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誇飾和包裝都是為了維護自尊!找對方向才能不再迷失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只有在值得信任的朋友面前,才會難得的展現自己真正的樣貌,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人們想要隱藏自身樣貌的原因是不安全感,因為展現真我時,難以預測對方會有何種反應,深怕會出現有關自己的負面評價,若造成蝴蝶效應,還要面對不知會不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不安,因為感受到危險,所以不願意展現真正的自我,寧願安全的保護自己。

裝乖給人看,只會累死自己

只有在值得信任的朋友面前才會難得的展現自己真正的樣貌,若有被誤會的經驗,往後就會認為他人都不喜歡自己而更加不安,時而期待對方能接受真正的自己,又不想讓對方失望;時而是為了迴避預期的風險,而讓我們假定「基本上他人對於真正的自己難以有好印象」。
因為不論何時,只要被拒絕、被毫無理由排斥,總是會給自己帶來極大傷痛,所以會將面對他人的自己細分為「公司的我」、「摯友面前的我」、「家人面前的我」等,但卻也經常出現不同自我的行為差異過大,讓人認為是另外一個人的情況。
個性隨和、總是愛笑的佑美,跟所有人都相處融洽,人見人愛又親切的她,周遭人經常拜託她一些小事,當問及這樣會不會覺得厭煩時,她說「我有準備幾個面具,可以根據需求使用,所以不太會有壓力」。儘管是自我包裝,但佑美就如同京劇演員一樣幾乎不覺得有壓力。
大腦處理從各種情況接收到的資訊的「工作場所」是短期記憶,也稱為「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工作記憶的容量有限制,不可能一次處理所有資訊,所以人們會採用自己熟練的技術「認知策略」,盡力縮減資訊處理的消耗容量,然而不可能同時採用數十個策略,因為在工作記憶這一系統做不到,所以不論一個人依據經驗形成的「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能力有多發達,只要處於不斷變更各種社會面具的狀態下,就很容易超過乘載容量而感到厭倦。
因為與他人在一起這件事本身就令人疲憊,所以會覺得一個人最舒服,如此就可以脫下所有社會面具,不需要辛苦的注意別人情緒或是害怕被誤會。雖是「自發性孤獨」卻也會感到寂寞,即便如此又沒自信展現真正的自己,這樣下去真的好嗎?

維護自尊心的社會面具

自我誇飾或自我包裝都是為了守護自己的自尊。自尊(self-esteem)是指對自己「尊嚴性」的自我內部意識,與自我價值感、自我尊重的概念相似,從「我的固有意識」這點看來,是個人心理健康重要的一環。所以當人們感到自尊受到威脅時,就會快速架起防禦姿態。
也就是當預想他人會給予負面評價時,認為寶貴的自尊會受到威脅而十分緊張,這時每個人所採取的防禦姿態各不相同,有人會以攻擊姿態反應、有人會極力地對他人表現出好意,但目的卻是為避免出現負評,嘴裡說著「好的好的」,事實上卻是以敷衍的方式表現出不開心的情緒,當然這種行為也是防禦姿態的一環,而這類事件也常見於我們周遭。
「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說明自尊心的目的是自我防禦,從這一觀點看來,試著表現出好的一面很稀鬆平常,特別是面對「存在性焦慮」(existential anxiety)時會想要保護自己。
所謂存在性焦慮是身而為人都必然會經歷過的不可抗力的不安,因為存在的本身就會引起不安,與看著深海或黑暗宇宙時感覺到的恐懼一脈相通,光想像在無重力狀態漂浮的樣子就會覺得暈眩,人在面對人生無意義、死亡、人生有限時,就會感到無比沉重。
所以我們會豎立起自尊這面盾牌去對抗存在性焦慮,從宇宙看來如同一顆塵埃的自己,在關係中只要能確認自己身為人的價值,就能短暫地消除不安,並為了感受有限的生命而努力,換句話說,努力想展示正向的一面也是為了生存。
自尊在大部分的時間和情況下是一種穩定的人格特徵,稱為「特質(trait)自尊」,這不會因為年齡或是環境改變而改變;另一方面還有無時不刻都在變化的「狀態(state)自尊」,狀態自尊會依據生活的經驗而改變。
比方說自己對相親對象的初次印象不錯,但卻沒有被對方接受,這時狀態自尊就如同被劃過一道「刮痕」,讓情緒受到動搖,在感到有自信的同時湧現出丟臉與羞愧的情緒;還有在減肥成功時,狀態自尊會急速往上升,可以感受到逐漸升高的自我價值,然而幾個月後,若體重出現反復,狀態自尊就會快速下降。
若是認為形象管理很重要的人,就會利用社會面具,展現八面玲瓏的魅力,維持高度的狀態自尊,享受到所有人的認同且不製造衝突,同時領略到「人際關係卓越的自我」。外表看來沒有缺點的美麗自我、高年薪的自我、孝心值得嘉許的自我……等,這些高度狀態自尊的確會為不同人帶來不同的自我感受。

