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觀察】無處不能成菜園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隻身一人在國外工作,用開放的心態去看待當地環境與文化的話,能「存活」得較久些,此外,培養興趣或從生活中找樂子也是「能快樂地留下來」的方法。而我的生活樂趣之一,就是觀察路邊的花草樹木。
raw-image

河內是千年古城,雖然市區裡沒有千年古樹,但充滿滄桑老態甚至長到和房屋建築合而為一的老樹不少,也有一些登記在冊受到政府保護的,經常,搭車經過時我都忍不住回頭一看再看,想像著它們見證了多少重要的歷史時刻(在台灣也是,我走路時眼睛大多用在看花草和躲狗狗便便)

我住在離市中心車程大約半個小時的新興開發地區,有不少大型社區以及進行中的建案,外國人較少,在把市中心摸得看得差不多以後,我就轉向住處附近探索。盛夏的河內,熱到會出人命,不宜外出,其他時節我則經常和友人一散步就是兩三個小時,一路觀察下來發現,「菜園」無所不在(除了市中心黃金區之外)!

小小的畸零地、行道路下、河堤旁、社區大樓前廣場,就算在長型造景花盆裡只有5公分的寬度,他們都能充分利用空間種上幾株菜,地方大一點的,能種幾畦菜,還明顯分配好一區一區你家我家的。隨著季節的更迭,似乎適合種的菜也有所不同,空心菜、皇宮菜、蔥、小白菜、地瓜葉、蛋茄、秋葵、萵苣、紫蘇、菜豆,以及各式各樣我吃過卻叫不出名字的越南香菜,輪流上場。

我對種植其實不懂,但就是喜歡步行其間,透過觀察植物來感受季節的流動,體會在地生活的小滋小味,同時也觀察種菜身手俐落的大叔大嬸,然後,感覺自己真的融入了這個「名為現代商業化的首都,實際仍舊是“超級放大版鄉村”」的河內!(這是我上越南社會文化課時,老師對現代河內的分析)

我想,之所以越南人充分利用空間種菜,除了因為骨子裡是農業社會而「耕種」對中年以上的人來說並不陌生之外,和「食品安全」也有很大的關係~農藥過度使用是很大的問題(因此我在越南,小黃瓜都盡量削皮吃)

記得有一次,越南友人和正在收成蔬菜的社區大媽隨意攀談,大媽一時開心了,賣我們一大把夠吃三餐的自種無毒小油菜,才大約台幣7塊!這也難怪在我們社區內的巷弄間,經常看到隨意擺放、為數也不多的各類青菜,賣相真的比不上超市或傳統市場,但就有人買,因為是自種的,沒農藥!

