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和自己的缺點直球對決】你也是臉皮薄的人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自己和自己的戰爭會招致自我撕裂

自己和自己的戰爭會招致自我撕裂

什麼是自我意識?為什麼會臉皮薄?

追根究底,大多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不自信進而引發的自我意識過剩(Excess self-awareness)。

講過剩之前,先來舉個例,沒有自我意識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每天習慣性的起床前先滑手機,起床刷牙,套上昨天挑選好的衣服,最後出門。而這一連串早已經習慣的事項,就是在沒有自我意識運作之下的產物,也是大腦對於日常生活規劃衍生出的省力模式。 但當這樣的模式填充了我們生命的大部分,就會讓人對於自己生活的價值產生懷疑。

「我的人生價值到底是什麼呢?」
這就是自我意識的運作開端。 自我意識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動機和想法,進一步才能夠藉由自我意識來改變自己。

但過度的自我意識會使人會過分關注自己的言行舉止。 常見於青少年時期。長期會導致害羞型和內向型人格。 心理學上,自我意識過剩分為兩種:
內在自我意識過剩和外在自我意識過剩。

  1. 內在意識 Internal Self-Awareness
    我們從「觀察者」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想法。 是以一種私人的方式呈現,關注自我內心,譬如情感、意識。
    例如:在家照鏡子是一種私人的自我意識、 注意到你無法停止思考某個想法、意識到自己將手機留在餐廳時感到心一沉,看到自己喜歡的人感到心跳加速。
    具有內在意識的人往往更可能堅持自己的個人價值觀,因為他們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給他們帶來什麼感受。然而,他們也傾向於關注負面的內部狀態,這些負面可能會通過強烈的內部關注被放大,並導致壓力和焦慮增加。
  2. 外在意識 External Self-Awareness
    我們站在公眾觀察者的角度,意識到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表現時。 我們可能會開始推測認為他們看到了什麼,外在的自我意識也會導致焦慮,變得痛苦、焦慮或擔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這種自我意識往往迫使人們遵守社會規範,嘗試以被認為為社會接受的方式行事。 但若過度關注自我在公眾眼中的形象,可能會導致自我審視和社交困難。 儘量避免出現可能看起來很糟糕或感到尷尬的情況。 因為害怕在公共場合顯得愚蠢和錯誤,不會冒險或嘗試新事物。

臉皮薄追根究底,大多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不自信進而引發的自我意識過剩(Excess self-awareness)。

不自信進而引發的自我意識過剩(Excess self-awareness)

不自信進而引發的自我意識過剩(Excess self-awareness)

關於這個小計劃:「和自己的缺點直球對決」

想在公開頁面分享,主要也是希望有同樣煩惱的人,能得到為之努力的力量和方法,並可以在流行展現自己好的一面的社會風氣下,仍然相信每個人都有其不夠好的一面,並包容接納自己的一切。

曾有人這樣比喻過寫作「把一個孩子血淋淋的生出來後,又親手將它埋葬。」
這句話有很多解釋空間,但最重要的,其實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或多或少都是在剖析自己的過程,寫出來的都是屬於自己的一部分。

人的本質大概就像一個大寶箱,在深入挖掘之前,連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有多少潛能。
曾經遠望而覺得遙不可及的目標,卻在連續熬了幾天後成功達標了,一直以來害怕的考試評鑑,卻也就這麼順順利利的過了,人生當然不都充滿著順遂。
可,對於自己,大多數人了解的或許並不深刻。
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心理測驗總是能夠歷久不衰,因為大家太想瞭解自己,卻又不知道怎麼開始了解起。

我一直認為,在了解自己的旅程上,唯有花了心思才能有所收穫。
只有把自己當作一部充滿伏筆的小說反覆閱讀,才能夠看出時光歲月的脈絡,才能夠對自己更加寬容、對自己更加喜愛。
所以對自己的坦承是必須的,對自己的坦白是必須的,只有透過不斷和自己的對話修正,才能夠自我療癒,而更加體會人生冒險的美好。

而我的方式是透過寫作和實作。
想在公開頁面分享,主要也是希望有同樣煩惱的人,能得到為之努力的力量和方法,並可以在流行展現自己好的一面的社會風氣下,仍然相信每個人都有其不夠好的一面,並包容接納自己的一切。


