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個思慮周延的創意人員,終究該不斷跳過最後在市場上的消費行為,回到(沒用追溯二字是因為那沿路的線索太不可靠)商品剛被製出的那個瞬間(猶如大江健三郎面對浸泡在濃褐色液體中的屍體不知該視為人或物;在這裡我也不知該稱它商品或是物件),回到商品剛被製出的瞬間,或許還能嗅得到最樸實的本質,物體最接近自我的那一面,是還沒被交換價值包裝前的實用價值,是它還沒被塞進社會架構前在物理象限中的遊蕩,或是像還沒被杜象搬進美術館的小便斗;馬格利特說”Ceci n'est pas une pipe”的那支煙斗。
那個瞬間;意義的混沌狀態,未定型前任何不可能都有可能。
在那混沌的時刻會響起尼采的大聲疾呼:「沒有真正的事實,只有詮釋。」處於一團事物都失去輪廓的迷霧中的我們,只能用語言勾勒出意義的形體,呼應著眼前之物。詮釋多半不是抽絲剝繭;而是臨摹、是化妝、是加工。詮釋,是相對的可靠;而不是絕對,更何況很多時候我們仍會被矇騙背叛,那些狡詐詭譎武斷的文字混淆著思路製造幻影或障礙,一座No Exit的迷宮!但我們仍相信能找到隱身其中的真實,憑一股堅定的信念。在廣告作業中,我們界定了消費者、界定了商品在市場上的樣貌、界定了創意的調性、界定了行銷傳播的手法。我們都說廣告得在框定好的範圍內天馬行空,所以界定不只是限制,還是彼此間的共識,我們要有個彼此認同的規則、共通的認知基礎。
一切的界定都被置於語言體系中:在廣告人與客戶的交談間;在廣告人用不是自己母語寫成的Proposal;在商品陳列於市場之前被說定,被白紙黑字界定的事物是臨走前回頭觀望莎樂美的石雕像,若不用神話界定,界定這個行為還像是橡園高地的監獄,為剛上市的商品判了無期徒刑,是啊,即使它們的眼神猶存著不甘,但那就是消費文化中的法律,關在某個意義的牢獄中。
界定的議題讓我想起某部電影裡有這麼一對愛鬥嘴的情侶,當男子埋怨女子不體諒他時,女子會先要求他對「體諒」下個定義,於是像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鬼打牆語言遊戲:A定義源自於B定義,B定義又取決於C定義。如果不想淪入這個語言上的原地打轉,我們可以將它由申論題改為選擇題。
消費文化中,界定的必要性是因為市場提供不是買或不買的自由,而是買A或買B之間的自由,差異化及品牌個性營造出與消費者之間不同的關係,不是倆人初愛慕時彼此曖昧的相處模式,商品急欲擺脫意義的混沌狀態,必須非常明確地界定一切。以茶為例:有解渴的茶、消脂的茶、濃重口味的茶、無厘頭的茶,策略不清楚想矇混過去,多半會被市場機制及時間淘汰。因為,商品是被賦予意義的符號;不是讓消費者自行填入意義的空格,那被界定出的意義得符合大多數人共通的情感、價值及審美觀。機械複製年代的大量生產後,就必須有趕潮流般的大量消費,消費實用性的一面或是它被演繹出的意義,就如布希亞所說,物的功能只有兩種:「使用與佔有」。
廣告人界定物的形象,於是人的形象,也被物所界定。
穿著Prada的惡魔。穿著Levi’s牛仔褲的男子。腳踏Trippen鞋的女孩。拎著MUJI購物袋的情侶。現代社會中,商品名會是取代形容詞的形容詞,正因為廣告及傳播行為在其背後不斷賦予註解。
物件離開了工廠,藉由消費行為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姑且不提那神奇的「瑪德蓮娜」蛋糕,我們每個人都有太多跟物質一同寫下的故事:開了十五年的老爺車、跟著你走遍南美的靴子、記錄生活點滴的底片機,人類脫離了大自然選擇跟物質相處得更緊密,但逃不掉的是,溫室效應同樣降臨在物質文明:驟變、巨變、不可逆轉的崩塌,物質被淘汰的速度加快面臨被毀滅的一天。
界定陷入混亂。時尚開始平價。Lady Gaga讓自己物化成為被消費的符號。
界定是為了脫離混沌,但過多的界定又讓我們陷入另一種混沌,這未嘗不是個令人振奮的年代,因為,對消費行為的界定可以落在每個消費者身上,人可以有更多自信選擇還未被界定的事物與關係,甚至是無視廣告存在的重新定義。畢竟,那些由廣告界定的意義只是讓人進入社會化的捷徑,如果走在街上的犀利哥都能上舞台走秀,哈!還是回到最根本物件的「使用與佔有」兩種功能,隨你如何去界定吧。
最後我仍好奇一開始暗藏在那心的疑問,上帝在面對創造天地前的混沌,是否也曾閃過一絲的害怕?不然,依祂形象塑造出的人類,為何那麼驚恐於沒被界定的事物?《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人們編織神話也正顯出自己軟弱的一面,倉頡作書,鬼夜哭,那在人類文明還沒發明文字前的混沌年代呢?一切都無法被界定被詮釋被人類用意識囚禁的那些事物,會如妖魔鬼怪讓人驚嚇到夜夜大哭嗎?
