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司的历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寿司历史可追溯至2000年前日本开始發展水稻種植的时期。寿司的原型出现于弥生时代,当时的人发明了将食用鱼加盐在米饭中发酵的做法,即今日的熟寿司,此时米饭为发酵所用材料,并不食用。到了室町时代,其中发酵过的米饭变得也可以食用。在江户时代逐渐取代了发酵米饭的地位。而到了近现代,寿司则成为了一种与日本文化紧密相关的快餐食品
早期歷史
寿司最早从东南亚传入2000年前的日本。[1]如今为人们所知的寿司样式成型于大约8世纪。[4][5]人们用传统方法让米饭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自然发酵,再将鱼腌制后包裹在其中。熟壽司就是将烤鱼保存在发酵的米饭中数月而制成的。在米饭中发酵可以防止鱼肉腐败变质。[6]食用时,人们常常不食用米饭而只食用鱼肉。早期的寿司是日本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后来,日本人偏爱就着米饭吃鱼,这就形成了鱼饭寿司 鱼饭寿司成为室町时代最主要的寿司样式,其由裹在米饭里的半生的鱼制成,人们趁变质前食用。这种食用方法不再具有保藏功能,而是形成了一道新的日本菜式。
江户时代早寿司(“快速制作的寿司”)的发明标志着第三种寿司的出现。早寿司由鱼、米饭、、蔬菜和干货堆叠在一起制成,一枚寿司中包含了主食和副食。早寿司是最早出现的米饭未经发酵的寿司。早寿司也是代表了日本文化的特色菜品,至今仍非常流行。日本各地流传着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早寿司变种。
在19世纪前期东京仍被称为江戶的时候,街上小贩们摆设的流动食物摊点开始流行。这时握寿司出现了,它由握成长条状的米饭和置于其上的切片鱼肉组成。江户的華屋与兵衛可能是其发明者或完善着,他在1824年起,在他位于两国的店里售卖握寿司。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迫使制作握寿司的厨师从江户逃难到全国各地,这使得这道菜品在全国的人气有所提升。
日本寿司
关于日本寿司最早的记载是718年的《養老律令》中的“雑鮨五斗”,这确定了寿司实物税的地位。然而,其中“鮨”的发音已不可考。到了第9、第10世纪,“鮨”和“鮓”都发的音。当时的寿司类似于今天的鱼饭寿司。
在接下来的800年间,直到19世纪初,寿司与日本料理一同发生着缓慢的演变。日本人开始习惯于一日三餐,习惯于煮饭而不是蒸饭。更重要的是发展了米醋 尽管寿司仍然需要酵制鱼和米饭,米醋的使用大大缩短了发酵时间。并且米饭也与鱼肉一同食用。在室町时代(1336-1573),笹寿司在醋取代发酵工艺的过程中被发明。在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鱼饭寿司被发明。一部1603年的日葡词典就有鱼饭寿司(namanrina sushi )的条目。鱼饭寿司比熟寿司发酵时间短,也可能用醋腌制,但仍有熟寿司独特的气味。
熟寿司发酵时的气味闻起来像是“藍乾酪、鱼和米醋的混合物”,这可能是人们缩短并最终弃用发酵过程的原因之一。12世纪初今昔物語集中的一篇故事表明熟寿司虽然好吃,但是闻起来不太吸引人。在18世纪初,笹寿司在大阪完善,并在18世纪中期传入江戶。这些寿司仍然需要少许发酵时间,因此商店售卖寿司时便在店门前挂一张来告示告知顾客何时可以购买寿司。 寿司在花見期间的公园也有售卖,在剧院中还作为便當出售。腐皮寿司和笹寿司通常一同出售。卷寿司散寿司在江户时期也开始流行起来。
江户有三家有名的寿司屋:松之鮨、与兵卫寿司和毛拔寿司,但实际上,在19世纪初的约二十载间成立的寿司屋就有数千家。握寿司在极短时间内冲击了寿司市场并以火速传遍江户。在1852年出版的书籍《守貞謾稿》中写道,江户的一个就有一两家寿司屋,但每一个或两个町中才能找到一家荞麦面馆,这意味着寿司餐馆的数量大约是荞麦面馆的两倍。
这些早期的握寿司和今天的品种并不完全一样。当时鱼肉需经酱油、醋或大量的盐腌制,因此不需要蘸取酱油食用。有些鱼类在制作寿司前需要煮熟,这样做的一部分原因是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保鲜。每块寿司约有今天的两倍大。
现代冷藏技术的发明使得用生鱼制作的寿司变得触手可得。在20世纪后半叶,生制寿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名气大增。
鲫鱼寿司
