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如何讓對話延續下去?《單讀25》系列別冊《孤島與對話》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對話應該以什麼為目的呢?
就是說我雖然沒有信服你的整個理論、整個態度,但我仍然從你的對話中修正了我的某些觀點,調整了我自己,深化了我自己。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作者: 由多位與談者共同創作
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

前言


今天介紹的這本書比較特別,它甚至不能稱得上是一本書,因為它是屬於刊物旁的別冊。也就是隨著《單讀》這本季刊附上的別冊。


但這本別冊內容相當豐富,可以補充我先前介紹的《把自己作為方法》中不足的觀點與討論。我覺得讀起來格外切合當下的處境,很值得搭配著閱讀。其中談論的話題相當廣泛,也涉及不同領域的與談者,再次強調對話的重要性,呈現一種多元並存的狀態。
圖片來源:https://dotblogs.com.tw/ian/2019/06/10/bot_framework_v4_dialogs

這個時代,對話為什麼重要?


這個問題是我在看完了《把自己作為方法》之後一直殘留在內心的疑問。在網際網路、社交媒體日益發達的現在,我們可以很有效率的通過各種APP完成眼下任務與挑戰。
這樣一來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以後就不再需要與人群對話,與一個實體的人物對話?我想了很久,還是覺得對話是有必要的。受到疫情關係,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呈現在家辦公或是所謂宅家防疫,這樣情況下的我們,無論是接收資訊也好,還是學習反思也好,都處於一種相對遲鈍的狀態。

這樣說,可能很多人會辯解,覺得沒有,自己每天都有關注新聞,怎麼會說我接收資訊遲鈍呢?每天關注新聞,不代表你有跟著思考或是改變。我們關心的都是同溫層或是差不多類型的新聞,我們被媒體餵養成單一的胃口。
所以我才會說,對話還是很重要。因為對話是一種衝撞,是一種未知。就帶回我今天要講的這本別冊,它在第一大主題所探討的就是一本書的成形過程。這些與談者都是《把自己作為方法》這本書的幕後功臣。他們聊到,其實這本書直到成書之前,沒有人知道它會長成什麼樣子。甚至還有的人覺得這本書不像書,不適合出版。但即便內心有許多次的懷疑,仍舊咬著牙堅持著守住這本書的對話本質,讓它恣意生長成如今的樣貌。其中有點運氣的成分,意外讓這本書從一出版到現在都備受中國學界也好、出版界也好,各個領域的關注。
或許它會這麼成功,更根本的原因就像書中與談者所說的,
一本書永遠先考慮自己是不是想讀,你周邊的朋友是不是想讀,再去想有多少讀者,多大市場。
這是一個出版人說的話,也是所有編輯應該引為原則的一句話。
中國知名哲學教授陳嘉映老師也是與談人之一
圖片來源: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0-09-25/doc-iivhvpwy8690839.shtml

用知識介入社會

如何用知識介入社會,或是如何用知識解決社會問題?這是個大哉問,同樣也是這本別冊中有探討的主題。這其實很難回答,你就想想現在學術界與現實世界的差異就知道,學術越來越脫離現實,漸漸地,學術與現實世界變成截然二分的兩個領域。
但我們都知道,這樣下去,知識會變得越來越難以讓人受用。所以我們應該反過來想,知識應該要介入社會,甚至用反推得方式,從生活中找尋知識。
這樣聽好像有點費解,但就像書中的與談者所說,你有沒有辦法把自己的位置說清楚?解答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從生活找尋知識的方式。你身邊,或是你的附近正在面臨怎樣的遭遇與變化,你可以從這裡開始去設想,然後一步步往比較深入比較系統的方向整理,你就能從一個點擴大成一條線,最後連成一個整體面向的思考。
中國對談型節目《圓桌派》
圖片來源:http://news.tom.com/201906/4659288708.html

閱讀反饋


在看這本小別冊時,我腦海中出現很多畫面。其中一個畫面是想起《把自己作為方法》中的內容,另一個更生動的畫面,是幾個與談者面對面圍著一個圓桌在做談話。我欣賞他們的坦誠以及碰撞出來的火花。

讀者甚至會覺得自己就像親臨現場一樣熱鬧,因為裡面會出現多次觀點不同的擦撞,但這無礙於對談的本質,仍舊可以繼續延展對話內容。你還可以從對話中了解每個不同領域的人,到底是怎麼看待問題,怎麼“把自己作為方法”認識世界。

這是一場對談的嘉年華,讓跨界變得實際而有意義。我期待疫情過後,會出現更多對談的可能,或許可以說說疫情期間自己的反思,或許也可以說說自己面對一切都被迫暫停的無奈。

無論是上述哪一種,都是讓對話延續的過程與方法,值得我們用更包容的心深入思考。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精華講解以及我閱讀完後的反饋,如果你也有看過這本書,歡迎留言與我交流喔。

