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威-第三名強者】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raw-image

漢二年,劉邦打出關中,直襲彭城,卻踢了一個大鐵板。
正徬徨無依之際,張良回來了。

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召回大將韓信,並且派出隨何跟酈食其等人,展開外交攻勢。

這是楚漢相爭最混亂的一年。

此前,韓信領軍前去支援齊國,與西楚霸王項羽作戰。
但同時,韓信又在潁川擊破了項羽派去的新韓王昌。

此韓信,非彼韓信也。

兩個韓信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一樣的人高馬大。

我們比較熟悉的韓信,只是平民出身,基本上原本是不姓韓的。他可能跟劉邦類似,是媽媽為韓氏,而漢朝建立後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韓信。

另一個韓信,就真的姓韓了。他是韓王庶出的子孫,在秦國統一天下之前,這個人應該就是韓公孫信。

韓公孫信是張良在潁川打游擊的時候,找到的王孫。在劉邦被貶入漢中時,張良就把韓公孫信交給劉邦。

很明顯的在做二手準備……張良對於韓王成能否正式的在項羽霸權下恢復韓國,相當沒有信心。

兩個韓信,同時在漢中跟劉邦提出,該回去爭霸天下了。
然後就有了兩個不同的大武官韓信。

一個,是韓大將軍信。
一個,是韓太尉信。

由於張良的回歸,跟戰略的轉向,劉邦立刻傳令回去,要韓太尉信就地合法,成為韓王信。
基本上,張良的動機目標,始終都是「恢復韓室」,所以劉邦想要留住張良,並不能光靠好交情。

該給的,不能少。
這方面,劉邦為人相當有春秋戰國名君古風。

在秦末,韓國領土是最危險的地方,靠近咸陽嘛。
但隨著楚漢相爭開展,咸陽這裡的危險性就沒那麼高了,反而是個可以遠離殺神項羽的寶地。
所以接下來,韓王信這個人基本是沒戲的。

大將軍韓信就很忙了。

韓信花了四個月,在關中地區跟三秦作戰。隔年,韓信做為先遣軍打出去,平定魏國跟河南諸地,然後就去聯合趙軍,救援被楚軍凌虐的齊國。

同一時間,劉邦則在那邊立大旗召聯軍,直撲楚軍老家彭城。

這個雙箭頭將軍抽車的戰略,是不是韓信所擬?乍看很像是,但其實韓信救援齊國去了,張良也一度前往西部。
整個執行細節,可能同時包含了張良跟韓信的計算,卻都比不上項羽的驚天一擊。

而這個時候,天下諸侯反漢歸楚,關中的三秦王當然也是風行草偃……

這時,隨何正帶了二十名隨從,往九江進發。
九江王英布,又名黥布。

英布三十歲的時候,因為觸犯了秦律被黥面,後來就前往麗山參加阿房宮的作業。
在麗山數十萬刑徒勞役中,英布相當吃得開,拜了不少老大,也收了不少小弟。

不久,始皇帝過世,阿房宮停工,勞役轉往加速建設始皇陵。

英布趁著朝廷混亂管制不易的時候,就帶著同伴們逃跑,回到長江流域一帶當起水盜。

很快地,陳勝起事,英布素有大志,便去說服了當時的番陽令吳芮起事。
在秦末的各個地方叛變中,英布跟吳芮算是相當完美的官兵配強盜。
吳芮把女兒嫁給了英布。

或許也正因為英布軍同時具有正規軍與盜賊雙方面的優勢,也成為了當時唯一曾經擊退章邯的部隊。

而吳芮跟英布相當識時務,選擇了奉當時正渡江北上的項梁為主。

由於英布能打,又自帶兵力,項梁也不敢怠慢。雖有主從,但卻是奉英布與己平齊。也就此埋下了項羽跟英布不合的種子。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當時的當陽君英布,可說是楚國第一先鋒大將。

項羽突然斬殺宋義篡奪兵權,英布沒有說什麼。
可接下來不管是鉅鹿之戰、渡黃河、入關中,英布次次為先鋒,事情就不太對了。

要知道,項梁項羽本身的子弟兵,概略是五萬之譜。
從救援鉅鹿開始,那個帳面上很漂亮的幾十萬大軍,那可是各將自己的身家。

其實項羽有意識的在消耗其他諸侯的軍力,保存自己的實力。

鉅鹿一戰,英布做為先鋒無功,被項羽撿了尾刀。
你是英布你會爽嗎?