找對方向,戴上面具也不迷失

然而在這個擁有許多社會面具,造成認知混亂的情況下,阻止我們前進的試煉是什麼呢?這必須從自尊的「內容」與「構造」中找尋,自尊的內容必須由對人們很重要東西來填滿,其構造越明確,自尊就越高。
圖/能夠認清自己的價值在哪裡,才能擁有自尊,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自尊的內容。即使是在現代這種自我意識來臨的時代,每個人都開始重視個人主義,卻依然不可能完全脫離「我們」這一個集體主義的概念。
反觀生物學也是如此,大腦負責處理資訊的基本單位是神經細胞,負責刺激傳導神經細胞之間的絕緣體是「神經膠質細胞」(glial cell),因為有神經膠質細胞,人們可以做出判斷與決定,若神經細胞與神經膠質細胞沒有「連結」的話,神經細胞就無法正常活動,失去連結的神經細胞,就會因無法交換刺激而造成大腦功能停止。
就像上述的神經細胞一樣,自己因為與他人有所連結,而不斷的相互影響,建構「自我」的特性,就是根據「我們」(weness)之中的角色與功能規範,不可能離群索居。
他人的認同在自尊建立的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關鍵角色,因為想要走向正向就需要有根據,自尊雖然是個人固有意識,但卻是在社會脈絡中形成,沒有他人的回饋,就難以評價現在的自己夠不夠好。
當展現出某一種樣貌時,只要他人表現出讚賞或是認同,就能產生「我真的很棒」的想法,那麼究竟是在哪一方面認為自己很棒時,就會提升自尊呢?在許許多多社會面具之中,該注重哪一點才能夠更幸福呢?
錢、外貌、物質雖然某一程度會影響幸福,不過通常認為當這些外在條件超過一定程度後,就不具決定性的影響。有錢很好,但卻不是幸福的必要件;而金錢匱乏會對生計造成影響,難以幸福;外貌好雖然會獲得讚嘆,但外貌佳的人也不是個個都很幸福。
正確答案其實很陳腔濫調,但卻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家人與家庭,大致上是父母在「父母職責」上認為自己做得好時,自尊就會隨之提高。
根據某心理學研究結果指出,當父親被認同為一家之長時,以及當母親認為自己做到身為媽媽的角色時,自尊就會提高;當青少年感覺到自己身為「小大人」獲得尊重時,其自尊就會提高。
換句話說,在一個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共享自由意志的家庭裡,擁有情緒交流共鳴時,就能對自尊形成帶來正向影響,進而越來越幸福。這裡所指的「家人」並非只有血緣之間,而是如同家人般親近、可信賴的關係中也有助於自尊的正向成長。
再者,僅次於自尊「內容」的就是自尊的「構造」,擁有明確安穩自尊構造的人,其「自我概念清晰度」(self-concept clarity)就高,當自我概念明確具一貫性又安穩時,就較少受到與自己有關的負面資訊的影響,以及較少因他人評價而感受到威脅。
就算擁有數個社會面具,其中存有的那個真我鮮明可辨識的話,就不會造成認同上的混亂。若擁有不被淹沒的核心自我,僅在需要的時才戴上社會面具,當時間一過就能再次回到真我的狀態。
所以我們必須學會下決斷。自己的價值在哪裡、成長正向自尊的重要人生方向是什麼,即使戴上面具要意識到好的方向在哪裡,必須選擇與集中在好的方向,才能讓自尊的構造越來越清晰明確。
他人的存在相當奧妙,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傷害、也可能可以幫助療癒自我內心創傷,就算疲倦於戴面具示人因而宣示要一個人生活,但若能跟一位真正可以放鬆自我的人在一起,也能恢復幸福的能量,因為在這個關係中,自己的色彩會更為鮮明。
(本文作者為李東龜、李誠職、安夏陽:原文刊載於《在意別人而受傷,怎麼找回快樂:用心理學療癒內心傷痕,不再為人際焦慮,真正做自己》/方言文化出版)
圖/《在意別人而受傷,怎麼找回快樂:用心理學療癒內心傷痕,不再為人際焦慮,真正做自己》方言文化提供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自我重塑"…很多人的改變總是無疾而終,根本原因就在於改變的動力不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而是為了擺脫和逃避當下的自我厭惡感。要實現人格重塑,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時間和耐心,學會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我們聽了太多關於變好的方法,卻忽略了在變好之前,如果不能和自我厭惡感相處,所謂的「變好」是不會實現的。…完成自我