我們下週再見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4會員
153內容數
讓閱讀與寫作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在漫長的時間裡,做個聰明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書評:如何聆聽爵士樂這本《如何聆聽爵士樂》從三個面向介紹爵士樂:爵士樂基本組成架構、爵士樂發展歷史,以及幾位重要音樂家的風格簡介,為新手開啟爵士樂欣賞的大門。
Thumbnail
avatar
王翔說音樂
2024-06-02
書評:如何閱讀聖經--讀經藝術13課 How to Read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這本書精采絕倫,是說,身為基督徒除了讀聖經以外,如果可以,我會直接推薦至少讀過這本書,畢竟這本書就是在教人家如何讀聖經。 是這樣的,身為基督徒理所當然的會讀聖經,讀多讀少一回事,再懶的人應該也隨手翻過,或至少在聚會時有讀到段落。再不濟,通常受洗那天也會拿到至少一本聖經,真的什麼都沒有,不然去醫院或
Thumbnail
avatar
momoge (毛毛牙)
2024-04-23
書評:教會史是如何煉成的?:一本不一樣的歷史神學指南話說在前頭,這本書非常不易讀,不是翻譯的錯,而是原文就有非常高的資訊密度,而且相當學術性,沒有一定的前導知識,讀起來會相當累人,我就讀了好久,還要查其他資料,所不會推薦給一般對教會使有興趣的人。 但這本書非常精彩,含金量非常高啊!或許神學生可以讀一下這本,更推薦給牧師讀就是了(福音派路師尤其需要,
avatar
momoge (毛毛牙)
2024-03-17
【書評】如何讓人聽你的運用大數據文本分析,所得出來的結果,皆有科學論文實證。
Thumbnail
avatar
微辰
2024-01-16
【書評】《哈佛寫作課》如何找回洞察生活的能力一個人能參與到自己毫不知情的某些事之中,正是人生最吸引人的因素之一。 《阿嘉莎‧克莉絲汀自傳》 許多人曾懷抱著在海外名校留學,或是在海外百大企業工作的夢想,但是我們隨著時間流逝屈服於現實,源於貧富差距擴大、政治上的不穩定、家庭或家人的羈絆,讓我們很難勇敢拋下一切,追求心中的目標。
Thumbnail
avatar
Runningbear
2023-11-01
【書評】《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如何打造理想生活 ? 從相信自己開始。談論到關於工作或許有人會感到厭倦,抑或是覺得人生感到失去了目標。然而這本書講述了作者瓦基從頂著高薪的「台積電工程師」到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的心路歷程,當然也是本實用的「工具書」書中的技能也能套用在其他方面上,若想要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的話。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書中有很多的方式與心態我認為都與我正在做的
Thumbnail
avatar
漢克魏 「漢克魏景觀站」
2023-02-21
書評|《清點每一個人:分類.標籤.認同,人口普查如何定義國家與你我身分》你知道當你開始註冊臉書的步驟,你像是被普查一般,容許自己被點算並建檔嗎? 📖《清點每一個人:分類.標籤.認同,人口普查如何定義國家與你我身分》 ✏️安德魯•惠畢特 - 「除了賦稅與徵兵之外,人口普查也可以滿足執政者的行政需求,更是民主國家重要的支柱。」 你可能會納悶,有這麼誇張嗎?所有你可以在
Thumbnail
avatar
仨仁 無菜單書店
2022-12-17
生命,在反對生命的鬥爭中閃爍│《療癒創傷,我如何是我》書評作為一個精神分析咖,我原本不敢說自己有多大的信心去推介這本書,但我的確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在這堆神經的運作中看到一種精神分析的思考。因此,下面我會盡可能用簡單的話語,加一點分析的術語,來介紹多重迷走神經的三個階層。 現在我試著把順序反過來談──
Thumbnail
avatar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2022-09-12
【書評】:《如何閱讀一本書》:重拾對他者的重視《如何閱讀一本書》要傳達的,正是面對複雜的整體,也能以從容不迫的姿態將它拆解,從中理出個所以來。寫筆記、做摘要的意義,不只是單純為了學會掌握好訊息,而是從這些實踐中鍛鍊個人的感知與心智,不會立刻否定、無視他者,而是將自我放下,鍛鍊出與他者周旋、將他者征服的能耐與意志。
Thumbnail
avatar
John Hui
2022-04-29
寫作│如何寫有深度的書評及影評─文學與藝術(15)作者:陳華夫 人們都喜歡聽故事,而文學與電影很多都是在講故事,研究如何講故事的學問叫《敘事學》(NARRATOLOGY)。迪士尼版《花木蘭》比中國內地拍的版本還是有很多優點,戰爭場面的處理是運鏡優美、簡潔、安靜,氣勢直逼日本導演「黑澤明」的經典古代戰爭片《亂》,值得一看。
Thumbnail
avatar
陳華夫hwafuchen
2020-09-18