avatar-img
2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陽光狠狠刺過來 我瞇起雙眼 穿過人群看到了你 街頭畫家說 你那時的笑很平靜 像一片大海 悶著聲說要先去買禮物 就從此消失了   我告訴他 被畫下這幅肖像畫後 你走入森林 將自己掛上一顆沉默的老樹  他用眼神跟我說抱歉 於是讓我將你帶走 不再流落街頭   我從你留下的線索 追問可能的緣由 彷彿那個該
對於那些在我夢中死去的你們,我深感抱歉。 我用如悶雷的巨響,結束了從空中墜落來不及發出怨言的你。 空洞的雙眼,是你被從湖裡撈起時對我的指責。 逆光中垂吊著身體的你。浸泡在浴缸裡一片血海的你。沉睡至無盡黑夜裡的你。 謝謝你們預演著我想對待自己的方式, 隔天遇到你,我揚起微笑,守著這個黑夜裡的秘密,
  他的雙手停在半空中,猶豫著手指要著陸的按鍵。   面前是個交雜著中英文及數字的眾多按鍵的無線鍵盤,黑的鍵色加上白色字正等著他的指示,那瞬間他幻想自己是坐在錄音室裡的Glenn Gould,只不過他口中喃喃自語的是內心面對各種可能的焦慮,俯視面前的白字黑鍵,他企圖穩住呼吸節奏,因為眼前迎面而來的,
深夜,狹小的水泥樓梯走上來一位太空人,跨著屬於他自己的一小步、一小步,慢慢走上二樓老舊旅社的櫃台,守在櫃台裡的阿嬤本來正盯著小電視裡重播的八點檔連續劇,視線往上移完全愣住,生過四個小孩又年紀大的她,感覺微微有些滲尿,心底暗自罵了句髒話,完全搞不懂目前的狀況。   A. 整人節目的爛哏。   B
總有那麼個存在於時間縫隙間的灰白時刻,他突然感懷起失去的一切。 一切,說得有些貪心,他試著找個分類方法(界門綱目科屬種?),比較好歸類與追憶,甚至於,他還想從冷僻的角落開始搜索,就如馬奎斯說的:「那些會忘記的,就不值得寫了。」有些失去我們不厭其煩地照三餐感懷;有些失去在事隔多年後仍一陣心絞痛,這些怎
門鈴聲響起時我正在洗澡,按了兩次就停了,我以為是自己聽錯,畢竟已經晚上十點,快遞這時送來也太沒禮貌了。是她嗎?她的東西都已經搬光了,就算還有什麼忘了拿,應該會先打通電話來吧。還是那些想在世界末日來臨前,好心拉我一把的傳教人士?洗完澡從冰箱拿出啤酒剛坐上沙發,門鈴又響了,我從貓眼看出去,是個不認識的男
陽光狠狠刺過來 我瞇起雙眼 穿過人群看到了你 街頭畫家說 你那時的笑很平靜 像一片大海 悶著聲說要先去買禮物 就從此消失了   我告訴他 被畫下這幅肖像畫後 你走入森林 將自己掛上一顆沉默的老樹  他用眼神跟我說抱歉 於是讓我將你帶走 不再流落街頭   我從你留下的線索 追問可能的緣由 彷彿那個該
對於那些在我夢中死去的你們,我深感抱歉。 我用如悶雷的巨響,結束了從空中墜落來不及發出怨言的你。 空洞的雙眼,是你被從湖裡撈起時對我的指責。 逆光中垂吊著身體的你。浸泡在浴缸裡一片血海的你。沉睡至無盡黑夜裡的你。 謝謝你們預演著我想對待自己的方式, 隔天遇到你,我揚起微笑,守著這個黑夜裡的秘密,
  他的雙手停在半空中,猶豫著手指要著陸的按鍵。   面前是個交雜著中英文及數字的眾多按鍵的無線鍵盤,黑的鍵色加上白色字正等著他的指示,那瞬間他幻想自己是坐在錄音室裡的Glenn Gould,只不過他口中喃喃自語的是內心面對各種可能的焦慮,俯視面前的白字黑鍵,他企圖穩住呼吸節奏,因為眼前迎面而來的,
深夜,狹小的水泥樓梯走上來一位太空人,跨著屬於他自己的一小步、一小步,慢慢走上二樓老舊旅社的櫃台,守在櫃台裡的阿嬤本來正盯著小電視裡重播的八點檔連續劇,視線往上移完全愣住,生過四個小孩又年紀大的她,感覺微微有些滲尿,心底暗自罵了句髒話,完全搞不懂目前的狀況。   A. 整人節目的爛哏。   B
總有那麼個存在於時間縫隙間的灰白時刻,他突然感懷起失去的一切。 一切,說得有些貪心,他試著找個分類方法(界門綱目科屬種?),比較好歸類與追憶,甚至於,他還想從冷僻的角落開始搜索,就如馬奎斯說的:「那些會忘記的,就不值得寫了。」有些失去我們不厭其煩地照三餐感懷;有些失去在事隔多年後仍一陣心絞痛,這些怎
