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表於2018.11.11 blogger
雖然我稱不上美食家,充其量就是個吃貨,因為工作關係,有幸嘗遍各地美食,向來不擅料理,走進廚房開始享受料理也是這兩三年的事,隨著料理經驗的增加,除了享受料理過程中的趣味,更體會到關於料理的回憶與愛。
高一的大姪女暑假上過短期的烘培課程,發現向來手巧的她很適合做料理,接了上完週六學校加強課的她,答應要和她一起重溫玩烘培的樂趣,東挑西挑,小姑娘挑了難度最高的抹茶提拉米蘇。
對吃貨姑姑來說,有個擅作料理的姪女其實挺不錯的,看她專注的拿妥器材,開始按照步驟 操作,取用材料時總是仔細的秤重,絲毫不差,在攪拌食材時,也總是幾乎要完美的地步才肯進行下一步,這實在是讓對料理沒太多耐心與天份的姑姑,覺得肅然起敬,也深深覺得還好我們家向來不以成績最主要導向,所以即使她國中時期的功課總是墊底,但也覺得她只是不擅長唸書,反而讓她去唸技職觀光科,而不唸普通高中,上了高中的她果然恢復青春少女的笑容,對於技職中許多課程也顯現出高度興趣,看她做料理的過程那種專注與細心,想起在許多的教育理念中,都不停鼓勵家長或老師要去找出孩子的優點,但升學壓力之大,社會壓力之大,大人們有多少願意花時間陪伴並找出孩子的優點?
手巧的大姪女認真有耐性地做著,姑姑則在一旁幫忙洗用完的器具,撒撒糖粉抹茶粉,還有自拍!還好大姪女沒嫌棄姑姑是豬隊友,在大姪女優雅且細緻的動作下完成了,這就成為姑姪晚餐後的甜點,晚餐兩人很有默契的想要買些食材回家料理,買不到現成的白米飯,於是我提議用馬鈴薯當主食吧!一邊採買一邊討論要怎麼料理食材,這時候代溝出現了,大姪女喜歡馬鈴薯泥,我則偏好塊狀料理,沒有共識的情況下,我們決定共用食材,各自料理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咦?突然有種美食競賽節目的感覺,同樣食材不同料理)
小小的廚房中,姑姪兩開始各自備料,共同食材的洗切煮熟,然後交換工作區域,各自分開調味與後續處理,還研究起切工、煮食方法等,最後研究起擺盤,姪女興致勃勃的說要練果雕,順便幫我的盤子擺上一堆柳橙兔子,於是姑姑的藍色餐盤上有了白色、綠色以及鮮豔橘色食物,至於姪女的餐盤則用她喜歡的馬鈴薯泥,和了姑姑炒的洋蔥與豬肉絲,捏成丸狀還鋪上她愛的起司,稍微加熱一下,起司馬鈴薯泥就上桌了,旁邊則用香蕉來當擺飾,為各自的餐盤留下紀錄,交換品嚐一下彼此的手藝,嘴裡吃的自製美好料理,眼裡也一起觀賞和吃有關的影片,繼續研究影片中的食材。
這是姑姑的餐盤,那橘色兔子是練習果雕刀功,上面那個看來很眼熟的就是科學麵無誤
從下午到晚間的一起動手料理,深深感覺到食物與情感的連結,想起有陣子我自己準備午餐時,媽媽總會在旁叨念著這時才要怎麼處理,那個食材又該怎麼處理,那是傳統媽媽式的經驗分享,而為什麼人長大後,會懷念起媽媽(也許是爸爸,也有阿嬤)的料裡,那些曾經在廚房揮汗處理食材的身影,是一種特殊的味蕾記憶,我也突然想起手藝笨拙的自己,曾經也想為愛人做一個便當或是一餐飯,或許看著自己愛的人吃著自己的料理,也是一種幸福感,雙手的溫度、惦記對方的心意還有食材的美味,調味時想著對方愛吃的口味,這些都無法言喻的關愛,都藏在料理之中。充滿愛的料理,是無法言喻的美味!
大姪女的起司馬鈴薯泥,白中帶綠帶紅,還有練習的香蕉果雕,同樣食材,不同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