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之餘不忘深沉反思─《蠢蛋告別式》

2021/02/2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即使是典型的鬧劇、喜劇也可以暗藏許多值得深思的元素在裡面,包括社會的批判、價值的反思,《蠢蛋告別式》就是如此。找出養孩子的絕症婦女+年紀太大被政府裁員的資訊工程師+因為警察誤傷失明的檔案管理員,這樣雜牌軍式荒謬的組合,很像「四傻大鬧天下」之類典型的法式鬧劇,但本身卻潛藏對社會、政治體制的批判與冷嘲熱諷。
三個主角都是被體制傷害的人:女主角Trappet要找孩子,卻在政府官僚的迷宮中轉來轉去;Cuchas因為長官想用年輕人,而被資遣;Blin更是被警察誤傷導致失明(這點不曉得導演有沒有暗諷美國BLM的成份?),三個人陰錯陽差的走在一起。
電影裡面也處處可見典型法國文學、戲劇中對政府官僚、體制,種種愚蠢、迂腐行為的諷刺:Trappet找孩子過程中,不斷被政府單位用官方的辭令推脫;長官以年齡因素要裁員Cuchas,卻用一堆好聽的文字合理化,就是不正面承認Cuchas就是被裁掉了,等到他開槍自殺不成誤傷同事,又用半吊子的心理分析理論解釋他的行為,亂套「陽具」、「他者」的概念,其實他只是因為被裁員想自殺;Blin因為激進團體抗爭去修理政府設備,反而被當成恐怖份子,也隱喻了這個世紀幾場反恐戰爭常見的狀況─要打擊恐怖主義不成,卻反而傷害無辜平民。
最後的結局像極了《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式的沉痛抗議,不免惋惜為何要選擇極端的絕路?但是這兩年多少人因為政府怠惰(即使先進的歐美、亞洲國家),而被武漢肺炎奪去性命,還別說經濟崩潰、社會解體、政治秩序混亂,身在疫情重災區的法國,不難想像他們的電影工作者,會用這麼幽默又帶點沉痛的手法,對政治、社會體制冷嘲熱諷一番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