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池畔》040 《廣欽老和尚開示》八

更新於 2024/09/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灑掃畢,老和尚喚傳某師過去,對傳某師開示說:「我們修苦行是在藉各種事境,磨煉我們不起無明煩惱,洗除習氣,鍛煉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修苦行。
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
「妄想多的人,須要做一些雜務事,將念頭有個寄託,否則妄念紛飛,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根利的人,可以靜靜地念佛念下去,一面工作,一面念佛,會漸漸地不覺得在工作,而且自然會生起平等心。
老和尚又說:「戒行清淨,六根不染,是入禪的第一步基礎,要如龜縮頭,住於清淨無染。六根不淨,妄念尚存,無明未破,便無法開悟。禪堂打香板就是在打你的無明。
上午,傳某師在廚房煮飯,煮得起煩惱,摔鍋摔盤的,老和尚在客堂,便對當時在場的幾位出家弟子說:「領職事必須受過戒,方知戒律因果,才不會亂來,沒受戒的,只能幫忙雜務,免得造因果。譬如大寮的事情,有監齋菩薩在那兒,可要循部就班來,不可起動無明,與人爭吵或亂摔東西,這樣,不但業障會反絞,且加重罪業,地獄道還有你的一份。以前,觀世音菩薩文殊普賢菩薩也是在廚房中修習因地的。」
「在大陸叢林中,大寮不可有閒雜人進入,即使是當家也要有事才能進去,以避偷盜之嫌,不像現在,雜人進出,還聚談閒語。」
「出家人要精通戒律,凡事遇境便能知所舉措、知因果,要戒學莊嚴。戒就是要學忍辱,忍辱第一道,有戒才能有定慧。
由於某某師執意要下山參學,老和尚不贊成,但也頗無奈,在客堂便對某某師說:「父母對子女,愛深責切,若子女嫌父母嘮叨,多管閒事,離開父母外出別住,不但自棄父母的依恃,且讓父母怨歎,自失其利又傷及父母。出家也是一樣,做師父的望弟子成就,才不惜唇舌,若弟子不從,棄師而去,不但自身失去規導者,且令師父失望。」
良因曰 :
古德說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所謂的禪(般若) 的證得,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的觀照。不光是捧著書本、背一些法語,之乎者也的。
往往在修行感到辛苦的時候,會記得古德的開示 :「修行苦,不修行更苦。」雖然,有時勉強自己在疲憊時仍做定課,或者面對順境地誘惑、逆境的干擾仍要不失佛法,會感到辛苦,但是,想想生命的無常,還有輪迴之苦……我們還有退路嗎?相比對之下,這一切,就是小事一樁了。
將想玩的心收起,努力打掃自己的習氣,才有解脫之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歷練的重要 傍晚,老和尚在大殿外乘涼,一位年輕人上山,向老和尚閒聊些他家庭的事,人去後,老和尚便借機對身邊的弟子說:「那些溺在父母身邊的,終長不成人,而那些離開父母的寵溺,在外奔波的人, 反卻能煉成大人氣魄。就像溺在母猴懷裡的小猴,有時會被母猴抱得活活悶死,而那些獨立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說:「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顏悅色以道理行之。 對人要親切和藹,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臉,令人望之卻步,當法師的也要如此才能度眾。 凡事照道理來,就事論事,不可用煩惱心去應付,對人不論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氣地平等對待,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上午,懺雲老法師請老和尚到大殿為大眾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後,懺雲老法師對眾人說:「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 答:「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掛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師父說:「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 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 師父在客堂對某某師說:「論人的是非曲直,心裡起不平煩惱,那就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過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無事,那才對。自己也無犯過失,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師父不在時,遇事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師父說:「你們要好好苦志修行,來世轉男眾身,沙彌出家,來做聖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會修照樣墮下去做畜生,要誓願作佛。」 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歷練的重要 傍晚,老和尚在大殿外乘涼,一位年輕人上山,向老和尚閒聊些他家庭的事,人去後,老和尚便借機對身邊的弟子說:「那些溺在父母身邊的,終長不成人,而那些離開父母的寵溺,在外奔波的人, 反卻能煉成大人氣魄。就像溺在母猴懷裡的小猴,有時會被母猴抱得活活悶死,而那些獨立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說:「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顏悅色以道理行之。 對人要親切和藹,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臉,令人望之卻步,當法師的也要如此才能度眾。 凡事照道理來,就事論事,不可用煩惱心去應付,對人不論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氣地平等對待,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上午,懺雲老法師請老和尚到大殿為大眾開示,老和尚到大殿後,懺雲老法師對眾人說:「你們有問題,可以請問老和尚。」 問:「如何得一心不亂?」 答:「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掛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師父說:「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 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 師父在客堂對某某師說:「論人的是非曲直,心裡起不平煩惱,那就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過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無事,那才對。自己也無犯過失,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師父不在時,遇事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師父說:「你們要好好苦志修行,來世轉男眾身,沙彌出家,來做聖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會修照樣墮下去做畜生,要誓願作佛。」 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放下成見,用心學習_禪七開示節錄9v3_方丈開仁長老 一、我們是為了「修行」而來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調伏煩惱、習氣的過程。瞭解嗎?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度假,我們是為了修行。 二、凡夫都是被無明及身見主宰著自己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菩薩勇健相,謂菩薩為度眾生,於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不生退卻。」這個世間有些事情是很難做,現代話:「很難搞定。」有的聽到這個事就很痛苦:「完了!做不成了。這事不要找我,行不行?拜託又是找我......」菩薩不能這樣。為了度眾生,饒益有情「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放下成見,用心學習_禪七開示節錄9v3_方丈開仁長老 一、我們是為了「修行」而來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調伏煩惱、習氣的過程。瞭解嗎?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度假,我們是為了修行。 二、凡夫都是被無明及身見主宰著自己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菩薩勇健相,謂菩薩為度眾生,於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不生退卻。」這個世間有些事情是很難做,現代話:「很難搞定。」有的聽到這個事就很痛苦:「完了!做不成了。這事不要找我,行不行?拜託又是找我......」菩薩不能這樣。為了度眾生,饒益有情「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