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莊重威儀資助了生死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六年十月二日(農曆九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跟大家研究「端莊不私」。「端莊不私」這是針對出家人的威儀來講,因為威儀對我們出家人來説是特別的重要。若威儀不具,則眾生不得度。我們今天學佛出家,四威儀是非常重要的。
威儀若莊嚴,不但眾生看了會生起歡喜心,更資助我們了生死。為什麼説對我們自己也能了生死?因為威儀端正,就是攝心,可以受持淨戒。你若威儀不端正,就是開方便;若處處求方便,就變成處處隨便了。
所以我們修行,每天要要求自己從威儀先著手,不管是在五堂功課或平時待人處事,都要注意自己的威儀。行為上要嚴肅,穿著要乾淨整齊,我相信這一念若提的起來,對自己來説,就已經是「恭敬」了;我們的威儀端正莊嚴,一切眾生見到,對三寶就會生起恭敬心、歡喜心,這就是度眾生。
正所謂「自敬人敬」。所以說:「威儀具足,可以度眾生」,這是非常重要的。
依大乘佛法的記載:等覺菩薩,在三大阿僧祇劫以後,還要經過百大劫來學佛的威儀,可見威儀是非常重要。你們知道威儀戒,所涵蓋的範圍有多廣嗎?
學員答:
這威儀戒所涵蓋的範圍有無量無邊,小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要具足威儀,佛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若不攝心就沒辦法修得好,尤其是行、住、坐、臥每一個微細處,及心念、行、願都要注意,所以説這威儀戒,包含的範圍是無量無邊。
院長開示:
若是注意威儀,能減輕我們的什麼負擔?
學員答:
可以減輕我們造業的負擔。
院長開示:
真正能將威儀做到就是利己利他,就不會起妄想造業,這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例如:香燈。當你負責擦佛桌、擦地板時,你要怎麼做?
學員答:
在佛前工作要攝心,凡事不可以隨便。
院長開示:
對啊!講是這樣講,但行要怎麼行?日本有兩位念佛人,一位叫清九龍,一位叫莊松。你們若修淨土,就要看他們兩位所寫的書,這兩位當時轟動全日本,人人都稱他們是念佛人。
有一次,莊松的同參道友生病了,醫生説他無藥可治,可以説是九死一生,道友邀請莊松為病友開示:他卻回答説:「那與我無關。」你們聽看看,若與他無關,這就是不生不滅法;若與他有關,就是生滅法,這個道理你們想想看,對不對?為什麼這樣解釋?莊松回答:「那與我無關,我沒有什麼可以給他開示,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個大願,這樣的願力還不夠嗎?是莊松要去?還是你要去?若是你要去,火車票就是你要自己買,結果你自己不買,反而叫我莊松做什麼?」
所以,我們學佛不要一天到晚都在起心動念,説你對我如何?誰又對你如何?這全是自己在起分別心,有了分別心,就會產生煩惱,這是學佛修行最大的毛病,所以才會永遠沈沒於輪迴中,沒有辦法了脫生死。
又有一次,莊松與一位友人相約,説明天要去京都參祭。日本人的參祭就是拜佛,莊松隔天一大早就去邀他的友人,他朋友卻説:「莊松兄!我今天可能沒辦法去參祭,因為我頭很痛。」莊松答:「我這身體好好的人都要去拜了,更何況是你這個生病的人?」
我們現在的人稍微感冒,就説:「我感冒很苦,就請假不作早課了。」像這樣子,還説要了生死、要成佛。如果這樣都能成佛,那成佛的境界,不就很低了?了生死有那麼簡單嗎?
你們回想看看,大家平時開口是我,閉嘴也是我,處處都是我,把「我」看得那麼大,怎麼成佛、了生死呢?大家想一想,你若沒有執著這個「我」,也就不會有煩惱賊來竊奪你的法身慧命,那我們何必去養大這個煩惱賊,處處講「我、我、我」。
佛説: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偏偏大家都自以為聰明,聰明到不作佛要作魔,嘴巴雖講要成佛,但心裡想的卻都是魔業,這樣不知要如何成佛?