那些常被忽略的臉皮薄瞬間
甚至是最常用來交朋友的「講屎話」對我而言都是很困難的事。

甚至是最常用來交朋友的「講屎話」對我而言都是很困難的事。

心理學上關於「臉皮薄」,其實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字詞定義,甚至也找不太到一個相對應的英語字詞,但在我的生命中,卻是一個太常見的感受。

開始注意到自己臉皮薄大概已經是高中的時候,對於一個環境如坐針氈,臉色不敢鬆懈一分,更害怕站出人群,身體語言都透露著扭捏,甚至是當別人無惡意拋來的笑語,當下都只感受到害臊和些許的難堪,彷彿身體內建就是缺乏一個調節機制,不知道怎麼開始,也不知道怎麼應對。

甚至是最常用來交朋友的「講屎話」對我而言都是很困難的事。
有時甚至對於自已是個「不夠好笑的人」,而感到有些沮喪無奈,在和朋友們出遊時,如果大家開始進入屎話模式,我更是會感到手足無措,氣氛越是高昂我越是不敢說話,只擔心我一開口,場面就會被我弄冷。

在課堂上的討論我也是能省則省,不計分的就不出聲,惟恐自己講錯了話,或是講出不夠好的意見。

更別提社群軟體的使用,每次想要分享一些什麼,最終都會因為自己臉皮薄而什麼都沒發,擔憂別人的想法,或是完美主義發作貶低自己的成就,不過就是件不足以搬上檯面的東西。

加加減減之下,雖然臉皮薄像是我的個性一般,沒有太明顯的壞處。
卻讓我的生活綁手綁腳,並降低對自我的評價,在很多表現自己的機會也總是放棄。


薄臉皮挑戰計畫
「其實大家沒有你想像中的在意你。」

「其實大家沒有你想像中的在意你。」

「其實大家沒有你想像中的在意你。」

這句話到現在都還是我會放在心裡的一句話。
試想,其實每個人的世界大多是以自我為中心,自己把多少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就代表也是這樣在乎著他們自己,就算真的出了個糗,成了別人的茶餘飯後,其實也就是一兩天的時間,就如同自己也不會講一件別人的事兩天以上。
大家到最後總會回到自己身上,人是健忘的,更何況是別人的事。

相反的,當你適度的展現自己,會吸引來一群與你有相同氣質的人。
仔細這樣思考過後,我認知到擴展自己的舒適圈是我的挑戰計畫之一。

第一次的突破是我將自己寫的東西,分享到自己的Facebook頁面上。
當下自我意識仍然過剩的可怕,我幾乎是將眼睛黏在手機上,只怕按讚數不夠多,回應冷淡會使得我像個笑話,那些本就不喜歡我的人,似乎又會有更多嘲笑我的題材。

然而,對我的熱情鼓勵和支持反倒如春筍般湧出。
我才發現,這個世界希望我成功的人或許比討厭我的人多,但我從未給自己一個機會展現自己所擁有的。

這就像個正向迴圈一般,我更加靠近欣賞我的人們,更有勇氣遠離、忽視帶給我不自信的群體,而給自己被愛包裹機會的成就,得到的是更有自我的自己。

樂於與別人分享會建立一個互相鼓勵的溫暖層,
讓我更有勇氣做些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

我持續的投稿文學獎作品,也得到了一些小獎項
開設了自己的instagram甜點帳號
為了學科研究私訊請別人填寫問卷
培養了運動的習慣,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
更敢於詢問別人,讓自己多了更多的學習機會

這些都是薄臉皮的我一直沒有勇氣嘗試的事情,
我畫地自限了太久,只著重在如何活的讓別人沒有置喙的餘地,卻錯過了人生的有趣,因為人生的魅力從來不是不犯錯、不被嘲笑,而是一股拼了命去努力綻放的傻勁,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魅力。

