靈氣治療的相關紀錄】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醫學教授-奧茲博士,將靈氣應用在心臟外科手術中.可以降低手術後的副作用。加州洛杉磯分校的兒童疼痛科主任-隆尼博士,發現將靈氣應用於原因不明的慢性疼痛上,可以降低兩倍的止痛藥使用量。 翻譯:李語綺/王宇謙 【棄緣得止身心靈研習中心】 ---
庸醫從古至今都來都沒斷過。 差別只在除了教科書之外,自己是不是有持續進修。 反省能力是不是高過自己的面子。 兩岸中西醫的屁股我都擦過。 我也常常在懷疑,他們是不是貸款欠太多,不願意趕快治好病人。 當然也有遇過就是治不好的病。 病人最後不願意配合或是太願意配合治療~ 最後被自己或這個體系搞死的也不在少
其實我覺得我的記憶力還不錯。 除了醫案、研究報告、小說故事情節跟課堂上考的東西之外。 我很會記有一些五四三的。 像是幼稚園、國小國中同學的臉孔,直到長大了都還認的出來。 特別是跟人之間的互動,曾經說過的話。 每次參加聚會時,我常會問說: 「你記不記得你以前在什麼時候說過這句話?」 「你記得以前你跟我
硃砂與鉛丹很類似-一般人分辨不出來 硃砂在台灣是被禁止的中藥,先前某名醫開藥中含有硃砂,致使某議員全家中毒,結果檢驗出來之後藥粉中鉛含量超標五百多倍。 其實硃砂有毒這件事情,已經是舊聞了,許多中醫藥界的老前輩也曾經發表過相關的意見與看法。 硃砂就是硫化汞,化學式是HgS;鉛丹是四氧化三鉛,化學式是P
【美國CNN專題報導靈氣治療的相關紀錄】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醫學教授-奧茲博士,將靈氣應用在心臟外科手術中.可以降低手術後的副作用。加州洛杉磯分校的兒童疼痛科主任-隆尼博士,發現將靈氣應用於原因不明的慢性疼痛上,可以降低兩倍的止痛藥使用量。 翻譯:李語綺/王宇謙 【棄緣得止身心靈研習中心】 ---
庸醫從古至今都來都沒斷過。 差別只在除了教科書之外,自己是不是有持續進修。 反省能力是不是高過自己的面子。 兩岸中西醫的屁股我都擦過。 我也常常在懷疑,他們是不是貸款欠太多,不願意趕快治好病人。 當然也有遇過就是治不好的病。 病人最後不願意配合或是太願意配合治療~ 最後被自己或這個體系搞死的也不在少
其實我覺得我的記憶力還不錯。 除了醫案、研究報告、小說故事情節跟課堂上考的東西之外。 我很會記有一些五四三的。 像是幼稚園、國小國中同學的臉孔,直到長大了都還認的出來。 特別是跟人之間的互動,曾經說過的話。 每次參加聚會時,我常會問說: 「你記不記得你以前在什麼時候說過這句話?」 「你記得以前你跟我
硃砂與鉛丹很類似-一般人分辨不出來 硃砂在台灣是被禁止的中藥,先前某名醫開藥中含有硃砂,致使某議員全家中毒,結果檢驗出來之後藥粉中鉛含量超標五百多倍。 其實硃砂有毒這件事情,已經是舊聞了,許多中醫藥界的老前輩也曾經發表過相關的意見與看法。 硃砂就是硫化汞,化學式是HgS;鉛丹是四氧化三鉛,化學式是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長微微傾斜手掌,小哈利左右張望了一下,連滾帶爬地掉進我等在下方的雙手中。   牠安份地坐在我手裡,自顧自洗起臉來,低頭時更加凸顯後頸的毛油膩發亮。   小鼠的體溫大約38度,寒流來襲的日子裡捧著牠與捧著暖暖包無異,暖暖包還沒有小哈利可愛。
Thumbnail
艾氏樹蛙父親照顧蛙寶的育幼行為,研究發現其照顧頻率與胚胎發育階段有關。觀察與實驗均展現生物父愛智慧的一面,引發對育兒與成長的思考,體現艾氏樹蛙父愛的智慧,也啟發人類育兒之道。
Thumbnail
很多東西真的在實務上有一好不一定沒有一壞,很久以前的塑膠、戴奧辛,跟這篇文章的阿斯巴甜,都是為了特定的需求研發出來的,後續卻又衍生新問題,但他們帶來的好處也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用證據說話,將利弊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再做出決策,就是科學呀!
