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民國八十五年元月五日(農曆十一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已經是十一月中旬,快要接近學期末了,這學期達理老和尚,他老人家為你們開課講永嘉大師「證道歌」,歌詞開頭:「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蘊浮雲空去來 ,三毒水泡虛出沒。」這門課講多久了?
學員答:
大約半學期。
院長開示:
你們聽了這一門,講「心地」的課程,有受益嗎?有什麼心得?哪一位要起來報告?
學員答:
「證道歌」,這一門課所講的義理,都針對破除我們的執著,雖然在聽課的當下非常模糊,但是聽課後自己溫習參究,方能稍微明白內容大概在講什麼!(
註)
院長開示:
喔!坐下。我問你們,在團體中修行,比較得利?或是個人自己修,比較得利益?
學員答:
團體一起修持,比較得利。
院長又問:
團體修持,為什麼比較得利呢?
學員答:
在團體中修持,就好像有好多電燈、鏡子,可以反射照著我們自己看不到的地方,都會被照射出來。譬如自己的錯誤或缺點,借重團體的力量,彼此互相警策共勉,這様要修正改過才比較有機會。
院長又問:
可是團體當中人多,事情也多,時間花費也多。若一個人修行,環境不整理,地面不打掃,也沒有關係。但在團體大眾中,不只事多,環境還要天天打掃。
學員答:
在每天打掃的過程中,也是鍛鍊身體和擴展心量的好機會。若一個人獨自修行的話,通常會比較懈怠。所以在團體當中,雖然天天要打掃,但能為大眾服務,心量也比較能開闊廣大。
院長開示:
嗯!好。下一位,你們可以講講,個人修持,與大眾修持的感受,或環境方面,也可以講沒關係。
學員答:
與大眾修持,比較能得利益。譬如,因為自己的習氣,或是有時犯錯了,在團體中人多,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別人看到了,也會告訴我們,提示我們。這就是在團體中修持的好處。另一方面,在團體中的成員,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環境背景,以及所受的教育、個性都不同。所以在團體生活當中,難免會有很多事情需要磨合,不過,從這當中,我們可以不斷地學習改進。例如,別人有不好的習氣,我們能夠借鏡反省,學習到覺照和忍耐。
院長又問:
下一位!
學員答:
我覺得還是團體共修的力量比較好。因為各自修持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習氣。在團體中修持,靠大眾熏修的力量,可以學到很多,而且自己若有過失也有善知識勤勉勸導,自己也比較容易改進。
院長又問:
再下一位!
學員答:
在大眾中修持,如剛才同學提到,可以藉大眾的力量,互為切磋共勉,比較會進步。但弟子還是有一個疑惑,就是在僧團當中要六和敬相處,其中說:「意和同悅」,意思就是說每個人都要坦誠相待,可是實際上大家相處在一起,有時直言會有過失,所以彼此還是會客氣三分。若缺乏細心觀照的人,也沒辦法學習到什麼!
院長開示:
你們對團體修持與個人修持的認識,都非常周到,但實行起來可不是那麼簡單。不過,我們要明白,尤其初學方面,佛陀教導我們要了解一切都是「因緣」。「因緣」成就,能具足一切;若「因緣」不成就,則一切事情不能圓成。所以說初學者修持第一步,就是要有「緣」,要有「因緣」。首先要鍛鍊自己的心「量」,若心量狹隘的人,就沒有這個「因緣」。