我看你們可以試試斷食,餓自己幾天看看,餓到一直發抖,看這樣你們能不能有所體會。
學人開這個法門,就是要讓你們親自去體會,體會那種饑餓的「苦」是怎麼樣?看能不能體會出來?若這樣都還體會不出來,那就是沒有福報。
訓導主任:
院長!量某師已經胃病兩個星期了,前幾天去照胃鏡,明天還要去醫院檢查。
院長開示:
她若心與病能真實分開,我看很快就會好的。眾生就是因為分不開,執著於煩惱、想的太多,這樣哪有什麼辦法?經卷裡面説:「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這麼好的開示,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要從哪裡修?
佛陀説法四十九年,廣開八萬四千法門,留下三藏十二部經,那麼浩瀚的典籍,尚且還説:我什麼都沒有講,只是提供了一些對治的藥。
你有毛病,就開藥給你去治療。你們有真實的在對治,尋找自己的毛病嗎?若自己的毛病不對治,任由煩惱賊所纏,煩惱、習氣拖著你,你就跟它去了。我們修行研讀經典,就是在對治煩惱賊的病。
所以我們出家修行是非常的珍貴,要好好珍惜。看那等覺菩薩尚要學習一百大劫,何況我們沒有那麼容易離開這個「我」,放下這個「我執」。
中國淨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他的威儀是最好的,好到什麼程度?當時朝廷有一位大將軍,在皇帝御前,對於皇帝向慧遠大師頂禮,心裡很不服氣,説:我絕對要看他有多大的本事,我一定要去與他議論到底。當時在皇帝御前的大將軍,他的權力很大,可以先斬後奏的,而慧遠大師在我們中國佛教,他是威儀具足的。
這一位大將軍,有一天就要去與大師議論,當他到廬山時,剛踏進那個虎溪橋(我去大陸也走過那座橋),正好看到慧遠大師從大殿走出來,看得全身都流汗,他看慧遠大師那種威儀,肅穆莊嚴,由衷地生起恭敬,自然伏地頂禮跪拜。
慧遠大師,在廬山一住三十餘年,從不下山,他在那裡建白蓮社,有一百多位蓮友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自己也曾經親見阿彌陀佛三次,這是大師要往生之前才講出來的,不然是不能講的;因為若講出來,就是馬上要離開這個世間,否則會誤導眾生。
眾生就是心有依賴才會輪迴,眾生若知道你有神通,都會想來依賴或皈依你的,佛教界就會不得安寧。大家要知道,神通不是重要的,要有辦法了生死才是最重要的,然現在末法時期,眾生大多是顛倒妄為,認為哪一位有神通,修得好,就一昧的往那兒跑,想去依賴神通,而自己不用功實修,看到也是別人的有什麼用呢?實在是阿彌陀佛!
我提供給你們的那個斷食法門,是要讓你們去體驗,看看那種淡薄、清苦的生活,你們能依賴誰?依賴別人肚子會飽嗎?別人在念佛你不念,你的心能靜下來嗎?你們自己去實行、體會看看。
這是我悟道的方法,我覺得這個法門很殊勝,第一先除去對食慾的貪著、分別。信徒也不用來供養,這個方法非常簡單、清淨,大寮也可以清淨幾天。
其實,我們真不必去考慮飲食,當初蓋彌陀院,剛蓋好時,我自己一個人住,我每天都在觀照,完完全全斷食,只有喝水,喝了一個月,對食物也沒有起任何念頭。
當時正好要結夏,淨某師每天提一些麵加點茶油,他提他的份,順便也說要提一份給我。後來我動了一個念頭,心想:「現在怎麼吃得這麼好!」
起了這一念就說:「淨某師!飲食就跟你一樣好了,省得麻煩。」就這樣一百三十六天都吃麵,這完全是自己在起這一念,所以我們修行,千萬不可以隨便起心動念。
我們若是真正在修行,千萬不要有一念在。我那時喝水喝得很好,不會昏沈又很精進,晚上都十二點開始行持,不躺下去休息,只是打坐,一下子就感覺很清淨,身體也不會感到無力;但若心裡起了一個雜念、妄想就沒辦法了。
我為什麼要鼓勵你們全體一起實行禁食,因為全體禁食用功,自己若起了什麼念頭,你會想到全體都是這樣用功,我不能例外,這就是共修的力量。
我們講同心協力,眾志成城,那種依眾靠眾的力量就是這樣!有鼓舞策勵的力量在。譬如你一個人念佛,與打佛七的念佛,功力就是不一樣。打佛七起碼要念一支香,我們要注意這期間是不能隨便。這就是大眾共同用功,與自己一個人用功不一樣。
我們一定要分明白,而且要觀察自己的功夫,行持是不是能自在,你若不自在,那就是騙人也騙自己,這是很可怕的!剛才問你們在大殿擦佛桌,或擦地板的方法,要如何去實行?
