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寫作工作坊(三):屏東萬巒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時間:2021年3月20日(六)8:00-16:00

形式:這次是整天課程。上午我們在五溝國小附近的劉氏祠堂集合,簡單說明步行的路線之後,就自己依照腳程行動。從8:30-12:50都是在外面徒步的時間,從五溝出發,經過萬金、赤山、佳佐,最後回到五溝社區。

下午則是書寫時間。正式開始之前還是先分享早上徒步的狀況,我自己感覺比預期還要順利,天氣沒有很熱,時陰時晴。我大概11:30就已經回到出發地點,稍作休息並在附近吃午餐後,等下午上課。

一、施展天賦的時刻

星期六的下課鐘響起,在拿著書包衝向校門之前,我握在手裡的車票,複習接下來的路線。

校門右轉之後的林蔭大道是我最喜歡大口呼吸的地方,另一間學校的學生已經放學,空蕩蕩的大樓很容易製造出迴音效果。幾個路口之後,我走過郵局、文具店、警察局,在地下道之前結束第一段旅程。

狹窄到只能錯身的樓梯,充滿濕氣霉味的地下道,多年之後它早已被鎖住,禁止通行的告示牌畫滿塗鴉。快速前進的我最害怕日光燈熄滅的瞬間,於是我用盡全力衝刺,直到看見出口的亮光。

台電辦公大樓是解救我的建築物,我在路口轉進一條巷子,再度遇見一條種植行道樹的馬路。我數著步伐,確認每棵樹之間的空隙一樣大。看見體育館左轉,終於來到商店林立的地方,這是我以為的市區。我從來沒踏進百貨公司,當時的我只在意地下一樓的書局,像埋在地底的寶藏。

我抬頭望著客運時刻表,在最後一秒奔上車。沿途數著站牌數量與店舖招牌:打鐵店、有總統題字的牌樓、寬大的水溝(當時還沒出現88快速道路)。我記得要在大發工業區入口之後的第二條十字路口按鈴,經過右邊的紅色牌樓,我準備下車,踏到地面後轉身,童子軍雕像矗立在對面。

回家的路很長,印象中的彎曲道路存放記憶碎片,我總在腦海組裝一條路線,按圖索驥找到回家的路。更早之前,我跟媽媽說了再見,便自行前往巷口的幼稚園讀書。接著跟隨大哥哥大姐姐排路隊,一路走走停停到小學,但我總記得該在哪間早餐店轉彎,甚麼時候跟誰說再見。

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國中校門右前方,坐在貨車後斗賣水煎包的老闆娘。


二、事件(印象鮮明的時刻)

在收到得獎通知之後,我拿著得獎作品集回家。媽媽看了之後哭了好久,我不知道是我把過去的生活描寫得太仔細,還是提到爸爸的事情又勾起她傷心的回憶。

第二次拿到得獎作品集,媽媽還是第一個看得人。她準備好老花眼鏡,但淚水從臉上滑落,鏡框擋住她擦眼淚的動作。她沉默一陣子之後,突然跟我說不要再寫家裡的事情。

我疑惑著思考這個問題:家裡是指哪些人?除了爸爸的病情以外,只剩下阿公阿嬤過世前的混亂,他們兩個都在雨天嚥下最後一口氣。如果我不提到雨天,那還可以寫嗎?

又或者,爸爸躺在床上的那一年,是可以回憶的故事嗎?我總會提到他暴躁的脾氣、那面邊緣被摔碎的鏡子,還放在老家、我也會提到他意識模糊,小聲說「不要救我」的時刻。媽媽總想避開衝突,除非事態嚴重,否則她不會主動回擊。

我寫了爸爸坐在媽祖廟的場景,他像個住在水底的動物,我們無法溝通,他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但他其實會找神明聊天)。媽媽說我怎麼會記住這麼多細節?那段時間我跟爸爸相處最久,去看病、轉診、到護理之家,都由我經手。