但是,一個人的心量,沒有那麼容易開拓擴展的。就因為沒有那麼容易拓展開來,所以菩薩到達等覺的境界,還是要再來娑婆世界,勤修六度萬行,十度波羅蜜,修菩薩行,行菩薩道的。
你看《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他修到菩薩的境界,而且已經是登地的菩薩,是真正十地階位的菩薩了。但是他要行這個菩薩道,要怎麼行呢?就是不管遇到什麼因緣,他都要歡喜納受,是讚歎的、毀謗的或是排斥的,全部都要有辦法納受,如果沒辦法納受,那要怎麼結萬人緣?沒辦法與人結緣,就沒有這個報恩的心。
如《楞嚴經》云:「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恒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為報佛恩。」(
註)我們要斷生死,就不能像世間人一樣,以世間法這種報恩的方式。「恩」,以一般世間法,是指「恩情」、「感情」;若依出世間法,是指菩薩的「聖情」、「法情」,是神聖的,是清淨無相的。
世間法的報恩,是指有相的,有相是有漏;出世間法的報恩,是無相的,無相就是無漏。菩薩因為無相,才能「將此深心奉塵刹」,發救度恆沙諸眾生的大悲願。我們修行也是一樣,要有菩薩以「無所有不可得」的無相智慧,心量才會廣大。
若以世間的「報恩」觀念來說,譬如你幫助一個人,有一天你們相遇,對方正急著趕時間要與友人赴約,沒時間停下來與你這位恩人好好地打招呼、恭敬作揖,只是略向你揮手一下就走了。
當下你就起分別心說:「你看!今天他遇到我這位恩人,就似曾相識地隨便應付一下就走了!」所以你幫助人,若是有相,而且想要對方回報,那你就會產生分別心,這樣就沒有智慧。假若你有智慧,就能夠善解對方,那麼就不會對他起分別心、起不滿的心了。
三十年前,我在俗家時,曾去日本參訪,到東京市區時,日本的國民在一個紅綠燈的十字路口,他們看到紅燈亮起來,必須停止,等待紅燈變綠燈的時候,才會開車通過。
當他們開始踩油門時,若發現有來不及搶綠燈的車子開過來,他們還會舉手向那位闖紅燈的人說:「真不好意思。」像這種情形,假若是一位沒有理智,沒有智慧的人,一定會開口罵:「紅燈了,你還衝!」
但是日本人,他們不會這樣。因為他們知道惡口罵對方,不但會把事情擴大,又會變成惡緣。古人說:「忍一時,能免受千日之憂。」我們若能運用這個道理,在日常生活當中,不但能「退一步海闊天空」,尚且能「免受千日之憂」。
今天為什麼要跟你們說這個道理?因為個人修持與團體修持得利與否?全在心量的問題,你若心量廣大,在團體中熏修,大眾即是我們修行的菩提道場。只要自己有智慧,知道要如何適應大眾,做任何事都能考量到大眾,這樣我們的心量才會廣大。
譬如說在大眾中,一切都能隨順大眾,這樣就非常好修行。所以我們只要發廣大心,能與大眾和樂相處,那麼當我們的執事,是負責領眾的時候,才有菩薩之廣大心,能承擔那份執事,完成一切的任務。因為領眾:
第一、要布施。你的時間必須要透支。
第二、持戒。自己本身一定要以身作則,遵守律儀,重規重矩,方便而不隨便。
第三、忍辱。要有忍辱心,才能擴展自己的心量。
第四、精進。有精進,才能得大利益。凡對大眾有利益的事,你都能夠努力去做,這就是精進。因為修行,並不是只有拜佛,才叫做精進。假若你認為只有在佛堂內拜佛,才叫精進,其他護持常住及護持大眾的執事,就不叫精進,那這樣不算精進,因為這是有分別心的精進。你說修行要有定力,有定力就是永遠不退轉。你若能不斷地磨練自己,勉勵自己,這就是定力。
修行只要有定力,那一定會有學習的因緣啦!這也就是智慧啦!在大眾中只要你肯去學習,智慧就會產生。為什麼你肯去學習?就是因為你有定力。相反的,若沒有定力,你怎麼肯去學習呢?