項羽在封王大會、戲下之盟的時候,封給了英布他的故鄉九江。看起來相當衣錦還鄉?說穿了,英布半點好處也沒撈到。

難道要他帶著九江子弟兵回去燒殺擄掠九江嗎?

當時正確的做法,其實應該要像劉邦對韓信一樣,同步拜英布為楚國上將軍,讓英布「幫忙」大家徵收土地撈點油水,才是個理。

可對項羽而言,這是他自己的工作。
英布大哥,你就幫忙收拾掉義帝好了。

這真的是壓垮英布的最後一根稻草:肥缺都沒份,衝鋒陷陣兼背黑鍋就有。
於是,當諸侯蜂起反楚,項羽還想請九江王英布回來打前鋒……門都沒有。

按劉邦高祖本紀的說法,隨何是漢二年去拜訪九江,英布列傳卻寫漢三年。
我們這邊暫且用主角視角來看。

隨何一行人來到九江,但卻不得英布接見。

過了三天,隨何跟負責接待的太宰說:「王不願意接見我們,想必是認為楚強而漢弱吧?當然,我就是因此而來的……楚漢誰強誰弱的關鍵,就在大王的身上。我願意為大王詳細分析,如果覺得我說的沒道理,可以把我們一行人拉上市街斬首,這樣大王也不必擔心被誣陷與漢私通。」

隨何把命都賭上了,太宰想想便乾脆通傳一下……不然這樣拖著,要是誰去項羽那邊打小報告,九江一國也是要出事的。

得到晉見英布的機會,隨何也開門見山:「漢王請我來,是想問問大王,為什麼要服從項羽?」
英布咳了兩聲:「君臣之義,理所當然。」

隨何冷笑:「大王是王,項羽也是王,何來君臣?您不就是認為項羽強大,能夠保障您的統治權嗎?」
「項羽日前伐齊,身先士卒,您身為楚軍先鋒,卻未親上火線,這是什麼道理?」

「項羽跟漢王在彭城決戰,您卻未派一兵一卒救援,這又是什麼道理?大王您現在只是被『大義』之名所束縛……楚殺義帝,早已失去大義的名分不是嗎?」

說到這裡,英布臉色不禁大變。

隨何假做不知,又道:「如今楚漢對峙,其他諸侯不動,大王您看,任憑項羽善戰,能夠擊退漢軍嗎?」
英布不假思索:「不能。」

隨何續道:「漢軍深入敵境尚且不退,您又怎麼會覺得,楚軍比漢軍強呢?今天我不是要說,加上您的兵馬,漢軍可勝。重點是,您只要一動,項羽必定會叫您不要動……每次打仗的甜頭您都拿不到,跟著這樣的楚軍,真的可以嗎?」

