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散文|徵文|如果沒有音樂,我就不會成為這樣的大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字/作者

文字/作者


/
-
我是個很需要「隱私空間」的人。那個空間是只屬於我一個人的,那裡安靜、孤獨、思想自由、不被道德綁架、可以天馬行空、可以潑灑任何顏料,對音樂,也是可以擁有任何不切實際的想像,可以是自己編造的劇情,是浪漫、是狂喜、是偏激、是寫實,也可以是輕聲的嘆息。
-
從小,我就是在音樂裡長大的孩子,對於任何聲音、氣味都敏感。雨滴打在鐵皮屋上的脆響,伴隨著雨中潮濕的氣味,一粒一粒的,也像是把一袋米從高處撒下,那是音樂。在一處角落聽見正在曖昧的男女,他們甜言甜語,兩人的雙眼都像是彎彎明月,句句都離不開隱晦的愛意的呢喃,那也是音樂。
-
當大提琴手在用全部的力量將整首樂曲漲至最高點時,忽然間,一串瑰麗的珍珠滑落,那是吊人心弦的半音階下行,大提琴家的表情從面目掙扎漸漸的將五官梳開,再是平靜的而帶點煙燻氣息的嘆息……結束。
-
如果沒有音樂,我將不再是我,可能行屍走肉、可能只是寄居在這世界上的蟹,並且沒有美麗的外殼,如果沒有音樂,就像是一張黑白照,只有輪廓,沒有任何色彩,如果沒有音樂,我就不會成為現在的我。
-
其實常常會思考「音樂」到底給了我們什麼?那些音符只是代號,重要的是怎麼解釋這些代號。而目前的我、此時此刻的我想給出一個解釋,「音樂是一種思想的展現,不管是從演奏方面、作曲方面、欣賞方面還是生活方面。」
-
很多人對「藝術家」的刻板印象是「蓬亂、粗糙的頭髮」、「滿口瘋狂的詞彙」和「歇斯底里的個性」。或許我也深受其害,但換個角度想,那些藝術家們哪一個不是努力想活出自我,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各行各業這樣的人也不是沒有。
-
如果沒有音樂,或許我就不會離做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更近,我會變成一隻沙丁魚或是一隻塞滿棉花的玩偶,輕易的把靈魂揉碎。我可以任人宰割,無意識的隨波逐流,跟隨大眾文化下的價值觀,做一個沒有感覺的人。
-
我曾在一本書中讀到一句話,「作為一個大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 ; 承擔責任 ; 享受生而為人的快樂。與久違的自己重逢,感謝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堅持的夢想。」音樂對我來說,是個渾然天成的存在,是信仰、也是力量,而這句話實實在在地說明了「音樂」使我漸漸成為了我想成為的大人,在生命裡不斷的和自己對話,不要害怕碰撞,並且,勇敢地堅持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u-Wei's Salon Space
63會員
144內容數
在這裡會記錄我在生活中的一些靈感與想法,若是喜歡,請毫不猶豫地追蹤!
Ru-Wei's Salon Space的其他內容
2024/03/10
上週我有幸能獨自去了德國中部小鎮Wernigerode旅行,整個旅程給了我許多感悟,無論是火車上的感覺,還是身邊細小的生活細節,都讓我有了全新的體會。陽光明媚的日子更是給了我無限的活力。這次旅行,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了自己。
Thumbnail
2024/03/10
上週我有幸能獨自去了德國中部小鎮Wernigerode旅行,整個旅程給了我許多感悟,無論是火車上的感覺,還是身邊細小的生活細節,都讓我有了全新的體會。陽光明媚的日子更是給了我無限的活力。這次旅行,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了自己。
Thumbnail
2024/02/25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Thumbnail
2024/02/25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Thumbnail
2024/02/12
現在時間是晚上的八點43分,氣溫不冷,大概5度,而陪我寫字的音樂是拉赫曼尼諾夫的大提琴奏鳴曲。雖說在德國無法擁有在台灣的年節氣氛,但和朋友一起煮飯、吃飯、聊天,即使是平時一個人每天做的事,只要和朋友一起,感覺就會特別不一樣。
Thumbnail
2024/02/12