譬如說你們的師父,你看她有修行嗎?你們有沒有看她?她今生碰到這個火炭頭啦,(台語,火炭頭是早期礦工的班頭稱呼,比喻執事)沒有辦法啦!我常考驗她,她都如如不動。有時候我電話拿起來不聽她說,一般來講是不能這樣的。但依理來說是平等的,因為我們要成佛,所以是平等的。為什麼我要這麼做?我是要試探她有沒有定力啊!我看她有定力、肯接受磨練,才有今天的光量寺啊!這個定力,就是有一個固定。
你看機械在轉動的時候,就是有個定位,才有辦法將它固定好,電流才能帶動機械運轉。所以,你們的因緣非常具足,應該要有智慧去判斷。你們的師父從光量寺開山就一直默默地做,即使做不到還是努力做,還要開車東跑西跑,還要到台中上課。所以,有這種恩師,希望你們能好好地省察自己,好好地建立自己的道風。請示師長,一定要搭衣,不要隨便。你們要有智慧,請教師長一定要有固定的時間。
理光法師,讓學員請示的時間,最好是安排在早齋之後,上課之前,這一段時間。如果上課是八點半,到了八點就要結束,留給她們半個小時的時間思惟,並將心安靜下來。你若是講到剩五分鐘的時間,那她們請教之後,對所請示的內容都還沒明白,就要急著去上課,這樣她們心裡會很不平靜,雖然人在課堂上聽課,但是心不在焉,等於沒在聽課一樣。尤其要注意,讓學員請教問題,最好不要安排在晚上,因為晚上的時間會影響他們的睡眠,同時影響到明天的功課,這樣不好。
所以,當初我在社會上,持家經營事業時,是不隨便利用晩上的時間處理事情,都等到隔天早上六點才處理。
當學員心理有不平衡時,經過一個早上的思惟,到了下午的時候,他的情緒才有辦法消化,等到情緒消化之後,他就能懺悔。所以帶領人要有方法,尤其接引人的善巧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團體中,處處要能觀照大眾,並且思惟大眾的利益,體悟到大眾所需,這樣自己的心量才會廣大,並不是嘴巴講講就算了。
印光祖師說,我們的心河若大,可以容納百川啊!你看,一條河川若很大,可以歸納百條的溪水,及其所含的泥土和沙石,即使遇到洩洪的時候,它也有辦法疏通,河床不會暴漲,河邊的田園及房子等不會遭受損失,這是比喻我們的心量若廣大,就不會去傷害到別人。所以,我們要時常培養自己,使自己的心量廣大。
世俗人常說「有量才有福」,這個「量」,就是指人人本具的自性清淨心的「量」。如佛陀「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清淨的時候,不管你遇到人,或接引人,大家都非常的歡喜,這就是因緣具足。
相反的,你若是起煩惱,就沒有恭敬心,這就是顛倒。人的心若是顛倒,就好像牆上的草,它雖然有根也能生存,可惜一陣風吹來,便隨風起舞,東倒西歪,多麼不自在。
以後,你們半月半月來請教戒,若有事情就一起請教。訂一個時間,讓大家能清楚明白,才不會有負擔,這就是戒律裡面的一個次第。因為有時候若是臨時有事情,多講就是增加大家的負擔。
譬如今天一大早,我去鹿谷幫一位校長安佛堂,五點多去六點多回來,我只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就能成就這個因緣,完成對方的心願,這就是給人歡喜,也給人方便,更可結萬人緣。我們要有智慧觀照,這樣才能善巧引導他人信佛法。要怎麼做才能達到這個目標?這就要看我們的智慧了。總之,接引眾生一定要多發心呀!
像末學從十一歲時,俗家的母親因為病重就往生,在日據時代,台灣百姓普遍窮苦,末學差不多十歲左右,正遇中日戰爭,烽火連天,我父親的工作剛好標到飛機場的工程,家中只有一位老祖母與末學和小弟、小妹,我不只要打理家務,還要照顧弟妹們。傍晚的時候,我倚門望著天空,當時有月亮,哇!也有很漂亮的雲啊!
就在那個時候,我發現地獄的牛頭馬面,因親眼所見,所以我相信佛陀說的六道輪迴,確實存在著,絕對沒有錯誤。我們要明白,修行一定要發菩提心,勤修六度萬行,發願濟拔一切六道受苦的有情眾生。