Thumbnail
avatar
情緒導護師/療癒師Julie
2024-06-18
自我放棄:當前兒童的生命困境生活的真諦不在於取悅所有人,而在於忠於內心;不在於耀眼的成就,而在於每一天的充實與滿足。與其被動地接受強加的重擔,不如主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這個過程也許艱難迷茫,但那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學會獨行,學會同行;學會堅持,也學會放棄。學會接受生命的困境,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接受、處理與放下。
Thumbnail
avatar
高浩容
2024-06-17
[自我反思2] 老天爺最好的安排幾天前,我和一位年輕人講的,他剛剛差兩分,教甄進複試。 這不是反串文,反諷文,而是一種超越,超越事情成敗的表相 我繼續跟他說,我雖然信仰物理,但是,我也到廟裡拜拜。 大甲媽,清水紫雲巖只不過,我拜拜沒有祈求,讓我考上吧! 而是,老天爺你如果覺得最好的安排,是讓我考上, 這樣才讓我考上...
Thumbnail
avatar
信物理博士
2024-06-14
【自我成長】你必須先滿足自己,有多餘的才能給予別人這篇文章討論了從小時候母親教導的「孔融讓梨」觀念,探討了長大後意識到自我照顧的重要性。文章中分享了作者與弟弟之間的情感互動,強調了在照顧他人之前要先肯定自己的價值,並提供出自己才能給予他人。該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分享了成長過程中的感悟,並代表作者呼籲人們對自己好一點。
Thumbnail
avatar
愛鈴|愛你的靈魂
2024-06-14
自我孤立 | 情緒調整(15) | 能量調頻自我孤立是一種保護,但還要進化到自我獨立。
Thumbnail
avatar
查爾斯
2024-06-13
談論人-他和她都是我的朋友踏足社會 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似乎變得格外重要 認識陳先生 你能夠下酒吧免費升格至貴賓房 跟李小姐熟稔 在跨國公司找到一官半職理應不太難 廣大的人脈 是人品的反映也許還是身份的象徵 原來他們一個禮拜前在英雄聯盟認識。
avatar
斐懿
2022-04-17
[給上頭的信#09]為何在家洗和服都要負自我責任?你好,我是一位新手,我在YouTube看到一些Youtuber時常都在說在家洗和服要負自我責任。想問問為何他們都喜歡這樣說?難不成是他們不想負責任嗎? 親愛的讀者小熊娃娃: 謝謝你的來信和一直對我們的支持。 自我責任 說到尾就是想說:你洗壞了不要怪我吧! ←(才不是啊😂, 雖然可能也有點
Thumbnail
avatar
清水一人着物普及社
2022-01-31
自我和解|我真的盡力了,無奈,卻是個不完美的結果上週的工作坊 我們有一位參與同學是之前上過「自我和解心法課的」 瘦瘦的她,第一天見到時,整個人是黑的 但生命真的眷顧她 讓她從當天第一堂課的第一個暖身「與靈魂連結」 就已經大量釋放出許多哀傷 接下來的那天,整團黑雲從她身上快速的抽離 到第一天課程結束時,我已經能夠清楚的看到她的五官了 這位年輕女孩
Thumbnail
avatar
Hsin老師|和解療癒
2022-01-20
自我和解|該做的我都做了,為什麼還是不快樂?-- 轉身接住自己,對自我真實才能真正的快樂 和解療癒體驗課 「為什麼我該做的都做了卻落到這番地步?   」 那天一位學員來個案  她一向都是笑口常開的  每個人總是能夠被她正能量給感染  腦筋好、反應快、會讀書   但她卻無法感受真正的快樂  為什麼一個一直笑口常開的人卻不快樂呢? 快樂其實有層次  當你必須要「刻意找尋快樂」
Thumbnail
avatar
Hsin老師|和解療癒
2021-09-27
這個和那個,都是我今天也拜託你了。 偶爾會陷入迷霧裡,不太清楚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麼,我有時候還不確定自己是否認識自己,這真的滿搞笑的,有一些輕而易舉的事,困難程度對我來說,好比赤手空拳打穿銅牆鐵壁。 我喜歡自己一個人的自在,但不是遠離塵囂,不再社交,而只是短暫的擁有與自己對話的時光。安靜的環境能讓我好好沉澱情緒,畢
avatar
3N
202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