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持續關注東南亞市場,主要是因為這塊區域正在快速發展,同時有著人口與收入快速增長的長線趨勢,而東南亞幾個主要的經濟體的人口規模合起來也是超過六億人的巨大市場。
雖然在同個區域,但是東南亞每個國家不論語言、文化、體制、發展程度的差異都很大,但是東南亞在地的網路企業因為市場接近性的關係,大都能夠比外國企業更好的localize,做出當地版自己的獨角獸。
而東南亞網路市場已養出了12隻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新創企業),其中最大的幾個,就是已經在美股上市的 Sea(做電商Shopee與遊戲產業Garena起家)、正在SPAC反向收購上市的 Grab (做叫車與外送起家的 Super App),以及正在談合併以印尼市場為主場的 Gojek(Grab在東南亞最大的直接對手)和 Tokopedia(印尼電商龍頭)。被阿里巴巴收編的 Lazada,還有做旅遊OTA的Traveloka。
上面說到的公司,除了已經上市的Sea,其他公司都在與SPAC洽談上市中,包含Grab已經確定要和Altimeter Growth Corp(美股代號AGC)合併,李澤楷與Peter Thiel合作的空白支票公司Bridgetown(已經談過Tokopedia和Traveloka,目前的消息是可能合併後者)。還有正在談合併的 Gojek 與 Tolopedia也預料合併後會尋求SPAC上市。
資本市場熱捧東南亞網路新創背後的大背景,就是在中國之後尋找下一個網路經濟與人口發展成長快速的區域。東南亞市場就是一塊確定性相對高,且已經走在成長道路上的大餅。
根據Bain、Google和淡馬錫做的
東南亞2020網路經濟報告,東南亞網路經濟從2020年到2025年這五年會成長約200%,電商、叫車與外送、旅遊和線上媒體的GMV年複合增長CAGR是24%,這幾個領域也是估值最高的幾個獨角獸所在。
其中,人口規模最大有2.7億的印尼,自然誕生了最多能以自體規模為主場孕育的獨角獸包含Gojek和Tokopedia。人口小非常多只有570萬人,但是經濟最發達的新加坡,則是Sea和Grab的總部,兩者也在2020年都拿到了新加坡網路銀行的牌照。
大部分東南亞國家都還未進入高收入國家(人均國民年收入GNI>1萬美金)的行列,參照指標中國GNI是一萬出頭,馬來西亞是1.1萬,泰國7.2K,越南2.6K,印尼4K,菲律賓3.8K,只有新加坡是超高收入族群人均5.9萬。(BTW台灣是26K,香港是5萬)
收入的高低和金融發達的程度決定了金融服務的規模,同時在網路金融滲透率很低的情形之下,相對電商、外送和叫車服務,非支付的Fintech成長對營收的貢獻目前仍也有限,但是成長空間巨大。
電子錢包的滲透率與佔比仍然很低只在1%,預計2025年能成長到6%
根據Euromonitor的預估,東南亞外送市場到2025年會成長211%,叫車成長375%,數位支付交易量會成長253%,如果對標中美不同服務的滲透率,就會知道這都還只是東南亞經濟成長加數位轉型的開頭而已。
對標中國市場目前食物外送滲透率是21%,叫車(中國叫出行)的滲透率15%,東南亞目前的空間都十分巨大,在金融方面東南亞的傳統金融滲透率就已經很低,更不用說數位金融領域。這些都是決定賽道的關鍵。而Grab就是搭在這個浪頭上東南亞最大的Player。
Super App:東南亞版的 Uber + Doordash + Square = Gr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