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小詩瑜珈 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做瑜珈時想著詩,寫詩時想著瑜珈
左手穿過右手臂下方
延長成一道山脈瞭望海洋
右手蜿蜒過山路尋找左腳大拇指
身體如地殼湧動隆起
凹折文句的筋骨
以不符合人體工學的文法盤繞 伸展
直到想像力變得無比柔軟
avatar-img
2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Thumbnail
瑜珈老師說:「牙齒放鬆。」 英雄式跨步,眼神凝向手指尖,吸氣開胸,鋪設一張無形的網,吐氣魂繞山河。
Thumbnail
一個動作,未必只有做到、做不到,兩種結果。膝蓋微彎15度後,身體就能壓摺得更深。下一次或許是只需微彎13度。一點調整、一點伸展,側點身、手掌腳掌位置、身體翻開的幅度,一點點的微幅挪動,都開拓了身體的新可能,無須以標準答案比對,也不必否認當下的自己,接受未知、接受變動,每一刻都是新的練習。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兒童瑜珈實體班培訓時,練習中階體位,有些難度。印象深刻的體位~ 鋤式 身體呈現ㄈ的姿勢,雙腳越過頭,發現雙腳不敢下去地板,因為感受到心有強烈的壓迫感和恐懼,我下課後和老師討論,老師說幫我腳往下,我做得到。主要是心因性問題,那一刻才知道原來身體可以! 烏鴉式 讓我想到街舞手撐地的動作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手揮琵琶,是太極拳中相當具有詩意的招式名稱,猶懷抱琵琶撥弄琴弦,事實上卻可以幻想擒拿一人之手,錯開對方關節。然而在「套路」之中,一切僅有想像,有人是時刻想像有群敵人四面八方而來,有人則想像自己猶如大海波濤般浪疊層層。脫去了武學意涵後,藝術化的招式亦能有他種想像。
Thumbnail
以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來說,「野馬分鬃」與「摟膝拗步」是兩招能讓人熟悉步法與手腳配合的基礎招式,可以一走再走。之前,我已經寫過〈野馬分鬃〉為題的詩,此次,就以〈摟膝拗步〉為詩的名稱吧!
Thumbnail
受傷的左手力氣較小,對於支撐的動作很容易疲乏,甚至會有點痛,隱隱作痛會動搖撐下去的決心,撐下去或是休息,心裡兩股聲音拉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Thumbnail
瑜珈老師說:「牙齒放鬆。」 英雄式跨步,眼神凝向手指尖,吸氣開胸,鋪設一張無形的網,吐氣魂繞山河。
Thumbnail
一個動作,未必只有做到、做不到,兩種結果。膝蓋微彎15度後,身體就能壓摺得更深。下一次或許是只需微彎13度。一點調整、一點伸展,側點身、手掌腳掌位置、身體翻開的幅度,一點點的微幅挪動,都開拓了身體的新可能,無須以標準答案比對,也不必否認當下的自己,接受未知、接受變動,每一刻都是新的練習。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兒童瑜珈實體班培訓時,練習中階體位,有些難度。印象深刻的體位~ 鋤式 身體呈現ㄈ的姿勢,雙腳越過頭,發現雙腳不敢下去地板,因為感受到心有強烈的壓迫感和恐懼,我下課後和老師討論,老師說幫我腳往下,我做得到。主要是心因性問題,那一刻才知道原來身體可以! 烏鴉式 讓我想到街舞手撐地的動作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手揮琵琶,是太極拳中相當具有詩意的招式名稱,猶懷抱琵琶撥弄琴弦,事實上卻可以幻想擒拿一人之手,錯開對方關節。然而在「套路」之中,一切僅有想像,有人是時刻想像有群敵人四面八方而來,有人則想像自己猶如大海波濤般浪疊層層。脫去了武學意涵後,藝術化的招式亦能有他種想像。
Thumbnail
以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來說,「野馬分鬃」與「摟膝拗步」是兩招能讓人熟悉步法與手腳配合的基礎招式,可以一走再走。之前,我已經寫過〈野馬分鬃〉為題的詩,此次,就以〈摟膝拗步〉為詩的名稱吧!
Thumbnail
受傷的左手力氣較小,對於支撐的動作很容易疲乏,甚至會有點痛,隱隱作痛會動搖撐下去的決心,撐下去或是休息,心裡兩股聲音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