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伯格《我們在此相遇》生與死的終極命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們並非向死而生,而是踏死而來,最終回歸到原點。生,只是我們擁有的一次機會。也是因為有生死的存在,記憶才擁有了價值。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一直很喜歡約翰伯格,除了他獨特的觀點讓我看見不同的視角,另一部分我更羡慕他那樸實無華的隱居生活,在人生到達高點時,他選擇到一個只有百人居住的小鎮,在那裏繼續他的理想,追逐著夢想,他將生活過滿了詩意,卻又在其中充滿了思想。《我們在此相遇》是約翰伯格80歲所完成的半自傳小說,撰寫這本書時,約翰伯格的生命已經走向人生的最後階段,他以第一人視角回顧自己的人生旅程,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和他們曾經相處的時光,在虛擬與真實的城市相遇,交融約翰伯格詩意般獨特的文字,他們或生或死,母親、女兒、情人、老師,橫跨了整個歐洲。這位智者所湧現人生的智慧,蘊藏著生命的哲學。他的文字始終樸實細膩,洋溢著生命的美好語言。母親來到生前沒有到過的里斯本,約翰跟母親聊起許多日常家庭的過往,甚至他們從來不曾討論過的事,約翰的母親敦敦囑咐著關於死後的世界,傳承其中的道理。生命的這趟旅程,自我跟他人間該如何自處跟尊重,重新發現生命的本質,是為了修補一些東西,最後通過這些文字約翰跟母親好好告別。

當她再次出現,我幾乎看不清她的身影。我屈下身,將手放進水中,追曳着隨她而去的涓涓流波。 《我們在此相遇》

里斯本

里斯本這城市和有形世界的關係,與其他城市都不同。它玩著某種遊戲。這座城市的廣場和街道鋪著白色和彩色小石塊組成的各式圖案,彷彿不是道路,而是天花板。城市的牆,不論室內室外,放眼所及,都覆滿了著名的Azulejos磁磚。這些磁磚訴說著世上各種精彩絕倫的可見事物,吸引著我們去注意周遭的有形世界,去留心那些可見的事物。然而與此同時,那些出現在牆面、地板、窗子四周和階梯下麵的裝飾,卻又訴說著一個不同的,完全相反的故事。它們那易碎的白色釉面、那朝氣蓬勃的色彩還有黏覆四周的灰泥、不斷重複的圖案,件件都強調了這個事實:它們掩蓋著某種東西,不管藏在它們的下方或背後的是什麼,都可以永遠地隱藏下去,在它們的掩護之下,永遠隱匿不見!"

母親「約翰,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畫線問題,你得自己決定你要把線畫在哪里。你不能幫別人畫線。當然啦,你可以試試,但不會有用的。遵守別人定下的規矩可不等於尊重生命。如果你想尊重生命,你就得自己畫那條線。」

「我的確讓很多事情處於我的掌控之下,我必須如此。」

「我真是太驚訝了,孩子,你是那麼自由自在。」

「以前我一直很害怕,怕這怕那,現在還是。」

「這很自然啊!不然?你要不就無畏無懼,要不就自由自在,你沒法兩個都要。」

我反駁說:「弄清如何可以兩者兼具,無疑是所有哲學的目標。」

而母親以嚴肅慈愛的話語說「把你帶來這世界的,可不是什麼哲學。」母親繼而又加了句「有那麼一時半刻,愛可以讓你兩者兼具。」

看見了嗎?母親突然出聲。「每樣東西都是破的,都有些小缺損,像是給工廠淘汰的瑕疵品,以半價便宜出售。並非真的壞了,就只是不合格。每樣東西那些山脈,那片麥稈之海,那個在下面盪啊盪的小孩,那輛車,那座城堡,每樣東西都是瑕疵品,而且打從一開始就有缺陷。」

「打從一開始就出了錯,」她繼續說道。「每樣東西都是從死亡開始。」

「我不懂。」

「有一天,等你來到我這位置之後,你就會懂了。創造始於死亡。」

「我不懂。起始當然是一種誕生,大家不是都這樣認為嗎?」我問道。

「那是一種常見的錯誤,你果然如我所料,掉進陷阱裏了!之所以會有誕生,是為了要給那些一開始就壞了的東西,在死亡之後,有個重新修補的機會。這就是我們為何出生在這世上的原因,約翰!來修補。」