門鈴聲響起時我正在洗澡,按了兩次就停了,我以為是自己聽錯,畢竟已經晚上十點,快遞這時送來也太沒禮貌了。是她嗎?她的東西都已經搬光了,就算還有什麼忘了拿,應該會先打通電話來吧。還是那些想在世界末日來臨前,好心拉我一把的傳教人士?洗完澡從冰箱拿出啤酒剛坐上沙發,門鈴又響了,我從貓眼看出去,是個不認識的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產品的命名方式也會影響到顧客對價格的感知,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提出了「分子干涉法」與「價格用詞策略」,讓我們透過命名來提升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金裕鎮透過案例分析,讓我們明白在設定價格時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成本和市場,還有如何塑造消費者的價值感知。 金裕鎮指出,價格的揭露速度若太快
Thumbnail
在商業裡,面對不同的受眾人,必須思考如何讓產品達到不同的人群,更需要考慮市場競爭、符合法規等課題。
Thumbnail
這幾個月得出了: 『一切生成的最初 #本質, 是“#體驗” 、也是“#願力 ”, 更是 #相輔相成。』 因而做了一些表象&本質上的詮釋 萬物皆有框架、而框架如同一種「包裝」 就像透過行銷的包裝,去吸引人,那樣子 透過文字的包裝,也能去傳遞“真理”的抽象概念 (如上上篇文【
Thumbnail
只有從產品和服務的「用途」出發,才能精準創新,滿足市場的特定需求。 始終從功能、情感、社會的角度考慮創新,注重“實用”,是幫人打孔而不是賣鑽頭。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
Thumbnail
在做「界線」這個課題時,重點不在於「劃分彼此的界線」,界線不是真的一條線,界線是一種認知──認知到每個人都是完整的個體,都有自己的需求,也有各自迥異的天賦,在彼此平等的情況下交流,而非在不平等的狀態下交易。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產品的命名方式也會影響到顧客對價格的感知,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提出了「分子干涉法」與「價格用詞策略」,讓我們透過命名來提升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金裕鎮透過案例分析,讓我們明白在設定價格時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成本和市場,還有如何塑造消費者的價值感知。 金裕鎮指出,價格的揭露速度若太快
Thumbnail
在商業裡,面對不同的受眾人,必須思考如何讓產品達到不同的人群,更需要考慮市場競爭、符合法規等課題。
Thumbnail
這幾個月得出了: 『一切生成的最初 #本質, 是“#體驗” 、也是“#願力 ”, 更是 #相輔相成。』 因而做了一些表象&本質上的詮釋 萬物皆有框架、而框架如同一種「包裝」 就像透過行銷的包裝,去吸引人,那樣子 透過文字的包裝,也能去傳遞“真理”的抽象概念 (如上上篇文【
Thumbnail
只有從產品和服務的「用途」出發,才能精準創新,滿足市場的特定需求。 始終從功能、情感、社會的角度考慮創新,注重“實用”,是幫人打孔而不是賣鑽頭。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
Thumbnail
在做「界線」這個課題時,重點不在於「劃分彼此的界線」,界線不是真的一條線,界線是一種認知──認知到每個人都是完整的個體,都有自己的需求,也有各自迥異的天賦,在彼此平等的情況下交流,而非在不平等的狀態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