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伯格《我們在此相遇》生與死的終極命題

更新於 2021/02/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並非向死而生,而是踏死而來,最終回歸到原點。生,只是我們擁有的一次機會。也是因為有生死的存在,記憶才擁有了價值。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一直很喜歡約翰伯格,除了他獨特的觀點讓我看見不同的視角,另一部分我更羡慕他那樸實無華的隱居生活,在人生到達高點時,他選擇到一個只有百人居住的小鎮,在那裏繼續他的理想,追逐著夢想,他將生活過滿了詩意,卻又在其中充滿了思想。《我們在此相遇》是約翰伯格80歲所完成的半自傳小說,撰寫這本書時,約翰伯格的生命已經走向人生的最後階段,他以第一人視角回顧自己的人生旅程,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和他們曾經相處的時光,在虛擬與真實的城市相遇,交融約翰伯格詩意般獨特的文字,他們或生或死,母親、女兒、情人、老師,橫跨了整個歐洲。這位智者所湧現人生的智慧,蘊藏著生命的哲學。他的文字始終樸實細膩,洋溢著生命的美好語言。母親來到生前沒有到過的里斯本,約翰跟母親聊起許多日常家庭的過往,甚至他們從來不曾討論過的事,約翰的母親敦敦囑咐著關於死後的世界,傳承其中的道理。生命的這趟旅程,自我跟他人間該如何自處跟尊重,重新發現生命的本質,是為了修補一些東西,最後通過這些文字約翰跟母親好好告別。
當她再次出現,我幾乎看不清她的身影。我屈下身,將手放進水中,追曳着隨她而去的涓涓流波。 《我們在此相遇》

里斯本

里斯本這城市和有形世界的關係,與其他城市都不同。它玩著某種遊戲。這座城市的廣場和街道鋪著白色和彩色小石塊組成的各式圖案,彷彿不是道路,而是天花板。城市的牆,不論室內室外,放眼所及,都覆滿了著名的Azulejos磁磚。這些磁磚訴說著世上各種精彩絕倫的可見事物,吸引著我們去注意周遭的有形世界,去留心那些可見的事物。然而與此同時,那些出現在牆面、地板、窗子四周和階梯下麵的裝飾,卻又訴說著一個不同的,完全相反的故事。它們那易碎的白色釉面、那朝氣蓬勃的色彩還有黏覆四周的灰泥、不斷重複的圖案,件件都強調了這個事實:它們掩蓋著某種東西,不管藏在它們的下方或背後的是什麼,都可以永遠地隱藏下去,在它們的掩護之下,永遠隱匿不見!"
母親「約翰,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畫線問題,你得自己決定你要把線畫在哪里。你不能幫別人畫線。當然啦,你可以試試,但不會有用的。遵守別人定下的規矩可不等於尊重生命。如果你想尊重生命,你就得自己畫那條線。」
「我的確讓很多事情處於我的掌控之下,我必須如此。」
「我真是太驚訝了,孩子,你是那麼自由自在。」
「以前我一直很害怕,怕這怕那,現在還是。」
「這很自然啊!不然?你要不就無畏無懼,要不就自由自在,你沒法兩個都要。」
我反駁說:「弄清如何可以兩者兼具,無疑是所有哲學的目標。」
而母親以嚴肅慈愛的話語說「把你帶來這世界的,可不是什麼哲學。」母親繼而又加了句「有那麼一時半刻,愛可以讓你兩者兼具。」
看見了嗎?母親突然出聲。「每樣東西都是破的,都有些小缺損,像是給工廠淘汰的瑕疵品,以半價便宜出售。並非真的壞了,就只是不合格。每樣東西那些山脈,那片麥稈之海,那個在下面盪啊盪的小孩,那輛車,那座城堡,每樣東西都是瑕疵品,而且打從一開始就有缺陷。」
「打從一開始就出了錯,」她繼續說道。「每樣東西都是從死亡開始。」
「我不懂。」
「有一天,等你來到我這位置之後,你就會懂了。創造始於死亡。」
「我不懂。起始當然是一種誕生,大家不是都這樣認為嗎?」我問道。
「那是一種常見的錯誤,你果然如我所料,掉進陷阱裏了!之所以會有誕生,是為了要給那些一開始就壞了的東西,在死亡之後,有個重新修補的機會。這就是我們為何出生在這世上的原因,約翰!來修補。」
「我們這些死去的人和你們那些活人一樣,都在這世上為了修補一些已經破損的東西,這就是我們為何會出現的原因。」
「你說得好像沒人能選擇任何事一樣!」
