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娘家自然跟多年好友相約喝咖啡聊是非。好友A是一個原本不會做家事也不會煮飯的人,但去年中決定跟男友同居後開始磨合不斷,每天都在問我如何做家事,以及對方生活習慣如何如何不如預期。過去幾個月偶爾出點主意告知她如何做以及如何跟對方相處,也分享自己家的狀況給她參考。而她不會家事的原因是因為也從沒搬離家中過,且媽媽都不讓她跟弟弟做,也許是覺得他們不會或動作慢,或是去唸書就好,所以好友自然也就順其自然,直到搬出去後才突然覺得世界好像變樣,兩人世界的粉紅泡泡整個消失。直到過年男友回家鄉,她傳照片給我看她自己弄的早午餐,搭配咖啡,擺盤美美,以及晚餐準備個人小火鍋,廚藝整個大進步,想起半年前完全不會廚藝的她,我就說你不是不會,是真的沒有機會練習而已。等到合適的環境出現,潛能就發揮了。
想起自己剛來台南時開始有時間弄一日三餐,也開始手作喜歡的料理,歐包、饅頭、可樂餅等小食,以及過年期間做蘿蔔糕、發糕等等都是自己慢慢看食譜摸索,發照片給媽媽看時她總是說怎麼這麼棒,還問我怎麼在娘家時沒有弄呢?
從小六開始會煮飯的我,在媽媽面前卻不是很想弄料理,因為每次要弄的時候總愛在旁邊被下指導棋,覺得被打亂了步驟,或是成品不如她的預期,濃淡鹹甜,準備的份量等等,總被批評一番,以致在她面前我就不想弄了。在自己的廚房才能安心在完全無人給意見的狀況下,即使失敗也無所謂。
今年回娘家時,媽媽提到我之前做的加燕麥的
南瓜可樂餅,要我做給她,我就照我的方法,結果順序上她也有意見,說跟她想像的不同,等第二次時她就一直提說要照她的方式,當下其實又重回以前的不愉快感,但我轉念想想,每個人方式不同,或許是自己做不到她想做的完美,而感到挫折。媽媽只是想參與其中,享受母女一同廚藝的樂趣,自己並不是做不好,只是她有自己的想法,而表達的方式並不是自己所需要的。
我依照母親的方式捏好可樂餅,媽媽拿去煎,她感到心滿意足。想起朋友A也告訴我自從她母親前兩個月開刀後暫時不能做家事,由弟弟代勞,也做的很好,所以真的不是不會,只是每個人的標準不同而已。想想那個完美是自己的還是對方的呢?理解對方的完美並不是自己的完美,或許許多事情能夠更輕鬆的多,也能更自在的面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