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獨處 — 每個人心裡總有一處別人到不了的地方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問問自己:「真的喜歡『獨處』嗎」?
「每個人心裡總有一處別人到不了的地方」這句話乍聽起來孤獨,但後來當我靜下來思考後,才明白這種單獨感何嘗不是一種獨立呢?所有物種,只要活著終將會有如此的時刻,抽象地說那個地方是心裡,但其實那處別人到不了的地方,有時甚至還很可能是實質上的一處呢。
猶記過去有一年,老公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出差,而且一去就是將近兩個禮拜(那地方出發前還不確定是否有網路聯繫),雖然我很想跟著外子一起去,但事實上,當然是不方便也不允許。這個「不便」的限制追溯至最根本,並非出自於外子公司規定或我先生的口中,而是我自己的心底。
您可能會覺得我說話怎麼這麼矛盾,一下想去,一下子又不想去,但其實我過去也是把這種迂迴的想法釀在心底發酵了好一陣子才懂了自己到底在想什麼。原來,這麼牴觸的想法竟是證明了自我成長的印記,因為小時候總缺乏安全感,所以我討厭一個人自己待在一的地方太久,然而,如今的我已經不在是那個需要媽媽來餵養的小女孩,我明白了即便自己一個人獨處,只要內心有足夠的力量,依然能夠感受到溫暖與愛。
進一步思考「獨處」帶給我們什麼感受?
每個人都有慾望,包括:吃東西的慾望、生存下來的慾望、享受美好事物的慾望….等,然而,這些慾望除了生理上的基本訴求必須被滿足外,有些慾望卻不見得需要被立刻滿足,部分研究人類成長的理論提到:因為人類的慾望是無止境的,所以若孩子想要什麼就一定能被滿足的話,長期下去,人的慾望會容易無限制地擴張和膨脹,導致孩子長大之後不懂得克制慾望,更沒有耐心等待慾望實現的過程,這類的說法大概在「先別急著吃棉花糖」的理論中不難見到。而後我思忖了自己想「黏人」的慾望其實只是暫時性的衝動,那並非一定需要被任性滿足的慾望,因此,我認清了,便容易放下了。
提及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談的是每個人的心裡終究會留有一處只給自己,這不自私,我倒覺得這像是成熟的象徵。關於那次丈夫的出差,我後來其實沒想了多久就放下了「想跟去」的瘋狂念頭,因為我早已明白自己本質亦有屬於需要獨處的一部分,老公和我都喜歡自由,也需要一段獨處的時間,這種喜歡絲毫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相愛。(我把心底的細微想法轉變一一紀錄下來,希望讀者不要嘲笑我是個很黏人的女人)。
感受獨處之後的我們能夠成為什麼?
人的心,正因為有一處願意留給自己,我們才能活得更快樂而完整,也更懂得如何去愛、去付出。愛自己並非與生俱來的能力,我覺得愛自己這件事,就如同所有我們想努力做好的事一樣,需要努力學習,需要刻意練習!
有些女人有了孩子、丈夫之後,會把對自己的好當成一種罪惡,有些男人婚後會把扛起一家生計的責任視為私人的權責,然而,我想沒有任何一個走向婚姻的家,會只需要一個刻苦耐勞的女人,或一個有苦難言的男人家之所以為家,是因為那個地方讓我們能完整地展現自我,並藉由互愛與自愛間的相互和諧成為一家人
每個家都應該學習保留一處讓家人能安心待著的地方,也許那個地方是能一個人能坐著看完一本好書的窗邊,也或許那個地方是不必關門也能擁有隱私的房間。每個人的心裡總有一處別人去到不了的地方,那裡沒有進去的門,但從那裡出來的我們會因著找到屬於自己空間,而更有力量從心底的深處去給予。
224會員
233內容數
|The Stories of Our Kitchen| 雖然我能懂一個人做料理的優雅,不過,我偏愛為所愛之人洗手作羹湯的感動。 即便我隻身一人也能好好吃飯品茶,然而,我更著迷和所愛之人分享美食與咖啡的濃情。 如果問我,生活是什麼?我會說:「柴米油鹽醬醋茶,像極了最極致的親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談心 昨天值班想到許久未聯繫的妳 聊著一切都很每好 但後來確變調了 妳滿嘴要我有心理準備 ................... ......................... .............................. 妳有事嗎? 被妳講得一文不值 除了無言 還是無言
avatar
關東西
2021-07-21
成為光--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媒體這段時間大大小小的媒體相繼離場,這是預料得到的結果,但並不是結局。不是說真相的傳播不重要,而是在有限的空間需要更重視文化的延續。最近......
Thumbnail
avatar
Evan Cheng
2021-07-01
我們和討厭的老闆與惹麻煩的下屬,實際相處的時間加總只有3個月?聊聊那些過客佔了人生多少時間假設我們能活到100歲,也就擁有1200個月的壽命時間,而可以自由分配的時間只有175個月。那麼,生命裡來來去去的過客們,各佔了我們人生的多少時間呢? 家人,相處時間只有58個月 假設人生一帆風順、沒有突發意外和特殊疾病,你會有175個月的時間可以分配。在這些可以分配的時間中,你需要斟酌的是如何在
Thumbnail
avatar
SwiTube|SwiTube編輯團隊
2020-11-24
【菜鳥談】別輕易站上「道德高標」的位置,因為每個人都有被道德迴力鏢打中的機會當我們在要求他人時,提出「道德高標」確實具有不錯的影響力與製造反對能量的優勢;然而,當自身無法負荷道德高標的壓力,這股能量會成為反噬自身的力量,讓自己陷入失去信任與輿論撻伐的危機之中。 我們追求他人的道德約束,道德也正巧在凝視著高舉牌子的我們。
Thumbnail
avatar
Moonrogu
2020-05-05
致H:明明相處沒有問題的兩個人,怎麼會說變就變了呢?最近和在一起8年的初戀男友分手了,到現在大約一個半月,我們是從五專三年級左右就在一起了,這中間經歷過我的家人不同意,但我們仍然決定要在一起,五專畢業後他決定唸軍校,為了是想要讓我們以後的生活能夠穩定些,我們也努力一起撐過了北高兩地的遠距離,這幾年我的家人也認同我們在一起了,而我們也有一直討論到結婚.
Thumbnail
avatar
H
2019-03-19
「我的嗝嗝老師 」— 接受每個人獨特的噪音「我的嗝嗝老師」,一看片名或許會覺得疑惑,這部印度電影在賣什麼關子? 原來「嗝嗝」,是女老師奈拉所發出的獨特噪音。電影並未特別著重在主角與妥瑞氏症的奮鬥,而把妥瑞氏症的病態意義翻轉擴展為「屬於個人獨特的噪音或生活態度」,更傾向於去爭取讓社會平等看待每個個體獨特特質的多元價值觀。
Thumbnail
avatar
薄荷糖
201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