要是有什麼自己一直無法突破的小事,先跟它反著做!
反著做之後,才會發現其實一點都不可怕。


如果喜歡此篇文章、或是有幫助到你,歡迎贊助或是按下方的免費Like coin按鈕、或是追蹤我的IG: dessert_food_jc,真摯謝謝您的閱讀,希望閱讀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C (Jocelyn Chen) 的沙龍
10會員
12內容數
就算我們的生活曾經被野獸世界所浸潤,過去曾經遭遇過不被認可的情境,但只要願意有所改變,就擁有可以跳脫自我魔咒的自由,一定要相信,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從來就是一種祝福,而不該是懲罰。 和自己的和解,從正確看待自我開始。 而我們終要相信,我們都值得綻放成一朵最美的花。
2021/06/08
留白的空間帶來思考的空間 其實有好一陣子沒有動筆了,或許是因為我自己都還在找尋動筆的意義,或許也可以說是斷捨離的一種?可能也因為太久沒有動筆,突然間要寫些什麼也不大曉得,後來才想到其實我當初寫字的主要意義,好像是因為希望分享生命中好的東西,抱持著這樣的心情,決定要再來重新動筆。
Thumbnail
2021/06/08
留白的空間帶來思考的空間 其實有好一陣子沒有動筆了,或許是因為我自己都還在找尋動筆的意義,或許也可以說是斷捨離的一種?可能也因為太久沒有動筆,突然間要寫些什麼也不大曉得,後來才想到其實我當初寫字的主要意義,好像是因為希望分享生命中好的東西,抱持著這樣的心情,決定要再來重新動筆。
Thumbnail
2021/05/09
小懶人培養運動習慣的三個小法則 其實運動或許一直都不是勤勞的人的專利。 因為不管勤勞與否,人都會生老病死,始終需要一個什麼契機來重啟人生。 世界常常變得可愛許多,但是其實不是世界變了,而是努力造成了改變。
Thumbnail
2021/05/09
小懶人培養運動習慣的三個小法則 其實運動或許一直都不是勤勞的人的專利。 因為不管勤勞與否,人都會生老病死,始終需要一個什麼契機來重啟人生。 世界常常變得可愛許多,但是其實不是世界變了,而是努力造成了改變。
Thumbnail
2021/04/25
一直以來的人生,似乎總是喜歡那一股少年感。 我不斷追逐、想像,並以此療癒自己在現實社會當中所受的傷, 卻發現自己對於少年感的喜愛更勝以往,彷彿在社會當中越是失落,我對於那股青春的跳躍就越是執著和嚮往。
Thumbnail
2021/04/25
一直以來的人生,似乎總是喜歡那一股少年感。 我不斷追逐、想像,並以此療癒自己在現實社會當中所受的傷, 卻發現自己對於少年感的喜愛更勝以往,彷彿在社會當中越是失落,我對於那股青春的跳躍就越是執著和嚮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自我認知和內省是心理學領域中重要的概念,它們涉及到對自己內在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的認知和了解,包括自我意識、自我概念、自我價值觀、自我表達等方面。 內省是指對自己內在世界的深入反思和探索,包括思想、情感、信念和動機等方面。
Thumbnail
自我認知和內省是心理學領域中重要的概念,它們涉及到對自己內在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的認知和了解,包括自我意識、自我概念、自我價值觀、自我表達等方面。 內省是指對自己內在世界的深入反思和探索,包括思想、情感、信念和動機等方面。
Thumbnail
如果嘗試問每一個人「你覺得自己的缺點是什麼?」,有許多人的回答裡都包含「沒有自信」這一個項目。沒有自信幾乎已然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幾乎與年輕女性的容貌焦慮、年輕男性的成功焦慮一般,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意識病態。
Thumbnail
如果嘗試問每一個人「你覺得自己的缺點是什麼?」,有許多人的回答裡都包含「沒有自信」這一個項目。沒有自信幾乎已然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幾乎與年輕女性的容貌焦慮、年輕男性的成功焦慮一般,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意識病態。
Thumbnail
★覺察雜訊就是看清楚潛意識究竟在渴望什麼,在抗拒什麼。接著,就能理解、接納全部的不管好或壞的自我,並體驗「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感覺,放下心中大石,從此過著輕鬆自在的人生。
Thumbnail
