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無力感搏鬥-日本僧侶道元對我們的啓示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生而在世,有太多身不由己,難免有深陷無力感的時候。夜裡多夢,夢不可怕,可怖的是醒來後面對仍然活着、仍然進驅的世界。卡繆說:只有一個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那就是自殺。我想稍為扭轉這個問題,問:為何我們仍活着?Why are we still here? 活着又是甚麼?

借此,我想回顧一位佛教思想家的哲思與生命實踐,從中連結此時此地,從而獲得力量。他是生活於鎌倉時代的日本僧侶道元,一生要面對頻繁戰事與宗派鬥爭。當時日本佛教主流主張要依靠他力才能得道,變相認同平民百姓只能默默承受無力的現實。道元則堅持修行、實踐,拒絕讓自己和追隨者屈服於命運,孜孜不倦地提醒我們要做的事和該做的事。

道元著述繁多,《正法眼蔵》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文中亦會多引用其著書。從後來的日本思想家理論中都能找到道元的影子,啟迪無數。他的著作被英語世界發現後,被一些哲學學者如獲至寶,熱衷探究他對存在與時間等觀點,甚至有對讀海德格的研究。下文會集中分享道元的哲理,如何跟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產生連結。

行動無用論?

就像道元生活的時代一樣,現代同樣有許多人苦於無能為力,相信只有外力、天道才可打救我們悲慘的人生。依靠外力、天道就像安慰劑,固然可讓人感到安心、逃避似乎無力扭轉的現世,卻不是治本之道。道元不認同依靠他力,認為人人皆有佛性,亦即得道的可能。佛性就在我們自身當中,不需求諸於外。我們要做的,便是不斷修行,實現早已存在身上的佛性。用非宗教性的語言,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潛能,要做的便是在日常生活的行動中實踐潛能,而非埋怨命運,從而達致自我賦權的效果。

我們都有佛性/潛力,但不去修行、不去行動,就無法實現的潛能。就如我們可能都有音樂方面的潛能,但假如不去練習樂器、演唱或譜曲作詞,又怎會發現這些才能呢?要實現自己,修行、修習是必須的。 在修行裡,我們浸淫於潛能、本性,享受着自身的性質,而意義便在其中。

反過來說,當我們惰於修習、不再實現自己時,一般我們都會感覺不妥、自責。即使有着工作忙碌、壓力太大等合理借口,都不一定會輕易釋懷。因為當我們不得不找借口時,我們都無法發揮自己的才幹,從而遠離真正的自我。所以我們需要不斷修習,從行動中發現自我、體現本性。

行動本身便是目的、手段和結果

初接觸佛學的人可能都會疑問:佛教不是無欲無求的嗎?那追求涅磐、解脫,不正是一種欲求嗎?但道元指出,修行不應被視為通往覺悟的道路,修行本身便是實踐和實現着「覺悟」。

初初得知這個觀點,有如醍醐灌頂。人們都愛批評任何行動都是失敗徒勞,以此作為不行動的理據。而道元的說法猶如駁斥了這些浪費潛能、望天打卦的人,點明行動本身便是目的、手段和結果,行動本身便具有充分意義。

假如必須肯定所謂結果會成功才去行動,反而違背了我們的生活經驗和常識。就像開發新科技,必定要通過無數實驗和失敗,才能證明可行與否。不作每一次的實驗,又如何測試出真實的結果?若相信結果必然成功或失敗才做實驗,實驗便徹底失去意義,因為人只會作出合乎預期的實驗結果和分析,豈不是自欺欺人?

