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以「印光大師開示」勉釗學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十四日(農曆四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福報、德行,就是從忍辱、精進之行持中得來的》 代人之勞,成人之美。
如何「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青年守則所謂「服務為快樂之本」。我們能夠代人服勞役,是幸福快樂的泉源。服勞役雖然是一種苦力,但「吃苦即了苦」,尤能視他人之艱苦為自己的艱苦。這雖然只是一個名稱。但若能確實的去實踐,正是消除我們業障的好方法。
因為一個肯吃苦的人,一定會消業障的。反之,不肯吃苦的人,就是貪戀享福,享福的人享受的都是累世累積的福報,福報享盡了業障自然現前。所以,不肯吃苦的人,怎麼能消業障呢?再者,沒有吃過苦的人,絕對無法真正體會別人所說的「苦」是怎樣的相狀。等到有一天自己真的碰到苦的時候,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他會經不起考驗,就容易起瞋怒,火燒功德林。這樣怎麼能「代人之勞,成人之美」呢?
所以,我們想要讓眾生感受到真實的益處,就必須多付出勞力,為眾生服務,成就別人的美德。如《華嚴經》所說的「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把眾生的快樂當成自己的快樂,眾生的幸福美滿,正是自己滅苦的根本。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
所謂「靜坐常思己過」,這是我們每天必須思惟的。每天從早上三點半起床,到了午齋時間,一切的所作所為,是不是讓自己的習氣加重了,或是增加了煩惱呢?我們出家修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轉煩惱、斷習氣。所以印祖告訴我們「靜坐要常思己過」,如果心生煩惱,就應該思惟、悔過,好好懺悔。
再者,「閒談不論人非」,凡事在閒談中,都容易造口業來障礙自己的清淨心。所以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要能「都攝六根」,常念一句佛號,二六時中保持「淨念相繼」,這樣就沒有空閒談論人我的是非。可見淨土法門,一句佛號,是最簡單、最得利,也是最殊勝的。
所以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不論是老年人、三歲小孩或中年人,或是醫生……等,人人都可以念佛。由此可知,我們念佛法門的殊勝,是不分等級,不分年幼智愚、貧富貴賤、權勢富翁、普通民眾、身強體壯,或常年臥病在床的人,乃至盲聾瘖啞,都同樣可以受持、修行的法門。
只要他們有智慧,對淨土法門有信樂者,都能修成就的。所以一句佛號就具足一切,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方便,而且隨時隨地都非常的圓滿。譬如說你當知客師的時候,有信徒來了,你向他合掌念一句「阿彌陀佛」,當下不但具足禮貌,又包含無限的祝福,這不是非常的圓滿嗎?
而且也不會耽誤你修行的時間,隨時隨地都可以接待信徒,讓信徒感到歡喜和自在。相反的,假若你正在誦經的時候,信徒來了,你做師父的人,是要停下來接待他呢?還是誦完經再去接待他呢?
總之,修持其他法門較不方便,唯有念佛法門,隨時隨地都可以用功,尤其在工作的時候,不會影響修行。不必一定要在大殿,也不用在藏經樓,更不用在共修的時候才能用功,隨時隨地都可以受持用功。這就是淨土法門,最簡易、最方便、最得利、最殊勝的方法。
印祖在開示錄中曾告訴我們,念佛法門,在日常生活中,無論「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假如妄念一起,當下就要叫它消滅。要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如是一句佛號把握得住,妄想不生起,就不會有是非煩惱了。
善用時間 祖師曾告訴我們學佛修行,要先了解自己的時間,配合自己的時間而修,善用自己的時間用功,不令間斷,我相信這樣學佛一定能成就。相反地,假若對自己的時間不了解,時常錯用,雜念多,功夫不能成片,我相信這樣學佛,是很難達成目標的。
例如一般的人,他們都認為世間錢財是最重要的,但錢財今天沒賺到,明天還可以再賺回來,可是光陰是一去不復返的。我們修學佛法的人,要尊重時間,時時提起正念,把握當下,不能有一般人那種不正知的觀念。
大家有沒有問題?你們今年有沒有人要去受戒?
學員問:
可以去受戒嗎?
