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之餘不忘深沉反思─《蠢蛋告別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即使是典型的鬧劇、喜劇也可以暗藏許多值得深思的元素在裡面,包括社會的批判、價值的反思,《蠢蛋告別式》就是如此。找出養孩子的絕症婦女+年紀太大被政府裁員的資訊工程師+因為警察誤傷失明的檔案管理員,這樣雜牌軍式荒謬的組合,很像「四傻大鬧天下」之類典型的法式鬧劇,但本身卻潛藏對社會、政治體制的批判與冷嘲熱諷。
三個主角都是被體制傷害的人:女主角Trappet要找孩子,卻在政府官僚的迷宮中轉來轉去;Cuchas因為長官想用年輕人,而被資遣;Blin更是被警察誤傷導致失明(這點不曉得導演有沒有暗諷美國BLM的成份?),三個人陰錯陽差的走在一起。
電影裡面也處處可見典型法國文學、戲劇中對政府官僚、體制,種種愚蠢、迂腐行為的諷刺:Trappet找孩子過程中,不斷被政府單位用官方的辭令推脫;長官以年齡因素要裁員Cuchas,卻用一堆好聽的文字合理化,就是不正面承認Cuchas就是被裁掉了,等到他開槍自殺不成誤傷同事,又用半吊子的心理分析理論解釋他的行為,亂套「陽具」、「他者」的概念,其實他只是因為被裁員想自殺;Blin因為激進團體抗爭去修理政府設備,反而被當成恐怖份子,也隱喻了這個世紀幾場反恐戰爭常見的狀況─要打擊恐怖主義不成,卻反而傷害無辜平民。
最後的結局像極了《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式的沉痛抗議,不免惋惜為何要選擇極端的絕路?但是這兩年多少人因為政府怠惰(即使先進的歐美、亞洲國家),而被武漢肺炎奪去性命,還別說經濟崩潰、社會解體、政治秩序混亂,身在疫情重災區的法國,不難想像他們的電影工作者,會用這麼幽默又帶點沉痛的手法,對政治、社會體制冷嘲熱諷一番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凱特·布蘭琪飾演的女主角,許多家庭生活的困擾,無論是情緒上或人際互動,根源都來自被迫離開職場的遺憾,加上過去設計的建築物被惡搞又拆毀,這樣的憤怒、不滿讓她變得有點憤世嫉俗。這是許多人都常見的問題,早期的遺憾、虧欠放不下,就會產生這樣的情緒問題。但丈夫、女兒想的卻是,母親瘋掉了,不去治療不行.....
電影看完不禁會想,Benni未來會怎樣呢?是像我現在工作天天看到的服務對象,頻繁進出各類精神醫療機構,然後在那終老?或者變成暴力犯罪分子,最後不是被警察格斃,就是坐牢關到死?當然,以許這一切只是眾多孩子都有的童年,調皮搗蛋、打打鬧鬧、偏差行為不聽話,等到長大「社會化」就正常了............
看這片不到20分鐘,發現女主角Anne是個非常明顯的亞斯柏格特質者,電影裡面輕易就隨手捻來的有:1.有自己極為專注、熱愛的特殊領域或事物。2.能察覺極細微的事物變化。3.不擅與人群往來也很難融入群體。4.沒辦法理解別人對自己的態度。5.不擅表達情緒。6.不怎麼同理和體貼。7.凡事理性思考不「浪漫」。
1.台灣人其實本來就不愛進戲院看電影,看了統計數據,這幾年台灣人進戲院的數字是上昇了,但是在全世界,就是前段班後面、後段班前面。整體來說台灣電影的發行、放映產業是不振的,抵制某部電影,其實很像抵制買書,本來就沒什麼人看書了,再抵制,也很難證明抵制有沒有效。 2.大部份的台灣人去戲院都是純娛樂,
貫串全片的「潛台詞」是什麼呢─成年人亂搞一通,把家庭和事業都弄砸了,還要靠年輕人出來收拾,但是等真的救起來了,年輕人還是會向成年人投降,服從所有規則,砸鍋的成年人既不用反省,也不必檢討,更不用讓步妥協,世界也就這麼繼續運作下去了。 從頭到尾的賣點似乎都在年輕人的青春叛逆,可是背後的價值觀卻是老舊的。
先說結論,我沒有很喜歡《陽光普照》。 這片集結我不喜歡的幾種電影元素:(1)國片,(2)對白塞滿全片,(3)畫面太亮、畫質太高太美到不自然(台灣片偏偏常常這樣子),(4)支線故事太多,導致全片結構鬆散、交待不清。
凱特·布蘭琪飾演的女主角,許多家庭生活的困擾,無論是情緒上或人際互動,根源都來自被迫離開職場的遺憾,加上過去設計的建築物被惡搞又拆毀,這樣的憤怒、不滿讓她變得有點憤世嫉俗。這是許多人都常見的問題,早期的遺憾、虧欠放不下,就會產生這樣的情緒問題。但丈夫、女兒想的卻是,母親瘋掉了,不去治療不行.....