一連兩次,隨何都說到了英布心坎裡。

「對項羽,您是可有可無的。」隨何展開了最後的攻勢:「但是您若投向漢軍,裂土封侯,金銀財寶一定滾滾而來……因為漢王需要您啊!」

出來混口飯吃的,要不求個財,要不求個爽。偏偏這兩樣事,有超過60%都跟一個好老闆相關。

兩個老闆都欣賞你,楚軍開五萬月薪沒年終,漢軍開九萬還外帶業績獎金。
英布當然是「漢軍真香」啦。

「你說的也不無道理,就這麼辦吧……不過,切莫走漏了風聲。」英布道。
隨何一聽就知道其中有鬼,也不揭破,敷衍了幾句就退了下去。

回到住處的隨何,立刻讓隨從去打探消息,原來,楚軍的使者也已經到來……英布正在玩兩面手法,看看哪邊價碼更好。

這下可糟,一個弄不好,隨何跟夥伴們就要葬身此地。

隨何一咬牙,打聽到英布接見楚軍使者的時間,大喇喇的就闖了進去,往楚使者上位一坐:「九江王已經歸順漢軍啦,你來幹嗎?」

英布也是嚇了一跳,還沒反應過來,楚使者已經怒而離席。

隨何忙道:「大王,還不快讓人殺了那個傢伙?不然你恐怕就只能以逃犯的身分跟我回去了。」
「……算你狠。」

事已至此,英布也只能殺使者,出兵攻楚了。

然而,在這個時代,公認的第一戰將,是項羽。領兵可敵項羽,衝鋒略遜一籌的第二號人物,均推韓信。

第三號人物,則向來充滿爭議。

英布,是楚漢相爭之前,最強悍的楚之先鋒。
但楚軍其實另有頂梁柱。

龍且。

秦末,龍且原本在項梁手下擔任司馬。(有些人因此稱呼他司馬龍且)
當項梁讓項羽自己出去練功的時候,龍且就曾經率軍大破章邯。

英布叛楚,為龍且所破,則是他在史書上的第二次巨大戰功而已。

陳平曾經說,真正能夠得到項羽信賴的,只有四個人:范增、鐘離昧、周殷。
還有龍且。

最後,龍且被韓信擊敗所殺。
龍且自認非常了解韓信,這也是他後來失敗的原因。

其實我們不難推想,當年韓信在項羽身邊擔任護衛時,就是被龍且打壓,所以出不了頭。
照理來說,龍且強於英布,弱於韓信的事蹟是很明顯的。

那有什麼好爭議的呢?

因為三國時代的大軍事家曹操,他自己追奉的先祖曹參,也曾經打敗過龍且。

曹參早年跟著劉邦征戰,在入關中之前就各種大放異彩。東征西討無一敗……不過曹參大部分的時間,都不是跟楚軍對戰。
而龍且之敗,其實也是曹參跟韓信合力的結果。

所以呢,韓信派認為,是韓信破龍且。
曹參派認為,是曹參功第一。

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司馬遷個人其實則認為,曹參的戰功第一,正是因為他一直跟著韓信打仗。而消滅項羽之後,劉邦跟諸臣為了消去韓信的功勞,才把曹參搬出來。

所以基本上,說曹參是楚漢相爭第三強將候選人之一,是比較靠譜的。

最後,在這個混亂時期,那麼厲害的曹參在幹什麼?