現在時間是晚上的八點43分,氣溫不冷,大概5度,而陪我寫字的音樂是拉赫曼尼諾夫的大提琴奏鳴曲。雖說在德國無法擁有在台灣的年節氣氛,但和朋友一起煮飯、吃飯、聊天,即使是平時一個人每天做的事,只要和朋友一起,感覺就會特別不一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從《田園交響曲》的清晨到音樂廳裡的靜默時刻,從小提琴的呢喃到 New Age 的情緒流動,我的成長被一首首旋律悄悄塑形。那些聲音沒有教我理論,卻教我如何感受,如何靜下來,如何成為我自己。
Thumbnail
從《田園交響曲》的清晨到音樂廳裡的靜默時刻,從小提琴的呢喃到 New Age 的情緒流動,我的成長被一首首旋律悄悄塑形。那些聲音沒有教我理論,卻教我如何感受,如何靜下來,如何成為我自己。
Thumbnail
聽的塑造,或許就是讓你變成一個尊重過去的人,一個懷念的人。有時候,一首其實很難聽的曲子,也會因曾屬於你的某個人生時期,某一場洗腦式的記憶符號,便又重新變成一種讓你感動的聲音。
Thumbnail
聽的塑造,或許就是讓你變成一個尊重過去的人,一個懷念的人。有時候,一首其實很難聽的曲子,也會因曾屬於你的某個人生時期,某一場洗腦式的記憶符號,便又重新變成一種讓你感動的聲音。
Thumbnail
音樂。爵士。工作。上班。孩子。自我。
Thumbnail
音樂。爵士。工作。上班。孩子。自我。
Thumbnail
森林早餐 早上起床後我挑了一個森林的音樂,不,嚴格說來,並沒有音樂,只有在森林裡的錄音,所以可以聽到山泉流水聲,還有鳥叫聲,很多很多的鳥叫,葉子彼此碰撞摩擦,還有不時傳出的各種蟲鳴聲。 願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笑著,「我們好像在森林裡早餐噢」 是的,音樂是最快速讓你可以改變環境的方式。 作為一個創意人,
Thumbnail
森林早餐 早上起床後我挑了一個森林的音樂,不,嚴格說來,並沒有音樂,只有在森林裡的錄音,所以可以聽到山泉流水聲,還有鳥叫聲,很多很多的鳥叫,葉子彼此碰撞摩擦,還有不時傳出的各種蟲鳴聲。 願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笑著,「我們好像在森林裡早餐噢」 是的,音樂是最快速讓你可以改變環境的方式。 作為一個創意人,
Thumbnail
這幾年來,我有做一點音樂創作,去年發了專輯後,我可能比從前多了更多機會,要回答我與音樂的淵源。我想過許多可能性,雖然我講述的可能大多是那一兩個版本,但我知道大多數的人會喜歡上一樣東西,應該都不只有單純的因素吧。
Thumbnail
這幾年來,我有做一點音樂創作,去年發了專輯後,我可能比從前多了更多機會,要回答我與音樂的淵源。我想過許多可能性,雖然我講述的可能大多是那一兩個版本,但我知道大多數的人會喜歡上一樣東西,應該都不只有單純的因素吧。
Thumbnail
現在的我只是個二十出頭的青年,對那時的我來說算是個大人了。 歌詞本裡的旋律和字句,一字一句刻下我們的的時光。 CD Player讀取光碟發出「吱嗤,吱嗤」聲響,是奶奶學習的預告,卻是我和妹妹探索音樂的開端。
Thumbnail
現在的我只是個二十出頭的青年,對那時的我來說算是個大人了。 歌詞本裡的旋律和字句,一字一句刻下我們的的時光。 CD Player讀取光碟發出「吱嗤,吱嗤」聲響,是奶奶學習的預告,卻是我和妹妹探索音樂的開端。
Thumbnail
是啊,沒有音樂,我是長不出這樣子的大人的。歌詞中常會有許多的扣問,能將內心無法消化的情感,化為音符與文字一一的傾訴;一針見血指出癥結點,一語道破我們不願承認的事。
Thumbnail
是啊,沒有音樂,我是長不出這樣子的大人的。歌詞中常會有許多的扣問,能將內心無法消化的情感,化為音符與文字一一的傾訴;一針見血指出癥結點,一語道破我們不願承認的事。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在音樂裡長大的孩子,對於任何聲音、氣味都敏感。雨滴打在鐵皮屋上的脆響,伴隨著雨中潮濕的氣味,一粒一粒的,也像是把一袋米從高處撒下,那是音樂。在一處角落聽見正在曖昧的男女,他們甜言甜語,兩人的雙眼都像是彎彎明月,句句都離不開隱晦的愛意的呢喃,那也是音樂。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在音樂裡長大的孩子,對於任何聲音、氣味都敏感。雨滴打在鐵皮屋上的脆響,伴隨著雨中潮濕的氣味,一粒一粒的,也像是把一袋米從高處撒下,那是音樂。在一處角落聽見正在曖昧的男女,他們甜言甜語,兩人的雙眼都像是彎彎明月,句句都離不開隱晦的愛意的呢喃,那也是音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