電影看完不禁會想,Benni未來會怎樣呢?是像我現在工作天天看到的服務對象,頻繁進出各類精神醫療機構,然後在那終老?或者變成暴力犯罪分子,最後不是被警察格斃,就是坐牢關到死?當然,以許這一切只是眾多孩子都有的童年,調皮搗蛋、打打鬧鬧、偏差行為不聽話,等到長大「社會化」就正常了............
看這片不到20分鐘,發現女主角Anne是個非常明顯的亞斯柏格特質者,電影裡面輕易就隨手捻來的有:1.有自己極為專注、熱愛的特殊領域或事物。2.能察覺極細微的事物變化。3.不擅與人群往來也很難融入群體。4.沒辦法理解別人對自己的態度。5.不擅表達情緒。6.不怎麼同理和體貼。7.凡事理性思考不「浪漫」。
1.台灣人其實本來就不愛進戲院看電影,看了統計數據,這幾年台灣人進戲院的數字是上昇了,但是在全世界,就是前段班後面、後段班前面。整體來說台灣電影的發行、放映產業是不振的,抵制某部電影,其實很像抵制買書,本來就沒什麼人看書了,再抵制,也很難證明抵制有沒有效。 2.大部份的台灣人去戲院都是純娛樂,
貫串全片的「潛台詞」是什麼呢─成年人亂搞一通,把家庭和事業都弄砸了,還要靠年輕人出來收拾,但是等真的救起來了,年輕人還是會向成年人投降,服從所有規則,砸鍋的成年人既不用反省,也不必檢討,更不用讓步妥協,世界也就這麼繼續運作下去了。 從頭到尾的賣點似乎都在年輕人的青春叛逆,可是背後的價值觀卻是老舊的。
先說結論,我沒有很喜歡《陽光普照》。 這片集結我不喜歡的幾種電影元素:(1)國片,(2)對白塞滿全片,(3)畫面太亮、畫質太高太美到不自然(台灣片偏偏常常這樣子),(4)支線故事太多,導致全片結構鬆散、交待不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政府只是大財團的魁儡,人民只選擇相信自己期望的事情,不從眾的人就被歸為異類,有能力的人搶奪資源,沒能力的人蒙蔽雙眼,麻痺自己好快活到世界末日來臨的那天,這根本不是電影,而是紀錄片。
Thumbnail
《日落喜劇》是一部有趣充滿幽默的法國電影,它帶著復古與致敬英法風情,展現出默片時代的誇大喜劇風格。故事敘述被仇家找到藏身酒吧的波里斯,急著逃脫,妻子急中生智找了相識度高的路人多姆當替身,但沒想到多姆的前妻是一個三流私家偵探,誤打誤撞靠著直覺一步步查到線索,到底最後這項逃脫計畫會不會成功呢?