漢軍出漢中的時候,曹參先跟韓信匯流,擊破章邯。接下來漢軍跟三秦進行了一次大會戰,由漢軍勝出。

劉邦跟韓信繼續向東推進,曹參則負責鎮守。
由於司馬欣跟董翳都選擇投降漢軍,所以曹參這時主要只需要對付章邯。

都說曹參是不敗之將,所以之前很威風的章邯,也成了他的手下敗將。打倒章邯之後,曹參北上東出,跟龍且一戰。

大致看得出來,劉邦軍的策略是三路北中南,進擊項羽。
但南路跟中路被項羽一路反推到滎陽(洛陽東側),展開長期對峙。

某些人的眼光,就看向了北方。

關鍵的舞台,將再次轉往北方燕趙之地。

張耳陳餘的恩怨情仇,又會如何影響著天下大勢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3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1/16
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儒就是讀書人,俠是什麼?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4/02
經歷了各種大風大浪,司馬相如再次回到漢武帝身邊。 真的就是身邊而已。 他本身有消渴症,經常請病假。 由於卓文君已經分到父親的家產,他們在長安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司馬相如對於當大官封高爵沒有興趣,也從不參與政務國事的討論。 沒,他沒有轉性。他的人生目標仍然是藺相如。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2024/03/30
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此行既順利,也不順利,但無論如何都是漢武帝天威中重要的一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項羽派出了武涉前往齊國,對韓信這個曾經根本看不起的手下人生中第一次說出了軟話。 武涉對韓信進行了如下的分析: 劉邦貪得無厭,不吞並天下絕不會罷休的。 劉邦不可信,多次落入項王手中,因項王憐憫才活命,而一旦逃脫,就背盟棄約,攻擊項王,不可親近,不能信賴。 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三天天下。 足下沒被劉邦幹
Thumbnail
項羽派出了武涉前往齊國,對韓信這個曾經根本看不起的手下人生中第一次說出了軟話。 武涉對韓信進行了如下的分析: 劉邦貪得無厭,不吞並天下絕不會罷休的。 劉邦不可信,多次落入項王手中,因項王憐憫才活命,而一旦逃脫,就背盟棄約,攻擊項王,不可親近,不能信賴。 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三天天下。 足下沒被劉邦幹
Thumbnail
「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 消滅項羽之後,劉邦如此評斷張良的功績。 這句話也從此成為對於謀士最高的讚賞。 不過今天我們看最後一句:「自擇齊三萬戶。」 齊國,不是韓信跟曹參的封國嗎?
Thumbnail
「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 消滅項羽之後,劉邦如此評斷張良的功績。 這句話也從此成為對於謀士最高的讚賞。 不過今天我們看最後一句:「自擇齊三萬戶。」 齊國,不是韓信跟曹參的封國嗎?
Thumbnail
漢五年,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畔戰死。 諸侯將相共尊漢王劉邦稱帝。 看太多天命所歸,水到渠成的故事,還以為這是理所當然。 事實上,只有得到諸侯王的支持,劉邦才有可能稱帝。 而當時最大的兩個諸侯王,韓信跟彭越,與劉邦的關係,其實是十分曖昧的……
Thumbnail
漢五年,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畔戰死。 諸侯將相共尊漢王劉邦稱帝。 看太多天命所歸,水到渠成的故事,還以為這是理所當然。 事實上,只有得到諸侯王的支持,劉邦才有可能稱帝。 而當時最大的兩個諸侯王,韓信跟彭越,與劉邦的關係,其實是十分曖昧的……
Thumbnail
楚漢相爭,有三大決勝要點。 諸侯外交。 戰力士氣。 民心所向。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自號西楚霸王。原本是相當強悍的外交優勢。可他太侵犯既得利益者的權益了。 項羽少年時看到秦始皇,說的是「彼可取而代也」。 「他是可以被取代的。」 這個被人們傳誦為暴虐、勇猛、不智的一代霸王。其實心裡頭萌芽著民主的革命