就說注意打掃這件事情,你這一生光是掃地的功夫就學不來。
你們知道這個道理在哪裡嗎?當你在清掃大殿地板的時候,風把你掃起來的灰塵,往菩薩的身上吹,以你的肉眼能看到灰塵嗎?你們有想過這件事嗎?這要如何去提防呢?在威儀戒內,說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那八萬細行的威儀戒,要從哪裡去學?你們現在生活中都不注重這些,怎麼學呢?
你要真能從生活中去體會用心,哪裡還會有空起煩惱呢?不只沒空煩惱,還會常起懺悔心,那怎麼還會有瞋火?你們若能真正去行,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是佛,大家的佛面都會現出來的,對麼!譬如我們修行人,每天親近佛法,與一般社會上的人,在貪、瞋、癡三毒中薫染,那面相會一樣嗎?自己要清楚,
你們光量寺有沒有鏡子?
學員答:
有。
院長開示:
若有日本的大鏡子,找一天叫大家去照一照,看看自己能不能有所體會?我們本具的真心,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對不對?在日常生活中,微細的威儀不能忽略。如果整理大殿,一定要注意身體不能背佛,連韋馱菩薩,我們也不能背對他,這就是恭敬佛菩薩啊!
你們若是擔任大寮執事,中午過堂都要供佛、供聖僧,看看你們的虔誠心夠不夠?譬如切水果,你要怎樣才能切得兩邊一樣大?你說佛是無相的,怎麼會去執著這個相狀呢?如果你總是這樣想,那你行事必然隨便,行事隨便要怎麼談微細的威儀呢?
比如你要將水果切成四份,我們說行、住、坐、臥,靈靈覺覺,你若都有辦法做到,心又能清淨,才算真正講到威儀具足。
又如分水果給大眾,若是不用削皮的水果,負責大寮的人員,應該要拿新的牙刷,把水果的蒂頭及凹進去的地方先洗刷過,不然會有蜘蛛絲或髒的東西。你若說刀子切開就好了,當刀子沾到髒物,有時侯吃了,嘴巴粘膜就會破裂或起水泡。
當典座或行堂做外護工作,也是要背負這個因果。雖然你發心工作,做了很多事情,但做得不圓滿,令人起煩惱,無形中你讓他造了這個業,那你也是造了業的。這樣講起來,你會說那我還要做嗎?
若要做就要用心,這門功夫是很深的,不知道要如何做?做這樣犯戒,做那樣也犯戒失威儀,所以說大寮出祖師,就是這樣磨出來的。
學員問:
院長,阿彌陀佛!弟子看《戒學淺談》裡面有提到,僧眾不可以私自取用大寮的東西。之前,弟子在大寮當典座,有僧眾因生病,曾向弟子拿取大寮的東西配藥治病,於是就自行給予,後來看《戒學淺談》,發現典座不可以隨便自行處理東西。以前無知,現在該怎麼辦?