「我們這些死去的人和你們那些活人一樣,都在這世上為了修補一些已經破損的東西,這就是我們為何會出現的原因。」

「你說得好像沒人能選擇任何事一樣!」

「你可以選擇任何你喜歡的,你只是無法希望每件事情都如意,希望是一只超級放大鏡,就是因為這樣它才無法看遠。」

母親「讓我們只把希望放在那些有機會實現的東西上吧!就讓那些東西修好吧!一兩樣好了一大堆也就好了。只要把一樣東西修好,就可以改變其他一千種東西。」

「下面那只狗的鏈子太短了。改變它,把鏈子加長。這樣,它就可以走到陰影處,它就會躺下來,不再狂吠。然後這寂靜無聲的環境,會讓母親想買只金絲雀養在廚房的籠子裏。在金絲雀的歌聲中,母親把衣服燙得更平整。父親穿著剛燙好的襯衫去上班,他的肩膀就不會那麼酸痛。於是下班回家後,他就會和從前一樣,有時間和青春期的女兒開玩笑。而女兒將因此回心轉意,決定找個晚上把她的情人帶回家。然後另一個晚上,父親將提議和那個小夥子一起去釣魚……這世上誰知道呢?不過就是把鏈子加長而已。」

那隻狗還在叫。

「有些事情想要修好,除了革命之外別無他法,」我說道。

「那是你的主張,約翰。」

「那不是我的主張的問題,那是環境的問題。」

「我寧可相信那是你的主張。」

「為什麼?」

「那樣比較不像推託之辭。環境!什麼事情都可以躲在這兩個字背後。我相信修復,還有另一樣我現在要告訴你的東西。」

「那是什麼?」

「無可逃避的欲望。欲望永遠無法阻止。想想無底洞,想想空無一物。完完全全的空無一物。即便在絕對的空無中,仍然有一種籲求存在——你要加入我嗎?“空無一物”籲求著“某事某物”。總是這樣。然而那裏終究仍只有籲求:毫無掩飾嘶啞哭喊的籲求。一種錐心的渴望。於是,我們陷入了一個永恆難解的謎:如何從空無一物中創造出某事某物。」

「這創造出來的某某事物,無法支撐其他任何東西,它只是一種欲望。它不擁有任何東西,也沒任何東西能給它什麼,這世界沒有它的位置!但它確實存在!它存在。他是個鞋匠,我想,那個告訴我這一切的人。」

我們凝視着下面的紅色瓷磚,以及窗戶上的兩床被褥。小狗不吠了。然後,她的笑聲終止,我握住她冰冷的手。

我們常常說這世界變化的太快,也不如以前那樣單純,現在好像只要再換一個就好了,就算難過傷心這些也都會過去,總歸沒有什麼是不可替代的,汲汲營營追求忙碌的生活、我們留心著那些可見的事物,繁華世界裡我們是否仍舊記得為什麼來到這裏?總有一些命題永久都在,通過深刻的思想,才能真正的到達真實,這種真實的表現不一定有序和規律,但它必須撥開遮蓋一切的迷霧,重新抓住流失在一切的隱密。

有天我在路上看見圍欄中的植物奮力向外延伸,這種蓬勃的生命力深深的吸引著我。只有一次的生命中,將希望聚焦在可以改變的事情,活在當下珍惜所有,在真實存在的愛與希望,我們可以無視於物理時間的損失,留下的記憶將成為追尋的答案。