★覺察雜訊就是看清楚潛意識究竟在渴望什麼,在抗拒什麼。接著,就能理解、接納全部的不管好或壞的自我,並體驗「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感覺,放下心中大石,從此過著輕鬆自在的人生。
Thumbnail
最怕在公共場合被人說出缺點了! 這個症頭我相信許多人都有,昨晚在帶領脈輪意識拆解線上課時,也是一樣,我們同學也有過被人當場講出自己缺點而惱羞成怒的生命經驗,「我的缺點只可以由我自己認,別人憑什麼講」 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的確會有自己做不到的地方、也的確會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到我們做不好的地方。
Thumbnail
最怕在公共場合被人說出缺點了! 這個症頭我相信許多人都有,昨晚在帶領脈輪意識拆解線上課時,也是一樣,我們同學也有過被人當場講出自己缺點而惱羞成怒的生命經驗,「我的缺點只可以由我自己認,別人憑什麼講」 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的確會有自己做不到的地方、也的確會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到我們做不好的地方。
Thumbnail
臉皮薄,怕被背後議論,總是擔心害怕被評批…這是我的真實性格(雖然外表不太像)。 我相信可能有人看到我這樣的行為會反感,現實社會當中,這樣的行為就會被冠上:愛現,會帶來被排擠,被討厭,被排斥等。因為,我曾經也是很看不慣這樣行為的人。 但我想說:『為什麼厚臉皮會讓我覺得很快樂?』
Thumbnail
臉皮薄,怕被背後議論,總是擔心害怕被評批…這是我的真實性格(雖然外表不太像)。 我相信可能有人看到我這樣的行為會反感,現實社會當中,這樣的行為就會被冠上:愛現,會帶來被排擠,被討厭,被排斥等。因為,我曾經也是很看不慣這樣行為的人。 但我想說:『為什麼厚臉皮會讓我覺得很快樂?』
Thumbnail
覺得沒自信?什麼都做不好?無力改變現實? 容易陷入不安?很在意別人的評價? 不安、欠缺活力、嫉妒、焦慮、溝通障礙…… 這些全是「心理雜訊」在作怪! 找出你內在大大小小的心理雜訊,然後清理掉,生命就會開始改變! 
Thumbnail
覺得沒自信?什麼都做不好?無力改變現實? 容易陷入不安?很在意別人的評價? 不安、欠缺活力、嫉妒、焦慮、溝通障礙…… 這些全是「心理雜訊」在作怪! 找出你內在大大小小的心理雜訊,然後清理掉,生命就會開始改變! 
Thumbnail
什麼是自我意識?為什麼會臉皮薄? 追根究底,大多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不自信進而引發的自我意識過剩(Excess self-awareness) 希望有同樣煩惱的人,能得到為之努力的力量和方法,並可以在流行展現自己好的一面的社會風氣下,仍然相信每個人都有其不夠好的一面的溫柔。
Thumbnail
什麼是自我意識?為什麼會臉皮薄? 追根究底,大多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不自信進而引發的自我意識過剩(Excess self-awareness) 希望有同樣煩惱的人,能得到為之努力的力量和方法,並可以在流行展現自己好的一面的社會風氣下,仍然相信每個人都有其不夠好的一面的溫柔。
Thumbnail
沒有自我對話的能力,等於喪失自我認同。 你也是有閒暇的時間,就會打開社群媒體嗎? 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地展露自己。展露自己的喜怒哀樂、食衣住行,什麼都能分享,甚至是有點過度分享了,卻忘記自我對話的重要性。 汲汲營營關注他人的生活,卻忘
Thumbnail
沒有自我對話的能力,等於喪失自我認同。 你也是有閒暇的時間,就會打開社群媒體嗎? 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地展露自己。展露自己的喜怒哀樂、食衣住行,什麼都能分享,甚至是有點過度分享了,卻忘記自我對話的重要性。 汲汲營營關注他人的生活,卻忘
Thumbnail
這次收到富能量出版社的兩本新書,許是我年紀稍長了吧,相較於另一本,我更喜歡《你不用看別人臉色也可以活得很好》這本韓國來的書,乍聽之下,也許會以為是心靈雞湯書,然而作者扎實的心理諮商背景,用各種心理相關的論點闡述為何我們會讓自己置於一些心靈困境,比如說:「為何我們會擺脫不了所謂面子的催眠?」
Thumbnail
這次收到富能量出版社的兩本新書,許是我年紀稍長了吧,相較於另一本,我更喜歡《你不用看別人臉色也可以活得很好》這本韓國來的書,乍聽之下,也許會以為是心靈雞湯書,然而作者扎實的心理諮商背景,用各種心理相關的論點闡述為何我們會讓自己置於一些心靈困境,比如說:「為何我們會擺脫不了所謂面子的催眠?」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