院長開示:
從前古德修行,有個一寺之主的方丈,因感冒需要拿薑片配藥,他叫一位侍者去向庫頭拿薑片。那庫頭不因他是方丈,還是向侍者說:「拿錢來,才給薑片。」現在你就要補貼常住,還要求懺悔。
例如,你叫信徒來用齋,你說是慈悲,這行為雖是方便,卻也是侵損常住。所以,我叫信徒留下來用齋,都是私下補貼常住的。你若是常住,發現東西剩太多怕壞掉,就請信徒拿回去,那是不行的,你不能這樣想,不能以這個理由來侵損常住。
你若要持戒清淨,就不能用理論,這就是防範我們的心有過失。我們有戒律的防護,才不會感情用事,一切依戒律來行事,心裡才不會有罣礙。出家人就要如《般若心經》講的「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所以,我們也不要因為當初做錯了而擔心害怕,現在趕快懺悔,趕快補貼常住,儘量發心勇猛懺悔,勇猛去修,不要覺得已經過去就算了,要趕快將罪業懺除,讓我們這顆心恢復清淨,並且發願今生一定要往生西方。
業是沒有形相的,若是有形相,盡虛空也容納不下。現在明白戒律,以後就不要再犯了。所以聖戒是保護我們的,它有防非止惡的功能,我們持守戒律,就是在阻止自己不要再犯,並於日常生活中一切行儀,不能太過隨便。
學員問:
院長!出外坡墾土掘地,地下都有眾生,弟子不小心把蚯蚓掘成兩段,有一天,就夢到那眾生,怎麼辦?
院長開示:
你掘地要做什麼?
學員答:
如上次鋪路,還有去後山掘水溝。
院長開示:
我們若慈悲一念,要做事之前,先合掌祈請觀世音菩薩作主,慈悲救度,我是為了維護這個道場。在工作前,先求大悲咒水、灑淨,請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將眾生化走。你要工作之前,就先為眾生念佛,並為牠們說法迴向,請牠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對不對!
當初佛在世時,給孤獨長者買衹陀太子的花園要建精舍,供養佛,佛陀就派舍利弗去負責監工計劃。
佛在世時,每半個月誦戒一次。那時候的人福報大,都半個月沐浴一次,佛陀派一位比丘,說明天要誦戒,大眾僧要沐浴,請你先將浴室洗一洗。那位比丘到浴室一看都是螞蟻,就向佛陀稟告。
佛陀說:「我請你去洗浴室,又不是請你去洗那些螞蟻。」若依照你們的想法,這樣就不要洗了。當境界現前時,我們要用智慧來處理事情,並看這件事情是否真的需要去做。
譬如我們墾土掘地,那你要知道做這些工作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供人修行,為了要維護道場,那就要有智慧去處理。前一天就要去為那些鬼神、草木神及地下一切眾生說法,持大悲咒水,並用大悲咒水灑淨。這完全看你當下這一念在想什麼?如果是可以避免的,要儘量避免。你若知道這個地方有眾生,我們就要想辦法避免傷害眾生。
我們這一念心一定要去觀照護念到,不要找理由或說我不管,要把事情圓滿處理好,這樣才是智慧。不是看一看,就說我沒有辦法做,就丟著不管,或是叫他人去做,教他人去殺生,你以為這樣你就沒有罪嗎?
即使你請工人去做,要知道,工人處理時是不會留意的,這樣反而更容易傷害眾生,所以我們要用智慧來處理事情。
現在時代在改變,天災人禍多,地上螞蟻、蟲類等也越來越多,連掃地都要看功夫。如唐朝窺基大師聽說道宣律師道行很高,感動了天神每天送飯供養他,於是特地去造訪道宣律師。道宣律師心裡想,天神都會送飯來。就跟窺基大師說:今天中午留下來,午齋我供養你。
但是等到午齋時間都過了,天神卻沒有送東西來。
道宣律師心想:
「怎麼今天我有客人,天神卻沒有來?」到了晚上
道宣律師只好說:
「我們休息吧!」
窺基大師說:
「好。」在休息的時候,道宣律師看到跳蚤在爬,他用扇子輕輕地、慢慢地把牠托放到地面,當他放下去時,那隻跳蚤斷了一隻腳,就哀叫著。
隔天窺基大師說:
「我整夜都沒有睡覺,都聽到一隻斷腳的跳蚤在哭。」
道宣律師想:
「我不知道他的境界那麼高,連斷一隻腳的跳蚤在哭,他都聽得那麼清楚。」當窺基大師告辭離開後,天神才送飯來。
道宣律師說:
「客人回去了,你才拿來!」
天神說:
「你知道嗎?那強烈金黃色的金光把我遮住了,我不能下來。」
窺基大師是誰呢?
