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7
形式:google meet
一、「追尋」的定義
1. 追尋一個自己喜歡的人
2. 追尋自己想住的地方,地點在南部
3. 追求自己想成為地人,可以寫作、可以站在講台上、可以對著文字發呆
4. 追尋理想的生活
5. 追求成為一位有原則的老師,不因為學生的評語而動搖上課的信念
6. 追尋安靜的時刻,能夠在假日的時候坐在房間裡,跟貓相處一整天
二、選擇上述一個「追尋」,進行書寫
說起我對老師原則的追尋,那是我從第一次開課失敗開始,我在選課系統裡看見個位數的人數,心裡突然沉重一下,相比上面幾乎全部額滿的課程,我像是走錯棚錄影的演員。
但我還是站在講台,面對零星的學生,猜想他們內心的想法。當時我只能很誠實地告訴他們,或許這門課下周就會消失,如果有奇蹟的話,我們就還能再見面。
而第二次的失敗似乎又快要來臨,今天有人建議我:「你分數給他們高一點就好了。」坐我對面的朋友繼續說。但我想起開課確定失敗的隔周,真的不用去上課,覺得既輕鬆又沉重。那年(也不過3-4年前),也有朋友跟我說:「給學生分數打高一點。」而我依舊疑惑該如何放水,特別是面對真正打混的學生。
我開始摸索評語和原則之間的平衡,學生每學期的回饋該如何反應在下學期的教室裡?又或者,線上教學為何會出現需要印講義與補充資料的建議?
分數與個人原則的拿耶,好像在學生眼中,這兩件事情總互相牴觸。學校告誡我們不能成為營養學分,也不能全班都拿第一,但打分數真的好難。看著群組訊息,助理說課程人數額滿不能加簽,可是我的課還沒滿。
原則是否該一成不變,或者我應該提高學生的成績、放寬標準,讓大家都滑手機上課。原則講得越清楚,是不是學生就可能越少?我還在取得平衡、還在希望選課人數增加、還在追尋完美的原則。
三、追尋過程產生的行動
1. 試著拉近跟學生的距離
2. 降低上課的標準
3. 放慢進度
4. 試著不那麼嚴格規定所有細節
5. 盡量看到學生好的一面
四、選擇一個「行動」書寫
我開始不那麼堅持上滿兩個小時的課,而且在上課之前,我會坐在教室外通往停車場的台階,欣賞學生來去的模樣,看著樹葉飄動的頻率,像是在提醒我要有「規律」且「緩慢」。於是我開始在課堂上停住,望著台下的學生,他們好像正在掙扎著睡與不睡的狀態,下午一兩點是人體最疲倦的時候吧!當我放慢速度的時候,究竟是成為催眠曲,還是鬧鐘呢?
有些學生察覺我上課前的習慣,甚至偷拍我坐在台階的背影,跟我說我看起來很孤單(我還以為很愜意),可至少他們願意跟我分享他們的感受。
第二個小時開始,我依舊緩慢地進行課程,為了走動方便。我總是T-shirt加休閒褲就去上課,媽媽說我應該穿襯衫,但她不知道講台是唯一吹不到冷氣的地方。我試著讓學生也站起來,讓他們出去認識校園,讓他們驅趕瞌睡蟲的誘惑,也讓自己沉澱上一個小時的課程。
我開始不那麼緊張要他們吸收所有的資訊,忽然我想起以前老師上課說的話,大意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進度與腳步,沒必要要求所有人同時通過終點線。
是啊!當我以為自己已經把學生當作成人看待,原來自己還是想著他們應該照我的進度長大,或許我該只給一個框架,至於他們要用什麼材料填滿縫隙,只有他們能決定。下課的時候,我習慣當作後離開教室的人,關燈的瞬間像是完成某個儀式,幫這趟旅程畫下句點。
這禮拜我也覺得好累,每天都是上課跟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