成功與隨之而來的重任,有時顯得可怕,但為了艱苦努力的生存實感,有的人反而會不求成功,但願失敗。同樣地,他們也是為不可確知的未來而營營役役,無視此時此刻的境況,只想通過外間的結果確認自身,從而獲得胸有成竹的安全感。

安身立命,是人的基本需要,追尋人世間的必然是人之常情。然而世事無常,唯有修行,是我們身內可掌握之事。通過持續修行,專注發展我們身上的本性佛性,也是道元提出「只管打坐」的用意。

道:止於真理

上文提到,修行便是覺悟、得道,那覺悟、得道其實意味着甚麼?道元認為,修行及追求真理便是發菩提心,亦即建立超越同一 (oneness) 和差異 (difference)、超越重複 (repetition) 和分割 (division) 的心智,而這便是覺悟、得道。

因此,道元提出「只管打坐」,不是教我們「不要問只要信」,而是用修行實現自我和追求真理。道元本人勇於求真探究,仔細反思佛教的不同學說,敢於批評遠離佛道的說法,從勤懇著書立說可見一斑。

對於非教徒來說又有何實用意義呢?我認為修行(行動)及追求真理兩方面,跟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可謂不謀而合。至於培養超越同一和差異的心智,簡單來說便是突破二元對立的思維,拒絕用只有全或無、同或異的框架看待事物。正如修行和得道,就像硬幣的兩面一樣,不能說是同一,又不能說是相異,因為分開兩邊便沒有意義。

故此,道元指出,只要是在修習信念、感受超越同一和差異的心智,每時每刻、任何活動中都是修行。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在生活中仿效其精神。修行、行動便是得道,便是實踐自我。繁花不會因我們的苦痛無力而不盛開,我們卻會因苦痛無力而看不見花開。外在的花朵如是,心中的花朵如是。與其望眼欲穿、守株待兔,不如多作實踐和行動,體現本我,實現自我。



備註:

  • 本文改寫自已在Medium上發放的英語文章,因英語版本更為完備,加上能力有限,未必能翻譯成中文版,有興趣可以看看🙇‍♂️🙇‍♀️
  • 文中部分內容與<抗爭作為信仰:如何「佛系」抗爭?>重疊,有興趣可一讀
  • 道元著作的中文譯本非常難懂,如有興趣讀原文,建議讀英語譯本 Cross, C., & Nishijima, G. (2005) Master Dōgen’s Shōbōgenzō 或日文現代文版本;文中亦因此以英語譯本為主,敬請見諒
  • 相關英語文章:





如這篇文章有幸接觸到你,願你可以行動抵抗遺忘,捍衛真相與公義,一同見證我城的未來。https://cutt.ly/FjOLsj7

如你願意支持我繼續努力,可以請我一杯咖啡☕:
https://ko-fi.com/sarenechan

歡迎每月定額支持我的寫作,讓我們在暗夜中互相守望,彼此送光:https://cutt.ly/vjOLduC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慕雲的沙龍
51會員
158內容數
觀看電影後的所思所想
慕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06
今天想說說尼采,望你不要介意🥺 尼采可能是最常被人誤讀、誤解、誤導的哲學家。記得中學時剛接觸尼采,對他的學說產生興趣。那時尚未成為我初戀和後來的前度的他說:「尼采?不是虛無主義的始祖嗎?」言詞間盡顯譏諷。因剛接觸尼采,雖然隱隱覺得不對,還是被拋窒了,無語吞下百辭莫辯。尼采明明是指出社會已經失去對神
2021/03/06
今天想說說尼采,望你不要介意🥺 尼采可能是最常被人誤讀、誤解、誤導的哲學家。記得中學時剛接觸尼采,對他的學說產生興趣。那時尚未成為我初戀和後來的前度的他說:「尼采?不是虛無主義的始祖嗎?」言詞間盡顯譏諷。因剛接觸尼采,雖然隱隱覺得不對,還是被拋窒了,無語吞下百辭莫辯。尼采明明是指出社會已經失去對神
2021/03/03
你好, 有沒有一種食物,會讓你覺得不能沒有他、不願意以後都不能吃呢? 我不是一個貪吃的人,不是會為了吃好東西而走遍港九新界,或是對食物很有要求的人。但當我在吃一包不用廿蚊(塊)就有八粒、又不是特別好吃點鳳梨酥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我的人生不能失去他。 回想起小時候,便已很愛吃鳳梨酥(菠蘿餅)。其他人的
Thumbnail
2021/03/03
你好, 有沒有一種食物,會讓你覺得不能沒有他、不願意以後都不能吃呢? 我不是一個貪吃的人,不是會為了吃好東西而走遍港九新界,或是對食物很有要求的人。但當我在吃一包不用廿蚊(塊)就有八粒、又不是特別好吃點鳳梨酥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我的人生不能失去他。 回想起小時候,便已很愛吃鳳梨酥(菠蘿餅)。其他人的
Thumbnail
2021/02/18
我不是個素食者,暫時尚未能下定決心要恆常地吃素,但經常會接收到質疑吃素的聲音。向來愛吃蔬菜,跟家人吃飯時,他們總會要求我多吃肉,調侃說吃素缺乏營養、容易生病云云。朋友大多嗜肉,當我在聚餐上提議點蔬菜、表明不吃某些肉類時,往往換來奇異目光,詢問為何不吃。我的意志薄弱,即使偏好蔬食,不敢冒惹人厭棄的風險
Thumbnail
2021/02/18
我不是個素食者,暫時尚未能下定決心要恆常地吃素,但經常會接收到質疑吃素的聲音。向來愛吃蔬菜,跟家人吃飯時,他們總會要求我多吃肉,調侃說吃素缺乏營養、容易生病云云。朋友大多嗜肉,當我在聚餐上提議點蔬菜、表明不吃某些肉類時,往往換來奇異目光,詢問為何不吃。我的意志薄弱,即使偏好蔬食,不敢冒惹人厭棄的風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修行篇) 1.若遇逆境的人事物,係自己在消業,故要有歡喜心,而不是一直逃避對自己不好的人事物。 2.修行,不是只在深山中修就好,而是能在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修行篇) 1.若遇逆境的人事物,係自己在消業,故要有歡喜心,而不是一直逃避對自己不好的人事物。 2.修行,不是只在深山中修就好,而是能在
Thumbnail
  這是我心中一個很大的疑問,我從小看長輩接觸不同型態的修行,從拜拜、念經、念佛號、吃齋、打坐、靈修、法會場甚至皈依佛門拜師等等…….,有各種不同的樣貌及選擇,難免對於彼此的修行方法各有己見,總覺得自己的方法最好,所以我的心中埋下很多疑問: 為什麼要修行? 怎樣才是修行? 怎樣才是對的修行?  
Thumbnail
  這是我心中一個很大的疑問,我從小看長輩接觸不同型態的修行,從拜拜、念經、念佛號、吃齋、打坐、靈修、法會場甚至皈依佛門拜師等等…….,有各種不同的樣貌及選擇,難免對於彼此的修行方法各有己見,總覺得自己的方法最好,所以我的心中埋下很多疑問: 為什麼要修行? 怎樣才是修行? 怎樣才是對的修行?  
Thumbnail
將修行二字剖析來看,你會以為是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其實不然。
Thumbnail