院長答:
可不可以去受戒,那要看你們自己。受戒並不是一個名稱,受了戒就應該要有承擔的力量。戒法是最講因果的,故受戒後更要明白因果,以防非止惡之功能,保護我們的清淨戒行,要有清淨戒行才能利益一切眾生。
並不是說我受了戒,就是大比丘尼了,好像就變得比較偉大,比較有權力。從前受戒前要先受五年的學前教育,即沙彌的特殊教育,女眾要六年,受完特殊教育之後,經大眾審核合格方可受大戒,而且受完具足戒之後,還要六年深研戒法,前後經過十年的修學,打穩了基礎才可以出去參學,並且還要看有沒有那種根機。
以前大陸叢林道場,你若要去參學、掛單,第一關要先到客堂見照客師。照客師會用法語考你,你的回答要能應對如流,否則可能沒有因緣掛單。再者五堂功課的法器都要很練達,因隨時在早晚課誦時,都會要你負責執法器的,若什麼都不懂,或許就不能掛單,即使是深夜都要下山的,不然就要被罰站在大殿兩三個小時不定。
不像現在末法時代,都說歡迎你來住。其實歡迎你來住,這個當下的因果你也要明白,常住的一針一草都是施主供養的,假若他不是真正為了用功辦道而住道場,那等於白白住在大眾供養的道場裡,這樣又怎麼消受得了?所以,這就要明白,住在道場就要發大心,要精進用功,要好好研究戒律,樹立僧格,明信因果,如此住道場才有意義。
反之,若受了戒而對戒法沒有研究,也不瞭解,那麼出家要想斷除自己的習氣是很困難的。要知道我們出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斷煩惱、了生死的。這個願力一定要拿出來,千萬不要出家了願力還拿不出來,自己人生又作不了主,只能隨業流轉,那就很悲哀了。
今年要去受戒的,在去受戒前的這一段時間裡,自己一定要好好的把四威儀學好,不要到了戒場,因自己的壞行儀而影響常住,那就要擔負因果。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出去,就是代表自己的常住,所以,在行儀上一定要給他人有好的印象,建立好因緣。
當初末學去懺悔堂時,每天都很早起來,到大殿禮佛,糾察師父告訴我說:「你不要每天都十二點,就在大殿禮佛。」因他天天都只看到我一個人在大殿拜佛。有位戒兄也很想用功,要我每天起床就叫他一聲,我連續叫了他兩個早上,結果他都起不來,你看說的容易,實際要行持就很難。
在戒場所有信施供養的淨嚫,至戒期將圓滿時,我悉數全部參加放生,一毛錢都沒有用到,這樣子我才會覺得身心很清淨,也很自在。因為你多用一分錢,就要多擔一分因果,不用它,心裏就沒有罣礙,淡泊的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在淨律寺也是一樣,信徒供養我的淨嚫,我全部都歸於常住,交給副寺處理,這樣子頭腦空空的,肚子也空空的,什麼都空空的,心裡就很自在。
有一位法師就告訴我:你自己沒有積蓄一點錢,到老來沒有飯吃怎麼辦?我說:到時候沒有飯吃,不就成就了嗎?還要什麼東西呢?
你有儲蓄,心裡就有罣礙,這對修行來說是很麻煩的,你經常記掛著一件事,不但心裡不得清淨,也不自在。所以說我們出家人就是空空的,什麼都沒有最好,不要怕將來老了沒得吃。
佛都開金口保證,未來只要我的弟子,專心用功辦道,佛一定讓他四事無缺,假若真正的沒飯吃,那就要好好地懺悔了,為什麼會連這樣的福報都沒有?是不是我沒有與人結好因緣,沒有種下好種子?
凡事本著盡心盡力,處處隨緣不變,不用考慮太多事情,不用考慮以後會怎麼樣?更不用考慮這個常住,我以後能不能住的問題。因為十方道場不能安住,一定是我們本身的問題嘛!
宇宙間,大地山河這樣寬闊,哪裡都可以住,不是嗎?如果你能夠這樣思惟,就不會心存名利,罣礙東、罣礙西了。心無罣礙,就能放下、自在、解脫,這就是我們學佛,最主要的目的。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大地震,日本人的頭腦非常好,他們把建築物蓋得非常堅固,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眾生的共業你也沒辦法,上天對這點也是非常清楚的。他們已經把的建築物設計到可以抵擋九級的地震,但是這回地震震力超過九級,多了半級,人們以為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但還是出現了這種無法預測的災害。所以說,這都是眾生的共業。
蘿蔔是寶、鹽可洗澡 在古時候,遇逢旱災沒有收成,菜脯配個開水,日子就這樣過。出外時,帶幾片菜脯,到了溪邊,咬個兩口,就著溪水喝幾口,就可過活了。如果蘿蔔燉得色澤微紅,那是很補的,比任何補藥還來得補,一定沒有火氣,晚上養息時一定清靜。 若用鹽巴洗澡,現在有所謂健康鹽,加上熱水就可消毒皮膚毛細孔。
我當初到蓮因寺時,那天晚上回來我就開始背誦《毘尼日用》,就用這一本啊!隔天早上一起床就開始運用在生活上。時間過了二十多年,你看愈差愈遠,現在的出家人受持《毘尼日用》的這些咒語,可說今不如昔!要知,我們天天都與眾生接觸,假若你沒有持這些咒語時時憶念隨行,你的福報就會在無形中消掉。