在日據時代,台灣耕田的農夫,一定要有自己的堆肥。例如你擁有一分地,就要有一分地的堆肥,假若你沒有足夠的堆肥,那你所配給的米,就不能拿你收成的稻子去米店碾米。因日本政府規定農民,每戶設一本簿子登記,沒達到他的要求,就把簿子沒收,你沒有那本登記簿,就不能去米店碾米,也就沒有米可以吃。
當時受的是日本教育,根本沒有辦法好好讀書,譬如白天在學校,飛機就來空襲,然後學生就跑回家。那時候我剛好讀六年級,經常都要帶弟弟、妹妹去躲防空洞,還要去田裏堆肥,因為母親重病臥床,父親為了家庭生計外出工作。你看,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就要有所覺悟,還要會鍛鍊自己,更要拿出責任感來。
所以在那一段時間,每天就要不斷地自悟自覺,自我鍛鍊、自我成長並且面對環境和挑起責任。若以世俗人來說,家中有母親承擔一切,那你什麼事情都不會做,也不用做,好命!但是我在十二歲時,就要學煮飯,甚至要煮給工人吃,所以我現在煮飯無罣礙、工作無罣礙、待人接物也無罣礙,可以說全部都無罣礙。
我來淨律寺開山,有一位交通大學畢業的居士,他未出家以前稱楊居士。在蓮因寺時,他看的書最多,拜佛也是他拜最多,拜到腳都結疤痕。他恭請懺公師父幫他剃度,懺公師父說:「照因師!你要保證,我才要幫他剃度。」我回答:「好!我保證。」懺公師父又說:「剃度以後,不可以住蓮因寺,我才要幫他剃度。」因為他個性很強,雖然他修行很精進,但是我執也很重。他剛出家時,人人都很讚歎,淨律寺還特別為他建普賢院,成就他修行的心願。他只是一位居士,假若沒有相當的修持和願力,我們出家眾怎麼會隨順他的願。
他說要自己精進用功,一些老參就說:「他這樣精進,你就幫他完成心願吧!」於是他就自己去找到現在建普賢院的這塊地,但必須先開一條路上去,他還問說:「要自己拿錢出來可以嗎?」我說:「可以。」當普賢院蓋到快完成的時候,他說:「不要這個地方了。」所以他的錢要全部還給他。
各位要知道,當初要蓋普賢院時,為了要建停車場,當時有一台鐵牛仔車(台語)載石頭,行駛在剛下過雨的泥濘路上,我一位俗家弟子阿輝,也載了一車石頭到那裏,鐵牛仔車的車輪打滑沒辦法控制,撞上阿輝那台車,阿輝的車一路從山崖滑落下去,方向盤也斷了,阿輝從另一邊掉落下去,被鐵牛仔車壓蓋著,又被車子上面的石頭壓蓋著,山崖上面的木工師傅正在釘模板,聽到哀叫聲,才趕快下去救他。你們看看,建普賢院時,差點就賠上一條人命。所以我們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審慎思量,千萬不要輕忽因果,隨意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
當初我來淨律寺開山的時候,是用鐵皮屋搭一間臨時的工寮,位置就在現在山崩的那個山腳下,當時車子只能到達那裏,我們的建材要從山腳下搬運到山上,而且每一塊木板、每一包砂石,都要扛在肩膀上,涉過溪水,爬上山坡,再到普賢院這裏拿給工人做。不像現在這麼方便,計程車一叫馬上就到了。
光量寺那塊地,當年我去處理的時候,在道路的地方,就有三、四門墓,當地的村民說那裏的地理位置最好,但是他們的土地已經轉賣好幾手了,而買主也沒有處理這些墓,轉到我買的時候,我跟他們議價,遷一門墓要多少錢,我說:「我們要建道場的,你們一定要遷移。」他們說:「這兒地理風水很好」。雖然是很好,但這座山我已經買下來了,權利歸屬於我,他們只好配合了。
當時後山鄰地有一座墓,我們在開墾整地時沒有發現,那座墓因為沒有支撐,就隨著山坡滑落下來,對方非常不諒解,就去縣府投書,縣府也召集小組來調査很多次,還說:「對方打電話說一定要控告你。」你看!買下光量寺這塊地,開山時算不算困難啊?你們現在一切現成,可以修行了,還要起煩惱,是要為誰煩惱呢?當初我一拿起電話,對方就罵得很兇,如果是你們要怎麼辦呢?
