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用看別人臉色也可以活得很好》帶你離開自己給的心靈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次收到幸福文化的兩本新書,許是我年紀稍長了吧,相較於另一本,我更喜歡《你不用看別人臉色也可以活得很好》這本韓國來的書,乍聽之下,也許會以為是心靈雞湯書,然而作者扎實的心理諮商背景,用各種心理相關的論點闡述為何我們會讓自己置於一些心靈困境,比如說:「為何我們會擺脫不了所謂面子的催眠?」

曾經被人說我自尊心很高,我猜那人的潛台詞是說我愛面子吧,你是否也曾和我一樣,求助於人感到羞恥、礙於面子不敢說自己做不到?你是否曾經想過,面子之於我們為什麼這麼重要?

書中作者提到:「一個人如果自尊感低、心靈脆弱,便無法意識到自己也是有資格被愛的,因此無法單純地接受他人的善意。」


raw-image


回頭想想自己的人生旅程,我感覺到被她說中了,因為覺得自己不夠格、不值得,所以希望透過「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我沒有你們想像中的那麼弱」來獲得他人的認同,而這就形成了武裝、形成了摘不下來的「面子」。


raw-image
raw-image



這讓我想到了蔡依林的一首歌《我》,她唱著:

我用別人的愛定義存在
怕生命空白

卻忘了該不該讓夢掩蓋當年那女孩
假如你看見我
這樣的我 膽怯又軟弱
會閃躲 還是說 你更愛我



raw-image

怕和別人一樣、怕比別人糟糕,怕真實的自己沒人喜歡,有發現了嗎?俗話說「沒有比較、沒有傷害」,膽怯、軟弱、糟糕...這些都是比較來的,究竟「比較」的想法或習慣是從何而來的呢?作者用心理學中的「客體關係理論」來解釋,簡單地說,人類會依據與自己重要對象的關係來形成自我意識。

當孩子最初的養育人能扮演好一面鏡子,不用父母權力威脅孩子,孩子將感到安全進而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能夠產生足夠的自信;反之則會無法坦率表達,衍伸出孤獨、憂鬱和憤怒的情緒,久了將無法完整建立自我意識,就會經常懷疑自己、感到不安,所以需要通過「比下有餘」來獲取安心感,而遇到「比上不足」的時候感到痛苦。

依據我自己與一些朋友的經歷,當無法好好表達自己時,我們會下意識抹去自己的感受,因為沒有感受就不會有疼痛,在好強的面子底下,我們有的是不想面對的脆弱。


raw-image


對於這樣的心靈困境,作者給了四個方向,讓我們試著開始努力培養自我意識:

  1. 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說出自己是怎樣的人
  2. 找出「我擅長的100件事」(吃飯吃很快也可以算)
  3. 找出關於自己的故事
  4. 可以定義自己的創意性主題


如果厭倦老是和他人比較、不安的自己,不妨試試作者的方法,這次只有分享一個章節,其他還有七章節等著我翻閱,如果你是容易產生罪惡感、不愛自己、怕被說自私、有完美主義或是害怕受傷的人,推薦你們看這本,她不是只有說故事、給金句,作者會帶妳看看背後的原因,告訴你可以怎麼改變自己。


