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0!你的一點小改變,將會產生複利效應,如滾雪球般,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這是《原子習慣》的封面引言,作者是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在一次棒球賽事意外中造成頭部重傷,整個高中生涯只能坐冷板凳,最終通過習慣的塑造改變了處境,在大學時獲得全校最佳男性運動員,並且入選ESPN全美明星陣容,一個全美僅有33人獲得的殊榮。他用他的經驗實證習慣養成的方法,並用這項發現改變人生的走向。
只要你願意堅持多年,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終將像以複利計算一樣利滾利,滾出非比尋常的結果。
初次看到書本封面,原以為跟以往看到的各種勵志書籍大同小異,因為上市後頗獲好評開始拜讀,發現這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
簡單的說,《原子習慣》要告訴讀者的是,邁向成功的不需要過於常人的心理素質及堅忍不拔的耐挫力,而是「習慣」。透過一點一滴刻意調整的行為模式培養成習慣,成為你日常的自動導航模式,進而塑造你的理想生活方式、最終變成你渴望變成的人。
這本書圍繞著一個基礎原則-「習慣的四階段模型」一提示、渴望、回應、獎賞,以及從中演化的「行為改變四法則」。在講方法之前,我們先來談談原理。
原子習慣的原理:複利效益放大你的成果
我們都知道理財的複利效益,通過每天一點一滴地儲蓄,這筆錢會因為利滾利變多,而當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又能將這筆錢用於投資以財理財,最終成為一筆財富。而你的付出僅僅是每天堅持存入的本金,卻能通過理財帶來驚人的結果。
但習慣也是如此嗎?原子習慣告訴我們,每天一個微小的刻意養成,就跟累積財富的原理一樣,最終會形成強而有力的習慣,成為你的一部分。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的複利,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
習慣養成的惡魔:潛伏之力停滯期
既然只要刻意培養習慣,就能獲得成功,那又為什麼這麼多人無法做到呢?那是因為成功不是線性的向上發展,而是呈現拋物線的躍升。
在養成習慣的路上會有一段能力的潛伏期,只有當能力累積到一定的水平之後,才能看到具體的成效,就好比一個人每天花1小時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可能在一開始的3個月還是無法進行簡單的會話溝通,唯有堅持不懈地持續,才能逐漸建構語感進而靈活運用。
這段期間,多數人會因為努力沒有成效感到沮喪而放棄,又重新回到原有的生活模式,慢慢退步回到一開始的樣子。
一 作者給的建議 一
一、忘掉目標,只管持續「做這件事情」就對了
我覺得這個觀點非常重要,因為從小接受填鴨式的教育,我們會很專注在為每一件事情設定目標,但這個行為模式潛藏的問題是,它會造成「執行短暫」及「限制快樂」的反效果。
當你為一件事情設定目標,一旦達到,你會立刻停止為了達成目標的行為模式,那是因為目標設定本身即跟長期進步互相矛盾。
回想我們的經驗,在學生時代,我們都把考高分當成我們的學習目標,而一旦從校園離開,絕大多數人會很快的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忘掉(除非畢業之後的職業跟科系相關)。此外,太過專注目標的達成,也容易讓人只看到目標的那個點,而忽略了達成目標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做的事情應該是,停止為自己的人生設定各種目標,而是"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當這樣的想法植入在你的腦中,你才會去設想這樣的人他會怎麼安排每一天的時間,進而慢慢成為你理想的樣子。
二、用身分認同強化改變習慣的信念,重塑「你是誰」
在改變習慣的過程中具備三個階段,分別為「改變結果」、「改變過程」、「改變身分認同」,而在過程當中,身分認同是最重要的。結果代表你得到什麼,過程代表你做了什麼,而身分認同則是代表你相信什麼。
你的行為反應你相信你是怎麼樣的人,所想即所見,你也會在過程當中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
而重塑身分認同中,作者提出的建議是,將你的身分認同「具體化」,假設你想要成為一個讀書的人,那你就會在每天都抽出時間閱讀,時間久了,這件事情就不會是刻意為之,而是每到一定時間你就會「想要做」的事情。
接著看下集,如何啟動習慣養成的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