Thumbnail
對於成長環境如何影響人的性格發展,有很多科學家想要解開這個謎團。 於是在1960年代有某個研究團體,偷偷的做了這樣的實驗(把貧窮家庭中的雙胞胎,三胞胎分別交給藍領,白領,富豪家庭收養,觀察生長環境如何影響性格): 請看連結
Thumbnail
聊聊要不要生第二胎、我對偏心的想法
Thumbnail
蕭索悲涼、冷冽憂傷。以童話的形式,洞察被欺凌者的內心深處。以各種自欺欺人的手法,逐步重建結局的真相,探討人性本質。
Thumbnail
推動世界的動力是愛還是自管自的﹖ 「愛」和「自管自的」顯然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概念﹐公爵夫人堅持它們的意思都差不多。這是公爵夫人使用語言的自由﹐雖然兔穴之外地上的世界沒有這樣使用「愛」和「自管自的」的習慣。 ...
身為「自然主義之父」的盧梭,在幼教發展的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提出孩子並非成人縮影的名言,也讓他獲得「教育界的哥白尼」的稱號。其著作『愛彌兒』一書中提及如何養育孩子,如何順應孩子的天性,並輔以尊重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身體和情感的正常發展。更是每位幼教人的必讀聖經。 事實
Thumbnail
當共產和獨裁瓦解,新興又充滿缺陷的自由往往讓人無所適從;令人們咒罵自由的破壞性,民主沒有如期待般即刻創造富足和夢想,於是人們開始懷念曾亟欲擺脫的過去。
Thumbnail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這本經典著作中寫道: 「嬰兒不能辨識物體,不能覺知自己,不能覺知到外在世界。他只能感受到溫暖和食物的正面刺激,還不能把溫暖和食物與其來源 —— 母親區分開來。這個時候,母親就是溫暖,母親就是食物,母親就是滿足和安全的安樂狀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長微微傾斜手掌,小哈利左右張望了一下,連滾帶爬地掉進我等在下方的雙手中。   牠安份地坐在我手裡,自顧自洗起臉來,低頭時更加凸顯後頸的毛油膩發亮。   小鼠的體溫大約38度,寒流來襲的日子裡捧著牠與捧著暖暖包無異,暖暖包還沒有小哈利可愛。
Thumbnail
艾氏樹蛙父親照顧蛙寶的育幼行為,研究發現其照顧頻率與胚胎發育階段有關。觀察與實驗均展現生物父愛智慧的一面,引發對育兒與成長的思考,體現艾氏樹蛙父愛的智慧,也啟發人類育兒之道。
Thumbnail
很多東西真的在實務上有一好不一定沒有一壞,很久以前的塑膠、戴奧辛,跟這篇文章的阿斯巴甜,都是為了特定的需求研發出來的,後續卻又衍生新問題,但他們帶來的好處也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用證據說話,將利弊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再做出決策,就是科學呀!
Thumbnail
對於成長環境如何影響人的性格發展,有很多科學家想要解開這個謎團。 於是在1960年代有某個研究團體,偷偷的做了這樣的實驗(把貧窮家庭中的雙胞胎,三胞胎分別交給藍領,白領,富豪家庭收養,觀察生長環境如何影響性格): 請看連結
Thumbnail
聊聊要不要生第二胎、我對偏心的想法
Thumbnail
蕭索悲涼、冷冽憂傷。以童話的形式,洞察被欺凌者的內心深處。以各種自欺欺人的手法,逐步重建結局的真相,探討人性本質。
Thumbnail
推動世界的動力是愛還是自管自的﹖ 「愛」和「自管自的」顯然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概念﹐公爵夫人堅持它們的意思都差不多。這是公爵夫人使用語言的自由﹐雖然兔穴之外地上的世界沒有這樣使用「愛」和「自管自的」的習慣。 ...
身為「自然主義之父」的盧梭,在幼教發展的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提出孩子並非成人縮影的名言,也讓他獲得「教育界的哥白尼」的稱號。其著作『愛彌兒』一書中提及如何養育孩子,如何順應孩子的天性,並輔以尊重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身體和情感的正常發展。更是每位幼教人的必讀聖經。 事實
Thumbnail
當共產和獨裁瓦解,新興又充滿缺陷的自由往往讓人無所適從;令人們咒罵自由的破壞性,民主沒有如期待般即刻創造富足和夢想,於是人們開始懷念曾亟欲擺脫的過去。
Thumbnail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這本經典著作中寫道: 「嬰兒不能辨識物體,不能覺知自己,不能覺知到外在世界。他只能感受到溫暖和食物的正面刺激,還不能把溫暖和食物與其來源 —— 母親區分開來。這個時候,母親就是溫暖,母親就是食物,母親就是滿足和安全的安樂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