媽媽沒有說不寫的理由,她把作品集還我之後沒有任何評語。所以我開始思考要寫甚麼、不要寫甚麼。爸爸的病拖了好長一段時間,當時我們都掙扎很久。曾經鬧到鄰居來勸和、鬧到求助神明介入。為什麼我都還記得?因為我藏了一本日記,當我繕打成電子檔的時候,我還在考慮要發表哪些內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gus Yen的沙龍
50會員
200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Angus Y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08
好久沒有寫點東西,發生一連串從來沒想過的事情,又或者是過去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遭遇,如今都發生在我身上。
Thumbnail
2024/06/08
好久沒有寫點東西,發生一連串從來沒想過的事情,又或者是過去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遭遇,如今都發生在我身上。
Thumbnail
2022/09/08
一、「追尋」的定義 1. 追尋一個自己喜歡的人 2. 追尋自己想住的地方,地點在南部 3. 追求自己想成為地人,可以寫作、可以站在講台上、可以對著文字發呆 4. 追尋理想的生活 二、選擇上述一個「追尋」,進行書寫 三、追尋過程產生的行動
Thumbnail
2022/09/08
一、「追尋」的定義 1. 追尋一個自己喜歡的人 2. 追尋自己想住的地方,地點在南部 3. 追求自己想成為地人,可以寫作、可以站在講台上、可以對著文字發呆 4. 追尋理想的生活 二、選擇上述一個「追尋」,進行書寫 三、追尋過程產生的行動
Thumbnail
2022/09/04
一、吵架的經驗,必須選擇大魔王等級。 今晚,我們彼此怒吼,是我們第一次吵架嗎?或許算是我第一次有意識地反抗你的權威,而你試著用更強烈的聲響回應我的不孝。於是我們多次來回,我氣得頭好痛,卻也擔心你手臂洗腎的傷口,只是話語比想法來得迅速。
Thumbnail
2022/09/04
一、吵架的經驗,必須選擇大魔王等級。 今晚,我們彼此怒吼,是我們第一次吵架嗎?或許算是我第一次有意識地反抗你的權威,而你試著用更強烈的聲響回應我的不孝。於是我們多次來回,我氣得頭好痛,卻也擔心你手臂洗腎的傷口,只是話語比想法來得迅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後龍 台灣許多地名都是原住名語音譯而來,後龍就是道卡斯族後壠社生息之地,道卡斯族依照新港社傳說,有一個道卡斯頭目帶著族人在東海航行遇到颱風,最後漂流到台灣海岸,也有一說是從蒙古遷來,登錄基隆最後分佈在台中大甲以北,後龍鎮主要有後壠社與新港社居民,居住於肥沃平原地區的人會種植芝麻、芋頭等作物,耕
Thumbnail
後龍 台灣許多地名都是原住名語音譯而來,後龍就是道卡斯族後壠社生息之地,道卡斯族依照新港社傳說,有一個道卡斯頭目帶著族人在東海航行遇到颱風,最後漂流到台灣海岸,也有一說是從蒙古遷來,登錄基隆最後分佈在台中大甲以北,後龍鎮主要有後壠社與新港社居民,居住於肥沃平原地區的人會種植芝麻、芋頭等作物,耕
Thumbnail
七堵,是防禦土牆,還是基隆河曲流處? 基隆市七堵區,以“堵”為名,一說是防禦外敵的土牆,宜蘭有頂堵、二堵、三堵,四堵在坪林,汐止與基隆地區有五堵至八堵,但是真實情況是否如此已經不可考,根據Youtuber Tony老師的介紹,也可能是在基隆河的彎曲處的小山稱為堵,像是瑞芳的龍潭堵,也可能是這一
Thumbnail
七堵,是防禦土牆,還是基隆河曲流處? 基隆市七堵區,以“堵”為名,一說是防禦外敵的土牆,宜蘭有頂堵、二堵、三堵,四堵在坪林,汐止與基隆地區有五堵至八堵,但是真實情況是否如此已經不可考,根據Youtuber Tony老師的介紹,也可能是在基隆河的彎曲處的小山稱為堵,像是瑞芳的龍潭堵,也可能是這一
Thumbnail
苗栗地名由來        苗栗,地勢綿延起伏又有山城之名,漢人來到以前是平埔族道卡斯族貓裡社(或稱為麻裡社)居住地,乾隆年間有廣東客家人來這裡開墾,依照音譯把這裡稱為“貓裡”,1889年苗栗設縣後才改名苗栗,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漢人,在開墾地區自然需要有良好的灌溉系統,所以乾隆年間,苗栗謝雅仁就集結
Thumbnail
苗栗地名由來        苗栗,地勢綿延起伏又有山城之名,漢人來到以前是平埔族道卡斯族貓裡社(或稱為麻裡社)居住地,乾隆年間有廣東客家人來這裡開墾,依照音譯把這裡稱為“貓裡”,1889年苗栗設縣後才改名苗栗,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漢人,在開墾地區自然需要有良好的灌溉系統,所以乾隆年間,苗栗謝雅仁就集結
Thumbnail
八斗子        關於八斗子,是位於基隆東北方的一個半島,其實在1937年以前,它與台灣本島並沒有連接,是日本政府為了興建北部火力發電廠,才將八斗子島與砂仔園沙灘填成平地,形成現在的半島地形        而追溯至更早的時代,八斗子就是凱達格蘭族居住地,約1770年代,據說有杜氏兄弟
Thumbnail
八斗子        關於八斗子,是位於基隆東北方的一個半島,其實在1937年以前,它與台灣本島並沒有連接,是日本政府為了興建北部火力發電廠,才將八斗子島與砂仔園沙灘填成平地,形成現在的半島地形        而追溯至更早的時代,八斗子就是凱達格蘭族居住地,約1770年代,據說有杜氏兄弟
Thumbnail
徒步環島49天的心路歷程,一次深入內心的探險,從自我懷疑到接納脆弱,在過程中找到真正的力量與方向。
Thumbnail
徒步環島49天的心路歷程,一次深入內心的探險,從自我懷疑到接納脆弱,在過程中找到真正的力量與方向。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