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了小說家?

2021/06/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一部2019年上映的法國電影,2019年4月21日在金馬奇幻影展首映。全球票房慘不忍睹,只有2.174萬美元,60萬台幣左右。台灣只上映2週,票房不到12萬台幣,觀影人次560。我很懷疑有沒有其他片子的票房比它還低?
會從圖書館借這部片來看,並不是因為事先看過影評介紹,而是對電影主題有興趣:首先,故事發生地點是「土耳其小島」,在台灣能看到的土耳其電影不多,而且我向來對小島沒有抵抗力。其次,主題與「謀殺」有關,這更是我的閱讀與觀影「罩門」。
結果觀看過程中困惑連連,感覺就像這句話:「我每個字母都看得懂,但是連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全都看不懂了。」。看完以後上網搜尋資料,才發現導演的特殊身份與拍片理由。
導演辛納薩林姆(هونه‌ر ساله‌م)(連字母也看不懂吧?不過真的可以複製貼上搜尋喔!),是出生於伊拉克的庫德族人,十七歲時前往意大利(避禍),在當地完成大學學業後,定居法國從事電影工作。
他常透過作品呈現庫德族的處境,本片也不例外。故事背景是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外海的小島,透過一位美國小說家在島上遇害的調查過程,揭開土耳其社會對庫德族的種族歧視。
來自伊拉克的庫德族導演,在義大利讀書,定居法國,到土耳其拍電影,看起來很複雜、很混亂吧?
事實上,「庫德族」的歷史遠比這複雜數百倍,該民族的悲慘不幸程度更是出人意料。至少是我這個自詡為廣泛接觸大量全球資訊的人,查閱資料之前都難以想像的。
第一次關注到庫德族是在2013年中,惡名昭彰的「ISIS」(伊斯蘭國)佔領敘利亞北方,與居住於當地的庫德族人展開了持續數年的戰爭。不過,卻也很快就消失在我的關注視野了 ── 正如同數百年來庫德族的命運一樣,人口有2500~3500萬人(是的,連他們的人口都無法統計清楚),卻從來不曾擁有過自己的國家,而是被到處驅趕、利用、拋棄。
關於「庫德族」的簡史,可參考本篇報導:
若想要更詳細、深入的瞭解庫德族之所以變成今日的狀況,就必須將視角拉到「鄂圖曼帝國」的歷史,請參考這本書:《終局之戰:鄂圖曼帝國的瓦解,和現代中東的形成》。
我知道大部分人應該不可能花時間去讀完這本書,因此附上以下這則書摘。雖然是摘錄,但讀起來已經很辛苦了:
不過,本文實際上並不是要推薦這部電影或這本書,而是要告訴大家兩件事。
  • 為什麼我的「私房空間」很少推薦近期的書籍或電影?
其實原因不難理解,正是基於「FIRE」的原則 ── 分辨「需要」與「想要」。
對我而言,看書、看電影並不是為了有話題可以聊天,更不是為了趕流行。在工作期間,由於有不錯的收入,當然有「資格」花錢買新書、看院線片。現在沒有固定收入以後,就得分辨輕重緩急,把錢花在「需要」之處。
對我而言,看書、看影片並不是單純為了「休閒娛樂」,而是以下會提到的幾個原因,所以「買新書、看院線片」在退休後就成了「想要」而非「需要」。而上圖書館借免費的書籍、影片,就成了此時最合理可行的選擇。
  •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當然不是為了要湊字數交作業,而是想傳達一個重要的想法。
為什麼有必要認識一個看似與我們毫無關係的遙遠國度?為什麼有必要瞭解那裡發生了什麼事?以下從「世俗」到「靈性」提出三個理由。
  1. 投資:身處全球化時代,世界局勢牽一髮而動全身,經濟也不例外。
    一艘貨輪卡在蘇伊士運河就能讓全球航運股、原料股股價大波動,一枚飛彈(即使沒炸到目標)就能讓全球油價應聲大漲。
    如果你有把積蓄拿來投資,當然應該關注這些消息。就算你沒有在投資,平常加油、吃飯、甚至買衛生紙的花費多寡,都會受到遙遠國度的情勢影響。
  2. 同理:〈光靠父母的「支持」沒辦法讓小孩不學壞〉一文中,已經提過「同理」的重要性,也談到同理是可以「訓練」的。
    你當然可以親自到當地接觸庫德族人,接收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透過強烈的衝擊來體會、感受庫德族人的處境,訓練、提高自己的同理能力。但是有能力(經濟、語言等)這麼做的人畢竟不多,況且還得顧慮安全性。
    藉由安全的在家觀看影片、書籍,就算效果比起來差了些,但是C/P值絕對是夠高的!
  3. 應該: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
    由於身處的環境侷限(除非你居無定所、常常到處冒險流浪),我們總會認為凡事「應該」如此,對於當前的生活模式、工作型態、經濟狀況,也傾向覺得「會一直持續下去」。
    然而,人生並非總是依照計畫展開(若真是如此其實也太無聊了),往往會有出乎意料的發展,差別只是程度大或小。更別提,當前的世界局勢並非如此平穩,而是暗潮洶湧、甚至一觸即發。認識平常不會注意到的遙遠國度,瞭解那裡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能「突破盲腸」,訓練自己看到不一樣的可能性,進而做好面對人生變化的心理準備。
    這正是心理學家所強調的「心理彈性 / 韌性」(resilience)。日後會撰文對此進行深入討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98會員
837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