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一種應該與眾相同的幻覺

2021/05/3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都渴望自己創造理想中的生活,但又害怕自己的與眾不同。
在美美小時候,母親總把每個階段的「選擇」安排好,為了要培養氣質而開始每天不間斷的鋼琴課程,學完才藝又忙著各科的補習,為的是幫小學的她,建立未來上大學的基礎,對美美的媽媽來說,這一路的學習階段,早在她的心中有了完美的藍圖。也因此美美往往無法參與和同學們一起的校外活動,每天的穿著,從髮飾到到腳上的鞋襪,沒有一項是美美的選擇,朋友的往來也會被美美的母親品頭論足,高中時的一次情竇初開,也因為被母親發現因著會影響讀書與未來發展為由,而對美美下了禁足令,最終這段初戀也只能結束,如著母親的完美計畫,美美也如媽媽所願的成為大學生,在求學階段認識了一位朋友,他的個性獨立自主,且對很多事物都擁有獨到的見解,常會提出很多觀點與一般所認知的不同,引發大家的思考與思辯,她宛如踏進了不一樣的世界。反觀自己在面對人生時,卻總等待著群體的決定,也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或是可以擁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生活在東方社會的孩子,大多數都曾親身經歷過這段被扼殺獨立思考能力的日子,只是被用來扼殺的狀況和事件不同而已,最終因為錯失了培養獨立思考的時間,而促成了自己的與眾相同。子女往往需扛著「孝順」的道德壓力,有時還要撐著父母們自己未能達到的願望,與令人窒息的關愛中成長著,子女因為「愛」而無法拒絕原生家庭的各種情感勒索,甚至無法切斷那些已經腐敗的羈絆,這份關心裡,還包含著許多「走往社會潮流」和「不要與眾不同」的威脅感,好像一旦凸顯自己與眾不同的樣子,就是給大家添麻煩,或是不合群的代表。
進到社會來到職場之後,在群體尚未習慣這樣的思辯與注重個人特色的群體裡,排擠與嫉妒的心理,就會在人與人之間化為實際的拒絕行為,好像擁有自己想法的人,都是找碴的代表與怪胎的存在,對他人指手畫腳卻沒發現自己內在的議題尚未解決,生活在惡性循環之中。在長大成人之後,從家庭關係中自我覺醒的人,需要花多大的力氣去找出方法處理情緒,安撫當年感覺受傷、被孤立或被拋棄的自己,才能踏上現在屬於自己的人生。
這就和疫苗的普及一樣,當越來多人接種,人類的物種就可以和病毒共存生活,個人特色被越來越多人所重視與欣賞,那些無法跟著變通的思想,就會逐漸被淘汰。誠如唐鳳所說的:「每個人其實都與眾不同,與眾相同是個幻覺。」願我們都能重新正視自己的特色,擁有識破幻覺的能力,開創屬於我們的新世界。
20會員
74內容數
– 關於文字和閱讀、生活的觀察與人生的故事 – 讓閱讀成為你生活中溫柔的力量,活躍我們的思考與想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