鲫鱼寿司琵琶湖北岸滋贺县長濱市特有的一种熟寿司。鲫鱼寿司的制作手艺在经营喜多品老铺的北村家族的十八代传承者中薪火相传。
地道的鲫鱼寿司是用一种当地的湖里特有的,叫做“似五郎鲫”的野生金鱼制成的。实际上“鲫鱼寿司是用黑鲫制成的”这个说法具有误导性,因为真正的黑鲫不是琵琶湖里的土生品种,也早已灭绝,而制作所使用的是其他的鲫鱼品种,甚至还有欧洲的品种
来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F%BF%E5%8F%B8%E5%8E%86%E5%8F%B2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游戏小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Cameron Highland 金马伦高原 金马仑高原位于西马的彭亨州,是马来西亚最受欢迎的山地之一。从吉隆坡到金马仑高原的距离约 200 公里 那里的气温介于15℃到25℃(很少25℃)那里除了出产茶叶也有出产温带蔬菜和草莓 那里的景点有:金马伦茶园The Boh Tea Plantation
Cameron Highland 金马伦高原 金马仑高原位于西马的彭亨州,是马来西亚最受欢迎的山地之一。从吉隆坡到金马仑高原的距离约 200 公里 那里的气温介于15℃到25℃(很少25℃)那里除了出产茶叶也有出产温带蔬菜和草莓 那里的景点有:金马伦茶园The Boh Tea Plantation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函館朝市位於日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朝市,以提供新鮮海鮮和美食而聞名。這篇文章介紹了市場的環境、惠比壽屋食堂的特色,以及美味的海膽幹貝飯和活跳跳的花枝等新鮮海鮮。另外,還提供了旅遊資訊,包括營業時間、費用和交通方式。
Thumbnail
【國際壽司日】 今天6月18日是「國際壽司日」(International Sushi Day)。 該紀念日為海外發起,旨在為料理之一的「壽司」慶祝,許多廠商也會在該日推出限定優惠。 順帶一提,日本的「壽司日」紀念日則是11月1日。
Thumbnail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五大穀物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以稻米為主食。東亞是水稻的主要產地,而研究也認為水稻發源自亞洲,可能就是中國。 過去認為水稻馴化的時間點晚於小麥,大約在7000年前,最近透過新定義,中國將水稻的馴化時間點提前到11,000年前。 是什麼樣的定義呢?
Thumbnail
為了慶祝特地選了好久沒去的三井日本料理,去過了農安街的三井本館,敦化南路的料理美術館,這回選擇松智路上的三井cuisine M。話說之前還真不知道這個單字cuisine… 原來也是指著料理,a style of cooking,長知識了~ 影片: https://www.youtube.c
Thumbnail
水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傳說中,水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的張仲景。據說當時,漢代的醫學家張仲景在看護士兵時,發現他們手腳凍傷,於是創造了一種以餅皮包裹餡料,再煮熟的食物,以補充士兵體內的熱量和營養,並有助於恢復體力。這就是水餃的最早形式。 後來,水餃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一種廣受歡迎的美食
Thumbnail
臭屁的江戶前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曾聊過, 現代人因為吃慣了養殖的魚肉,所以當嚐起像是野生鰤魚這類清爽淡雅的美味時,總會有種「欸這什麼?」的感覺, 「沒味道嘛,只有咬起來只有喀滋喀滋的而已啊。」 但未必是這樣的。因為越純粹,越需要細細品味。 譬如說,長年以來秀味還好的立法院長的議事管理哲學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當談到三重市三和路上的老本壽司時,不得不讚嘆這裡的美食之美,每一口都是對日本美食傳統的極致致敬。老本壽司以其優雅精緻的環境和新鮮美味的壽司而聞名。讓我們進一步深入品評這裡的招牌菜式。首先,個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墨魚香腸!它給了我驚喜的美妙口感。這款料理的特色在於墨魚.....
