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類學筆記:他心通是不是自證知?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自證知」的定義:「具有『能取的形像』者」。
  • 以他人的心為例,他人的心是不是能取?他人的心是能取,雖然是相對於他心通的所取,但心本身是能取,是不是?所以他心通所了知的境是能取。這時它會不會現起境的相?會,所以我們說它現起了能取的行相。它是不是具有能取的行相者?應該也是。請問他心通是自證知嗎?按定義來說「是」,但實際上「不是」
  • 所以我們說「具有能取的行相者」,它需要具備以下的條件。什麼條件?首先,我們說某種認知與它的自證知之間是質同的關係,而且自證知要以什麼樣的方式才能了解那個認知呢?要以去除二相的方式來了解它。所謂的「以去除二相的方式來了解」,是以以水注水的方式來了解它。所謂的「以水注水」,是指我們把一杯水倒到另外一杯水裡面,這叫「以水注水」,完全無法區分何者是什麼,它們是一體的;相同的,根知與它的自證知這兩者也是一體的,自證知了解根知的方式,就像是以水注水般地了解,而不是有距離感地了解。
  • 所以我們說根知也好、意知也好,都與它的自證知實際上是一體的。為什麼是一體?因為我們之前不是有特別強調,所謂的自證知,就是某種認知顯現自我的能力,這種能力,下部的宗義師為它取名為自證知。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說自證知和根知,或者是和意知是一體的,既然是一體的,就不會有距離感了。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0會員
437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性法師 心類學 2017 南印度 筆記
如性法師 心類學 2017 南印度 筆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太乙金華宗旨》心得分享之元神識神章 元神與識神依然還是在講“體用”與“真妄”,無生無滅與生生滅滅的關係。在前篇天心章分享部分有提過的就不在此重複。 元神就是指本性,自性,只有明心見性了才知道怎麼護元神,明心就是明白這元神與識神的關係,明白自己本來面目,見性就是親自見證,不是文字理論上的
Thumbnail
雖然透過自學在這一刻,能自然體悟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客觀事實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意志,就會自然產生。 但這一切已經離原本自學的定義太遙遠,而難以再簡潔有力的自學,所幸他人並不能感受到這一切,所以隨時又能回到簡潔有力的自學。
Thumbnail
九音。九步。九光。九宮。 人中宮北斗。 人心電感應心通。 心通基本分兩種以上: 他心通:心電感應無言語交流。 天心通:無須心電感應。無法以人類語言解釋。武道龍鶴山祖師傳承。仙鶴武祖。 超天心通。不述。 通靈。感應。他鬼通。他心通。天心通。 通靈感應是一般人即具有的能力。靈感即是。如寫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些句子,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明顯感受,那時有點像是心中一亮,有些震撼,但又不太可以言語描述出來的感受.也好像是一顆小石頭丟到心湖中產生的漣漪,那種畫面停滯,時間停滯,跳脫塵世?!醍醐灌頂?!😁畢竟,是大師體悟當下,從心而出的文字描述,力量是很大的.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太乙金華宗旨》心得分享之元神識神章 元神與識神依然還是在講“體用”與“真妄”,無生無滅與生生滅滅的關係。在前篇天心章分享部分有提過的就不在此重複。 元神就是指本性,自性,只有明心見性了才知道怎麼護元神,明心就是明白這元神與識神的關係,明白自己本來面目,見性就是親自見證,不是文字理論上的
Thumbnail
雖然透過自學在這一刻,能自然體悟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客觀事實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意志,就會自然產生。 但這一切已經離原本自學的定義太遙遠,而難以再簡潔有力的自學,所幸他人並不能感受到這一切,所以隨時又能回到簡潔有力的自學。
Thumbnail
九音。九步。九光。九宮。 人中宮北斗。 人心電感應心通。 心通基本分兩種以上: 他心通:心電感應無言語交流。 天心通:無須心電感應。無法以人類語言解釋。武道龍鶴山祖師傳承。仙鶴武祖。 超天心通。不述。 通靈。感應。他鬼通。他心通。天心通。 通靈感應是一般人即具有的能力。靈感即是。如寫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些句子,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明顯感受,那時有點像是心中一亮,有些震撼,但又不太可以言語描述出來的感受.也好像是一顆小石頭丟到心湖中產生的漣漪,那種畫面停滯,時間停滯,跳脫塵世?!醍醐灌頂?!😁畢竟,是大師體悟當下,從心而出的文字描述,力量是很大的.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