Thumbnail
法國電影《墜惡真相》運用懸疑驚悚的敘事結構,展現了當代社會中女性創作者所面臨的困境與壓力,女性主義批判意識深受包藏,透過荒謬的審判過程,對法庭和媒體上的「厭女」言論和指控進行回擊。
Thumbnail
這是一部普渡眾人苦樂的電影,樂的是,即便生活如此刻苦,小人物也有小人物們笑中帶淚、苦中作樂的生活,苦的是,再怎麼苦中作樂、假裝,也無法脫離階級權力的無奈。 人的社會因為越來越複雜而有了不同的階級與身分,在議員面前,是彬彬有禮的留美藝術家;在員工面前,則是三句不離問候對方老母的老闆。在回
Thumbnail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握《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這部電影。電影中大膽的將冥婚與同志主題結合,但其實早在2017年,法國就出現過一起同志冥婚的案例。
Thumbnail
婚姻只是一場修行嗎?看完這部電影,我怕台灣的結婚率跟生育率又要再降低了。 片中墜落而下的不只是一具軀體而已,更是一段關係。 片中最讓我感到心驚的,是桑德拉跟先生塞謬爾在吵架過程中,兩個人抱怨對方的話語,是那麼的日常。它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台灣家庭裡。
Thumbnail
這幾天看了部美劇"Love and death",台灣翻譯成"小鎮主婦的愛與死",是由真人真事改編,講一個1980年代,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因為一場己經過去了的婚外情事件導致的情殺故事,以及殺了人的第三者為什麼在法庭中的全身而退,當然現實生活中是沒有辦法做到全身而退的。 外遇事件一直都不時有聽聞,但是
Thumbnail
「做壞掉的人」讓導演擅長詭異、不懷好意冷不防的歪斜感游刃有餘,除了女主角一開始肢體障礙的怪奇感,還有如發神經般發出怪聲,同時把大人世界的具備用途的物件與小孩的玩具錯置、亂丟,並搭配古怪即興,無旋律調性配樂,挑戰噪音與音樂的聲音定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政府只是大財團的魁儡,人民只選擇相信自己期望的事情,不從眾的人就被歸為異類,有能力的人搶奪資源,沒能力的人蒙蔽雙眼,麻痺自己好快活到世界末日來臨的那天,這根本不是電影,而是紀錄片。
Thumbnail
《日落喜劇》是一部有趣充滿幽默的法國電影,它帶著復古與致敬英法風情,展現出默片時代的誇大喜劇風格。故事敘述被仇家找到藏身酒吧的波里斯,急著逃脫,妻子急中生智找了相識度高的路人多姆當替身,但沒想到多姆的前妻是一個三流私家偵探,誤打誤撞靠著直覺一步步查到線索,到底最後這項逃脫計畫會不會成功呢?
Thumbnail
法國電影《墜惡真相》運用懸疑驚悚的敘事結構,展現了當代社會中女性創作者所面臨的困境與壓力,女性主義批判意識深受包藏,透過荒謬的審判過程,對法庭和媒體上的「厭女」言論和指控進行回擊。
Thumbnail
這是一部普渡眾人苦樂的電影,樂的是,即便生活如此刻苦,小人物也有小人物們笑中帶淚、苦中作樂的生活,苦的是,再怎麼苦中作樂、假裝,也無法脫離階級權力的無奈。 人的社會因為越來越複雜而有了不同的階級與身分,在議員面前,是彬彬有禮的留美藝術家;在員工面前,則是三句不離問候對方老母的老闆。在回
Thumbnail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握《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這部電影。電影中大膽的將冥婚與同志主題結合,但其實早在2017年,法國就出現過一起同志冥婚的案例。
Thumbnail
婚姻只是一場修行嗎?看完這部電影,我怕台灣的結婚率跟生育率又要再降低了。 片中墜落而下的不只是一具軀體而已,更是一段關係。 片中最讓我感到心驚的,是桑德拉跟先生塞謬爾在吵架過程中,兩個人抱怨對方的話語,是那麼的日常。它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台灣家庭裡。
Thumbnail
這幾天看了部美劇"Love and death",台灣翻譯成"小鎮主婦的愛與死",是由真人真事改編,講一個1980年代,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因為一場己經過去了的婚外情事件導致的情殺故事,以及殺了人的第三者為什麼在法庭中的全身而退,當然現實生活中是沒有辦法做到全身而退的。 外遇事件一直都不時有聽聞,但是
Thumbnail
「做壞掉的人」讓導演擅長詭異、不懷好意冷不防的歪斜感游刃有餘,除了女主角一開始肢體障礙的怪奇感,還有如發神經般發出怪聲,同時把大人世界的具備用途的物件與小孩的玩具錯置、亂丟,並搭配古怪即興,無旋律調性配樂,挑戰噪音與音樂的聲音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