Thumbnail
明治35年(1902年)創業的壽司老店,店裡百年屹立不搖的兩大招牌商品,「稻荷壽司」、「干瓢巻き」兩種壽司種類裡最素樸也非主角的,簡單的東西做到極致,醬油滷到非常入味的豆皮,口感軟中帶Q,吸滿了湯汁的豆皮一口咬下在嘴裡炸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函館朝市位於日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朝市,以提供新鮮海鮮和美食而聞名。這篇文章介紹了市場的環境、惠比壽屋食堂的特色,以及美味的海膽幹貝飯和活跳跳的花枝等新鮮海鮮。另外,還提供了旅遊資訊,包括營業時間、費用和交通方式。
Thumbnail
【國際壽司日】 今天6月18日是「國際壽司日」(International Sushi Day)。 該紀念日為海外發起,旨在為料理之一的「壽司」慶祝,許多廠商也會在該日推出限定優惠。 順帶一提,日本的「壽司日」紀念日則是11月1日。
Thumbnail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五大穀物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以稻米為主食。東亞是水稻的主要產地,而研究也認為水稻發源自亞洲,可能就是中國。 過去認為水稻馴化的時間點晚於小麥,大約在7000年前,最近透過新定義,中國將水稻的馴化時間點提前到11,000年前。 是什麼樣的定義呢?
Thumbnail
為了慶祝特地選了好久沒去的三井日本料理,去過了農安街的三井本館,敦化南路的料理美術館,這回選擇松智路上的三井cuisine M。話說之前還真不知道這個單字cuisine… 原來也是指著料理,a style of cooking,長知識了~ 影片: https://www.youtube.c
Thumbnail
水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傳說中,水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的張仲景。據說當時,漢代的醫學家張仲景在看護士兵時,發現他們手腳凍傷,於是創造了一種以餅皮包裹餡料,再煮熟的食物,以補充士兵體內的熱量和營養,並有助於恢復體力。這就是水餃的最早形式。 後來,水餃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一種廣受歡迎的美食
Thumbnail
臭屁的江戶前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曾聊過, 現代人因為吃慣了養殖的魚肉,所以當嚐起像是野生鰤魚這類清爽淡雅的美味時,總會有種「欸這什麼?」的感覺, 「沒味道嘛,只有咬起來只有喀滋喀滋的而已啊。」 但未必是這樣的。因為越純粹,越需要細細品味。 譬如說,長年以來秀味還好的立法院長的議事管理哲學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當談到三重市三和路上的老本壽司時,不得不讚嘆這裡的美食之美,每一口都是對日本美食傳統的極致致敬。老本壽司以其優雅精緻的環境和新鮮美味的壽司而聞名。讓我們進一步深入品評這裡的招牌菜式。首先,個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墨魚香腸!它給了我驚喜的美妙口感。這款料理的特色在於墨魚.....
Thumbnail
明治35年(1902年)創業的壽司老店,店裡百年屹立不搖的兩大招牌商品,「稻荷壽司」、「干瓢巻き」兩種壽司種類裡最素樸也非主角的,簡單的東西做到極致,醬油滷到非常入味的豆皮,口感軟中帶Q,吸滿了湯汁的豆皮一口咬下在嘴裡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