在越南的眾多蔬菜/香草裡,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魚腥草」,那名字太貼切了~閉上眼,把魚腥草揉碎了放在鼻子前,真的會以為面前有一隻腥臭的魚!但是我和友人約定,下次再回河內,我要成為「城市農夫」,而且要自種魚腥草,學著愛上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越南留學人的沙龍
61會員
43內容數
在越南的首都~河內,單打獨鬥著,現階段留在這裡的理由是當老留學生。「為什麼選擇在越南留學」是最常被問到的問題,簡單版的答案是喜愛越南文化和越南語,真實版的答案得說好久,佐以眼淚鼻涕才說得完。這幾年將經歷的,有意思的,不想遺忘的點點滴滴,都在此記錄和收藏。
2023/07/19
越南語有一個拼音規則:在尾音是 p, t, c, ch的字裡,聲調只能是鋭聲或重聲!這是為什麼?
Thumbnail
2023/07/19
越南語有一個拼音規則:在尾音是 p, t, c, ch的字裡,聲調只能是鋭聲或重聲!這是為什麼?
Thumbnail
2022/10/22
只要來過河內,可能都會行經目前全長14公里的蘇歷河(Sông tô lịch)。 這條幾乎成為死水的「大黑水溝」,曾是紅河支流,往南流經紙橋、棟多、青春、黃梅各郡,幾乎貫穿河內市中心。只是,它雖伴著河內走過悠悠歷史,現在留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卻是惡臭和污染。
Thumbnail
2022/10/22
只要來過河內,可能都會行經目前全長14公里的蘇歷河(Sông tô lịch)。 這條幾乎成為死水的「大黑水溝」,曾是紅河支流,往南流經紙橋、棟多、青春、黃梅各郡,幾乎貫穿河內市中心。只是,它雖伴著河內走過悠悠歷史,現在留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卻是惡臭和污染。
Thumbnail
2022/10/12
河內最浪漫的一條路,非潘廷逢路(Phố Phan Đình Phùng)莫屬! 河內交通雜亂,空氣污染嚴重,若想暫時跳脫這場景,一訪潘廷逢路是最好的選擇。 潘廷逢路在法屬時期,就由法國人很有規劃地在沿路建了不少建築,也種了許多行道樹,這些都留存至今,因此這條路上的很多行道樹都是有百年樹齡的古樹!特別
Thumbnail
2022/10/12
河內最浪漫的一條路,非潘廷逢路(Phố Phan Đình Phùng)莫屬! 河內交通雜亂,空氣污染嚴重,若想暫時跳脫這場景,一訪潘廷逢路是最好的選擇。 潘廷逢路在法屬時期,就由法國人很有規劃地在沿路建了不少建築,也種了許多行道樹,這些都留存至今,因此這條路上的很多行道樹都是有百年樹齡的古樹!特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身邊的人聽到我要一個人去越南,有各式的提醒。小心被擄人勒贖,小心被販賣,小心被搶,小心被偷..... 突然間覺得,大家是不是把前一陣子柬埔寨的新聞都瘋狂地往心裡去,然後對東南亞國家萌生一種可怕的想法,並且覺得只要是東南亞都只剩下恐怖、骯髒,以及貧窮。 但很多地方,是要自己走過了才知道。
Thumbnail
身邊的人聽到我要一個人去越南,有各式的提醒。小心被擄人勒贖,小心被販賣,小心被搶,小心被偷..... 突然間覺得,大家是不是把前一陣子柬埔寨的新聞都瘋狂地往心裡去,然後對東南亞國家萌生一種可怕的想法,並且覺得只要是東南亞都只剩下恐怖、骯髒,以及貧窮。 但很多地方,是要自己走過了才知道。
Thumbnail
寫在前面: 看到Angela在馬特市的徵文活動,讓我聯想到顏回,還有流浪漢,也許他們才是真正的環保人士(?),畢竟他們因經濟的問題,對物質的慾望就相對低一點,進而轉向內心的冥想或者異想,在某方來說,我和他們挺相似的。 自己從小生長在鄉村,在讀幼兒園時,是住在村裡老舊的三合院內,因為在村莊大廟的旁邊,
Thumbnail
寫在前面: 看到Angela在馬特市的徵文活動,讓我聯想到顏回,還有流浪漢,也許他們才是真正的環保人士(?),畢竟他們因經濟的問題,對物質的慾望就相對低一點,進而轉向內心的冥想或者異想,在某方來說,我和他們挺相似的。 自己從小生長在鄉村,在讀幼兒園時,是住在村裡老舊的三合院內,因為在村莊大廟的旁邊,
Thumbnail
說到「植物」這個名詞,你第一個閃過的想法是什麼? 「很療癒啊~」 「可以放在辦公室的裝飾」 「我家廁所有一盆上週花市買的多肉,但我忘了他叫什麼?」 「我不敢種植物,因為我怕蟲,感覺土很髒......」 「我種什麼就死什麼,所以我不敢種植物了」 這些聲音是棧長開始教學植物養護時 但又很想要嘗試種植物
Thumbnail
說到「植物」這個名詞,你第一個閃過的想法是什麼? 「很療癒啊~」 「可以放在辦公室的裝飾」 「我家廁所有一盆上週花市買的多肉,但我忘了他叫什麼?」 「我不敢種植物,因為我怕蟲,感覺土很髒......」 「我種什麼就死什麼,所以我不敢種植物了」 這些聲音是棧長開始教學植物養護時 但又很想要嘗試種植物
Thumbnail
如何讓生活每天都被療癒呢?有時不想踏出門,但又想呼吸大自然的氣息,決定好好善用前陽台的空間,來佈置綠意盎然的景觀。
Thumbnail
如何讓生活每天都被療癒呢?有時不想踏出門,但又想呼吸大自然的氣息,決定好好善用前陽台的空間,來佈置綠意盎然的景觀。
Thumbnail
隻身一人在國外工作,用開放的心態去看待當地環境與文化的話,能「存活」得較久些,此外,培養興趣或從生活中找樂子也是「能快樂地留下來」的方法。而我的生活樂趣之一,就是觀察路邊的花草樹木。
Thumbnail
隻身一人在國外工作,用開放的心態去看待當地環境與文化的話,能「存活」得較久些,此外,培養興趣或從生活中找樂子也是「能快樂地留下來」的方法。而我的生活樂趣之一,就是觀察路邊的花草樹木。
Thumbnail
[越南] 司機先生甚至沒有把公車靠在路邊,在停紅燈的時候就急急忙忙趕我下車,嘴巴嘟噥著一串越文,沒等我搞清楚狀況,車掌小姐就把我一把推出車外。我站在這裡,一棟看起來很殖民式的建築物前面,上面寫著「Chợ Bến Thành 」,原來是「濱城市場」,在胡志明市第一區。 滿心疑惑的走進去之後,終於了解為
Thumbnail
[越南] 司機先生甚至沒有把公車靠在路邊,在停紅燈的時候就急急忙忙趕我下車,嘴巴嘟噥著一串越文,沒等我搞清楚狀況,車掌小姐就把我一把推出車外。我站在這裡,一棟看起來很殖民式的建築物前面,上面寫著「Chợ Bến Thành 」,原來是「濱城市場」,在胡志明市第一區。 滿心疑惑的走進去之後,終於了解為
Thumbnail
平常誰在越南過年啊?過年當然是要跟家人團聚啊!但遇到武漢肺炎,誰能不向現實低頭呢?😭
Thumbnail
平常誰在越南過年啊?過年當然是要跟家人團聚啊!但遇到武漢肺炎,誰能不向現實低頭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