魚池鄉有位林先生,師父(方丈和尚)去他家時,他很歡迎,也很恭敬。所以,我便開導他誦經、念佛,以及待人接物的道理。你們知道那些木工、水泥師傅,為什麼對我那麼恭敬嗎?因為我講的話都很有道理,所以自己對事理要明白,也要很清楚,這樣我們才能服眾,也才有辦法讓他人接受你的意見,就像世俗人所講的「欽佩」、「佩服」。這就是自己要培養,要實際鍛鍊自我的地方。
譬如,有人來幫我們工作,一定不可以讓對方來請教你要做什麼工作,而是我們要先去拜託對方,對方若是歡喜,就是我們歡喜。假若他來幫我們工作,每次都要先來請教,這樣不但損失時間,就算是他打電話來詢問,那對方這通電話費,也是我們要支付的。如果他是承包我們的工作,那他還有一點利潤可以連絡。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事與理、因與果的道理,這樣才可以說辦事真的有次第。
光量寺現在在蓋左邊的齋堂,與大殿一定要隔開,而隔開中間樓梯的樑柱施工,為了防止地震時,兩棟房子之間相互的拉力,而導致不安全,我指導鐵工師傅一個方法,他施工完成後很完善,不只有承受力,而且美觀又堅固。這種智慧從哪裏來?可能是從平常的責任心來的,或從平常的發心所建立的。
譬如我未出家前,那時還沒有親近佛法,曾發心去處理田中鼓山寺的大殿,住持師父跟我說:「黃先生!開工後兩個月內就要落成。」我說:「怎麼那麼快,兩個月內就要落成?」
唉!她的大殿,是以前日本時代的一個神社,走廊的柱子,都要重新改造。當時又沒有機器設備,全部都需要人工,靠勞力拿大槌打掉。當時我想:「好!絕對應付你落成的時間。」可是那個工程很浩大,我親自舉大槌子,打碎那些小泥柱,不到四十分鐘,我就把它打掉了,同時又挖地基鞏固起來。
然後再打中間的大柱子,如是一個一個重新打掉,再把它改造過來。啊!發心,真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若是再有那個因緣,我仍然會再肩負起這個重責大任的,這不是時間的布施,也不是力量的布施,而是我們發心的心力布施,我們要布施就要講三輪體空。還有社頭善德禪院也一樣,我到那裏,馬上把西裝領帶脫掉,親自下場工作。
水里蓮因寺,大殿內有兩支大柱子,是以前設計師設計的,懺公師父說要打掉,工程要給水里當地的工人承包,但是議價要幾萬元。當時我對懺公師父說:「不用了,明天一天,我就可以完成。」那時又沒有電動工具,我就從柱子的底下,用一支尖的鐵工具,請一個人握住,我用一支大鐵槌敲打,從柱子的底部四周圍開始敲打,並將水泥及鋼筋拿掉,我再請他們去向鄰居借幾個日本人捆草皮的東西來靠著,再把上面的水泥打下來。你看,我一天的時間,就把大殿內的兩支大柱子打掉了。
那時候,我出門開的是美國進口車,而且是最大、最豪華的車型,手上又戴著一顆價值超過五百萬元的鑽石戒指,生活是那麼的奢華富有,可是當你牙齒痛的時候,把那顆鑽石戒指放在嘴邊,牙齒還是照樣疼痛;肚子餓時,你把它拿來靠在肚子上,肚子還是餓啊!
所以,這個世間榮華錦身的顛倒裝飾,都是虛幻不真實的,唯有我們出家人清淨、樸素、莊嚴,才是真實永恆的。你們現在出家修行,所享受的清福,都不知道慶幸,也不知道歡喜,但是這對於我來說,我是非常知足的。
不過,講起以前在家時,我的生活是非常講究的,抹頭髪的髮膠一定要買日本資生堂的,洗頭髮要去理髪廳,並用吹風機吹到臭火乾(台語),還要拿錢倒貼老闆,你說這樣顛倒不顛倒呢?我們現在住在道場清涼地,頭髮自己洗一洗就很清涼。
你們有這份福報,自己都沒有覺知。你若自己能覺知,自然常生歡喜心。歡喜,就是因緣啊!好啦!以後初一、十五用過早齋後,大約七點,你們就準備來淨律寺,到這裡大約七點半左右。以後,就訂在這個時間好了。
你們要好好的建立自己本具明淨的心,才能夠真正對治得了自己的煩惱習氣。而且一定要以大眾為我,能以大眾為我,那你絕對不會起煩惱的。要知道,我們以大眾為我,就是時時刻刻要「恭敬」。古德云:「一切佛法在恭敬中求」。恭敬,一定會消業障、斷煩惱。假若你連「恭敬」都做不到,那你待人處世就沒有辦法圓滿,而且還會起煩惱心。
你有煩惱心就會造業,我們在造業時,就好像用手心拿東西一樣,拿捏得心應手。假若你用手背拿東西,它反不過來,你要怎麼拿東西,譬如說高壓電的電線,你若是用手背去觸摸它,只是「啪」一下,你還可以脫險。
反之,你若是用手心去觸摸高壓電線,你只是在試驗看看有沒有電,那你一定會誤觸高壓電。所以,這是看自己的手要不要翻面而已,所謂「回頭轉腦」,就看你回不回頭,轉不轉腦而已!你若看得開,回轉過來就是手背,因這一面一物不留,但手心這一面,什麼都有、什麼都會,你想怎麼做,它就怎麼做,因為每一樣物品都拿得起來,這就是執著啊!你若把手心翻轉成手背這一面,那什麼東西都沒有,但也什麼都具足。啊!就是這麼具足,你就是不會用;你若是會用,為什麼還要執著呢?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