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講筆記】人生百味 都市貧窮與能動性

2021/05/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講題:都市貧窮與能動性
  • 講者:朱剛勇
  • 時間:2019/12/18

演講內容

關注「人生百味」的群眾在泰山以外就銳減。
講者一開場就不諱言——關注「人生百味」的群眾在泰山以外就銳減。因為百味關注的對象是處在社會低層的人,那些日常中不被當人看的人(說來殘酷,但在社會上街友的確經常被嚴酷對帶著)。
緣起是在反服貿社運當「便當小偷」。
緣起是在反服貿社運當「便當小偷」。講者及她的朋友在吃便當、領便當的時間觀察到也有一群人因為這個活動而聚集,例如想領物資的街友、想回收紙箱的拾荒者、想多賣點東西給學生的街賣者,因為講者打不進社運的核心又想為社會做些甚麼,與他們互動聊天後,「把回收拿給阿公阿嬤」計畫就誕生了!
街訪拾荒者、架設網站、登入拾荒者資料(稱呼、電話、收集區域)等,以一個互相尊重與幫忙的姿態,共善了忙碌的台北人與殷盼的拾荒者。只因剛好遇到拾荒者,剛好團隊有設計相關背景跟網頁設計師。接著,他們思考到,有天反服貿的免費便當終究會結束,但街友依然要吃飯啊「石頭湯」計畫也就漸漸萌芽。先從自己的冰箱拿食物,缺少食材就網路募資,沒想到食材分享反應熱烈,於是又募烹飪志工,接著是借場地等等,第一次就受好評,得到街友真誠的眼神與往後的期待,志工也想再次參加,於是一次性的活動的到了矚目與推廣延續的需求
「素人之亂:做運動或反骨,不用第一線對著幹,騷擾大眾也可以達到目的。而且素人沒有錢,就不用被大家檢視商業模式與長期經營的可行性。」
講者分享,中秋節烤肉也是其中之一的活動(石頭湯前身),等阿德遊說大眾幫他圓夢,也為了要開收據而成立社會企業——人生百味,才真正有系統的田調、整理資料、串連組織跟行動。

感想與發想

社會企業的誕生不是必然,而是應然的過程。
講師在演講中大量的敘述計畫起因、個別故事,一開始因為好奇跟覺得好玩,所以接觸,然後接觸久了就想深入,並想著如何改變。在她的敘述中,關係利益者分析的很透徹,而且是以一個有溫度、講故事的方式敘說看待,他們在田調發現問題、解構並發掘深度故事,嘗試在共善的情況下解決問題,例如:街賣者販賣的車子接送、消費者愛心怕被濫用、如何改善價格不透明與吸引消費者購買、聯合街賣者批發商品壓低成本與承租商品擺放空間等等。
我聽完演講跟逛完「人生百味」的官網的資料後,覺得「人生百味」是一個嘗試讓大眾「把人當人看」的平台,運用個別故事拉近距離,敘說他們(街友、街販、拾荒等等)的困難與遭遇的歧視,讓好奇、想理解他們的民眾有資訊來源。另外,它也能有一個資源重新分配的機會,大家把冰箱裡的食材借出、人力借出、街友(姑且舉例)的專業運用,以一個低門檻的日常改變嘗試結構性的補救,讓想發聲的人發聲,想看見的人看見。
除此之外,我覺得講師更想傳遞的,不是百味多厲害,而是傳達給我們先行動才有後續發展,社會企業的誕生不是必然,而是應然的過程。

課後反思

知識可以賺錢嗎?資訊的傳遞應該賺錢嗎?我承認田調有改善制度面的價值,田野調查需要花時間、人力進行田野調查,而田調過程的成本可以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嗎?
以上的終極問題是,「人生百味」是否能被稱為社會企業?
為了回應問題,需要回歸「社會企業」是甚麼?社會企業是運用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它的本質不是賺大錢,而是為了解決它自己(社會問題)。聽來矛盾,一個組織的存在竟然是解決它自己?沒錯,不過社會問題並非那麼容易就解決,因此組織必須維持自己營運方式,在完成使命前,先維持自己的存活。
由此前提,人生百味為了讓組織活下去,以利繼續解決社會問題,因此將田調過程的成本可以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是可以被接受的。我同意「人生百味」屬於社會企業。
如果想更認識人生百味,這是他們的網站 https://doyouaflavor.tw/
在跑道上等起飛
在跑道上等起飛
在翱翔天際之前,飛機需要在陸地上積極的等待,儲備糧食、維修機械、清除跑道上的障礙物,而我就是在知識的跑道上等起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