里斯本是座忍耐之城,是一堆無法回答的問題和暱稱。 ——《我們在此相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藝漫遊陳星潔的沙龍
48會員
22內容數
當城市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心中的悸動化消散在日常的生活中,日復一日同樣的步調,準時起床準時下班、一個人的晚餐、我打開手機訊息,有這麼一點的懶散,有一點想要一個人,我關掉手機選擇不去回應,後來才知道每一個身處在城市的人們,都帶著孤獨與自己相處著或多或少而已,城市裡的孤獨,總是在不經意出現。
2024/06/02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2024/06/02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2024/05/23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2024/05/23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2022/05/30
波娃在《第二性》中說到愛與奉獻的倫理學,愛這個字在男女之間存在不一樣的意義,男性在愛情中保有“絕對主權”的身份,女性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同時仍擁有其他人生追求,而女性被賦予“得有男人愛她們,她們才有價值。”愛情是女性的全部,女性被物化的程度嚴重到女性連女性也開始物化自己,許多女人不被視為主體
Thumbnail
2022/05/30
波娃在《第二性》中說到愛與奉獻的倫理學,愛這個字在男女之間存在不一樣的意義,男性在愛情中保有“絕對主權”的身份,女性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同時仍擁有其他人生追求,而女性被賦予“得有男人愛她們,她們才有價值。”愛情是女性的全部,女性被物化的程度嚴重到女性連女性也開始物化自己,許多女人不被視為主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永恆好比一條線 我們在世上的幾十年壽命在這條線上只不過是一個點而已 ~楊腓力,Philip Yancey 我總覺得生命是一個故事;既然有故事,就必有說故事的人。 ~柴斯特頓,G.K. Chesterton 所有的哀傷都可以承受,如果你能放進一則故事裡。 ~Isak Dinesen 我們上天堂
Thumbnail
永恆好比一條線 我們在世上的幾十年壽命在這條線上只不過是一個點而已 ~楊腓力,Philip Yancey 我總覺得生命是一個故事;既然有故事,就必有說故事的人。 ~柴斯特頓,G.K. Chesterton 所有的哀傷都可以承受,如果你能放進一則故事裡。 ~Isak Dinesen 我們上天堂
Thumbnail
剛出門的時候,探討了很多生老病死的問題。旅行讓我的世界觀變得跟以往在社會上生活有很大的差異,一說更能接受不同的文化,也更喜歡與不同的人交流,人有如此多不同的個性與各種生活型態。有了廣闊的世界觀也才發現...
Thumbnail
剛出門的時候,探討了很多生老病死的問題。旅行讓我的世界觀變得跟以往在社會上生活有很大的差異,一說更能接受不同的文化,也更喜歡與不同的人交流,人有如此多不同的個性與各種生活型態。有了廣闊的世界觀也才發現...
Thumbnail
推薦前言 在臺灣這片土地的歷史脈絡下,人們習慣啟動「保護機制」,像是山林亦或海岸、湖泊,不難看到標有禁止進入、危險區域等反面字眼,這種保護機制同樣出現在生命教育。 死亡對於祖輩們來說仍然是禁忌話題,在過去總想著「我要如何活下去」的日常裡頭討生計,壓根無暇思索「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到」這種現代哲學問題
Thumbnail
推薦前言 在臺灣這片土地的歷史脈絡下,人們習慣啟動「保護機制」,像是山林亦或海岸、湖泊,不難看到標有禁止進入、危險區域等反面字眼,這種保護機制同樣出現在生命教育。 死亡對於祖輩們來說仍然是禁忌話題,在過去總想著「我要如何活下去」的日常裡頭討生計,壓根無暇思索「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到」這種現代哲學問題
Thumbnail
  人一生重要的儀式有兩個,一個是婚禮,一個是葬禮,沒有意外的話,你能在會場看見所有你認識的人,那些讓你之所以是你的人們。可惜的是,人可能沒辦法參加自己的葬禮,婚禮遂遞補為最重要的場合,紅毯漫漫延伸為嶄新旅途,婚禮始終帶著歡慶翻騰的生之美好,新人會在新身分下有著新的使命、新的意義。
Thumbnail
  人一生重要的儀式有兩個,一個是婚禮,一個是葬禮,沒有意外的話,你能在會場看見所有你認識的人,那些讓你之所以是你的人們。可惜的是,人可能沒辦法參加自己的葬禮,婚禮遂遞補為最重要的場合,紅毯漫漫延伸為嶄新旅途,婚禮始終帶著歡慶翻騰的生之美好,新人會在新身分下有著新的使命、新的意義。
Thumbnail
我們並非向死而生,而是踏死而來,最終回歸到原點。生,只是我們擁有的一次機會。也是因為有生死的存在,記憶才擁有了價值。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Thumbnail
我們並非向死而生,而是踏死而來,最終回歸到原點。生,只是我們擁有的一次機會。也是因為有生死的存在,記憶才擁有了價值。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Thumbnail
翻譯Richard Freeman詮釋的博伽梵歌大約一半,彷彿共時性,與人生目前的階段相互呼應。 寫到遇到困境時的兩難,其實是小我的恐懼與侷促,哄騙大腦只有兩種選擇,不是一,就是第二。 小我與頭腦的不可信,與人類圖的看法不約而同。
Thumbnail
翻譯Richard Freeman詮釋的博伽梵歌大約一半,彷彿共時性,與人生目前的階段相互呼應。 寫到遇到困境時的兩難,其實是小我的恐懼與侷促,哄騙大腦只有兩種選擇,不是一,就是第二。 小我與頭腦的不可信,與人類圖的看法不約而同。
Thumbnail
在香港的機場,他飛往杜拜面試,我飛回台灣。因為一件現在想起來都莫名其妙的小事,我情緒一來、吵了一架。一個擁抱甚至一句再見都沒說的我,掉頭就往登機口的方向離開。 於是,這一別,成了我與他兩人面對面,最後的回憶……。成了我這輩子最大教訓,成了我這輩子最深刻的學習……。 如果說,人的一輩子「生離死別」是
Thumbnail
在香港的機場,他飛往杜拜面試,我飛回台灣。因為一件現在想起來都莫名其妙的小事,我情緒一來、吵了一架。一個擁抱甚至一句再見都沒說的我,掉頭就往登機口的方向離開。 於是,這一別,成了我與他兩人面對面,最後的回憶……。成了我這輩子最大教訓,成了我這輩子最深刻的學習……。 如果說,人的一輩子「生離死別」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