Thumbnail
楚漢相爭,有三大決勝要點。 諸侯外交。 戰力士氣。 民心所向。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自號西楚霸王。原本是相當強悍的外交優勢。可他太侵犯既得利益者的權益了。 項羽少年時看到秦始皇,說的是「彼可取而代也」。 「他是可以被取代的。」 這個被人們傳誦為暴虐、勇猛、不智的一代霸王。其實心裡頭萌芽著民主的革命
Thumbnail
漢三年底,在陳平的操作下,楚漢之間的滎陽決戰,以劉邦逃離收場。 此時,滎陽城尚未被攻陷,劉邦便打算集結關中兵力,反撲項羽。 但凡長腦子的將軍軍師,都會反對這個做法。 野戰硬撞項羽?有二十倍的兵力都不夠死。
Thumbnail
漢三年底,在陳平的操作下,楚漢之間的滎陽決戰,以劉邦逃離收場。 此時,滎陽城尚未被攻陷,劉邦便打算集結關中兵力,反撲項羽。 但凡長腦子的將軍軍師,都會反對這個做法。 野戰硬撞項羽?有二十倍的兵力都不夠死。
Thumbnail
漢二年,四月,劉邦聚集的漢軍大聯盟,被項羽所破。 劉邦本人千辛萬苦的逃回滎陽。原本正在協同齊國對抗楚軍的韓信,則立刻決定撤兵返回。 在滎陽重整旗鼓之後,劉邦軍的策略是先安內再攘外。主力退回關中,立太子,滅章邯。 這時項羽本人又再次北上攻打齊國,另派兵進攻滎陽……
Thumbnail
漢二年,四月,劉邦聚集的漢軍大聯盟,被項羽所破。 劉邦本人千辛萬苦的逃回滎陽。原本正在協同齊國對抗楚軍的韓信,則立刻決定撤兵返回。 在滎陽重整旗鼓之後,劉邦軍的策略是先安內再攘外。主力退回關中,立太子,滅章邯。 這時項羽本人又再次北上攻打齊國,另派兵進攻滎陽……
Thumbnail
漢元年四月,自封為西楚霸王的項羽,跟他底下的聯軍將領們,紛紛四散去「接收」應得的領地。也因此引爆了一連串新的對抗。 原本的各國王侯,以齊為首最是不服--因為齊國根本沒有參加鉅鹿之戰與平定關中。 另一邊,明明第一個抵達關中,但卻被發配邊疆的漢王劉邦,更是不爽到了極點。
Thumbnail
漢元年四月,自封為西楚霸王的項羽,跟他底下的聯軍將領們,紛紛四散去「接收」應得的領地。也因此引爆了一連串新的對抗。 原本的各國王侯,以齊為首最是不服--因為齊國根本沒有參加鉅鹿之戰與平定關中。 另一邊,明明第一個抵達關中,但卻被發配邊疆的漢王劉邦,更是不爽到了極點。
Thumbnail
秦朝跟漢朝的交際,在史書上,採用了秦朝統一六國的記年法。也就是從子嬰投降的那一刻開始,視為秦亡,漢代。 明明劉邦連漢王都還不是,此時卻被記載為漢元年。 卻說項羽坑殺了二十萬秦兵,帶著四十萬聯軍,浩浩蕩蕩的來到函谷關口。 關口上,插的不是大秦黑旗,卻是赤紅的劉字大旗。
Thumbnail
秦朝跟漢朝的交際,在史書上,採用了秦朝統一六國的記年法。也就是從子嬰投降的那一刻開始,視為秦亡,漢代。 明明劉邦連漢王都還不是,此時卻被記載為漢元年。 卻說項羽坑殺了二十萬秦兵,帶著四十萬聯軍,浩浩蕩蕩的來到函谷關口。 關口上,插的不是大秦黑旗,卻是赤紅的劉字大旗。
Thumbnail
秦二世三年。 項羽在鉅鹿擊破章邯,威震天下,緊接著以司馬卬為先鋒,往咸陽進發。 同時,劉邦在潁川與張良會合,欲奪關中王。 司馬卬來得極快,但張良也不是泛泛之輩,一聲令下,劉邦率軍北上,搶佔黃河南岸渡口! 項羽從來不知道,從一開始,張良跟劉邦就在算計他。
Thumbnail
秦二世三年。 項羽在鉅鹿擊破章邯,威震天下,緊接著以司馬卬為先鋒,往咸陽進發。 同時,劉邦在潁川與張良會合,欲奪關中王。 司馬卬來得極快,但張良也不是泛泛之輩,一聲令下,劉邦率軍北上,搶佔黃河南岸渡口! 項羽從來不知道,從一開始,張良跟劉邦就在算計他。
Thumbnail
你知道嗎?張良不姓張。 司馬遷雖然沒有寫這句話,但他在《史記-留侯世家》中的行文非常明白。 此人,本姓不可考,以「良」稱之。一直到楚漢相爭正式開打,阿良從韓王那裡回到劉邦身邊,才有了張良這個名字。 韓王成從來沒有真正上任,所以阿良也不會是在新韓國得到封地姓張。 秦代的張縣,屬薛郡。是為故魯國。
Thumbnail
你知道嗎?張良不姓張。 司馬遷雖然沒有寫這句話,但他在《史記-留侯世家》中的行文非常明白。 此人,本姓不可考,以「良」稱之。一直到楚漢相爭正式開打,阿良從韓王那裡回到劉邦身邊,才有了張良這個名字。 韓王成從來沒有真正上任,所以阿良也不會是在新韓國得到封地姓張。 秦代的張縣,屬薛郡。是為故魯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