他是玄奘大師去印度取經,路過喜馬拉雅山途中,看到雪堆裡有一位入定千年的高僧,他就用引磬「噹!噹!」,窺基大師聽到引磬聲就出定了。
玄奘大師問:「你為什麼在此入定?」
他回答:「我在等釋迦牟尼佛來娑婆世界成佛。」
玄奘大師說:「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佛又入涅槃了,你還在這裡等!」
窺基大師回答:「那我等彌勒佛下生再出定。」
玄奘大師說:「你必須去中國長安,看到金黃色屋頂的宮殿,就去投胎作太子。」但他卻跑到相府去投胎,做了宰相的兒子。
玄奘大師從印度取經回來,去向皇帝道賀。
皇帝說:「你為什麼向我賀喜?」
玄奘大師答:「賀喜你生太子啊 !」
皇帝說:「沒有啊!」
玄奘大師說:「奇怪,我明明叫他來這裡投胎啊!」
後來他去長安城找,看到相府的屋頂也是金黃色的,與皇宮相同,門檻也是同樣的,顯然他去相府投胎了。
玄奘大師去相府,看到他正與一群女侍者在玩樂、吃肉、喝酒。
玄奘大師勸他出家他不肯,後來玄奘大師請皇帝唐太宗,以詔示勒令要窺基大師出家。
玄奘大師稟告皇帝說:「如果他開出條件,都答應他。」
窺基大師向皇帝說:「要我出家可以,但必須有一車肉、一車美人、一車酒。」皇上答應說:「好!好!」窺基大師帶著三車就去出家了。
當他快到達的時候,玄奘大師一出來,大殿的鐘、鼓齊鳴。當鐘、鼓一敲下去。
窺基大師一聽聞鐘聲就覺悟了,他說:「好!好!我要出家了,三車都帶回去。」
你看!窺基大師前生修到那種境界,還是有習氣,何況我們呢?
所以,我們一定要時時刻刻具足威儀。尤其在做事時,若有威儀,念念都是護念眾生。因為做事情護持常住,我們要減少浪費時間和對眾生的傷害。所以說,做事不要起煩惱,不要起妄想。你若起煩惱、妄想,都是自己在造惡因、造惡業。
學員問:
院長!現在已經在學戒,偶而會有人到大寮取用東西,弟子不知道要怎麼處理?
院長開示:
以前有一位比丘,他母親年老送子去出家,她變成一個獨居老人,她的兒子非常孝順,出家之後,心還是繫念家中的老菩薩,不知道她的生活如何?他就利用晚上熄燈之後編草鞋,他是在大殿門口自己點油燈編草鞋。
常住的燈是掛在上面,他點的油燈放在常住的燈下,自己面對著油燈編草鞋。利用中午大眾休息的時間,將編好的草鞋拿去賣,換米送回俗家孝養他母親。
他母親問:「你這草鞋是怎麼做的?」
他回答:「利用晚上熄燈之後編的,中午休息時間再拿出去賣。」
母親問:「晚上熄燈,那你的燈光哪裡來?」
他回答:「我自己點一盞油燈。」
母親問:「常住的燈?」
他回答:「常住的燈在上面。」
母親說:「這樣常住的燈光,勝過你油燈的燈光,這樣你還是侵佔常住。」你看!這道理很公道也很明顯,但現在的人聽了,認為沒有道理,而且覺得是自己點一盞油燈,對常住哪有侵佔?這只是你個人強詞奪理的說法,就因果來說是絲毫不爽的。
所以我們常說:「隨手關燈」、「隨手關門。」譬如看書,最後趴在桌上睡著,那你還是要趕快懺悔,不是你補貼常住就沒關係。因為趴在桌上睡著,這樣會養成怠慢心。
我們不可以像一般的世俗人說:「這是我自己的事情。」有世俗人的這種觀念,那就要去輪迴了,自己還沒有覺知。你今天出家修行,就是不要再受生死輪迴。
佛陀制戒,是次第幫助我們修行成就,並不是制戒來束縛我們,你若瞭解這個真實的道理,有犯戒會知道要懺悔,知道悔過以後不要再犯。佛在世時,羅睺羅年紀最小,調皮喜歡惡作劇,所以每天都在犯戒,但是他所犯的戒都只犯一次,沒有重複犯第二次的。我們同樣的錯犯了幾次,我看犯了再犯,不知有多少回了?