「你可以選擇任何你喜歡的,你只是無法希望每件事情都如意,希望是一只超級放大鏡,就是因為這樣它才無法看遠。」
母親「讓我們只把希望放在那些有機會實現的東西上吧!就讓那些東西修好吧!一兩樣好了一大堆也就好了。只要把一樣東西修好,就可以改變其他一千種東西。」
「下面那只狗的鏈子太短了。改變它,把鏈子加長。這樣,它就可以走到陰影處,它就會躺下來,不再狂吠。然後這寂靜無聲的環境,會讓母親想買只金絲雀養在廚房的籠子裏。在金絲雀的歌聲中,母親把衣服燙得更平整。父親穿著剛燙好的襯衫去上班,他的肩膀就不會那麼酸痛。於是下班回家後,他就會和從前一樣,有時間和青春期的女兒開玩笑。而女兒將因此回心轉意,決定找個晚上把她的情人帶回家。然後另一個晚上,父親將提議和那個小夥子一起去釣魚……這世上誰知道呢?不過就是把鏈子加長而已。」
那隻狗還在叫。
「有些事情想要修好,除了革命之外別無他法,」我說道。
「那是你的主張,約翰。」
「那不是我的主張的問題,那是環境的問題。」
「我寧可相信那是你的主張。」
「為什麼?」
「那樣比較不像推託之辭。環境!什麼事情都可以躲在這兩個字背後。我相信修復,還有另一樣我現在要告訴你的東西。」
「那是什麼?」
「無可逃避的欲望。欲望永遠無法阻止。想想無底洞,想想空無一物。完完全全的空無一物。即便在絕對的空無中,仍然有一種籲求存在——你要加入我嗎?“空無一物”籲求著“某事某物”。總是這樣。然而那裏終究仍只有籲求:毫無掩飾嘶啞哭喊的籲求。一種錐心的渴望。於是,我們陷入了一個永恆難解的謎:如何從空無一物中創造出某事某物。」
「這創造出來的某某事物,無法支撐其他任何東西,它只是一種欲望。它不擁有任何東西,也沒任何東西能給它什麼,這世界沒有它的位置!但它確實存在!它存在。他是個鞋匠,我想,那個告訴我這一切的人。」
我們凝視着下面的紅色瓷磚,以及窗戶上的兩床被褥。小狗不吠了。然後,她的笑聲終止,我握住她冰冷的手。
我們常常說這世界變化的太快,也不如以前那樣單純,現在好像只要再換一個就好了,就算難過傷心這些也都會過去,總歸沒有什麼是不可替代的,汲汲營營追求忙碌的生活、我們留心著那些可見的事物,繁華世界裡我們是否仍舊記得為什麼來到這裏?總有一些命題永久都在,通過深刻的思想,才能真正的到達真實,這種真實的表現不一定有序和規律,但它必須撥開遮蓋一切的迷霧,重新抓住流失在一切的隱密。
有天我在路上看見圍欄中的植物奮力向外延伸,這種蓬勃的生命力深深的吸引著我。只有一次的生命中,將希望聚焦在可以改變的事情,活在當下珍惜所有,在真實存在的愛與希望,我們可以無視於物理時間的損失,留下的記憶將成為追尋的答案。
里斯本是座忍耐之城,是一堆無法回答的問題和暱稱。 ——《我們在此相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當城市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心中的悸動化消散在日常的生活中,日復一日同樣的步調,準時起床準時下班、一個人的晚餐、我打開手機訊息,有這麼一點的懶散,有一點想要一個人,我關掉手機選擇不去回應,後來才知道每一個身處在城市的人們,都帶著孤獨與自己相處著或多或少而已,城市裡的孤獨,總是在不經意出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每一天我們可以將自己沉浸在各種各樣普通又或者特別的故事中,也許約翰作為一個講故事的人所做的就是認清圍繞在人們身邊的這些故事,讓他們看見這些故事,並且只是簡單地指出那些對讀者健康有益的故事。
如果每一天我們可以將自己沉浸在各種各樣普通又或者特別的故事中,也許約翰作為一個講故事的人所做的就是認清圍繞在人們身邊的這些故事,讓他們看見這些故事,並且只是簡單地指出那些對讀者健康有益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有的亞斯很不需要朋友,但是我不是,幾乎可以說我的興趣之一就是研究如何社交了。 幾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殺人鯨的社交策略」,介紹我是如何用「思考」去彌補亞斯伯格症帶給我的障礙。 而這次寫的這篇文章我寫的是「實際上我怎麼做」,在常見的社交場合中我如何應對。