將修行二字剖析來看,你會以為是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其實不然。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您是否曾經問過自己一句話:「您在修行上懶惰了嗎?」 剛開始消業障的時候,大家都很認真誦經,但人不會只有一條業力,消完就人生圓滿、心想事成。要知道,人累世累劫不斷地造作惡業,皆源於自身的貪嗔痴,若沒有透過修行消除,就會惡性循環,不斷地造業也不斷地受報。修行,就是要藉由佛法修掉這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您是否曾經問過自己一句話:「您在修行上懶惰了嗎?」 剛開始消業障的時候,大家都很認真誦經,但人不會只有一條業力,消完就人生圓滿、心想事成。要知道,人累世累劫不斷地造作惡業,皆源於自身的貪嗔痴,若沒有透過修行消除,就會惡性循環,不斷地造業也不斷地受報。修行,就是要藉由佛法修掉這
Thumbnail
在生命的旅途上,曾經無數次的詢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兒時,以為在哲學裡面會找到答案,在閱讀了無數哲學書籍之後,雖然沒有找到答案,但是發現解開每一個困境,可能是身而為人必須做的事情。 青年,以為在心理學裡面有答案,發現人心與人性的複雜面,以及每個人渴望被照顧到的情緒和慾望。在最近的時間裡,利用心理學
Thumbnail
在生命的旅途上,曾經無數次的詢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兒時,以為在哲學裡面會找到答案,在閱讀了無數哲學書籍之後,雖然沒有找到答案,但是發現解開每一個困境,可能是身而為人必須做的事情。 青年,以為在心理學裡面有答案,發現人心與人性的複雜面,以及每個人渴望被照顧到的情緒和慾望。在最近的時間裡,利用心理學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與多位數年不見的友人相見,彼此互道家常,暢談閒聊。聊到彼此的近況,總見有人興旺、有人衰。回想大家孩提時期,曾經在泥地裡玩紙牌,及至成年投入職場,在人生的道路上上各自奔馳。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人一路綠燈,一馬平川;有人半路翻車,跌跌撞撞。 人與人在不經意之間總愛比來比去,什麼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與多位數年不見的友人相見,彼此互道家常,暢談閒聊。聊到彼此的近況,總見有人興旺、有人衰。回想大家孩提時期,曾經在泥地裡玩紙牌,及至成年投入職場,在人生的道路上上各自奔馳。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人一路綠燈,一馬平川;有人半路翻車,跌跌撞撞。 人與人在不經意之間總愛比來比去,什麼
Thumbnail
於是,作者的疑惑在道場裡得到解答,最後他沒有留在道場,卻把僧人的心態與智慧帶入生活。我讀僧人心態這本書的時候,沒有感受到太多宗教色彩,反而我當下因為職場的瑣事而感到煩悶的心情,在讀了幾個章節後釋懷不少,也許這種古老的智慧才真正能從本質解答我們所遇到的問題,正如作者所說:
Thumbnail
於是,作者的疑惑在道場裡得到解答,最後他沒有留在道場,卻把僧人的心態與智慧帶入生活。我讀僧人心態這本書的時候,沒有感受到太多宗教色彩,反而我當下因為職場的瑣事而感到煩悶的心情,在讀了幾個章節後釋懷不少,也許這種古老的智慧才真正能從本質解答我們所遇到的問題,正如作者所說: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來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工作越忙,越要心定,將工作排出優先順序、訂定行程與人接洽、審閱各單位送來的資料、進行會議……等等。工作再忙碌,我也堅持每日都要誦經、唸佛持咒、閱讀高僧大德文鈔,把佛法的智慧當成充電站,洗滌、淨化心靈,用最清淨的心來面對人世間的紛紛擾擾。   心的應用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來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工作越忙,越要心定,將工作排出優先順序、訂定行程與人接洽、審閱各單位送來的資料、進行會議……等等。工作再忙碌,我也堅持每日都要誦經、唸佛持咒、閱讀高僧大德文鈔,把佛法的智慧當成充電站,洗滌、淨化心靈,用最清淨的心來面對人世間的紛紛擾擾。   心的應用
Thumbnail
       修行,在修什麼?在行什麼?古人強調修行的重要,修行後行為發生什麼變化,對於人生有何重要性?有關修行的諸多問題?從許多書籍、視影所得知,修行似乎是種自我磨難為開端,此種磨難不知何時了?不知何益處?修行陷入了迷幻,很著迷又幻想,著迷是因出賢出貴都來自修行,不甘於普通所以著迷,因著迷進入了幻
Thumbnail
       修行,在修什麼?在行什麼?古人強調修行的重要,修行後行為發生什麼變化,對於人生有何重要性?有關修行的諸多問題?從許多書籍、視影所得知,修行似乎是種自我磨難為開端,此種磨難不知何時了?不知何益處?修行陷入了迷幻,很著迷又幻想,著迷是因出賢出貴都來自修行,不甘於普通所以著迷,因著迷進入了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