我們過得好不好,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購書連結: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哦^_^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沛孺的沙龍
145會員
57內容數
用手繪漫畫型態分享知識心得,每次只講一本書的其中一章節,挑起你對書籍的興趣,一三五更新,和我一起踏入書中世界吧!
陳沛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09
自從FB更名為Meta之後,越來越多人認識元宇宙,進而認識區塊鏈、比特幣、NFT等,但願意深入研究的人們相比之下仍是少數,多的是因為看到好多人因虛擬貨幣翻身致富,於是好奇想透過買幣、炒作、玩遊戲來賺錢的投機者,只是在不清楚市場與背後機制就貿然闖入,自然可能會被當成「韭菜」來收割,或是遇上詐騙
Thumbnail
2021/12/09
自從FB更名為Meta之後,越來越多人認識元宇宙,進而認識區塊鏈、比特幣、NFT等,但願意深入研究的人們相比之下仍是少數,多的是因為看到好多人因虛擬貨幣翻身致富,於是好奇想透過買幣、炒作、玩遊戲來賺錢的投機者,只是在不清楚市場與背後機制就貿然闖入,自然可能會被當成「韭菜」來收割,或是遇上詐騙
Thumbnail
2021/12/09
創作者經濟、斜槓等概念興起,越來越多人希望能用興趣來變現過喜歡的生活,因此大家希望在社群媒體上創造聲量,才能吸引人流、進而獲取金流,但目前平台上吸睛的話題早已被講爛、晚期進入者也難以超越前人聲量,加上抄襲、社群媒體演算法影響能見度、創作被抽成種種已是目前常態,感覺變現之路越來越窄,而此時出現了NFT
Thumbnail
2021/12/09
創作者經濟、斜槓等概念興起,越來越多人希望能用興趣來變現過喜歡的生活,因此大家希望在社群媒體上創造聲量,才能吸引人流、進而獲取金流,但目前平台上吸睛的話題早已被講爛、晚期進入者也難以超越前人聲量,加上抄襲、社群媒體演算法影響能見度、創作被抽成種種已是目前常態,感覺變現之路越來越窄,而此時出現了NFT
Thumbnail
2021/11/04
在商業世界中,這是一本人人都需要試著理解的書,怎麼說呢?​ 商業世界是以物易物、以技能換金錢、以oo換xx,總之就是有給有得、交換才能過活的概念,但世界很複雜,並不是給多少就獲得多少,可能給了100只獲得50、20、甚至是負的都有可能... 遊戲規則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有許多目標,每個目
Thumbnail
2021/11/04
在商業世界中,這是一本人人都需要試著理解的書,怎麼說呢?​ 商業世界是以物易物、以技能換金錢、以oo換xx,總之就是有給有得、交換才能過活的概念,但世界很複雜,並不是給多少就獲得多少,可能給了100只獲得50、20、甚至是負的都有可能... 遊戲規則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有許多目標,每個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透過自我覺知來療癒 放棄完美主義 用愛療癒自己
Thumbnail
透過自我覺知來療癒 放棄完美主義 用愛療癒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都是在家人、朋友、老師的互動中學習成長,透過重要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慢慢建構出自己的形象。也因此為了讓別人有好印象,常常執著於證明自己的價值,博得別人的認同與關愛,只是不免也苦了自己,甚至迷失自我。
Thumbnail
每個人從小都是在家人、朋友、老師的互動中學習成長,透過重要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慢慢建構出自己的形象。也因此為了讓別人有好印象,常常執著於證明自己的價值,博得別人的認同與關愛,只是不免也苦了自己,甚至迷失自我。
Thumbnail
生活總是不盡人意。 另一半永遠不夠貼心;孩子永遠不聽話、家人不和睦,老闆咄咄逼人…… 生活中的不順心不計其數,但你是否想過,這些問題全都是 「自己」的問題?
Thumbnail
生活總是不盡人意。 另一半永遠不夠貼心;孩子永遠不聽話、家人不和睦,老闆咄咄逼人…… 生活中的不順心不計其數,但你是否想過,這些問題全都是 「自己」的問題?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能很輕易說出對他人的印象與評價,也容易在他人對我們做出負面評論時感到氣憤不已,但當真正有機會靜下心來捫心自問,我們喜歡自己嗎?還是我們只是很努力地戴上假面具而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呢?作者在這本書名中直接破題把許多人不喜歡自己的真實心情表露,果然第一時間就吸引到我的目光,進而翻開這本書瞧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能很輕易說出對他人的印象與評價,也容易在他人對我們做出負面評論時感到氣憤不已,但當真正有機會靜下心來捫心自問,我們喜歡自己嗎?還是我們只是很努力地戴上假面具而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呢?作者在這本書名中直接破題把許多人不喜歡自己的真實心情表露,果然第一時間就吸引到我的目光,進而翻開這本書瞧
Thumbnail
文/閱讀,對身體好! 人們想要隱藏自身樣貌的原因是不安全感,因為展現真我時,難以預測對方會有何種反應,深怕會出現有關自己的負面評價,若造成蝴蝶效應,還要面對不知會不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不安,因為感受到危險,所以不願意展現真正的自我,寧願安全的保護自己。 裝乖給人看,只會累死自己 延伸閱讀
Thumbnail
文/閱讀,對身體好! 人們想要隱藏自身樣貌的原因是不安全感,因為展現真我時,難以預測對方會有何種反應,深怕會出現有關自己的負面評價,若造成蝴蝶效應,還要面對不知會不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不安,因為感受到危險,所以不願意展現真正的自我,寧願安全的保護自己。 裝乖給人看,只會累死自己 延伸閱讀
Thumbnail
「比較」的情緒萎縮,常常發生在滑FB或者IG,或者任何可以滑的平台或論壇。這種萎縮,源自於「我不值得」,或是「我沒價值」,其實是延伸自「我不相信我是圓滿」,所得到的萎縮體。
Thumbnail
「比較」的情緒萎縮,常常發生在滑FB或者IG,或者任何可以滑的平台或論壇。這種萎縮,源自於「我不值得」,或是「我沒價值」,其實是延伸自「我不相信我是圓滿」,所得到的萎縮體。
Thumbnail
什麼是自我意識?為什麼會臉皮薄? 追根究底,大多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不自信進而引發的自我意識過剩(Excess self-awareness) 希望有同樣煩惱的人,能得到為之努力的力量和方法,並可以在流行展現自己好的一面的社會風氣下,仍然相信每個人都有其不夠好的一面的溫柔。
Thumbnail
什麼是自我意識?為什麼會臉皮薄? 追根究底,大多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不自信進而引發的自我意識過剩(Excess self-awareness) 希望有同樣煩惱的人,能得到為之努力的力量和方法,並可以在流行展現自己好的一面的社會風氣下,仍然相信每個人都有其不夠好的一面的溫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