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淮南說,臺灣每百戶只有26戶辦房貸,你信嗎?

2021/04/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先敘明,這一篇絕對不是找彭淮南總裁的碴。
央行三位理事寫了這一本《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未演轟動,一時洛陽紙貴,在臺灣經濟學教授寫科普經濟學,從來沒這麼暢銷過,這一本,應該是首例!
平心而論,央行的政策的確是多重面紗,我們市井小民的確無法一窺央行決策的的諸多面貌,而三位央行理事出了這本書,我認為可以從央行的角度重新評估央的決策。
我認為決策沒有是與非,那是用事後諸葛的角度重新看事情。但副總裁陳南光的推薦序,則波瀾上平白添了一份政治意涵,而央行上上下下除了這本書的聲音之外,絕對是以央行的角度進行「護航」或者是「解釋」。一言堂的確無助於我們一一理清楚,真的這二十年來,我們默默的為央行的貨幣政策付出代價了嗎?
這本書到現在我只看了一半,的確,閱讀的速度不宜飛快,我們不是為了趕快得知答案,而是這些內容的背後,真的如同媒體所言是政治陰謀?還是真的就是那一回事?套句我常說的經濟學名言「沒有標準答案」且「答案不只一個」,就待我整本書消化完畢後,再向各位報告我的想法。
但,就在昨天央行前總裁彭淮南在清華大學受頒經濟學榮譽博士,整篇演講稿我全部略過,但其中一句:
台灣住宅每100戶僅有26戶向銀行借款,利率對房地產的影響有侷限。
這句話之所以引起我的重視,絕對是我懷疑這句話的可信度。
這句話引含的前提是「低利率」,且低利率與高房價之間無必然關係,在此假定前提之下,為何每100戶購屋者當中,只有26戶向銀行貸款,也就是說74%的購屋者是以「現金」購屋,我想,臺灣再怎麼「藏富於民」,買屋涉入性這麼高的投資消費行為,竟然這麼大氣?當彭總裁一口咬定低利率不是造成低房價的主因,甚至毫無關連性的同時,這74%的現金購屋者,要是如何「搬錢買房」呢?可惜的是,這是一篇演講稿,不是論文,彭總裁並未提具這句話的背景數據到底為何?這顛覆大家的三觀啊!
以資金的機會成本論,低利率下代表銀行頭寸滿滿,房貸超貸時有所聞,理性論,購屋應該用現金,還是向銀行貸款呢?放著低利率的房貸不借,竟然搬現金買房,臺灣就這麼「藏富於民」?還是貧富嚴重到貸款買房的根本上是窮光蛋一個?
下圖是聯徵中心所統計的房貸人數,自2012年起逐年下滑,到2019年後又上升,但人數不代表戶數,我以2012年為樣本年,以聯徵中心的房貸樣本數對內政部的不動產移轉戶數再進行比對。
聯徵中心房貸人數
我以聯徵中心的統計資料進行比對,2012年全年房貸樣本數161,359份,依彭淮南總裁的算法僅佔26%,如此一來,2012年全年的房屋移轉戶數應該趨近於62萬戶才對。但依內政部的住宅買賣移轉筆數統計,2012年的移轉筆數為239,064,只有彭淮南總裁所推算的38%而已,那消失的62%去哪了?
依聯徵中心與內政部的統計資料比對,在2012年的不動產移轉戶數為房貸樣本數的1.48倍,意思是房貸比率為67%,我覺得這比較趨近於我們大家的認知,然而,這幾乎是彭總裁說法的反義。
數據顯示67%左右的人是貸款買房,但彭淮南總裁說26%是貸款買房,我們相信哪一個?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