你們去給釋迦牟尼佛請假嗎?現在的出家人都不清楚自己是什麼身份,我們出家人哪有什麼寒暑假的?放什麼假?人家佛學院一般是對外,有居士參加,所以才跟世俗一樣放暑寒假。我們出家人是不能說要放假的。出家人放假,那要如何斷生死?又不是公司行號講放假,這點自己要清楚明白,自己若不明白那個名稱的意義,那就顛倒了。
我們出家人要了解自己的福報,社會人總是貪瞋癡,佛陀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眾生每天追求的都是這些,而出家人每天都在施捨,所以是不一樣的。 不過我們施捨要肯捨、真捨,不要假捨;不可嘴上說要捨,心卻不捨,心不捨就是妄想;心若捨得,那怎還會有妄想執著呢?是清淨自在的。
所謂「心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般若花。」若心不法喜、不清淨,心的智慧花就開不出來。心的智慧花開不出來,那要如何結成菩提佛果呢?我們出家是為了脫生死的,所以心應該常保持清淨,不能像世間人貪瞋癡,終日追逐名利,直至身體垮了還廢寢忘食的在追逐,這終究還是生死法。希望大家好好的慎思審之!阿彌陀佛。
日本大地震,日本人的頭腦非常好,他們把建築物蓋得非常堅固,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眾生的共業你也沒辦法,上天對這點也是非常清楚的。他們已經把的建築物設計到可以抵擋九級的地震,但是這回地震震力超過九級,多了半級,人們以為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但還是出現了這種無法預測的災害。所以說,這都是眾生的共業。
蘿蔔是寶、鹽可洗澡 在古時候,遇逢旱災沒有收成,菜脯配個開水,日子就這樣過。出外時,帶幾片菜脯,到了溪邊,咬個兩口,就著溪水喝幾口,就可過活了。如果蘿蔔燉得色澤微紅,那是很補的,比任何補藥還來得補,一定沒有火氣,晚上養息時一定清靜。 若用鹽巴洗澡,現在有所謂健康鹽,加上熱水就可消毒皮膚毛細孔。
我當初到蓮因寺時,那天晚上回來我就開始背誦《毘尼日用》,就用這一本啊!隔天早上一起床就開始運用在生活上。時間過了二十多年,你看愈差愈遠,現在的出家人受持《毘尼日用》的這些咒語,可說今不如昔!要知,我們天天都與眾生接觸,假若你沒有持這些咒語時時憶念隨行,你的福報就會在無形中消掉。
你們去給釋迦牟尼佛請假嗎?現在的出家人都不清楚自己是什麼身份,我們出家人哪有什麼寒暑假的?放什麼假?人家佛學院一般是對外,有居士參加,所以才跟世俗一樣放暑寒假。我們出家人是不能說要放假的。出家人放假,那要如何斷生死?又不是公司行號講放假,這點自己要清楚明白,自己若不明白那個名稱的意義,那就顛倒了。
我們出家人要了解自己的福報,社會人總是貪瞋癡,佛陀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眾生每天追求的都是這些,而出家人每天都在施捨,所以是不一樣的。 不過我們施捨要肯捨、真捨,不要假捨;不可嘴上說要捨,心卻不捨,心不捨就是妄想;心若捨得,那怎還會有妄想執著呢?是清淨自在的。
所謂「心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般若花。」若心不法喜、不清淨,心的智慧花就開不出來。心的智慧花開不出來,那要如何結成菩提佛果呢?我們出家是為了脫生死的,所以心應該常保持清淨,不能像世間人貪瞋癡,終日追逐名利,直至身體垮了還廢寢忘食的在追逐,這終究還是生死法。希望大家好好的慎思審之!阿彌陀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人人都可以離苦,都可以遠離恐怖煩惱,享有自在喜樂... 但前提是,你要成為一位覺修者,精進修行,才能度一切苦厄... 」 畢竟,人各有因緣,不是每個人都有累劫功德,可以出家修行。 因此,成為一位覺修者,在不離紅塵,在照顧緣親的同時,你也能進入清淨無染,平靜無憂的境界。 長年以來,不少讀者或有緣朋
Thumbnail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人人都可以離苦,都可以遠離恐怖煩惱,享有自在喜樂... 但前提是,你要成為一位覺修者,精進修行,才能度一切苦厄... 」 畢竟,人各有因緣,不是每個人都有累劫功德,可以出家修行。 因此,成為一位覺修者,在不離紅塵,在照顧緣親的同時,你也能進入清淨無染,平靜無憂的境界。 長年以來,不少讀者或有緣朋
Thumbnail
現在身體上、事業上或者內心有什麼樣的痛苦,都在受報,都在遭受你過去生所做的種種的型態、錯綜複雜的業報。所以,做人有什麼好驕傲?有什麼好沾沾自喜的?做人的時候就是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想要還債,不斷地想要去做好事、重新做人,不斷地想要能夠修到佛淨土去,這就是最珍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