所以我們要明白。我前面所提的這個法門,你們儘量去試試看,念佛要有信心。世間人彼此關係都很密切,你若真正老老實實的念佛,跟阿彌陀佛的關係,一定比世間人更密切。
佛陀大慈大悲憐愍眾生,往還娑婆世界已八千遍,呼喊我們眾生八千遍,而我們還在這裡沈淪,還在斤斤計較,不知道要老老實實修行,自己要警策自己,好好珍惜努力。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8修行如彈琴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6真心求法不可思議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31天堂佛國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32學佛要有自覺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7禮六方的意義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9修行先修心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46日本的時空膠囊系列||源義經(上)-會做事但不會做人的英雄 這一次,我們來聊聊源氏保全公司的另一名英雄,也就是在前面源平合戰(#34-#35)中很搶戲的那一位-源義經。他的一生只活了30年,但他這一輩子活得十分精采,密度之高,因此留給後世無數的傳說故事,堪稱日本史上幾乎零負評、且把人生活到CP值最高的歷史人物之一。
Thumbnail
avatar
NANA濕婦
2021-09-16
46。狗狗早上因為昨晚沒睡好,難得早起,肚子感到飢餓,所以出門去買早餐。天氣很好,太陽很大,我特地走了一小段路到好樂買菠蘿堡,還忍不住點了最喜歡的有烤棉花糖的丹麥吐司。 在等餐的時候,進來了一隻戴著紅色項圈的狗狗。他走進門口望著裡面的工作人員,神采奕奕。然後進門,到裡面乖乖趴坐著,很是可愛。
Thumbnail
avatar
安妮
2021-07-15
46:1949白色恐怖的濫觴向來不是漫畫的受眾,曾經記得鄉下俗第一次看漫畫連格子怎麼跳都不會,以至於向來不是優先的選項。母校和臺大發生的46事件,牽連了許多我認識的師長。時至今日,我仍舊記得老師不願再提起的神情。她對影音紀錄的抗拒,在在顯示了當年的不堪。只是,如今仍舊沒有一個真正的結局,誰出來為他這些過去直面曾經發生的事實。
Thumbnail
avatar
老蔡書評
2021-06-12
#46《哈佛商學院的雙贏談判課》(番外):我們來聊聊求職、買賣上的談判吧!#46《哈佛商學院的雙贏談判課》(番外):我們來聊聊求職、買賣上的談判吧!說句我的心裡話,我的人生必讀清單裡肯定有這本書,因為我們的生活脫離不了談判這件事。從求職、菜市場買賣、小孩向媽媽央求買玩具、父母要求小孩聽話、情侶之間的幫助、商業上的合作案、國家等級的戰爭都是,所以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案例吧!
Thumbnail
avatar
DTBar 喝吧!
2021-05-07
#46《哈佛商學院的雙贏談判課》(下):真實世界中的談判#46《哈佛商學院的雙贏談判課》(下):真實世界中的談判具備複雜性,不需談判、對方刻意說謊、隱藏的談判競爭對手等等談判桌以外的事情也與談判有關,所以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議題吧!
Thumbnail
avatar
DTBar 喝吧!
2021-04-30
46. 《岸邊露伴在羅浮》讀後感雖然我一向盡可能地讓自己廣泛的閱讀,但還是有所侷限,多少還是會受到自己的偏好影響。而這本就是屬於我平常不太可能會選的書,也許之後可以多試幾本。 雖然以前我曾追過 jojo,但因為時間太過久遠,所以幾乎都忘光了,岸邊露伴這個角色也沒什麼印象,對我來說已經是全新的角色。
Thumbnail
avatar
大類
2019-02-10
4/6 音樂五四三:It was 40 years ago today...重回1973(一)週六22:00-00:00 播出 (CST)。FM98.1 News98電台。大台北地區以外請利用線上收聽 www.news98.com.tw 點選「線上收聽」鏈結即可。亦可利用 hiChannel 收聽。
Thumbnail
avatar
馬世芳
201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