Thumbnail
約翰.伯寧罕大師精選《遲到大王》、《你喜歡》:永遠站在孩子這一邊 3Y8M的小貝 因為和孩子共讀《遲到大王》、《你喜歡》才知道英國圖畫書大師約翰.伯寧罕,曾獲得兩次英國圖畫書最高榮譽凱特.格林威圖畫書大獎,被譽為最了解孩子的圖畫書作家,「站在孩子的立場發聲」是他終生堅持的創作精神。(參考「永遠站在孩
Thumbnail
就算你沒看過這本《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大概也會被這書名給吸引,並且,直覺地反應道「咦?難道這個故事與時間有關嗎?」
Thumbnail
《亞斯伯格的孩子們:自閉症在納粹維也納的起源》(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譯者之一吳哲良博士借用Zygmunt Bauman「液態現代性」的「液態」概念,以〈液態正義:以類造人的意識形態與治理術〉為題,以譯者並自己的關注的角色,演繹該書的一些重點,並試圖延伸與之對話。
Thumbnail
「把你發現的事情寫下來就好。」「我永遠不會知道我發現了什麼。」這段對話在此書最後一頁以「8½」之標題重燃 ── 是的,一道無底的、如夢與蒸氣的、針織糾結的縫。讀者與作者、作者與書寫對象、某一段真實與另一段虛構,所有人的人生、所有人的死期,就是在此相遇。
Thumbnail
這項計畫謀殺的智能殘疾人超過六萬,包括智能不足的兒童,部分遺體供作大腦研究的材料。牽涉的行政措施包括:執行安樂死之前攝影存檔、遺體處置、偽造死亡原因、開立死亡證明書、致寄親屬弔慰信。
Thumbnail
這本書引起了讀者熱烈的爭辯:亞斯伯格是個好人,還是個壞人?薛弗(本書作者)是否做了摘奸發伏的工作?或者這本書詆毀中傷了一位心懷悲憫的兒童精神醫師?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有的亞斯很不需要朋友,但是我不是,幾乎可以說我的興趣之一就是研究如何社交了。 幾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殺人鯨的社交策略」,介紹我是如何用「思考」去彌補亞斯伯格症帶給我的障礙。 而這次寫的這篇文章我寫的是「實際上我怎麼做」,在常見的社交場合中我如何應對。
Thumbnail
約翰.伯寧罕大師精選《遲到大王》、《你喜歡》:永遠站在孩子這一邊 3Y8M的小貝 因為和孩子共讀《遲到大王》、《你喜歡》才知道英國圖畫書大師約翰.伯寧罕,曾獲得兩次英國圖畫書最高榮譽凱特.格林威圖畫書大獎,被譽為最了解孩子的圖畫書作家,「站在孩子的立場發聲」是他終生堅持的創作精神。(參考「永遠站在孩
Thumbnail
就算你沒看過這本《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大概也會被這書名給吸引,並且,直覺地反應道「咦?難道這個故事與時間有關嗎?」
Thumbnail
《亞斯伯格的孩子們:自閉症在納粹維也納的起源》(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譯者之一吳哲良博士借用Zygmunt Bauman「液態現代性」的「液態」概念,以〈液態正義:以類造人的意識形態與治理術〉為題,以譯者並自己的關注的角色,演繹該書的一些重點,並試圖延伸與之對話。
Thumbnail
「把你發現的事情寫下來就好。」「我永遠不會知道我發現了什麼。」這段對話在此書最後一頁以「8½」之標題重燃 ── 是的,一道無底的、如夢與蒸氣的、針織糾結的縫。讀者與作者、作者與書寫對象、某一段真實與另一段虛構,所有人的人生、所有人的死期,就是在此相遇。
Thumbnail
這項計畫謀殺的智能殘疾人超過六萬,包括智能不足的兒童,部分遺體供作大腦研究的材料。牽涉的行政措施包括:執行安樂死之前攝影存檔、遺體處置、偽造死亡原因、開立死亡證明書、致寄親屬弔慰信。
Thumbnail
這本書引起了讀者熱烈的爭辯:亞斯伯格是個好人,還是個壞人?薛弗(本書作者)是否做了摘奸發伏的工作?或者這本書詆毀中傷了一位心懷悲憫的兒童精神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